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8442U -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 Google Patents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8442U
CN213868442U CN202021921705.4U CN202021921705U CN213868442U CN 213868442 U CN213868442 U CN 213868442U CN 202021921705 U CN202021921705 U CN 202021921705U CN 213868442 U CN213868442 U CN 213868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ssembly
hole
prefabricat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17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Lvcheng Mild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9217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8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8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8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关于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了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安装连接的难题。将第一主体连接件的外墙顶连接部连接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将第二主体连接件的外墙底连接部连接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将自重支撑件的定位部与设置于外墙底连接区域的第二转接件连接,并将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支撑于底墙底支撑部;将第一装配件穿过第一装配孔,以将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第一转接件,将第二装配件穿过第二装配孔,以将第二主体连接件装配于第二转接件。解决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安装连接的难题。

Description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外墙的建造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现场砌筑、抹灰、粘贴保温及装饰等施工方法,而现代的建筑外墙的施工方法,正逐步趋向于装配式施工方法。
建筑外墙装配式施工方法中,建筑外墙围护部品通过连接节点装配于建构筑物的主体上。其中,建筑外墙围护部品为预制构件,按照系列分类,可分为预制混凝土外墙围护构件和轻质材料外墙围护构件两大系列,按照运动类型分类,建筑外墙围护部品可分为旋转式、平移式、固定式,实施中,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连接节点,来实现不同的运动模式。
建筑外墙围护部品的集成技术,关键技术难点是对安装连接系统的技术突破,如接口形式的匹配、预留预埋的位置、连接方式的准确性、满足抗震变形要求等方面。而在大量高层住宅建筑中,建筑外墙围护部品作为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重要围护系统,其安装方法,一般是在楼层梁顶和梁底预设埋件,或是梁上端外挑板带,板带上预埋埋件,连接件都是安装在梁板顶和梁板底。
但是对于量大面广的住宅来看,大多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来建造,而要做装配式外墙围护系统,外挂墙板的安装连接难以在梁顶和梁底来设预埋件,目前就解决不了单元式大规格、整间式开门窗、外挂墙板的安装连接难题。
对于目前大量运用的外墙薄抹灰、粘贴保温板的外墙保温、装饰做法,和保温板、外饰面板的复合外墙板锚挂做法,均存在严重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前者做法易开裂、渗漏、脱落、不耐久,防火隐患多;后者做法,是在结构外墙填充砌块墙体上打锚栓,在混凝土剪力墙打膨胀螺栓或植入化学锚栓,然后焊接横、竖向龙骨,再将复合外墙板或外挂花岗石板用锚件挂在龙骨连接件上,安装既复杂困难,板块较小,成本较高,又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了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单元式大规格、整间式开门窗、外挂墙板的安装连接的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包括:装配式预制外墙;
建筑构物主体,包括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外墙底连接区域,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之间用于装配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
顶部装配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转接件、第一主体连接件、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转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包括第一装配部以及外墙顶连接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所述外墙顶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所述外墙顶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
底部装配连接节点,包括:第二转接件、第二主体连接件、第二装配件、自重支撑件,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包括第二装配部以及底墙底连接部,所述第二装配部设置有第二装配孔,所述外墙底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所述自重支撑件包括定位部以及底墙底支撑部,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底墙底支撑部支撑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所述第一装配部为第一横板,所述外墙顶连接部为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一横板的顶壁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横板的底壁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
和/或
所述第二装配部为第二横板,所述外墙顶连接部为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横板的底壁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横板的顶壁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和/或
所述底墙底支撑部为第三横板,所述定位部为第三竖板,所述第三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三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横板的底壁连接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横板的顶壁支撑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还包括:
腰线封装板,设置于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装配式预制外墙之间。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预制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的外墙顶连接部具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一内螺纹;
和/或
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预制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的外墙底连接部具有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二内螺纹。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设置有第一转接孔,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具有第一装配空间,所述第一转接板设置于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转接孔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转接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板。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所述第一装配件包括螺栓头以及螺栓杆,所述螺栓头与所述螺栓杆连接,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径;
所述第一转接孔包括第一开孔区域以及第二开孔区域,所述第一开孔区域的开孔尺寸大于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二开孔区域的开孔尺寸小于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开孔区域以及第二开孔区域连通,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所述螺栓杆位于所述第二开孔区域,所述螺栓杆的端部锁紧有螺母,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板。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所述第一装配空间内还设置有阻挡件,以限制所述螺栓杆由所述第二开孔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孔区域。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为工字梁,所述第一转接板焊接于所述工字梁的顶板和底板。
可选的,前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中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的预埋钢筋;
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为墙体,所述第一装配空间为设置于所述的墙体的凹槽,所述预埋钢筋预埋于所述墙体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装配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的外墙顶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的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将所述自重支撑件的定位部与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的第二转接件连接,并将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底墙底支撑部;
将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将所述第二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应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的外墙顶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的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将所述自重支撑件的定位部与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的第二转接件连接,并将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底墙底支撑部;将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将所述第二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解决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单元式大规格、整间式开门窗、外挂墙板的安装连接的难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顶部装配连接节点、底部装配连接节点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顶部装配连接节点、底部装配连接节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第一转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第一转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顶部装配连接节点、底部装配连接节点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顶部装配连接节点、底部装配连接节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包括:装配式预制外墙100;
建筑构物主体200,包括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外墙底连接区域,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之间用于装配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
顶部装配连接节点300,包括:第一转接件310、第一主体连接件320、第一装配件325,所述第一转接件310设置于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包括第一装配部321以及外墙顶连接部323,所述第一装配部321设置有第一装配孔322,所述外墙顶连接部323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24,所述第一装配件325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322,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310,所述外墙顶连接部323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
底部装配连接节点400,包括:第二转接件410、第二主体连接件420、第二装配件430、自重支撑件440,所述第二转接件410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420包括第二装配部421以及底墙底连接部422,所述第二装配部421设置有第二装配孔424,所述外墙底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23,所述第二装配件430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424,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420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410,所述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所述自重支撑件440包括定位部441以及底墙底支撑部442,所述定位部441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410,所述底墙底支撑部442支撑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应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的外墙顶连接部323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420的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将所述自重支撑件440的定位部441与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的第二转接件410连接,并将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底墙底支撑部442;将所述第一装配件325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322,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310,将所述第二装配件430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424,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420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410。相对于现有技术,解决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单元式大规格、整间式开门窗、外挂墙板的安装连接的难题。
装配式预制外墙100可以作为建筑构物主体200的外围护墙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墙顶连接部323的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可以为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外墙顶连接部323的连接孔,并通过锁紧螺母完成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和外墙顶连接部323的锁紧。或者,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预制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的外墙顶连接部323具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一内螺纹。
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墙底连接部的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可以为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外墙底连接部的连接孔,并通过锁紧螺母完成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和外墙底连接部的锁紧。或者,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预制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420的外墙底连接部具有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二内螺纹。
对应不用的建筑构物主体200,建筑构物主体200的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外墙底连接区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外墙底连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采用“工”字梁,所述第一转接板可以焊接于所述工字梁的顶板和底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外墙底连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第一转接件310包括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的预埋钢筋;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为墙体,所述第一装配空间为设置于所述的墙体的凹槽,所述预埋钢筋预埋于所述墙体内。
其中,顶部装配连接节点300、底部装配连接节点400的个数可以分别为两个,即,两个顶部装配连接节点300可以设置于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的两个端角,底部装配连接节点400可以设置于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的两个端角。
所述第一装配部321为第一横板,所述外墙顶连接部323为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310,所述第一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一横板的顶壁连接有第一加强筋326,所述第一横板的底壁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第一加强筋326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是多个。
所述第二装配部421为第二横板,所述外墙顶连接部323为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410,所述第二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横板的底壁连接有第二加强筋425,所述第二横板的顶壁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第二加强筋425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是多个。
所述底墙底支撑部442为第三横板,所述定位部441为第三竖板,所述第三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410,所述第三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横板的底壁连接有第三加强筋443,所述第三横板的顶壁支撑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第三加强筋443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是多个。
对应不同的连接方式,第一装配孔322、第二装配孔424可以采用不用的形状。例如,当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为平移式,所述第一装配孔322为竖向的长孔,所述第二装配孔424为横向的长孔。或,当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100为旋转式,所述第一装配孔322为竖向的长孔,所述第二装配孔424为竖向的长孔。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装配孔322除了采用长孔的方式之外,所述第一装配孔322也可以为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装配连接件外径的圆孔,同样可以实现。
第一装配连接件可以采用螺栓,所述第一装配件325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322,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310的步骤中,第一转接件310可以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装配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322后,和第一转接件310的螺纹孔锁紧。
第二装配连接件可以采用螺栓,所述第二装配件430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424,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420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410的步骤中,第二转接件410可以设置有螺纹孔,第二装配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424后,和第二转接件410的螺纹孔锁紧。
其中,上述的连接方式中,螺栓和螺纹孔锁紧的方式,螺纹孔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因此导致第一转接件310厚度较厚。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件310包括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设置有第一转接孔,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具有第一装配空间,所述第一转接板设置于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转接孔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装配件325穿过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322、所述第一转接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板。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325在装配中,可以伸入第一装配空间内,从而使得第一转接件310的厚度可以较薄。
其中,上述的连接方式中,第一转接件310开设螺纹孔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所述第一装配件325包括螺栓头以及螺栓杆,所述螺栓头与所述螺栓杆连接,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径;所述第一转接孔包括第一开孔区域3241以及第二开孔区域3242,所述第一开孔区域3241的开孔尺寸大于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二开孔区域3242的开孔尺寸小于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开孔区域3241以及第二开孔区域3242连通,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所述螺栓杆位于所述第二开孔区域3242,所述螺栓杆的端部锁紧有螺母,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320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板。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一装配件325置于第一装配空间内的稳固性,所述第一装配空间内还设置有阻挡件327,以限制所述螺栓杆由所述第二开孔区域3242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孔区域3241。
以外墙顶连接区域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为例,所述第一转接件310包括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的预埋钢筋;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为墙体,所述第一装配空间为设置于所述的墙体的凹槽,所述预埋钢筋预埋于所述墙体内,螺栓头置于凹槽内,螺栓杆穿过第二开孔区域3242。
在高度方向上的装配式预制外墙100安装于建筑构物主体200之后,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装配式预制外墙100之间存在缝隙,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装配式预制外墙100之间可以设置腰线封装板500,腰线封装板500可以填充缝隙。实施中,腰线封装板500可以连接于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顶部或装配式预制外墙100的底部或第一主体连接件320或第二主体连接件420或自重支撑件440。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对装配式预制外墙的装配方法,包括:
步骤A: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的外墙顶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的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步骤B:将所述自重支撑件的定位部与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的第二转接件连接,并将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底墙底支撑部;
步骤C:将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将所述第二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应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的外墙顶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的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将所述自重支撑件的定位部与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的第二转接件连接,并将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底墙底支撑部;将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将所述第二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解决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异型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单元式大规格、整间式开门窗、外挂墙板的安装连接的难题。
在剪力墙外侧预留安装空间带,将上下层板连接件组合在一起,安装时装配式预制外墙就位统一进行三维调节,核准后紧固螺栓及焊接螺栓垫板,简单方便就完成了预装、组装、就位、定位、固定的安装全过程。
设计制作上下装配式预制外墙安装空间带封装腰线板,腰线板外饰面层同外墙板可一致,可变化,外面层可与外墙板一平,可凸出,使立面更丰富美观。腰线板内侧空间填充防火保温板,形成断桥防火保温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式预制外墙;
建筑构物主体,包括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外墙底连接区域,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以及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之间用于装配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
顶部装配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转接件、第一主体连接件、第一装配件,所述第一转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包括第一装配部以及外墙顶连接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所述外墙顶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件,所述外墙顶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
底部装配连接节点,包括:第二转接件、第二主体连接件、第二装配件、自重支撑件,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于所述外墙底连接区域,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包括第二装配部以及底墙底连接部,所述第二装配部设置有第二装配孔,所述外墙底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装配件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将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外墙底连接部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所述自重支撑件包括定位部以及底墙底支撑部,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底墙底支撑部支撑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部为第一横板,所述外墙顶连接部为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一横板的顶壁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横板的底壁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
和/或
所述第二装配部为第二横板,所述外墙顶连接部为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横板的底壁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横板的顶壁连接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和/或
所述底墙底支撑部为第三横板,所述定位部为第三竖板,所述第三竖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三竖板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横板的底壁连接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横板的顶壁支撑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腰线封装板,设置于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装配式预制外墙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顶部预制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的外墙顶连接部具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一内螺纹;
和/或
所述装配式预制外墙的底部预制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主体连接件的外墙底连接部具有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并锁紧于所述第二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设置有第一转接孔,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具有第一装配空间,所述第一转接板设置于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转接孔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装配件穿过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一转接孔,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件包括螺栓头以及螺栓杆,所述螺栓头与所述螺栓杆连接,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大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径;
所述第一转接孔包括第一开孔区域以及第二开孔区域,所述第一开孔区域的开孔尺寸大于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二开孔区域的开孔尺寸小于所述螺栓头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螺栓杆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一开孔区域以及第二开孔区域连通,所述螺栓头位于所述第一装配空间,所述螺栓杆位于所述第二开孔区域,所述螺栓杆的端部锁紧有螺母,以将所述第一主体连接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空间内还设置有阻挡件,以限制所述螺栓杆由所述第二开孔区域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孔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为工字梁,所述第一转接板焊接于所述工字梁的顶板和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的预埋钢筋;
所述外墙顶连接区域为墙体,所述第一装配空间为设置于所述的墙体的凹槽,所述预埋钢筋预埋于所述墙体内。
CN202021921705.4U 2020-09-04 2020-09-04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Active CN213868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1705.4U CN213868442U (zh) 2020-09-04 2020-09-04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1705.4U CN213868442U (zh) 2020-09-04 2020-09-04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8442U true CN213868442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7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1705.4U Active CN213868442U (zh) 2020-09-04 2020-09-04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8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36185A1 (zh) 铝合金房屋
US20060236627A1 (en) Combination lift and anchor connector for fabricated wall and floor panels
CN107044179B (zh) 装饰面板和模板一体化的保温装饰复合墙体及其建造方法
CN108005265B (zh) 一种多层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
CN110424598B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外挂墙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56252A (zh) 钢制组装合成混凝土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CN111927248B (zh) 整体预制外挂飘窗、连接节点及制造方法
CN212535440U (zh) 一种整体预制外挂飘窗、连接节点
US20090049776A1 (en) Stable and efficient building system
CN111927249B (zh) 整体预制内嵌飘窗、连接节点及制造方法
CN201730456U (zh) 组合式预制混凝土门窗安装附框
CN110778016A (zh)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围护系统
CN107700697B (zh) 一种外墙预制装配式结构
CN213868442U (zh)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
FI69674B (fi) Saett att resa en byggnad samt anordning foer utfoerande av sattet
RU2282697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многослойной стены здания
CN114135024A (zh)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及其装配方法
CN213868441U (zh) 剪力墙异型柱装配式建构筑物及其外墙组件
CN213448980U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系统
CN212562928U (zh) 一种整体预制内嵌飘窗、连接节点
JPH07259243A (ja) パネル工法用軸組内蔵押出成形セメント板とその製造法
CN212295078U (zh) 钢制组装合成混凝土建筑
CN108343182B (zh) 组合式grc双层幕墙板
RU68025U1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стена
CN111255059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房屋结构及其节点连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5

Address after: 261041 No. 1068, Wei'an Road, Fangzi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fang Lvcheng Mild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1301, Xindu building, No. 465, Kuiwen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ui Ro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