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9346U -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9346U
CN213879346U CN202022898578.7U CN202022898578U CN213879346U CN 213879346 U CN213879346 U CN 213879346U CN 202022898578 U CN202022898578 U CN 202022898578U CN 213879346 U CN213879346 U CN 213879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attery
positioning
groov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85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骆耀
陈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de 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de 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de 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de 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85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9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9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9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包括:底壳、充电座以及防护盖,充电座连接在底壳上,充电座和底壳之间设有电池以及与电池电连接的主板,充电座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纽扣电池的充电槽,充电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于给纽扣电池充电的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与主板电连接,防护盖枢接在底壳的一侧,充电槽位于底壳和防护盖之间盖合之后形成的空腔内;既可以对纽扣电池进行充电,同时还能将纽扣电池收纳在充电盒之内,需要更换纽扣电池时总能确保纽扣电池充满电,同时换下的电池又可以重新放入充电槽内可以进行充电;既方便充电又方便携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纽扣电池充电麻烦、不好携带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小型电子用品,如助听器、电子烟,鱼漂电池、温度计等一般都采用不可充电的电池供电,而且这些电器需要经常使用,对于这些电器而言,电池是易耗品;采用不可充电,使用者在使用完之后容易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为此人们发明了可充电的电池;现有技术中,电池充电比较麻烦,而且不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包括:底壳、充电座以及防护盖,所述的充电座连接在底壳上,所述的充电座和底壳之间设有供电电池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池电连接的主板,所述的充电座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电池的充电槽,所述充电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于给电池充电的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所述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与主板电连接,所述的防护盖枢接在底壳的一侧,所述的充电槽位于底壳和防护盖之间盖合之后形成的空腔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每一所述的充电槽包含两个用于定位电池的两个端面的定位面A、用于定位电池的侧面的定位面B,所述的定位面B位于两个定位面A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的定位面A呈半圆形。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定位面B的底部设有供正极接触部伸出的避让孔A,其中一个定位面A上设有供负极接触部伸出的避让孔B。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的正极接触部包含依次相连的固定部A、弹性部A、充电部A以及防脱部A,所述的固定部A连接在充电座上,所述的弹性部A呈“S”形,所述的充电部A位于充电槽内并且设有与电池的侧面相吻合的弧形面,所述的防脱部A呈“L”形,所述防脱部A的前端位于充电槽外侧。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的负极接触部包含依次相连的固定部B、弹性部B、充电部B以及防脱部B,所述的固定部B连接在充电座上,所述的充电部B位于充电槽内并且设有呈“V”形的充电接触面,所述的防脱部B位于充电槽外侧。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的主板上设有与每一充电槽一一对应的充电指示信号灯。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的主板连接有功能键。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防护盖的内侧设有与充电槽相对的定位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底壳的底部设有用于给供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所述的充电接口与主板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充电座的侧面设有多个卡扣,所述的底壳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扣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所述充电槽为与电池外形一致的圆柱形槽,所述的负极接触部呈弹簧状或者针状,负极接触部贯穿圆柱形槽的底面并能与电池的负极接触,所述的正极接触部贯穿圆柱形槽的侧面并能与电池的正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池的充电盒,通过在充电座上设置充电槽,并通过与主板连接的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来给电池充电,以达到给电池的目的,既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还能将电池收纳在充电盒之内,需要更换电池时总能确保电池充满电,同时换下的电池又可以重新放入充电槽内可以进行充电;既方便充电又方便携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充电麻烦、不好携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标记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充电座与正极接触部、负极接触部、主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全剖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全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包括:底壳1、充电座2以及防护盖3,所述的充电座2连接在底壳1上,所述的充电座2和底壳1之间设有供电电池4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池4电连接的主板5,所述的充电座2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电池1000的充电槽201,所述充电槽201的槽壁上设有用于给电池1000充电的正极接触部6和负极接触部7,所述正极接触部6和负极接触部7与主板5电连接,所述的防护盖3枢接在底壳1的一侧,所述的充电槽201位于底壳1和防护盖3之间盖合之后形成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池的充电盒,通过在充电座上设置充电槽,并通过与主板连接的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来给电池充电,以达到给电池的目的,既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还能将电池收纳在充电盒之内,需要更换电池时总能确保电池充满电,同时换下的电池又可以重新放入充电槽内可以进行充电;既方便充电又方便携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池充电麻烦、不好携带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中,为了方便电池的取放,每一所述的充电槽201包含两个用于定位电池1000的两个端面的定位面A2011、用于定位电池1000的侧面的定位面B2012,所述的定位面B2012位于两个定位面A2011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面A2011呈半圆形,即充电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此外,为了防止电池在充电槽内松脱,在防护盖3的内侧设有与充电槽201相对的定位槽301;当防护盖盖上之后,电池位于充电槽201和定位槽301之间,定位槽的截面呈半圆形。
本实施例中,在定位面B2012的底部设有供正极接触部6伸出的避让孔A20120,其中一个定位面A2011上设有供负极接触部7伸出的避让孔B20110。
本实施例中,正极接触部6包含依次相连的固定部A61、弹性部A62、充电部A63以及防脱部A64,所述的固定部A61连接在充电座2上,所述的弹性部A62呈“S”形,所述的充电部A63位于充电槽201内并且设有与电池1000的侧面相吻合的弧形面631,所述的防脱部A64呈“L”形,所述防脱部A64的前端位于充电槽201外侧。正极接触部6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电接触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负极接触部7包含依次相连的固定部B71、弹性部B72、充电部B73以及防脱部B74,所述的固定部B71连接在充电座2上,所述的充电部B73位于充电槽201内并且设有呈“V”形的充电接触面731,所述的防脱部B74位于充电槽201外侧。负极接触部7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电接触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了了解电池的充电状态,在主板5上设有与每一充电槽201一一对应的充电指示信号灯51;在主板5连接有功能键52。
在底壳1的底部设有用于给供电电池4充电的充电接口53,所述的充电接口53与主板5电连接。充电接口53可以采用type-c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Lightning接口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方便充电座安装在底壳上,在充电座2的侧面设有多个卡扣11,所述的底壳1上设有与卡扣11相配合的扣槽12。
实施例2:
图1至图6为实施例1的方案,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有两点:(1)充电槽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充电槽201为与电池1000外形一致的圆柱形槽;(2)正极接触部和负极接触部的形状不同,负极接触部7呈弹簧状,负极接触部7贯穿圆柱形槽的底面并能与电池1000的负极接触,所述的正极接触部6贯穿圆柱形槽的侧面并能与电池1000的正极接触。
此外,负极接触部7还可以呈针状,例如导电顶针,此处不再描述。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充电座(2)以及防护盖(3),所述的充电座(2)连接在底壳(1)上,所述的充电座(2)和底壳(1)之间设有供电电池(4)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池(4)电连接的主板(5),所述的充电座(2)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定位电池(1000)的充电槽(201),所述充电槽(201)的槽壁上设有用于给电池(1000)充电的正极接触部(6)和负极接触部(7),所述正极接触部(6)和负极接触部(7)与主板(5)电连接,所述的防护盖(3)枢接在底壳(1)的一侧,所述的充电槽(201)位于底壳(1)和防护盖(3)之间盖合之后形成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的充电槽(201)包含两个用于定位电池(1000)的两个端面的定位面A(2011)、用于定位电池(1000)的侧面的定位面B(2012),所述的定位面B(2012)位于两个定位面A(20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面A(2011)呈半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B(2012)的底部设有供正极接触部(6)伸出的避让孔A(20120),其中一个定位面A(2011)上设有供负极接触部(7)伸出的避让孔B(20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接触部(6)包含依次相连的固定部A(61)、弹性部A(62)、充电部A(63)以及防脱部A(64),所述的固定部A(61)连接在充电座(2)上,所述的弹性部A(62)呈“S”形,所述的充电部A(63)位于充电槽(201)内并且设有与电池(1000)的侧面相吻合的弧形面(631),所述的防脱部A(64)呈“L”形,所述防脱部A(64)的前端位于充电槽(201)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接触部(7)包含依次相连的固定部B(71)、弹性部B(72)、充电部B(73)以及防脱部B(74),所述的固定部B(71)连接在充电座(2)上,所述的充电部B(73)位于充电槽(201)内并且设有呈“V”形的充电接触面(731),所述的防脱部B(74)位于充电槽(201)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5)上设有与每一充电槽(201)一一对应的充电指示信号灯(51);所述的主板(5)连接有功能键(5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3)的内侧设有与充电槽(201)相对的定位槽(3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2)的侧面设有多个卡扣(11),所述的底壳(1)上设有与卡扣(11)相配合的扣槽(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槽(201)为与电池(1000)外形一致的圆柱形槽,所述的负极接触部(7)呈弹簧状或者针状,负极接触部(7)贯穿圆柱形槽的底面并能与电池(1000)的负极接触,所述的正极接触部(6)贯穿圆柱形槽的侧面并能与电池(1000)的正极接触。
CN202022898578.7U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Active CN213879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8578.7U CN213879346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8578.7U CN213879346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9346U true CN213879346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2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8578.7U Active CN213879346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93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7076B2 (en) Standby battery product and stackable charging system thereof
US9065282B2 (en) Mobile charger
CN104538578A (zh) 改进的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213879346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CN220358272U (zh) 一种可充电的电池
CN101291003B (zh) 可置换电池的电池组及其电子设备
KR20190073893A (ko) 모바일 단말에 결합 가능한 보조 배터리
CN201584614U (zh) 一种设置有usb接口的插座
CN204361164U (zh) 改进的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TW200843287A (en) Battery set with replaceable battery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with battery set
CN100536223C (zh) 无需辨认极性的可充电池
CN104935050A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CN212085112U (zh) 一种带usb充电功能的充电电池
KR100553003B1 (ko) 휴대폰용 소형 배터리 장치
JP2004312888A (ja) 非接触型再充電性電池
CN209804831U (zh) 一种方便充电的电池
CN201060915Y (zh) 无需辨认极性的可充电池
CN217334351U (zh) 一种可充电电池、电子设备及充电系统
JP2008043088A (ja) 薄型充電器
WO2022116151A1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盒
CN216698531U (zh) 一种充电电池
CN214378755U (zh) 一种9v可充电锂电池
CN215120227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
CN210201531U (zh) 一种适用于电子秤上的移动电源装置
CN210838989U (zh) 一种带存储功能的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