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7425U -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7425U
CN213867425U CN202022615414.9U CN202022615414U CN213867425U CN 213867425 U CN213867425 U CN 213867425U CN 202022615414 U CN202022615414 U CN 202022615414U CN 213867425 U CN213867425 U CN 213867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
snow
trigger block
level
higher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54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帅
张雪洁
田思奥
房荣雅
陈明义
徐建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6154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7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7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74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包括两并排设置的分级立柱,所述分级立柱埋设于基础内部,所述基础埋设于地面以下,各所述分级立柱包括埋设于所述基础内部的下级立柱,所述下级立柱内套接有与其同轴线的上级立柱,所述上级立柱与所述下级立柱之间构造有用于将上级立柱沿竖向移动的起落机构,两所述上级立柱之间卡接有上挡雪网,两所述下级立柱之间卡接有下挡雪网,本实用新型进行相应的升降固定和高度调节,以满足不同严重程度风吹雪的防止需求,从而达到最优的挡雪效果。适应于风吹雪防护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吹雪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背景技术
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天气现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流体,对车辆行驶有较大的危害性,目前常使用挡雪栅栏来防治风吹雪灾害。总体而言,挡雪栅栏高度越高,其阻雪量越大,同时意味着施工难度及经济成本随之增高。在实践中,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地形、风力大小等因素,挡雪栅栏高度可设置为1.5-2.0m。然而在现有风吹雪较为严重的地区,公路上使用的挡雪墙大多为固定式的挡雪栅栏,并未考虑挡雪栅栏高度对路面风吹雪灾害的影响。因此,针对复杂环境下多变的风吹雪状况,设计可调节高度式的挡雪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关键点在于,包括两并排设置的分级立柱,所述分级立柱埋设于基础内部,所述基础埋设于地面以下,各所述分级立柱包括埋设于所述基础内部的下级立柱,所述下级立柱内套接有与其同轴线的上级立柱,所述上级立柱与所述下级立柱之间构造有用于将上级立柱沿竖向移动的起落机构,两所述上级立柱之间卡接有上挡雪网,两所述下级立柱之间卡接有下挡雪网。
优选的,所述起落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下级立柱内部的下侧触发块,所述下侧触发块固连有用于调节其沿竖向移动的调节杆,所述下侧触发块的顶部抵接有上侧触发块,所述上侧触发块的顶端与所述上级立柱固连,调节所述调节杆,带动下侧触发块顶接所述上侧触发块沿竖向移动,以构成对所述上级立柱的竖向调节。
优选的,所述上侧触发块与上级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级立柱于所述下级立柱内转动的防转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防转动机构包括若干个贯穿于所述上级立柱与所述下级立柱的滑动条形孔,所述滑动条形孔的轴向为竖向,所述上侧触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条形孔数量相对应的固定翼,所述上侧触发块与各所述固定翼之间分别连接有用于将所述固定翼由所述上级立柱内部从所述滑动条形孔内向外推出的推出机构,所述上侧触发块通过所述下侧触发块顶接向上移动,所述推出机构将所述固定翼推出展开,所述固定翼限制所述上级立柱沿其轴线转动。
优选的,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垂直固连于所述上侧触发块顶端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固定翼垂直固连,所述固定翼于所述滑动条形孔内部并与所述上级立柱的外壳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靠近所述第三转杆处延伸出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转杆垂直设置,所述限位板限制所述第三转杆与第二转杆的角度大于90°,以防止所述固定翼向所述上级立柱内部收回。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固连于所述下侧触发块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形成有一水平杆,所述上级立柱底端位置处与所述下级立柱水平贯穿有锯齿分级卡槽,所述水平杆穿经所述锯齿分级卡槽并沿竖向调节,以构成对调节杆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锯齿分级卡槽包括竖向槽,所述竖向槽的一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槽,所述水平槽与所述竖向槽连通为一体结构,所述调节杆于所述竖向槽内沿竖向移动并将调节杆卡接于其一所述水平槽内,以构成对调节杆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水平槽的数量为三个,每相邻两所述水平槽之间的竖向距离为0.2米。
优选的,所述滑动条形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沿所述上级立柱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固定翼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沿所述上侧触发块的顶部间隔分布,各所述滑动条形孔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固定翼。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分级立柱,各个分级立柱并排设置,各个分级立柱埋设在基础内部,基础埋设在地面以下,各个分级立柱包括下级立柱和上级立柱,下级立柱埋设在基础内部,下级立柱内套接有上级立柱,上级立柱和下级立柱同轴线设置,上级立柱和下级立柱之间构造有起落机构,两个上级立柱之间卡接固定有上挡雪网,两个下级立柱之间卡接固定有下挡雪网,起落机构用于将上级立柱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从而调节上挡雪网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风吹雪较为严重的地区,使用时将其安装在公路两侧,根据不同严重程度的风吹雪灾害及复杂环境下不同风雪天气的情况,通过设置起落机构,可以调节上挡雪网的高度,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应的升降固定和高度调节,以满足不同严重程度风吹雪的防止需求,从而达到最优的挡雪效果,进而有效缓解风吹雪聚集对路面的影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级立柱与下级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级立柱与下级立柱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杆、下侧触发块及上侧触发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出机构与固定翼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级立柱与固定翼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锯齿分级卡槽与把手连接的正视图。
图中:1、基础,2、下级立柱,3、上级立柱,4、上挡雪网,5、下挡雪网,6、下侧触发块,7、上侧触发块,8、滑动条形孔,9、固定翼,10、第一转杆,11、第二转杆,12、第三转杆,13、限位板,14、水平杆,15、竖向槽,16、水平槽,17、把手,18、竖杆,102、蜗杆,103、减速机外壳,104、螺栓,105、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包括两个分级立柱,各个分级立柱并排设置,各个分级立柱埋设在基础1内部,基础1埋设在地面以下,各个分级立柱包括下级立柱2和上级立柱3,下级立柱2埋设在基础1内部,下级立柱2内套接有上级立柱3,上级立柱3和下级立柱2同轴线设置,上级立柱3和下级立柱2之间构造有起落机构,两个上级立柱3之间卡接固定有上挡雪网4,两个下级立柱2之间卡接固定有下挡雪网5,起落机构用于将上级立柱3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从而调节上挡雪网4的高度,本实施例安装在风吹雪较为严重的地区,使用时将其安装在公路两侧,根据不同严重程度的风吹雪灾害及复杂环境下不同风雪天气的情况,通过设置起落机构,可以调节上挡雪网4的高度,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应的升降固定和高度调节,以满足不同严重程度风吹雪的防止需求,从而达到最优的挡雪效果,进而有效缓解风吹雪聚集对路面的影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本实施例中起落机构的具体结构为,起落机构包括下侧触发块6,下侧触发块6套装在下级立柱2内部,下侧触发块6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用于调节下侧触发块6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下侧触发块6的顶部抵接有上侧触发块7,上侧触发块7的顶端和上级立柱3固定连接,调节此调节杆,带动下侧触发块6顶接上侧触发块7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完成对上级立柱3的竖直方向调节,上侧触发块7和下侧触发块6为圆形结构,分别与上级立柱3相适配,上侧触发块7和上级立柱3之间设置有防转动机构,防转动机构用于防止上级立柱3在下级立柱2内转动,防转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为,防转动机构包括多个滑动条形孔8,滑动条形孔8贯穿上级立柱3和下级立柱2,滑动条形孔8的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上侧触发块7上设置有固定翼9,固定翼9的数量和滑动条形孔8的数量一致,上侧触发块7和各个固定翼9之间分别连接有推出机构,推出机构用于将固定翼9由上级立柱3内部从滑动条形孔8内向外推出,各个固定翼9向外展开,固定翼9限制上级立柱3沿着它的轴线转动,滑动条形孔8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沿着上级立柱3的周向间隔均匀分布设置,固定翼9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沿着上侧触发块7的顶部间隔分布,各个滑动条形孔8分别对应一个固定翼9。
本实施例中推出机构的具体结构为,推出机构包括第一转杆10、第二转杆11、第三转杆12,第一转杆10垂直固定连接在上侧触发块7的顶端,第一转杆10的顶部与第二转杆11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1的顶端与第三转杆12转动连接,第三转杆12和固定翼9垂直固定连接,固定翼9在滑动条形孔8内部并且和上级立柱3的外壳转动连接,当向上调节调节杆时,下侧触发块6顶接上侧触发块7,上侧触发块7顶接第一转杆10,从而第二转杆11向外推动第三转杆12,第三转杆12带动固定翼9由滑动条形孔8向外展开,通过设置推出机构,可以防止上级立柱3在下级立柱2内水平转动,保证了本实施例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二转杆11靠近第三转杆12处延伸出一个限位板13,限位板13和第二转杆11垂直设置,限位板13限制第三转杆12和第二转杆11的角度大于90°,防止调节上侧触发块7向上移动时,固定翼9向上级立柱3内部收回,保证本实施例的稳定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调节杆的具体结构为,调节杆包括固定连接在下侧触发块6底部的竖杆18,竖杆18的底端形成有一个水平杆14,上级立柱3底端位置处和下级立柱2上水平贯穿有锯齿分级卡槽,水平杆14穿经锯齿分级卡槽并沿着竖直方向调节,从而完成对调节杆的调节,锯齿分级卡槽包括竖向槽15,竖向槽15的一侧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开设有多个水平槽16,水平槽16和竖向槽15连通为一体结构,调节杆在竖向槽15内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并将水平杆14卡接在其中之一的水平槽16内,完成对调节杆的调节,为了调节方便,在水平杆14的最外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把手17,水平槽16的数量为三个,每相邻两个水平槽16之间的竖向距离为0.2米,当水平杆14为竖向槽16的最低端时,上挡雪网4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8米,向上调节把手17,将水平杆14分别卡接在三个水平槽16内,分别完成三级高度调节,上挡雪网4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2.2米、2.4米和2.6米,上挡雪网4的底端部分和下挡雪网5的顶端部分重叠设置,当调节上级立柱3为最高时,即上挡雪网4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6米时,上挡雪网4的底端与下挡雪网5的顶端之间没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首先,水平杆14位于竖向槽15的最低端,需要调节本实施例的高度时,将把手17沿着竖直方向向上调节,此时调节杆带动下侧触发块6向上移动,下侧触发块6顶接上侧触发块7向上移动,上侧触发块7顶接第一转杆10,从而第二转杆11向外推动第三转杆12,第三转杆12带动固定翼9由滑动条形孔8向外展开;然后,当本实施例调节到适当高度时,将水平杆14卡接在其中之一的水平槽16内,完成对调节杆限位,即完成了对本实施例的高度调节。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并排设置的分级立柱,所述分级立柱埋设于基础内部,所述基础埋设于地面以下,各所述分级立柱包括埋设于所述基础内部的下级立柱,所述下级立柱内套接有与其同轴线的上级立柱,所述上级立柱与所述下级立柱之间构造有用于将上级立柱沿竖向移动的起落机构,两所述上级立柱之间卡接有上挡雪网,两所述下级立柱之间卡接有下挡雪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下级立柱内部的下侧触发块,所述下侧触发块固连有用于调节其沿竖向移动的调节杆,所述下侧触发块的顶部抵接有上侧触发块,所述上侧触发块的顶端与所述上级立柱固连,调节所述调节杆,带动下侧触发块顶接所述上侧触发块沿竖向移动,以构成对所述上级立柱的竖向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触发块与上级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级立柱于所述下级立柱内转动的防转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机构包括若干个贯穿于所述上级立柱与所述下级立柱的滑动条形孔,所述滑动条形孔的轴向为竖向,所述上侧触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条形孔数量相对应的固定翼,所述上侧触发块与各所述固定翼之间分别连接有用于将所述固定翼由所述上级立柱内部从所述滑动条形孔内向外推出的推出机构,所述上侧触发块通过所述下侧触发块顶接向上移动,所述推出机构将所述固定翼推出展开,所述固定翼限制所述上级立柱沿其轴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垂直固连于所述上侧触发块顶端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固定翼垂直固连,所述固定翼于所述滑动条形孔内部并与所述上级立柱的外壳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杆靠近所述第三转杆处延伸出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转杆垂直设置,所述限位板限制所述第三转杆与第二转杆的角度大于90°,以防止所述固定翼向所述上级立柱内部收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包括固连于所述下侧触发块底部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形成有一水平杆,所述上级立柱底端位置处与所述下级立柱水平贯穿有锯齿分级卡槽,所述水平杆穿经所述锯齿分级卡槽并沿竖向调节,以构成对调节杆的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分级卡槽包括竖向槽,所述竖向槽的一侧沿竖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槽,所述水平槽与所述竖向槽连通为一体结构,所述调节杆于所述竖向槽内沿竖向移动并将调节杆卡接于其一所述水平槽内,以构成对调节杆的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槽的数量为三个,每相邻两所述水平槽之间的竖向距离为0.2米。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条形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沿所述上级立柱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固定翼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沿所述上侧触发块的顶部间隔分布,各所述滑动条形孔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固定翼。
CN202022615414.9U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867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5414.9U CN213867425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5414.9U CN213867425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7425U true CN213867425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5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541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867425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7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6163A (zh) 一种水土保持的多级拦沙装置
CN213867425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式挡雪墙
CN110939315B (zh) 一种折叠式安全护栏装置
CN111794589B (zh) 一种市政道路路基用的安全防护支撑结构
CN110387835B (zh) 装配式疏透挡沙墙
CN110886500B (zh) 一种高度可调式安全护栏装置的施工方法
CN214463221U (zh) 一种市政建筑围栏
CN211369785U (zh)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安全防护栅栏
CN115613972A (zh) 一种用于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装置
CN114197506A (zh) 一种防止边坡工程格构梁支模框架脱落的防护装置
CN209686397U (zh) 一种防倾地螺丝
CN108978503B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式挡雪墙
CN204385885U (zh) 具有双调节机构的桥梁施工用塔吊桩基扶墙
CN214532291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用围栏
CN215948222U (zh) 一种路基边坡防护装置
CN219638586U (zh) 道路施工用基坑围挡结构
CN21644664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防护栏
CN116516899B (zh) 一种组装式透水消能堤防堵口构件及其应用方法
CN219061172U (zh) 一种用于管网施工的可折叠伸缩安全防护栏
CN211036717U (zh) 一种墩顶施工用便携式可升降护栏
CN217106463U (zh)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建筑施工用防护围栏
CN115288518B (zh) 一种市政基坑施工的安全支防护装置
CN221168977U (zh) 一种水库防护围栏
CN221031879U (zh) 一种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CN218970831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建筑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