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8430U -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8430U
CN213878430U CN202023352563.7U CN202023352563U CN213878430U CN 213878430 U CN213878430 U CN 213878430U CN 202023352563 U CN202023352563 U CN 202023352563U CN 213878430 U CN213878430 U CN 213878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or
arm
frequency
line
frequency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25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劭
吴壁群
吴泽海
金飞
苏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road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525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8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8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8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低频振子单元包括两个正交插接的振子片、基座板和辐射片,所述辐射片包括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第一振子臂对与第二振子臂对正交对称分布;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均包括多个宽线段,同一振子臂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宽线段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弯折线路连接;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均呈椭圆形,第一振子臂的长轴上和第四振子臂的长轴上均设有平衡导线,平衡导线上分布有多条并联的开路线;开路线的一端与平衡导线连接,开路线的另一端处于开路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低频振子单元适用于5G通信;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署,出现了2G、3G、4G和5G网络共存的现象,带来了天线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天线覆盖范围需要从低频(698~960MHz)、中频 (1710~2690MHz)到高频(3300~3800MHz)。另一方面,由于基站站塔资源有限,要求天线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
在多频段和小型化情况下,天线阵列排布中,天线振子之间会交叉紧密排布,在天线工作时,振子之间互相会产生遮挡,使得被遮挡的振子辐射方向图畸变。例如,低频振子的一边会遮挡中频振子,同时其另一边会遮挡高频振子,使得中频、高频振子辐射方向改变,导致中、高频阵列的方向图变形,影响辐射性能。公开号为CN105281031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超宽频双极化低频振子单元及其多频段阵列天线,其中提出了一种对高频振子影响小的去耦低频振子,但该振子只对中频去耦,不能同时解决中高频的去耦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包括两个正交插接的振子片、基座板和辐射片,所述振子片的顶部连接所述辐射片,所述振子片的底部连接所述基座板;
所述辐射片包括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所述第一振子臂与所述第三振子臂构成第一振子臂对,所述第二振子臂与所述第四振子臂构成第二振子臂对,所述第一振子臂对与所述第二振子臂对正交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均包括多个宽线段,同一振子臂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宽线段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弯折线路连接;
所述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均呈椭圆形,所述第一振子臂的长轴上和第四振子臂长轴上均设有平衡导线,所述平衡导线上分布有第一开路线和第二开路线;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第二端处于开路状态;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第二端处于开路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线路包括两条纵向线段和一条横向线段,两条所述纵向线段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宽线段连接,两个所述纵向线段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向线段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子臂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振子臂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所述第四振子臂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振子臂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和所述第四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均小于第一数值,所述第一数值为中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和所述第三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均小于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为高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线长和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线长均在第一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线宽和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线宽均为0.3~3mm;所述第一阈值范围为中频中心频率的0.1个波长至中频中心频率的0.4个波长;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一节点至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二节点之间的线长小于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中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片由印刷电路板制成,每块振子片由地层和信号层组成;
所述地层印刷在所述振子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地层由相互平行的平面双导线组成,所述地层的上端穿过所述辐射片的孔位与所述辐射片连接,所述地层的下端穿过所述基座板的的孔位与所述基座板连接;
所述信号层印刷在所述振子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平行,所述信号层通过跨越所述平面双导线形成回路,并为所述第一振子臂对或所述第二振子臂对馈电。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天线,包括反射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的多个高频振子单元、多个中频振子单元和多个所述的低频振子单元;
多个所述高频振子单元排成高频振子阵列,所述高频振子阵列包括两列等间距排列的高频振子单元,所述高频振子阵列安装在所述反射板的中央位置;
多个所述低频振子单元等间距排成第一低频振子列和第二低频振子列,所述第一低频振子列的安装在所述高频振子阵列的一侧,所述第二低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高频振子阵列的另一侧;
多个所述中频振子单元等间距排成第一中频振子列和第二中频振子列,所述第一中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第一低频振子列的一侧;所述第二中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第二低频振子列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的中央位置折弯向上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低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与所述中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同处同一水平面,所述高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所在的平面高于低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低频振子单元中的第一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和第四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重合在所述中频振子单元上;所述低频振子单元的第二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和第三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重合在所述高频振子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辐射片的振子臂分成多个宽线段,同一振子臂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宽线段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弯折线路连接;调节弯折线路长度能有效抑制中高频电流在振子臂上的流动,弯折线路和宽线端之间的缝隙可构成谐振电路,相当于低通滤波器,能够有效降低低频振子对中高频辐射单元的辐射性能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在振子臂中设置平衡导线,能有效地改善低频振子本身方向图偏斜问题,且有助于降低回波损耗;同时,在平衡导线上引入两条并联的开路线,能够阻止中频电流在平衡导线中的流通,有效降低平衡导线对中频方向图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低频振子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低频振子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天线结构的顶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天线的天线阵列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有无平衡导线时930MHz的水平面主极化方向图;
图7为有无平导线时低频振子的回波损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低频振子单元0,包括两个正交插接的振子片1、基座板2和辐射片3,所述振子片1的顶部连接所述辐射片3,所述振子片1的底部连接所述基座板2;
所述辐射片3包括第一振子臂301、第二振子臂302、第三振子臂303和第四振子臂304,所述第一振子臂301与所述第三振子臂303构成第一振子臂301对,所述第二振子臂302与所述第四振子臂304构成第二振子臂302对,所述第一振子臂对与所述第二振子臂对正交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振子臂301、第二振子臂302、第三振子臂303和第四振子臂304均分成多个宽线段305,同一振子臂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宽线段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弯折线路306连接;
所述第一振子臂301、第二振子臂302、第三振子臂303和第四振子臂304均呈椭圆形,所述第一振子臂301的长轴上和第四振子臂304的长轴上均设有平衡导线307,所述平衡导线上分布有第一开路线308和第二开路线309;所述第一开路线308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衡导线307的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路线308的第二端处于开路状态;所述第二开路线309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衡导线307的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第二端处于开路状态。
本实施例中,辐射片3包括四个彼此互不接触的椭圆型振子臂,分别为第一振子臂301、第二振子臂302、第三振子臂303和第四振子臂304;四个椭圆型振子臂两两呈正交对称分布在介质基板上,形成两个极化。具体地,第一振子臂301和第三振子臂303构成一个偶极子,第二振子臂302和第四振子臂304构成另一个偶极子;四个振子臂形成两个正交的偶极子辐射。第一振子臂301、第二振子臂302、第三振子臂303和第四振子臂304均是由宽线段305 和弯折线路306交替相连接组成,即每相邻两个宽线段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弯折线路连接。四个椭圆型振子臂能够实现电流路径口面最大化,能够有效提升低频振子单元增益,在增益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口径,可以用于实现天线小型化;弯折线路和宽线段之间的缝隙构成谐振电路,相当于低通滤波器,对椭圆型振子臂上的低频电流形成通路,对中高频电流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对中高频辐射单元的辐射性能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路线分布在平衡导线的一侧,第二开路线分布在平衡导线的另一侧;其中第一开路线的第一端与平衡导线的第一节点连接,第二开路线的第二端与平衡导线的第二节点连接,其中,第一节点为第一开路线与平衡导线的交点,第二节点为第二开路线与平衡导线的交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不为平衡导线的两个端点。
具体地,所述弯折线路包括两条纵向线段和一条横向线段,两条所述纵向线段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宽线段连接,两个所述纵向线段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向线段的两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线路优选包括两条纵向线段和一条横向线段,两条纵向线段的上端分别与宽线段连接,两个纵向线段的下端分别与横向线段的两端连接,形成n型结构线路。当中高频信号电流通过该n形结构线路,该结构会产生很强的阻碍作用,于是对中高频来说,宽线段和n型结构线路组成的环形结构相当于一段段分离的宽线段,宽线段电尺寸相对中高频信号足够小,不能产生谐振,因此环形带线的分段形成低频单元的空间去耦特性。n型结构线路的不同长度对中高频信号电流的阻碍作用强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调节其长度使某一振子臂对中频信号电流的阻碍作用强一些,另一振子臂对高频信号电流的阻碍作用强一些。
具体地,所述第一振子臂301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振子臂 303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所述第四振子臂304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振子臂302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振子臂301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振子臂303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使得第一振子臂相对于中频的去耦效果优于其对于高频去耦效果,第三振子臂相对于高频去耦效果优于其对于中频去耦效果;同样地,设置所述第四振子臂304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振子臂 302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使得第四振子臂相对于中频的去耦效果优于其对于高频去耦效果,第二振子臂相对于高频去耦效果优于其对于中频去耦效果。
具体地,所述第一振子臂301的宽线段长度和所述第四振子臂304的宽线段长度均小于第一数值,所述第一数值为中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振子臂302的宽线段长度和所述第三振子臂303的宽线段长度均小于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为高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相等,但弯折线路长度不相等,这种设置会使得第一振子臂的电长度大于第三振子臂的电长度,第四振子臂的电长度大于第二振子臂的电长度从而导致同一极化馈电不平衡,形成“不对称性偶极子”,容易产生方向图偏斜,因此在第一振子臂中椭圆的长轴上还设有平衡导线来保持馈电平衡,具体地,可参照图6,图6示出了单个低频振子加平衡导线和不加平衡导线的在频率为930MHz的水平面方向图,由图6可知,加入平衡导线后方向图偏斜得到了明显地改善,同时前后比也提高了2dB。该设计还能改善低频振子的回波,具体可参照图7,图7示出了单个低频振子加平衡导线和不加平衡导线的回波损耗变化情况,由图7可知,加入平衡导线后降低了回波损耗,更有利于振子匹配。但平衡导线的加入会对中频振子方向图产生影响,因此在平衡导线上还分布有并联开路线,并联开路线的一端与平衡导线相连,并联开路线的另一端处于开路状态,两条并联开路线和他们之间的平衡导线形成低通滤波器,阻止中频电流在平衡导线上流动,减少由于低频振子的存在对中频方向图的影响。
具体地,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线长和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线长均在第一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线宽和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线宽均为0.3~3mm;所述第一阈值范围为中频中心频率的0.1个波长至中频中心频率的0.4个波长;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一节点至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二节点之间的线长小于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中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并联开路线的线长在中频中心频率的0.1~0.4中心波长范围内,两并联开路线之间的平衡导线的线长小于中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并联开路线的线宽为 0.3~3mm,辐射片的底部与振子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片1由印刷电路板制成,每块振子片1由地层101和信号层102组成;
所述地层101印刷在所述振子片1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地层101由相互平行的平面双导线101-1组成,所述地层101的上端穿过所述辐射片3的孔位与所述辐射片3连接,所述地层101的下端穿过所述基座板2的的孔位与所述基座板2连接;
所述信号层102印刷在所述振子片1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平行,所述信号层102通过跨越所述平面双导线101-1形成回路,并为所述第一振子臂对或所述第二振子臂对馈电。
本实施例中,振子片由印刷电路板制成,包括地层和信号层,地层和信号层分布在印刷介质板的两个不同的面(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地层是由平面平行双导线组成,其上端穿过辐射片的孔位与辐射片相连。信号层通过跨越地层的平面双导线而形成回路,对其中的第一振子臂对或所述第二振子臂对馈电;其中的一块振子片上端开槽,另一块振子片下端开槽,两块振子片正交插接具体可参见图2。基座板由单面印刷电路板制成,基座板的下层为地层,其覆有铜箔,振子片的地层向下穿过基座板的孔位与基座板的地层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5G通信的低频振子单元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辐射片的振子臂分成多个宽线段,同一振子臂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宽线段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弯折线路连接;调节弯折线路长度能有效抑制中高频电流在振子臂上的流动,弯折线路和宽线端之间的缝隙可构成谐振电路,相当于低通滤波器,能够有效降低低频振子对中高频辐射单元的辐射性能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振子臂中设置平衡导线,能有效地改善低频振子本身方向图偏斜问题,且有助于降低回波损耗;同时,在平衡导线上引入两条并联的开路线,能够阻止中频电流在平衡导线中的流通,有效降低加入的平衡导线对中频方向图的影响。
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200,包括反射板201以及安装在所述反射板201上的多个高频振子单元202、多个中频振子单元203和多个如图1所示的低频振子单元204;
参照图5,多个所述高频振子单元202排成高频振子阵列,所述高频振子阵列包括两列等间距排列的高频振子单元202,所述高频振子阵列安装在所述反射板的中央位置;
多个所述低频振子单元204等间距排成第一低频振子列和第二低频振子列,所述第一低频振子列的安装在所述高频振子阵列的一侧,所述第二低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高频振子阵列的另一侧;
多个所述中频振子单元203等间距排成第一中频振子列和第二中频振子列,所述第一中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第一低频振子列的一侧;所述第二中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第二低频振子列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反射板201的中央位置折弯向上凸起;
所述低频振子单元204所在反射板与所述中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同处同一水平面,所述高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所在的平面高于低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所在的平面;
所述低频振子单元204中的第一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和第四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重合在所述中频振子单元203上;所述低频振子单元204的第二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和第三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重合在所述高频振子单元20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天线200,包括反射板201以及安装在所述反射板201上的多个高频振子单元202、多个中频振子单元203和多个所述的低频振子单元204;
两个高频振子单元202通过功分板205连接为一组,十组高频振子单元等间距地排成两列并放置在反射板201的中央,左边的高频振子单元和右边的高频振子单元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同一边的上下五组高频振子单元属于不同的系统,左边的上面五组高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1,右边的上面五组高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2,左边的下面五组高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3,右边的下面五组高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4,故组成四个高频系统。高频振子单元的反射板折弯向上抬高,具体可参见图4,可改善由于天线罩离高频振子单元太远,电磁波在天线罩和反射板间来回反射导致高频振子单元的方向图畸变的影响。
其中,十二个低频振子单元排成两列,同样地,左边的低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5,右边的低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6,顶上的两个低频振子单元通过混合器实现系统5和系统6的共用,进而可改善低频系统的波宽。
中频振子单元直线排布在低频振子单元的两侧,其中,右列中位于上面的六个中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7,位于下面的六个中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8,同样地,左列中位于上面的六个中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9,位于下面的六个中频振子单元属于一个系统10,总共四个系统。
具体地,低频振子单元的第一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及第四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与中频振子单元有重合,低频振子单元的第二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及第三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与高频振子单元有重合,由于低频振子单元的振子臂对相应频段做了去耦设置,故低频振子单元的存在,对中、高频方向图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5G通信的天线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高频振子单元、中频振子单元和具有去耦设置的低频振子单元嵌套组阵成天线,能够有效降低低频振子单元对中、高频辐射性能的影响,提高系统间的隔离度,缩短各系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实现天线尺寸小型化。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正交插接的振子片、基座板和辐射片,所述振子片的顶部连接所述辐射片,所述振子片的底部连接所述基座板;
所述辐射片包括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所述第一振子臂与所述第三振子臂构成第一振子臂对,所述第二振子臂与所述第四振子臂构成第二振子臂对,所述第一振子臂对与所述第二振子臂对正交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均包括多个宽线段,同一振子臂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宽线段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弯折线路连接;
所述第一振子臂、第二振子臂、第三振子臂和第四振子臂均呈椭圆形,所述第一振子臂的长轴上和所述第四振子臂的长轴上均设有平衡导线,所述平衡导线上分布有第一开路线和第二开路线;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第二端处于开路状态;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第二端处于开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线路包括两条纵向线段和一条横向线段,两条所述纵向线段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宽线段连接,两个所述纵向线段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向线段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臂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振子臂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所述第四振子臂中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振子臂中对应位置弯折线路两条纵向线段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和所述第四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均小于第一数值,所述第一数值为中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和所述第三振子臂的宽线段长度均小于第二数值,所述第二数值为高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线长和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线长均在第一阈值范围内,所述第一开路线的线宽和所述第二开路线的线宽均为0.3~3mm;所述第一阈值范围为中频中心频率的0.1个波长至中频中心频率的0.4个波长;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一节点至所述平衡导线的第二节点之间的线长小于第三数值,所述第三数值为中频最高频率对应波长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片由印刷电路板制成,每块振子片由地层和信号层组成;
所述地层印刷在所述振子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地层由相互平行的平面双导线组成,所述地层的上端穿过所述辐射片的孔位与所述辐射片连接,所述地层的下端穿过所述基座板的孔位与所述基座板连接;
所述信号层印刷在所述振子片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互平行,所述信号层通过跨越所述平面双导线形成回路,并为所述第一振子臂对或所述第二振子臂对馈电。
7.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反射板上的多个高频振子单元、多个中频振子单元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低频振子单元;
多个所述高频振子单元排成高频振子阵列,所述高频振子阵列包括两列等间距排列的高频振子单元,所述高频振子阵列安装在所述反射板的中央位置;
多个所述低频振子单元等间距排成第一低频振子列和第二低频振子列,所述第一低频振子列的安装在所述高频振子阵列的一侧,所述第二低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高频振子阵列的另一侧;
多个所述中频振子单元等间距排成第一中频振子列和第二中频振子列,所述第一中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第一低频振子列的一侧;所述第二中频振子列安装在所述第二低频振子列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中央位置折弯向上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与所述中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同处同一水平面,所述高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所在的平面高于低频振子单元所在反射板所在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振子单元中的第一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和第四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重合在所述中频振子单元上;所述低频振子单元的第二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和第三振子臂在反射板上的投影重合在所述高频振子单元上。
CN202023352563.7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Active CN213878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563.7U CN21387843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563.7U CN21387843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8430U true CN213878430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4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2563.7U Active CN21387843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8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4270B2 (en) Hybrid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12821067A (zh)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CN111864367A (zh) 低频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07808998B (zh) 多极化辐射振子及天线
CN111987435B (zh) 一种低剖面双极化天线、阵列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US8878737B2 (en) Single feed planar dual-polarization multi-loop element antenna
CN211879611U (zh) 双频双极化天线及辐射单元
US20070090998A1 (en) Partially reflective surface antenna
CN110649382A (zh) 一种毫米波双极化天线
CN113506981B (zh) 一种低散射天线及其多频天线阵列
US20230223709A1 (en) Antenna device, array of antenna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 with antenna device
CN110911817A (zh) 具有高增益及高频陷波的双极化基站辐射阵子
CN114976665B (zh) 一种加载频率选择表面辐射稳定的宽带双极化偶极子天线
WO2023092469A1 (zh) 一种天线装置
CN113708051B (zh) 辐射单元、天线及基站
CN114122718B (zh)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及混合阵列天线
CN109728416B (zh) 一种辐射单元和多频基站天线
CN108767449B (zh) 基于amc结构的多制式融合天线
CN213878430U (zh) 一种低频振子单元和天线
CN216773517U (zh) 一种5g阵列天线
CN115377657A (zh) 低频滤波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10142717U (zh) 双频双极化天线及辐射单元
CN112821069A (zh) 贴片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13644421A (zh) 一种高增益的多频小型化全向天线
US20230136811A1 (en) Antenna device, array of antenna devices, and base s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