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5400U -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5400U
CN213875400U CN202022796252.3U CN202022796252U CN213875400U CN 213875400 U CN213875400 U CN 213875400U CN 202022796252 U CN202022796252 U CN 202022796252U CN 213875400 U CN213875400 U CN 213875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ens
shell
test bottle
clamp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962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晨
袁丁
吴红彦
夏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tnov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tnov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tnov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tnov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962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5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5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5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瓶遮光盒,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的盖体、用于对测试瓶进行固定的第一夹持件、扳把以及用于对仪器镜头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二夹持件,壳体上设置有镜头孔,用于放置仪器镜头;第一夹持件固定于壳体内;扳把与壳体铰接,扳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压第二夹持件的凸轮结构,转动扳把,凸轮结构推动第二夹持件对仪器镜头进行抵压固定,反方向转动扳把,凸轮结构与第二夹持件分离。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瓶遮光盒,可避免测试瓶周围环境中光源的干扰,且使用方便,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背景技术
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阳光中的七色光是肉眼能分的部分(可见光),但若通过光谱仪将阳光分解,按波长排列,可见光只占光谱中很小的范围,其余都是肉眼无法分辨的光谱,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等,通过光谱仪对光信息的抓取、以照相底片显影,或电脑化自动显示数值仪器显示和分析,从而测知物质的成分,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卫生、金属工业等的检测中。现有技术下,各种光谱仪器设备都向着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体积轻便,易于携带,操作简单,能够在户外进行操作,现有的便携式光谱仪大多都是直接将样品、或装有样品的测试瓶放在仪器镜头的对焦点处,直接进行测试,因此,样品或测试瓶是全部曝光在光源环境中的,在某些场合,如周围有一些特殊的强光源存在就会对仪器的测量结果造成很大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瓶遮光盒,用以结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瓶周围环境光源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瓶遮光盒,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上的盖体、用于对测试瓶进行固定的第一夹持件、扳把以及用于对仪器镜头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二夹持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镜头孔,用于放置仪器镜头;所述第一夹持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扳把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扳把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磁吸装置,所述扳把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所述扳把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磁吸装置连接,所述扳把的另一端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对所述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
将测试瓶放在壳体和盖体内进行遮光,可避免周围环境的干扰;通过第一夹持件、镜头孔和第二夹持件的设置,可将样品固定于壳体内,将壳体直接固定于仪器镜头上,仪器镜头和样品均置于壳体内遮光,减少外界光源的干扰,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且样品与仪器镜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对焦,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弹性件和用于对测试瓶进行抵接固定的夹板,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板与所述壳体内壁构成用于夹持所述测试瓶的第一夹持位。
按压夹板,弹性件被压缩,放入测试瓶后松开夹板,夹板便会在弹性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与壳体内壁共同抵接、挤压所述测试瓶,实现测试瓶的夹持固定。
进一步,所述夹板具有V形结构,所述夹板的凸面端与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凹面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构成所述第一夹持位。
夹板具有V形结构,在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夹板的凹面端与壳体内壁共同对测试瓶进行挤压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测试瓶抵接处设置为曲面结构,测试瓶固定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包括若干第一弹簧,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夹板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还包括若干导杆,各所述导杆分别套设于各所述弹簧内,可防止按压时按压时弹簧发生弯曲形变。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件位于所述镜头孔,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镜头孔构成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所述镜头孔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扳把铰接于所述通槽内,所述扳把一端设置有磁体,所述扳把的另一端设置为凸轮结构,所述壳体上设置铁磁体;所述扳把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在所述铁磁体和所述磁体作用下连接,所述凸轮结构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对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
由此,可通过扳把和第二夹持件将壳体固定于仪器镜头上时,具体为,转动扳把,克服磁力,使扳把与壳体的连接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与壳体分离,扳把的凸轮结构与第二夹持件分离,然后放入仪器镜头,反方向转动扳把使扳把与壳体在外力和磁力的作用下重新连接,这一过程中,凸轮结构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对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镜头孔一体设置,所述第二夹持件为具有弹性形变的夹持圆弧,所述夹持圆弧凸面段靠近所述扳把设置,所述夹持圆弧的凹面端与所述镜头孔构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
第二夹持件采用弹性形变材料,转动扳把,使凸轮结构抵压第二夹持件使其发生形变向仪器镜头靠近,实现仪器镜头靠近,反方向转动扳把,第二夹持件又可回复原样。
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若干第二弹簧固定于所述镜头孔内,所述第二夹持件为夹持圆弧,所述夹持圆弧凸面端靠近所述扳把设置且与所述镜头孔内壁通过各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夹持圆弧的凹面端与所述镜头孔构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
第二夹持件也可采用非弹性形变材料,将第二夹持件通过若干第二弹簧固定于所述镜头孔内,需要固定镜头时,转动扳把,使凸轮结构抵压第二夹持件使其向仪器镜头靠近,同时弹簧被拉伸,反方向转动扳把,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二夹持件复位。
进一步,所述盖体铰接于所述壳体上。
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壳体与盖体,方便盖体的开合,方便测试瓶的取放。
可选的,所述盖体与壳体可采用螺接或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处于开启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处于打关闭状态下的正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扳把与第二夹持件抵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扳把与第二夹持件分离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壳体1;镜头孔11;通槽12;
盖体2;
第一夹持件3;弹性件31;第一弹簧311;夹板32;
扳把4;凸轮结构41
第二夹持件5。
测试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连接”、“位于”、“装配”在另一个零件或组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件和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件和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1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瓶遮光盒,包括:壳体 1、位于所述壳体上的盖体2、用于对测试瓶6进行固定的第一夹持件3、扳把4以及用于对仪器镜头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二夹持件5,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镜头孔11,用于放置仪器镜头;所述第一夹持件3 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扳把4与所述壳体1铰接,所述扳把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磁吸装置,所述扳把4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5设置;所述扳把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磁吸装置连接,所述扳把4的另一端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5对所述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瓶遮光盒,将测试瓶6放在壳体和盖体内进行遮光,如图2所示,可避免周围环境的干扰;通过第一夹持件、镜头孔和第二夹持件的设置,可将样品固定于壳体内,将壳体1直接固定于仪器镜头7上,仪器镜头7和样品均置于壳体1 内遮光,减少外界光源的干扰,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且样品与仪器镜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对焦,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和效率。
如图3和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瓶遮光盒,所述第一夹持件3包括弹性件31和用于对测试瓶6进行抵接固定的夹板 32,所述弹性件31一端与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31 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板32固定连接,所述夹板32与所述壳体1内壁构成用于夹持所述测试瓶的第一夹持位。按压夹板,弹性件被压缩,放入测试瓶后松开夹板,夹板便会在弹性件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与壳体内壁共同抵接、挤压所述测试瓶,实现测试瓶的夹持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瓶遮光盒,所述夹板32具有V形结构,所述夹板32的凸面端与所述弹性件31固定连接,所述夹板 32的凹面端与所述壳体1内壁构成所述第一夹持位。夹板具有V形结构,在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夹板32的凹面端与壳体内壁共同对测试瓶进行挤压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测试瓶抵接处设置为曲面结构,测试瓶固定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瓶遮光盒,所述弹性件31包括若干第一弹簧311,各所述第一弹簧3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弹簧3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夹板 32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31还包括若干导杆,各所述导杆分别套设于各所述弹簧内,可防止按压时按压时弹簧发生弯曲形变。
如图5-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瓶遮光盒,所述第二夹持件5位于所述镜头孔11,所述第二夹持件5与所述镜头孔11 构成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所述镜头孔1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12,所述扳把4铰接于所述通槽12内,所述扳把4一端设置有磁体,所述扳把4的另一端设置为凸轮结构41,所述壳体1上设置铁磁体;所述扳把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在所述铁磁体和所述磁体作用下连接,所述凸轮结构41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5对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可通过扳把和第二夹持件将壳体固定于仪器镜头上时,具体为,转动扳把,克服磁力,使扳把与壳体的连接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与壳体分离,扳把4的凸轮结构41与第二夹持件分离,如图7 所示,然后放入仪器镜头,反方向转动扳把使扳把与壳体在外力和磁力的作用下重新连接,这一过程中,凸轮结构41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5对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如图6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瓶遮光盒,所述第二夹持件5与所述镜头孔11一体设置,所述第二夹持件5为具有弹性形变的夹持圆弧,所述夹持圆弧凸面段靠近所述扳把4设置,所述夹持圆弧的凹面端与所述镜头孔11构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第二夹持件 5采用弹性形变材料,转动扳把,使凸轮结构抵压第二夹持件使其发生形变向仪器镜头靠近,实现仪器镜头靠近,反方向转动扳把,第二夹持件又可回复原样。
作为可选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瓶遮光盒,所述第二夹持件5通过若干第二弹簧固定于所述镜头孔11内,所述第二夹持件5为夹持圆弧,所述夹持圆弧凸面端靠近所述扳把4设置且与所述镜头孔11内壁通过各所述第二弹簧(未绘出)连接,所述夹持圆弧的凹面端与所述镜头孔构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第二夹持件也可采用非弹性形变材料,将第二夹持件5通过若干第二弹簧固定于所述镜头孔11内,需要固定镜头时,转动扳把,使凸轮结构抵压第二夹持件使其向仪器镜头靠近,同时弹簧被拉伸,反方向转动扳把,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二夹持件复位。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瓶遮光盒,所述盖体 2铰接于所述壳体1上。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壳体与盖体,方便盖体的开合,方便测试瓶的取放。
可选的,所述盖体与壳体可采用螺接或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上的盖体(2)、用于对测试瓶进行固定的第一夹持件(3)、扳把(4)以及用于对仪器镜头进行夹持固定的第二夹持件(5),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镜头孔(11),用于放置仪器镜头;所述第一夹持件(3)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扳把(4)与所述壳体(1)铰接,所述扳把(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磁吸装置,所述扳把(4)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5)设置;所述扳把(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通过所述磁吸装置连接,所述扳把(4)的另一端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5)对所述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3)包括弹性件(31)和用于对测试瓶进行抵接固定的夹板(32),所述弹性件(31)一端与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31)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板(32)固定连接,所述夹板(32)与所述壳体(1)内壁构成用于夹持所述测试瓶的第一夹持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2)具有V形结构,所述夹板(32)的凸面端与所述弹性件(31)固定连接,所述夹板(32)的凹面端与所述壳体(1)内壁构成所述第一夹持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1)包括若干第一弹簧(311),各所述第一弹簧(3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弹簧(3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夹板(32)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5)位于所述镜头孔(11),所述第二夹持件(5)与所述镜头孔(11)构成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所述镜头孔(1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12),所述扳把(4)铰接于所述通槽(12)内,所述扳把(4)一端设置有磁体,所述扳把(4)的另一端设置为凸轮结构(41),所述壳体(1)上设置铁磁体;所述扳把(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在所述铁磁体和所述磁体作用下连接,所述凸轮结构(41)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5)对仪器镜头进行抵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5)与所述镜头孔(11)一体设置,所述第二夹持件(5)为具有弹性形变的夹持圆弧,所述夹持圆弧凸面段靠近所述扳把(4)设置,所述夹持圆弧的凹面端与所述镜头孔(11)构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5)通过若干第二弹簧固定于所述镜头孔(11)内,所述第二夹持件(5)为夹持圆弧,所述夹持圆弧凸面端靠近所述扳把(4)设置且与所述镜头孔(11)内壁通过各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夹持圆弧的凹面端与所述镜头孔构用于夹持仪器镜头的第二夹持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测试瓶遮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铰接于所述壳体(1)上。
CN202022796252.3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Active CN213875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6252.3U CN21387540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96252.3U CN21387540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5400U true CN213875400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6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96252.3U Active CN213875400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5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07276A1 (en) Infrared detection camera
TWI644124B (zh) 樣品黏著件、樣品承載組件及可攜式顯微鏡裝置
US4075472A (en) Reflector for flash light apparatus
CN213875400U (zh) 一种测试瓶遮光盒
CN104807822B (zh) 手持式分析仪及检测方法
US3500034A (en) Illuminated reading device
CN107064017A (zh) 便携式智能手机光谱检测装置
CN214584792U (zh) 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测试用紫外和温度老化环境箱
CN109187946A (zh) 一种可折叠胶体金/免疫荧光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2111438U (zh) 一种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CN210664766U (zh) 一种单光源多检测模块光度计
CN210604415U (zh) 一种翡翠蛋面透明度效果分级仪器
CN219551829U (zh) 一种镜片测试系统
CN208140050U (zh) 一种铝外壳平整度检测装置
JPS57178134A (en) Specular surface defect observing device
CN220795046U (zh) 一种用于批量获取显色结果的新型便携式拍照装置
CN217304907U (zh) 一种透射率测试装置
CN210665495U (zh) 一种集成型便携式红外光谱仪
CN205982094U (zh)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食品安全检测装置
CN217360449U (zh) 一种多功能地质放大镜
CN216816443U (zh) 一种油品检测装置
CN219245367U (zh) 一种智能检测辅助设备
CN213843032U (zh) 一种荧光分析仪
CN2175939Y (zh) 袖珍多功能观测镜
CN108120830B (zh) 一种新型酶标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