CN213911036U -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11036U
CN213911036U CN202022946892.8U CN202022946892U CN213911036U CN 213911036 U CN213911036 U CN 213911036U CN 202022946892 U CN202022946892 U CN 202022946892U CN 213911036 U CN213911036 U CN 213911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ankle
sleeve
plate
car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68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涛
石伟伟
任晓红
刘婷
王琳
刘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29468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11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11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11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包括足部套和踝部套,其中足部套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足中部和足跟部,足跟部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足中部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踝部套连接,足中部、足跟部和踝部套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两侧的带体;足部套和踝部套整体为软垫结构,在踝部套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足部套和踝部套为软垫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可以很好的固定到患者的脚部,并且可以避免踝关节骨突出发生压伤。

Description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足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并不鲜见,损伤主要发生于足部体表骨突处,如内外足踝处、足跟处、第一及第五跖趾关节体表的隆突处等;足部因皮下组织少,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容易直达骨面,造成额外的医疗负担,并且会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在护理工作中,患者翻身时由于足部骨突处面积小,且形状不规则,需要专门垫软枕从而避免骨突处压伤;且每次翻身都要频繁调整软垫位置以确保骨突部位的有效减压和软枕移位;这些操作延长了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的操作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尤其适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足部护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脚部护理难度大,容易产生压疮以及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包括足部套和踝部套,其中所述足部套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足中部和足跟部,所述足跟部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所述足中部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所述踝部套连接,所述足中部、所述足跟部和所述踝部套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两侧的带体;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整体为软垫结构,在所述踝部套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足部套和踝部套为软垫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同时第一开口结构的设置方便患者脚部进入到护理装置中;通过设置带体使得护理装置可以很好的固定到患者的脚部,因此护理装置不会产生移位,从而可以缩短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的由于其中踝关节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并且该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因此凹陷结构可以很好的容纳骨突结构,从而避免压疮的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结构整体为弧面形凹陷。此种设置中,其中的凹陷结构设置为弧形面与骨突结构的适应性更好,并且弧形面可以对骨突的表面提供局部支撑力,很好的会分散骨突上的压力,使得压疮不容易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或者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此种设置中,当所述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时使得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和使用;当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逐步连接,使得对于不方便穿戴的患者更加友好。
进一步的,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使用时脚趾从足趾部第二端伸入到足趾部内侧;或者所述足趾部在足背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两侧为可以连接到一起的软垫结构。此种设置中,当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便于使用;当所述足趾部在足背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时,使得在足趾部处的尺寸可以根据患者足趾部的尺寸和需要进行调节,使得适用性更强;并且对于体型过小或过大的患者增加可调节性和友好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可拆卸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的两侧,所述保温层为软垫结构。此种设置中,保温层的设置,使得在需要时可以将保温层连接上,从而可以对第一开口结构进行覆盖,对患者脚部起到保温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的危重症患者的足部护理中存在足部血液循环不佳、足部保暖措施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软垫结构包括棉布外层和填充在所述棉布外层内部的棉絮内芯。此种设置中,对其中的软垫结构做了具体的设置,棉布外层和棉絮内芯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透气性好,在起到减压和保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干湿调节的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存在足部感觉障碍的危重症患者,足部皮肤过干或过湿的问题。
进一步的,踝部套远离所述足跟部第二端的一端为踝部套自由端,所述踝部套自由端延伸至覆盖部分小腿。此种设置中,其中踝部套延伸到覆盖部分小腿使得整体结构对于脚踝处的保护更加完全。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脚部支板和腿部支板,脚部支板第一端与腿部支板第一端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脚部支板和所述腿部支板分别可拆卸连接到所述足部套和踝部套;所述脚部支板和所述腿部支板在靠近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的一侧的夹角范围为90°-120°。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支架结构使得在使用中可以对患者的脚部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做出一定的限定,并且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切换,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锻炼并可以防止足下垂。
进一步的,所述腿部支板靠近踝部套的一面为内凹结构。此种设置中,通过将腿部之间设置为内凹结构使得可以更好的适应人小腿部的曲线,增强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脚部支板第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板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此种设置中,通过将脚部支板第一端与腿部支板第一端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架结构的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这样的设置使得在一些未丧失踝部运动功能的患者使用时可以不安装脚部支板,从而使得其踝部可以活动;在一些失去踝部运动功能的患者使用时,脚部支板和腿部支板同时使用,从而可以起到防下垂的作用;从而拓宽产品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在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用时所述脚部支板装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腿部支板装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在需要使用支架结构时直接将其插入到其中即可,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足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足部套和踝部套为软垫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同时第一开口结构的设置方便患者脚部进入到护理装置中;通过设置带体使得护理装置可以很好的固定到患者的脚部,因此护理装置不会产生移位,从而可以缩短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的由于其中踝关节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并且该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因此可以凹陷结构可以很好的容纳骨突结构,从而避免踝关节骨突出发生压伤;保温层的设置可以对患者脚部起到保温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的危重症患者的足部护理中存在足部血液循环不佳、足部保暖措施不足的问题;棉布外层和棉絮内芯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透气性好,在起到减压和保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干湿调节的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存在足部感觉障碍的危重症患者,足部皮肤过干或过湿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架结构使得在使用中可以对患者的脚部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做出一定的限定,并且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切换,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锻炼并可以防止足下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足部护理装置不带有支架结构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足部护理装置中的支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0、足部套;110、足趾部;120、足中部;130、足跟部;140、第一开口结构;141、第一带体组;142、第二带体组;143、第三带体组;150、第一容纳腔;200、踝部套;201、踝部套自由端;210、凹陷结构;220、第二容纳腔;300、保温层;400、支架结构;410、脚部支板;411、脚部支板第一端;412、脚部支板第二端;420、腿部支板;421、腿部支板第一端;422、与腿部支板第二端;423、内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进行具体的说明,部分结构未采用附图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得出。
本实用新型仅仅对进行了具体改进的部分做了详细的阐述,例如各部分的材质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要求,可以采用市场上所可用的医用材料来制作,因此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直接得到的部分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足部护理装置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在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包括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其中足部套100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110、足中部120和足跟部130,足跟部130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足中部120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踝部套200 连接,足中部120、足跟部130和踝部套200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140,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140两侧的带体;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 整体为软垫结构,在踝部套200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210,凹陷结构210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
更为具体来说,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踝部套200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凹陷结构210。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通过设置足部套100 和踝部套200为软垫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全面的保护,同时第一开口结构140的设置方便患者脚部进入到护理装置中;通过设置带体使得护理装置可以很好的固定到患者的脚部,因此护理装置不会产生移位,从而可以缩短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的由于其中踝关节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210,并且该凹陷结构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因此可以凹陷结构210可以很好的容纳骨突结构,从而可以避免踝关节骨突出发生压伤。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凹陷结构210整体为弧面形凹陷。其中的凹陷结构210设置为弧面形与骨突结构的适应性更好,并且弧形面可以对骨突的表面提供局部支撑力,很好的会分散骨突上的压力,使得压疮不容易产生。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足趾部110、足中部120和足跟部130为一体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将足趾部110、足中部120和足跟部130为一体连接结构时使得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和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足趾部110、足中部120和所述足跟部130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黏锁进行黏贴(例如可以采用魔术贴进行粘贴连接)。当足趾部110、足中部120和所述足跟部130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逐步连接,使得对于不方便穿戴的患者更加友好。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使用时脚趾从足趾部第二端伸入到足趾部110内侧。通过将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便于使用;并且对于体型过小或过大的患者增加可调节性和友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足趾部110在足背一侧为与第一开口结构140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第二开口结构两侧为可以连接到一起的软垫结构。当所述足趾部110 在足背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140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时,使得在足趾部 110处的尺寸可以根据患者足趾部110的尺寸和需要进行调节,使得适用性更强。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软垫结构包括棉布外层和填充在棉布外层内部的棉絮内芯。对其中的软垫结构做了具体的设置,棉布外层和棉絮内芯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透气性好,在起到减压和保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干湿调节的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存在足部感觉障碍的危重症患者,足部皮肤过干或过湿的问题。
优选的,其中的凹陷结构210可以由缝合线对棉布外层进行缝合之后得到,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同时得到的凹陷结构210与其他部分一样具有棉絮内芯,从而在可以起到防止骨突处压疮产生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其保暖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软垫结构设置为其他材质,例如可以在棉布外层中间填充海绵活或者其他软质结构。软质结构均可以实现防止踝关节凸起处产生压疮。
优选的,踝部套200远离足跟部第二端的一端为踝部套自由端201,踝部套自由端201延伸至覆盖部分小腿。其中踝部套200延伸到覆盖部分小腿使得整体结构对于脚踝处的保护更加完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带体包括有三组,其中第一带体组141设置于靠近足趾部110的位置,第二带体组142设置于踝部套200围绕小腿的位置,在第一带体组141和第二带体组14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带体组14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带体组141、第二带体组142和第三带体组143均包括两个子带体,两个子带体进行系带操作之后可以实现对于第一开口结构140两侧的紧固,从而使得足部护理装置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患者脚部。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带设置为单个带体在第一开口结构140 两侧通过魔术贴或者按扣进行连接等,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2足部护理装置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包括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其中足部套100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110、足中部120和足跟部130,足跟部130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足中部120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踝部套200连接,足中部120、足跟部130和踝部套200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140,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140两侧的带体;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整体为软垫结构,在踝部套200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210,凹陷结构210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
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还包括保温层300。下面主要就保温层300的结构进行叙述,其他部分参见实施例1中的内容。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层300可拆卸连接到第一开口结构140的两侧,保温层300为软垫结构。具体来说,在使用时该保温层300在第三带体组143 的内侧,即第三带体组143对保温层300处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保温层300 的设置,使得在需要时可以将保温层300连接上,从而可以对第一开口结构140 进行覆盖,对患者脚部起到保温作用,从而解决临床上的危重症患者的足部护理中存在足部血液循环不佳、足部保暖措施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其中的保温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连接到第一开口结构 140两侧的外壁上。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层300与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的具体材质一样的软垫结构,具体来说包括棉布外层和填充在棉布外层内部的棉絮内芯。
实施例3足部护理装置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包括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其中足部套100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110、足中部120和足跟部130,足跟部130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足中部120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踝部套200连接,足中部120、足跟部130和踝部套200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140,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140两侧的带体;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整体为软垫结构,在踝部套200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陷结构210,凹陷结构210与人脚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
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还包括支架结构400。下面主要就支架结构400以及其相关结构进行叙述,其他部分参见实施例1中的内容。
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不带有支架结构400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足部护理装置中的支架结构4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6-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结构400包括脚部支板410和腿部支板420,脚部支板第一端411与腿部支板第一端421之间可转动连接,脚部支板410和腿部支板420分别可拆卸连接到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脚部支板410和腿部支板420在靠近足部套100和所述踝部套200的一侧的夹角范围为90°-12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架结构400使得在使用中可以对患者的脚部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做出一定的限定,并且可以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切换,从而可以防止足下垂。
优选的,腿部支板420靠近踝部套200的一面为内凹结构423。通过将腿部之间设置为内凹结构423使得可以更好的适应人小腿部的曲线,增强舒适度。
优选的,脚部支板第一端411与腿部支板第一端421可拆卸连接。通过将脚部支板第一端411与腿部支板第一端421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架结构400的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优选的,在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50 和第二容纳腔220,使用时脚部支板410装入所述第一容纳腔150中,腿部支板 420装入第二容纳腔220中。通过设置第一容纳腔150和第二容纳腔220,在需要使用支架结构400时直接将其插入到其中即可,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容纳腔150和第二容纳腔220为两端开口的结构,这样的设置方便在患者已经戴好足部套100和踝部套200之后再进行支架结构 400的连接。
优选的,其中脚部支板第二端412与腿部支板420第二端均设置有方便抓握的把手,具体来说设置为环状结构。方便拆卸和安装脚部支板410和腿部支板 420。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足部套和踝部套,其中所述足部套包括依次连接的足趾部、足中部和足跟部,所述足跟部为与人脚部相适应的拐角结构,足跟部第一端与所述足中部连接,足跟部第二端与所述踝部套连接,所述足中部、所述足跟部和所述踝部套与脚背对应的一面为第一开口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开口结构两侧的带体;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整体为软垫结构,在所述踝部套的内侧与踝关节对应的位置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与人脚部踝关节处的骨突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为一体连接结构;或者足趾部、足中部和所述足跟部之间依次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足趾部第一端为闭合结构,足趾部第二端为打开结构,使用时脚趾从足趾部第二端伸入到足趾部内侧;或者所述足趾部在足背一侧为与所述第一开口结构连通的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两侧为可以连接到一起的软垫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可拆卸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的两侧,所述保温层为软垫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结构包括棉布外层和填充在所述棉布外层内部的棉絮内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踝部套远离所述足跟部第二端的一端为踝部套自由端,所述踝部套自由端延伸至覆盖部分小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脚部支板和腿部支板,脚部支板第一端与腿部支板第一端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脚部支板和所述腿部支板分别可拆卸连接到所述足部套和踝部套;所述脚部支板和所述腿部支板在靠近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的一侧的夹角范围为90°-1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板靠近踝部套的一面为内凹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支板第一端与所述腿部支板第一端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足部套和所述踝部套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用时所述脚部支板装入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腿部支板装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中。
CN202022946892.8U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Active CN213911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6892.8U CN21391103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6892.8U CN21391103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11036U true CN213911036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6892.8U Active CN21391103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11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67789A (en) Protective medical boot and orthotic splint
US5609570A (en) Protective medical boot and orthotic splint
CA2397552C (en) Orthopedic ankle brace
US4057056A (en) Walking cast
US8622946B2 (en) Ankle brace
US8858482B2 (en) Orthopedic devices utilizing rotary tensioning
US7455651B2 (en) Anti-gravity decompressant for lower extremities
US11896511B2 (en) Contact point reduction garment
EP0552259A4 (en) Medical boot with dual pivot points
AU2001217945A1 (en) Orthopedic ankle brace
US7901372B2 (en) Daneshvar wound dressing, support units and methods, model jasmine
US6640810B1 (en) Foot protector
JP5552578B1 (ja) 褥瘡防止サポータ
CN213911036U (zh) 一种足部护理装置
CN208989175U (zh) 上肢悬吊装置
JP2000037409A (ja) 足首装具
US8578941B2 (en) Slipper-like device to prevent or help heal pressure ulcers of the foot
CN208958456U (zh) 一种自制牵引足套
CN216933644U (zh) 一种组合式小儿下肢牵引套筒
CN212938124U (zh) 一种双拉链下肢病号裤
CN107693184A (zh) 一种分片式下肢牵引带
CN207429241U (zh) 一种小腿至脚踝的急诊用外固定装置
CN218457324U (zh) 一种防压疮保暖袜
CN207767552U (zh) 足部保护袜
CN216570379U (zh) 一种下肢骨牵引架配套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