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51434U -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51434U
CN213851434U CN202021554345.9U CN202021554345U CN213851434U CN 213851434 U CN213851434 U CN 213851434U CN 202021554345 U CN202021554345 U CN 202021554345U CN 213851434 U CN213851434 U CN 213851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pressure
connecting surface
belt body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43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晓峰
郭桂丽
高兰
张和艳
徐倩
田红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5543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51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51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51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至少包括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至少包括:带体和气囊,带体的两端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能够相互连接以使带体环绕而形成圈层结构;气囊通过滑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带体的圈层结构的内侧,气囊的移动方向环绕圈层结构的中心轴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滑动气囊加压结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加压位置的调节,以改善引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背景技术
当患者骨折、患有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时,往往需要长期卧床减少活动,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变缓、身体免疫功能下降等生理状态改变,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坠积性肺炎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容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高达40%。该疾病多起隐匿,症状往往不典型,故临床注意预防,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道分泌物及时排出。改良式体位引流是通过体位改变配合胸部手法如叩背、震颤等,促进痰液引流排出,具有较好效果。
在进行引流过程中,患者一般在进行引流操作前30min需要接受雾化吸入,并且需要给予弹力腹带绑缚上腹部及9L/min氧气吸入,同时将鼻氧管开口朝向口鼻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多种用于对腹部进行加压的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2104473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腹带,包括外腹带、内腹带、护腰垫、横向连接件以及纵向连接件;所述内腹带布置于外腹带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内腹带的中间部位缝接于所述外腹带上;所述护腰垫置于所述内腹带和所述外腹带的缝接区域内;所述横向连接件设于所述外腹带的上下端,所述纵向连接件设于所述外腹带的左右端;所述横向连接件和纵向连接件使外腹带折叠后形成的形状与所述内腹带的形状相同。该实用新型首先在内腹带和护腰垫的作用下,实现对患者的护腰作用,以此减轻需保持制动平卧位的卧床患者腰部不适或疼痛;其次通过外腹带的作用,可将患者在护腰完成后实现将患者从一个病床转移至另一个病床上的转移功能。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存在体型以及引流位置的差异,单一固定形式的腹带无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加压位置,整体加压适应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获得一种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引流位置调整加压施力位置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至少包括:带体和气囊,带体的两端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能够相互连接以使带体环绕而形成圈层结构;气囊通过滑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带体的圈层结构的内侧,气囊的移动方向环绕圈层结构的中心轴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滑动装置包括与气囊连接的滑块,滑块通过内嵌在带体内的凹槽与带体进行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带体上开设有用于气管穿过的气管孔,气管从圈层结构的外侧穿过气管孔与气囊相连以实现对气囊的充气或放气过程。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管孔位于圈层结构的外侧设有孔板,孔板上设有与气管孔相适应的孔口。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凹槽为T型槽,滑块与凹槽相连接的部分互相匹配。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带体上设有用于固定气管的第一系带,第一系带将伸出气管孔的气管限制在第一系带和带体之间,第一系带通过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带连接以实现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带体上还设有若干能够容许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孔,引流管孔在带体上呈阵列排布。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带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二系带,第二系带通过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带连接以实现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为魔术贴结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凹槽两端设有凹部,凹部的最低部分与凹槽的最低部分圆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至少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优势: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滑动气囊加压结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加压位置的调节,以改善引流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气囊加压结构,一方面便于对气囊加压结构进行维护保养,另一方面可实现一般腹带与加压腹带的转换,提高装置的整体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结构装配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带体 2:气囊 3:第一连接面
4:第二连接面 5:气管孔 6:孔板
7:第一系带 8:第一固定带 9:第二系带
10:第二固定带 11:引流管孔 12:气管
13:凹槽 1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至少包括:带体1和气囊2。带体1的两端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面3和第二连接面4。第一连接面3和第二连接面4能够相互连接以使带体1环绕而形成圈层结构。气囊2通过滑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带体1的圈层结构的内侧。气囊2的移动方向环绕圈层结构的中心轴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压带时,将气囊通过安装在带体上的滑动装置移动至相对于患者身体上需要进行加压的部位,通过将带体环绕包裹患者腹部或胸部,并通过带体两端首尾相连实现对带体相对于患者身体之间的固定。优选的,带体两端可以通过魔术贴等粘接方式进行连接。优选的,带体两端还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卡接。当带体佩戴在患者腹部或胸部上时,通过对设置在带体与患者身体之间的气囊进行输气加压操作,由于带体中固定之后具有限制作用,逐渐膨胀的气囊将对其与患者身体接触部位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患者体内积液从引流口导出,以此改善了引流的效果。优选的,带体1为棉质布料。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滑动装置包括与气囊2连接的滑块14。滑块14通过内嵌在带体1内的凹槽13与带体1进行连接。优选的,滑块14为塑性材质制成,以使其能够跟随带体1进行弯曲。通过设置内嵌在带体上的滑槽结构,可以实现气囊沿带体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气囊位置的调整。优选的,气囊2的面积大于滑块14的面积。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带体1上开设有用于气管12 穿过的气管孔5。气管12从圈层结构的外侧穿过气管孔5与气囊2相连以实现对气囊2的充气或放气过程。通过设置气管孔,可以为连接气囊的气管提供进入通道,便于气管跟随气囊的移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提高了装置的操作简易性。优选的,气管孔5的长度为5-10cm,气管孔5的宽度为1-2c m。优选的,气管孔5的长轴方向上的侧边为圆弧边。气管孔5的短轴方向上的侧边为直角边。其中,长轴方向为垂直于带体1的侧边,短轴方向为平行于带体1的延伸方向。优选的,气管12远离气囊2的一端连接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可以为手捏式鼓气气囊。气管12与充气装置的连接处安装有向气囊2单向导通的单向阀。优选的,充气装置可以直接使用专利号为CN 210472347U的中国专利中所公开的手捏式鼓气气囊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气管孔5位于圈层结构的外侧设有孔板6。孔板6上设有与气管孔5相适应的孔口。通过在带体上设置与气管孔相适配的孔板结构,可提高气管孔的结构强度,防止因拖拽而造成气管孔变形影响气管向气囊输送气体过程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整体装置的安全性。优选的,孔板6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带体1的宽度。优选的,为实现气囊更大的可移动范围,可以将气管孔和孔板上相对应的孔口设置在带体中心轴线的两侧,或者将凹槽设置在靠近带体侧边的位置,以使凹槽能够更大长度地连续地布置在带体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凹槽13为T型槽。即,凹槽13 中截面上呈T字形。优选的,滑块14与凹槽13相连接的部分互相匹配。即,滑块14与凹槽13相连接的部分为T型滑块。通过设置T型滑槽结构,可便于实现对气囊位置的调节。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带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气管12 的第一系带7。第一系带7将伸出气管孔5的气管12限制在第一系带7和带体1之间。第一系带7通过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带8连接以实现固定。优选的,第一系带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带体1上。第一系带7的第二端设有魔术贴结构。第一固定带8为魔术贴结构。第一系带7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固定带8通过魔术贴结构进行粘接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带体1上还设有若干能够容许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孔11。引流管孔11在带体1上呈阵列排布。通过设置引流孔阵列,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覆盖不同患者可能进行引流穿刺的部位,以便于引流管的穿出;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若干引流管孔,可以起到透气孔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设置,带体的透气性更佳,舒适度也较佳,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此外,通过设置若干阵列排布的引流孔,可便于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进行使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带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二系带9。第二系带9通过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带10连接以实现固定。通过设置第二系带将引流管固定在带体上,避免了因不小心碰到引流管而牵拉到伤口,甚至导致引流管脱落,使得腹腔引流管固定效果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保护伤口、预防伤口裂开,减轻了医务人员整理腹带的工作量。优选的,第二系带9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带体1上。第二系带9的第二端设有魔术贴结构。第二固定带10为魔术贴结构。第二系带9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固定带 10通过魔术贴结构进行粘接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面3和第二连接面4为魔术贴结构。优选的,魔术贴结构为魔术贴绒面带和魔术贴勾面带。第一连接面3和第二连接面4不同时为魔术贴绒面带或魔术贴勾面带。通过设置魔术贴连接结构,便于对带体的连接和脱除。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凹槽13两端设有凹部,凹部的最低部分与凹槽13的最低部分圆滑过渡连接。通过设置凹部结构,可便于滑块从凹槽内滑出或滑入,提高气囊结构装卸的便捷性,提高了气囊结构维护的效率。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收纳本实用新型加压带的收纳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内底面上设置有垂直于其底面的可拆卸式隔板。通过设置隔板,可将带体与可拆卸的气囊结构进行分开存放,同时也方便对收纳盒进行拆洗清理。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对腹部或胸部进行加压操作以帮助坠积性肺炎的引流过程时,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绑缚位置,将伸出患者体外的引流管穿过带体上与引流点相隔最近的引流管孔。随后通过带体上的滑动装置将气囊移动至需要进行加压的部位,带气囊贴近患者身体上时,将带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进行连接以实现将带体以圈层的形式缠绕在患者腹部或胸部。然后通过穿过带体与气囊连接的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操作后并使气囊内维持一定的气压,从而使气囊鼓胀,以对患者腹部或胸部施加一定的压力,便于患者体内积液导出,以改善患者的引流过程。当引流过程结束时,通过气管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气囊体积减小,其对患者身体的作用力也逐渐减小,此时,通过将将带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进行分离可实现将带体从患者身上脱除。本实用新型的该装置设置可滑动气囊加压结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加压位置的调节,以改善引流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至少包括:带体(1)和气囊(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体(1)的两端的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面(3)和第二连接面(4),所述第一连接面(3)和所述第二连接面(4)能够相互连接以使所述带体(1)环绕而形成圈层结构;
所述气囊(2)通过滑动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带体(1)的所述圈层结构的内侧,所述气囊(2)的移动方向环绕所述圈层结构的中心轴线,
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气囊(2)连接的滑块(14),所述滑块(14)通过内嵌在所述带体(1)内的凹槽(13)与所述带体(1)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开设有用于气管(12)穿过的气管孔(5),所述气管(12)从所述圈层结构的外侧穿过所述气管孔(5)与所述气囊(2)相连以实现对所述气囊(2)的充气或放气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孔(5)位于所述圈层结构的外侧设有孔板(6),所述孔板(6)上设有与所述气管孔(5)相适应的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为T型槽,所述滑块(14)与所述凹槽(13)相连接的部分互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气管(12)的第一系带(7),所述第一系带(7)将伸出所述气管孔(5)的所述气管(12)限制在所述第一系带(7)和所述带体(1)之间,所述第一系带(7)通过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带(8)连接以实现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还设有若干能够容许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孔(11),所述引流管孔(11)在所述带体(1)上呈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设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二系带(9),所述第二系带(9)通过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带(10)连接以实现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3)和所述第二连接面(4)为魔术贴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两端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最低部分与所述凹槽(13)的最低部分圆滑过渡连接。
CN202021554345.9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Active CN213851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4345.9U CN21385143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4345.9U CN21385143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51434U true CN213851434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3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4345.9U Active CN21385143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514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9981A (zh) * 2021-12-21 2022-0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9981A (zh) * 2021-12-21 2022-0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及其方法
CN114129981B (zh) * 2021-12-21 2022-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用于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辅助训练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51434U (zh) 一种压力可调式加压带
CN212996616U (zh) 可调节充气止血收腹带
CN211156581U (zh) 一种重病患者椅子固定带
CN110680692A (zh) 一种便携式体外反搏气囊
CN214965638U (zh) 一种医用儿科抽血手臂固定装置
CN201492554U (zh) 充气式颈腰椎牵引架
CN210020749U (zh) 可充气调节型气管切开固定带
CN106377357A (zh) 一种抽脂手术术后辅助康复设备
CN213641470U (zh) 一种带充气调节的肋骨固定带
CN209661975U (zh) 一种妇产科术后用调节加压式腹带
CN219332222U (zh) 一种胸腹带
CN212522133U (zh) 一种可调压力的气囊式四肢约束带
CN220632358U (zh) 手动充放气型胸部加压带
CN215652035U (zh) 一种术后护理腹带
CN215915369U (zh) 一种充气式多功能伤患转运垫
CN214549774U (zh)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外展固定枕
CN217593177U (zh) 一种便于引流的肋骨固定镇痛装置
CN211512315U (zh) 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可调节胸带
CN218165321U (zh) 一种分段式交替充气的防勒伤止血带
CN212439070U (zh) 一种胸外科医用胸带
CN218527794U (zh) 一种颈项部脂肪垫术后加压塑形衣
CN219538414U (zh) 一种起搏器术后囊袋压迫固定带
CN218500908U (zh) 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
CN211049867U (zh) 一种乳腺外科术后胸带
CN211433598U (zh) 一种充气型束缚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