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6260U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6260U
CN213846260U CN202022170697.0U CN202022170697U CN213846260U CN 213846260 U CN213846260 U CN 213846260U CN 202022170697 U CN202022170697 U CN 202022170697U CN 213846260 U CN213846260 U CN 213846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ireless charging
housing
charging
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06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锐炜
刘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s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s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s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s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06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6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6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6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属于充电技术领域。本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壳体和收纳壳体,充电壳体下端连接于收纳壳体上端,充电壳体设有蓄电池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蓄电池电连接有USB板,USB板上设有USB接口,USB接口贯穿至充电壳体外侧,收纳壳体内具有收纳腔,收纳腔内设有若干光伏组件片,光伏组件片一侧设有连接部,收纳壳体两侧开有贯穿至收纳腔的收纳口,收纳口处设有连接柱,上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至连接柱,连接部与连接柱的连接处上下均设有限位环。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片的设置,可以利用太阳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若干光伏组件片以连接柱为圆心点可转入或转出收纳口,不仅可提高太阳能转换,而且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即时性、特殊场合、特殊地理环境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
随着手机无线充电的普及,人们对无线充电器的认知与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无线充电器无法脱离电源,一旦脱离一些需要无线充电的设备便无法正常充电,特别是在室外,充电源很难找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壳体和收纳壳体,充电壳体下端连接于收纳壳体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内设有蓄电池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蓄电池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通过电连接方式连接,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有USB板,USB板上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贯穿至充电壳体外侧,所述收纳壳体内具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有若干光伏组件片,若干光伏组件片从上至下依次叠放,所述光伏组件片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收纳壳体两侧开有贯穿至收纳腔的收纳口,所述收纳口处设有连接柱,上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至连接柱,所述连接部与连接柱的连接处上下均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内壁固定于连接柱。
在户外遇到无线充电装置没电时,可将收纳壳体内的若干光伏组件片以连接柱为圆心点依次转出收纳口,光伏组件片尽可能不重叠式展开,加大了光照面积,通过户外阳光对光伏组件片的照射,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最后储存在蓄电池处,当设备需要无线充电时,直接放置在充电壳体上表面即可。当不需要光伏发电时,便可将光伏组件片收入收纳腔,占用空间小。在室内可以通过USB电源线连接USB接口进行充电。其中每一个连接部均匹配有一对限位环,该对限位环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部的厚度,保证了连接部的转动性,另外限位环的设置可防止连接部及连接部上的光伏组件片沿着连接柱上下移动至相邻的光伏组件片,提高了连接部以及光伏组件片转动性能。两连接柱上的光伏组件片为交叉设置,进一步的避免了光伏组件片的抵靠,另外充电壳体底部还可以开设若干散热孔。
在上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收纳壳体外侧设有传导插口,所述充电壳体内还设有控制器和发条组件,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蓄电池,所述发条组件内盘有传导线,传导线一端穿出发条组件电连接于控制器,传导线另外一端穿出发条组件连接有传导插头,所述充电壳体一侧开有供传导线穿出的出线孔。
连接柱内和连接部内均埋设有导线,连接部内的导线与连接柱内的导线相连,光伏组件片的电量导出端与其连接部内的导线一端相连,两连接柱内的导线汇合电连接至传导插口处,当传导插头插入传导插口处时,电量再通过传导插头以及传导线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调节后进入蓄电池内,实现蓄电池的充电功能。
在上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出线孔靠近充电壳体外侧部段扩开有供传导插头容纳的避让槽。
采用以上结构,使得传导插头在不使用时被隐藏起来,不仅提高了美观性,而且还间距加强了对传导插头的保护,避免其发生磕碰。
在上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壳体下端开有若干固定槽,固定槽内固定有磁铁,所述收纳壳体上端面为铁质材料,充电壳体下端面通过磁铁吸附于收纳壳体上端面。
其中充电壳体下端面和收纳壳体上端面均为平整结构面,通过磁吸连接方式,使得充电壳体和收纳壳体之间为可拆分结构,并且操作便捷。
在上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壳体上端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盘,所述吸盘的高度在3~5mm。
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将放置在充电壳体上端面的设备进行吸附,在充电壳体发生倾斜,充电壳体上端面的设备,不会掉落,加强了对设备的安全保护,其中3~5mm的间距对无线充电的影响几乎为零。
在上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收纳壳体下端面四个边角处设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处连接有伸缩脚,所述伸缩脚上端具有球形凸起,球形凸起活动连接于球形凹槽内。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球形凸起与球形凹槽之间的活动,可以改变伸缩脚的位置,适用于不同结构面的站立,通过四边伸缩脚长短的调整,还可以使得收纳壳体发生倾斜,让光伏组件片面向更强的太阳光照角度,加大了光伏组件片的光吸收,提高了光电转换的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收纳壳体下端面还开有供伸缩脚放置的卡槽,每一个球形凹槽均配有一卡槽,卡槽一侧与球形凹槽相互贯通。
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在不使用伸缩脚时,可以将伸缩脚放置在卡槽内,不仅可以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可以使得收纳壳体平放,提高平放的平稳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无线充电装置优点具有以下几点:
1、本无线充电装置中,在户外遇到无线充电装置没电时,可将收纳壳体内的若干光伏组件片以连接柱为圆心点依次转出收纳口,各光伏组件片尽可能不重叠式展开,加大了光照面积,通过户外阳光对光伏组件片的照射,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最后储存在蓄电池处,当设备需要无线充电时,直接放置在充电壳体上表面即可。当不需要光伏发电时,便可将光伏组件片收入收纳腔,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
2、本无线充电装置中,充电壳体与收纳壳体通过磁吸连接方式,传导插头与传导插口通过插拔式连接方式,使得充电壳体和收纳壳体之间为可拆分结构,在充电壳体内蓄电池不需要充电时,可以使得充电壳体与收纳壳体分离,将收纳壳体收起,充电壳体单独使用更加便捷。
3、本无线充电装置中球形凹槽、伸缩脚、球形凸起和卡槽的设置,可以改变伸缩脚的位置,适用于不同结构面的站立,通过四边伸缩脚长短的调整,还可以使得收纳壳体发生倾斜,让光伏组件片面向更强的太阳光照角度,加大了光伏组件片的光吸收,提高了光电转换的效率。不需要使用伸缩脚时,可以将伸缩脚收容至卡槽内,减少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无线充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无线充电装置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无线充电装置的的俯视图。
图4是本无线充电装置的的仰视图。
图5时本无线充电装置中传导插头插入传导插口时的侧视图。
图中,1、充电壳体;2、收纳壳体;3、蓄电池;4、无线充电发射模块;5、USB板;6、USB接口;7、收纳腔;8、光伏组件片;9、连接部;10、收纳口;11、连接柱;12、限位环;13、传导插口;14、控制器;15、发条组件;16、传导线;17、传导插头;18、出线孔;19、避让槽;20、固定槽;21、磁铁;22、吸盘;23、球形凹槽;24、伸缩脚;25、球形凸起;2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壳体1和收纳壳体2,充电壳体1下端连接于收纳壳体2上端,充电壳体1设有蓄电池3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蓄电池3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通过电连接方式连接,蓄电池3电连接有USB板5,USB板5上设有USB接口6,USB接口6贯穿至充电壳体1外侧,在室内可以通过USB电源线连接USB接口6对蓄电池3进行充电。充电壳体1内还设有控制器14和发条组件15,控制器14电连接于蓄电池3,发条组件15内盘有传导线16,传导线16一端穿出发条组件15电连接于控制器14,传导线16另外一端穿出发条组件15连接有传导插头17,充电壳体1一侧开有供传导线16穿出的出线孔18。
出线孔18靠近充电壳体1外侧部段扩开有供传导插头17容纳的避让槽19。使得传导插头17在不使用时被隐藏起来,不仅提高了美观性,而且还间距加强了对传导插头17的保护,避免其发生磕碰。
收纳壳体2外侧设有传导插口13,收纳壳体2内具有收纳腔7,收纳腔7内设有若干光伏组件片8,若干光伏组件片8从上至下依次叠放,光伏组件片8一侧设有连接部9,收纳壳体2两侧开有贯穿至收纳腔7的收纳口10,收纳口10处设有连接柱11,上述连接部9转动连接至连接柱11,连接部9与连接柱11的连接处上下均设有限位环12,限位环12内壁固定于连接柱11。其中每一个连接部9均匹配有一对限位环12,该对限位环12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部9的厚度,保证了连接部9的转动性,另外限位环12的设置可防止连接部9及连接部9上的光伏组件片8沿着连接柱11上下移动至相邻的光伏组件片8,提高了连接部9以及光伏组件片8转动性能。两连接柱11上的光伏组件片8为交叉设置,进一步的避免了光伏组件片8的抵靠,另外充电壳体1底部还可以开设若干散热孔。
连接柱11内和连接部9内均埋设有导线,连接部9内的导线与连接柱11内的导线相连,光伏组件片8的电量导出端与其连接部9内的导线一端相连,两连接柱11内的导线汇合电连接至传导插口13处,当传导插头17插入传导插口13处时,电量再通过传导插头17以及传导线16至控制器14,通过控制器14的调节后进入蓄电池3内,实现蓄电池3的充电功能。
充电壳体1下端开有若干固定槽20,固定槽20内固定有磁铁21,收纳壳体2上端面为铁质材料,充电壳体1下端面通过磁铁21吸附于收纳壳体2上端面。其中充电壳体1下端面和收纳壳体2上端面均为平整结构面,通过磁吸连接方式,使得充电壳体1和收纳壳体2之间为可拆分结构,并且操作便捷。
充电壳体1上端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盘22,吸盘22的高度在3mm。可以将放置在充电壳体1上端面的设备进行吸附,在充电壳体1发生倾斜,充电壳体1上端面的设备,不会掉落,加强了对设备的安全保护,其中3mm的间距对无线充电的影响几乎为零。
收纳壳体2下端面四个边角处设有球形凹槽23,球形凹槽23处连接有伸缩脚24,伸缩脚24上端具有球形凸起25,球形凸起25活动连接于球形凹槽23内,收纳壳体2下端面还开有供伸缩脚24放置的卡槽26,每一个球形凹槽23均配有一卡槽26,卡槽26一侧与球形凹槽23相互贯通。通过球形凸起25与球形凹槽23之间的活动,可以改变伸缩脚24的位置,适用于不同结构面的站立,通过四边伸缩脚24长短的调整,还可以使得收纳壳体2发生倾斜,让光伏组件片8面向更强的太阳光照角度,加大了光伏组件片8的光吸收,提高了光电转换的效率。在不使用伸缩脚24时,可以将伸缩脚24放置在卡槽26内,不仅可以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可以使得收纳壳体2平放,提高平放的平稳性。
基本工作原理:在无线充电装置没电时,可以对USB接口6配上相对应的充电线进行充电,电量依次从USB接口6到USB板5到蓄电池3。当在室外无充电地方时,可拨动连接部9将收纳壳体2内的若干光伏组件片8以连接柱11为圆心点依次转出收纳口10,光伏组件片8尽可能不重叠式展开,加大了光照面积,通过户外阳光对光伏组件片8的照射,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最后储存在蓄电池3处,当设备需要无线充电时,直接放置在充电壳体1上表面即可。在光伏组件片8展开前,通过发条组件15的配合将避让槽19内隐藏的传导插头17拔出,将传导插头17插入传导插口13内,通过球形凹槽23与球形凸起25配合,伸缩脚24从卡槽26内脱离,然后根据放置地的结构和阳光照射角度调整伸缩脚24。另外设备需要无线充电时,只要将设备放置在充电壳体1上端面,通过吸盘22进行吸附。当无线充电装置不充电时,根据自身需求可以将充电壳体1与收纳壳体2分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充电壳体1、收纳壳体2、蓄电池3、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USB板5、USB接口6、收纳腔7、光伏组件片8、连接部9、收纳口10、连接柱11、限位环12、传导插口13、控制器14、发条组件15、传导线16、传导插头17、出线孔18、避让槽19、固定槽20、磁铁21、吸盘22、球形凹槽23、伸缩脚24、球形凸起25、卡槽2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7)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壳体和收纳壳体,充电壳体下端连接于收纳壳体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内设有蓄电池和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蓄电池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通过电连接方式连接,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有USB板,USB板上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贯穿至充电壳体外侧,所述收纳壳体内具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设有若干光伏组件片,若干光伏组件片从上至下依次叠放,所述光伏组件片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收纳壳体两侧开有贯穿至收纳腔的收纳口,所述收纳口处设有连接柱,上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至连接柱,所述连接部与连接柱的连接处上下均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内壁固定于连接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壳体外侧设有传导插口,所述充电壳体内还设有控制器和发条组件,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蓄电池,所述发条组件内盘有传导线,传导线一端穿出发条组件电连接于控制器,传导线另外一端穿出发条组件连接有传导插头,所述充电壳体一侧开有供传导线穿出的出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靠近充电壳体外侧部段扩开有供传导插头容纳的避让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下端开有若干固定槽,固定槽内固定有磁铁,所述收纳壳体上端面为铁质材料,充电壳体下端面通过磁铁吸附于收纳壳体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上端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吸盘,所述吸盘的高度在3~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壳体下端面四个边角处设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处连接有伸缩脚,所述伸缩脚上端具有球形凸起,球形凸起活动连接于球形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壳体下端面还开有供伸缩脚放置的卡槽,每一个球形凹槽均配有一卡槽,卡槽一侧与球形凹槽相互贯通。
CN202022170697.0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13846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0697.0U CN213846260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0697.0U CN213846260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6260U true CN21384626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0697.0U Active CN213846260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6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1283A (zh) 充电系统
CN209344823U (zh) 共享移动电源充电柜
CN213846260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US20140167690A1 (en) Wireless charging battery module and charging structure of the same
CN201563080U (zh) 磁吸式太阳能多功能便携电源
CN205489657U (zh) 具有无线充电的地砖
EP3961914A1 (en) Portable solar strip lights
CN205017059U (zh) 灵敏型无线充电器
CN209661168U (zh) 一种多途径发电式多功能保温杯
CN208046282U (zh) 支架式无线充电器
CN215343975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移动电源结构
CN215186034U (zh) 一种安装在玻璃窗上的太阳能多功能装置
CN220692865U (zh) 一种无线充电支架
CN215259547U (zh) 一种多供电太阳能灯具
CN219086883U (zh) 一种集手机充电、支架及收纳于一体的装置
CN215733677U (zh) 一种带双拉线的磁吸无线充总成
CN220895911U (zh) 一种带移动电源功能的适配器
CN221886053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8920033U (zh) 带吸盘的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CN218819856U (zh) 一种分体式无线充电台灯
CN215580418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CN220732399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
US20240146109A1 (en)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charging dock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07853512U (zh) 立式平卧二合一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09819395U (zh) 多功能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