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5800U -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5800U
CN213845800U CN202120094861.6U CN202120094861U CN213845800U CN 213845800 U CN213845800 U CN 213845800U CN 202120094861 U CN202120094861 U CN 202120094861U CN 213845800 U CN213845800 U CN 213845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positioning hole
bottom plate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948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s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s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s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s Electronics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948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5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5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5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装式接插针,包括针体、端子笼及压线弹性件;针体的尾部设导流件,导流件开设第一定位孔;端子笼包括顶板和底板;底板开设进件口,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设第一卡位凸起;压线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活动端;固定端设有搭靠部,搭靠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活动端的侧面设有按压部;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导流件抵靠至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处,以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活动端在弹力作用下抵靠着顶板,按压部穿至端子笼外,并可沿着活动端受到的弹力方向摆动;搭靠部搭靠于底板及导流件之间,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对齐,第一卡位凸起穿过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简易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背景技术
接插件是实现电缆与电器连通或断开的接头,包含有多个接插针,接插针由针体和端子笼组成,先通过固定在针体的导流件处的端子笼将电缆和针体连接,再通过针体连接端子笼和电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生产端子笼的同时,在端子笼内放置弹片,还需要借助工具,将端子笼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针体的导流件处,整个生产装配过程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快装式接插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插针的装配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快装式接插针,包括针体、端子笼及压线弹性件;
所述针体的尾部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开设有第一定位孔;
所述端子笼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插线口;底板开设有进件口,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设有第一卡位凸起;
所述压线弹性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压线弹性件的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设有搭靠部,所述搭靠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活动端的侧面设有按压部;
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导流件抵靠至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处,以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活动端在弹力作用下抵靠着顶板,按压部穿至端子笼外,并可沿着活动端受到的弹力方向摆动;固定端的搭靠部搭靠于底板及导流件之间,且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对齐,第一卡位凸起穿过第二定位孔并卡紧至第一定位孔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贯穿至进件口处;所述第一卡位凸起设于装配槽内;搭靠部于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时,穿至装配槽内;穿于装配槽内的搭靠部与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压线弹性件为弹片;所述固定端为弹片的一端,所述活动端为弹片的另一端;所述活动端弹性弯曲至与固定端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搭靠部设于固定端的端面处;所述导流件还开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第三定位孔沿着针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于导流件处;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还设有第二卡位凸起;所述第二卡位凸起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时,卡紧至第三定位孔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端子笼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且侧板位于压线弹性件设置有按压部的一侧;侧板开设有架设口,所述架设口与进件口连通成一体;所述按压部于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时,由架设孔穿至端子笼外,且弹片的中部架设于架设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插线口所设位置与所述活动端的弯曲方向相背,且活动端朝远离固定端的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顶板正对底板的一面设有防滑槽,活动端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时,抵靠至防滑槽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活动端的端面为卡线面,卡线面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时抵靠着顶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插线口的朝向与针体的尾端的朝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端子笼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与插线口正对;端板用于限制由插线口穿至端子笼内的线缆穿出端子笼外。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在装配时,只需要将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然后将导流件抵靠至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处,以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此时,活动端在弹力作用下抵靠着顶板,按压部穿至端子笼外,固定端的搭靠部搭靠于底板及导流件之间,且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对齐,第一卡位凸起穿过第二定位孔并卡紧至第一定位孔处,则完成了快装式接插针的装配,整个过程无需辅助其他方式,无需焊接等连接方式,第一卡位凸起可以直接使针体、压线弹性件及端子笼连接成一体,快装式接插针的结构实现了简易化的装配作业,且其结构更易加工;另外,按压部穿至端子笼外,用户可推动按压部沿着活动端受到的弹力方向的方向摆动,在插线或退线时,无需借助其他的工具操作,只需在端子笼外,控制按压部即可,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快装式接插针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快装式接插针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针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压线弹性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端子笼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针体;
101、导流件;1010、第一定位孔;1011、第三定位孔;
2、压线弹性件;
201、固定端;2010、搭靠部;2011、第二定位孔;
202、活动端;2020、按压部;2021、卡线面;
203、中部;
3、端子笼;
301、顶板;3010、防滑槽;
302、底板;3020、进件口;3021、第一卡位凸起;3022、装配槽;3023、
第二卡位凸起;
303、侧板;3030、架设口;
304、端板;
305、插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装式接插针,为所述接插件的组成部分,用于在接插件将电缆与电器连接在一起时,将电缆所带电流导流至电器处,尤其是其结构实现了简易化的装配作业,更易加工,装配过程中无需辅助其他方式,无需焊接等连接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快装式接插针包括针体1、端子笼3及压线弹性件2;所述针体1是电缆与电器连接的中间件,通过将针体1插接至电器的电路内,以输送电缆所带电流;所述端子笼3为电缆与针体1连接提供操作空间;所述压线弹性件2用于将电缆的端部压于端子笼3内,保证电缆与端子笼3接触,使端子笼3能够导电,电缆的电流能够传导至端子笼3处,再由端子笼3传导至针体1,最后通过针传导送给电器。
所述针体1的尾部设置有导流件101,所述导流件101和针体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这样可以使针体1整体结构更为简洁。为了稳固地将压线弹性件2、端子笼3安装于导流件101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101设置成板状,这样的设置使得压线弹性件2和端子笼3可以平稳地安装于导流件101处。另外,可以将导流件101的尺寸与端子笼3的尺寸相适配,即端子笼3的侧面与导流件101的侧面齐平,端子笼3的端面与导流件101的端面齐平,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个快装式接插件的整体结构更为简洁美观,且减少占用接插件内部非必要的空间。
请参阅图3,所述导流件101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010,所述第一定位孔1010用于供下述的端子笼3的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以实现端子笼3与导流件101的简易化连接。
请参阅图5,所述端子笼3包括顶板301和底板302,所述顶板301和底板302正对设置,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为容纳压线弹性件2及电缆的空间;所述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设有插线口305,所述插线口305用于供电缆的端部穿至端子笼3的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的空间内,所述插接口的尺寸由端子笼3内向端子笼3外增大,即插线口305可以设置成喇叭形,这样的设置便于电缆插入端子笼3内。
底板302开设有进件口3020,所述进件口3020用于供压线弹性件2穿过,压线弹性件2可由进件口3020穿至端子笼3的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的空间内。
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设有第一卡位凸起3021,所述第一卡位凸起3021则用于使端子笼3能够与导流件101连接,第一卡位凸起3021的尺寸与导流件101的第一定位孔1010的尺寸相适配,即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第一定位孔1010时,第一卡位凸起3021卡紧于第一定位孔1010处。
所述第一卡位凸起3021可以由导电金属制成,这样的第一卡位凸起3021直接过盈卡至第一定位孔1010处;第一卡位凸起3021也可以是由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塑料、橡胶或硅胶制成,这样的第一卡位凸起3021在第一定位孔1010内被压缩,在穿过第一定位孔1010伸展开来,以限制导流件101脱离第一卡位凸起3021。
所述压线弹性件2的一端为固定端201,压线弹性件2的另一端为活动端202,在压线弹性件2受外力压缩时,压线弹性件2则能够反作用力于使其压缩的物件。所述固定端201设有搭靠部2010,所述搭靠部2010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011,所述搭靠部2010用于在压线弹性件2由进件口3020穿至端子笼3的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的空间内时,搭靠于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处,以供端子笼3的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其第二定位孔2011,从而保证压线弹性件2被装配后能保持其位置不变。
由于第二定位孔2011是供端子笼3的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的,因此,第二定位孔2011的尺寸可以是供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即可,即第二定位孔2011的尺寸大于第一卡位凸起3021的尺寸即可,为了进一步的限制压线弹性件2的移动,第二定位孔2011的尺寸和第一定位孔1010的尺寸一致,即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第二定位孔2011时,第一卡位凸起3021与第二定位孔2011卡紧。
所述活动端202的侧面设有按压部2020,按压部2020在压线弹性件2安装至端子笼3内时,按压部2020穿至端子笼3外,且按压部2020可沿着活动端202受到的弹力方向的方向摆动,因此,用户可推动按压部2020沿着活动端202受到的弹力方向的方向摆动,或推动按压部2020沿着活动端202受到的弹力方向的反向方向摆动,即控制活动端202靠近顶板301或远离顶板301,这样则可以在需要插线或退线时,无需借助其他的工具操作,只需在端子笼3外,控制按压部2020即可,操作简便。
压线弹性件2由进件口3020穿至端子笼3内,导流件101抵靠至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处,以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2至导流件101及顶板301之间;活动端202在弹力作用下抵靠着顶板301,按压部2020穿至端子笼3外,并可沿着活动端202受到的弹力方向摆动;固定端201的搭靠部2010搭靠于底板302及导流件101之间,且第二定位孔2011与第一定位孔1010对齐,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第二定位孔2011并卡紧至第一定位孔1010处。
因此,在装配时,只需要将压线弹性件2由进件口3020穿至端子笼3内,然后将导流件101抵靠至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处,以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2至导流件101及顶板301之间,此时,活动端202在弹力作用下抵靠着顶板301,按压部2020穿至端子笼3外,固定端201的搭靠部2010搭靠于底板302及导流件101之间,且第二定位孔2011与第一定位孔1010对齐,第一卡位凸起3021穿过第二定位孔2011并卡紧至第一定位孔1010处,则完成了快装式接插针的装配,整个过程无需辅助其他方式,无需焊接等连接方式,第一卡位凸起3021可以直接使针体1、压线弹性件2及端子笼3连接成一体,快装式接插针的结构实现了简易化的装配作业,且其结构更易加工。另外,在装配时,需要将所述插线口305的朝向与针体1的尾端的朝向一致。
为了使装配好的快装式接插针的端子笼3的底板302能够平整地抵靠于导流件101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开设有装配槽3022,所述装配槽3022贯穿至进件口3020处,所述第一卡位凸起3021设于装配槽3022内;搭靠部2010于压线弹性件2由进件口3020穿至端子笼3内时,穿至装配槽3022内;具体地,所述装配槽3022的深度不小于搭靠部2010的厚度,优选是将装配槽3022的深度设置成与搭靠部2010的厚度一致,这样的设置使得穿于装配槽3022内的搭靠部2010与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齐平,此时再将导流件101安装于端子笼3的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处时,导流件101可以刚好与整个底板302相互贴靠。
请参阅图4,所述压线弹性件2为弹片;所述固定端201为弹片的一端,所述活动端202为弹片的另一端;所述活动端202弹性弯曲至与固定端201相对,具体地,所述弹片的中部203弯曲呈U形。此时的压线弹性件2的活动端202的端面为卡线面2021,卡线面2021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2至导流件101及顶板301之间时抵靠着顶板301。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板301正对底板302的一面设有防滑槽3010,活动端202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2至导流件101及顶板301之间时,抵靠至防滑槽3010处,即卡线面2021抵靠至防滑槽3010处,避免活动端202任意滑动。
在压线弹性件2为弹片时,所述搭靠部2010可以设置于弹片的侧边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搭靠部2010设于固定端201的端面处,优选地将搭靠部2010与固定端201一体成型,即搭靠部2010可以为固定端201的端部。
此时,所述导流件101可以还开设有第三定位孔1011,第一定位孔1010、第三定位孔1011沿着针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于导流件101处;底板302背对顶板301的一面还设有第二卡位凸起3023;所述第二卡位凸起3023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2至导流件101及顶板301之间时,卡紧至第三定位孔1011处,也就是第一卡位凸起3021、第二卡位凸起3023也是沿着针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通过第一卡位凸起3021与第一定位孔1010的相互卡紧、第二卡位凸起3023与第三定位孔1011的相互卡紧,则可以提高装配好的快装式接插针的牢固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笼3还包括侧板303,所述侧板303设置于顶板301与底板302之间,且侧板303位于压线弹性件2设置有按压部2020的一侧;侧板303开设有架设口3030,所述架设口3030与进件口3020连通成一体;所述按压部2020于压线弹性件2由进件口3020穿至端子笼3内时,由架设孔穿至端子笼3外,且弹片的中部203架设于架设口3030处。通过设置架设口3030,可以限制弹片的中部203的活动空间,确保弹片的形变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弹片在形变过程中弹性功能稳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笼3还包括另一个侧板,另一个侧板也设置于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且与上述侧面正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笼3还包括端板304,所述端板304设于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且与插线口305正对;端板304用于限制由插线口305穿至端子笼3内的线缆穿出端子笼3外。
为了便于电缆穿过活动端202与端子笼3的顶板301的间隙,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端202的弯曲方向与插线口305相背,且活动端202朝远离固定端201的方向倾斜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活动端202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电缆的安装,还会使活动端202所受弹力的方向与电缆被拔出时向活动端202施加的分力的方向相同,若电缆被误拔时,电缆对活动端202所施加的外力将增大活动端202按压电缆的力度,可以进一步地防止电缆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端子笼及压线弹性件;
所述针体的尾部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开设有第一定位孔;
所述端子笼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插线口;底板开设有进件口,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设有第一卡位凸起;
所述压线弹性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压线弹性件的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设有搭靠部,所述搭靠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活动端的侧面设有按压部;
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导流件抵靠至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处,以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活动端在弹力作用下抵靠着顶板,按压部穿至端子笼外,并可沿着活动端受到的弹力方向摆动;固定端的搭靠部搭靠于底板及导流件之间,且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对齐,第一卡位凸起穿过第二定位孔并卡紧至第一定位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贯穿至进件口处;所述第一卡位凸起设于装配槽内;搭靠部于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时,穿至装配槽内;穿于装配槽内的搭靠部与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弹性件为弹片;所述固定端为弹片的一端,所述活动端为弹片的另一端;所述活动端弹性弯曲至与固定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搭靠部设于固定端的端面处;所述导流件还开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第三定位孔沿着针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于导流件处;底板背对顶板的一面还设有第二卡位凸起;所述第二卡位凸起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时,卡紧至第三定位孔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笼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且侧板位于压线弹性件设置有按压部的一侧;侧板开设有架设口,所述架设口与进件口连通成一体;所述按压部于压线弹性件由进件口穿至端子笼内时,由架设孔穿至端子笼外,且弹片的中部架设于架设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口所设位置与所述活动端的弯曲方向相背,且活动端朝远离固定端的方向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正对底板的一面设有防滑槽,活动端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时,抵靠至防滑槽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的端面为卡线面,卡线面于弹性压缩压线弹性件至导流件及顶板之间时抵靠着顶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线口的朝向与针体的尾端的朝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接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笼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与插线口正对;端板用于限制由插线口穿至端子笼内的线缆穿出端子笼外。
CN202120094861.6U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Active CN213845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94861.6U CN213845800U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94861.6U CN213845800U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5800U true CN21384580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94861.6U Active CN213845800U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5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7862A (zh) * 2021-12-30 2022-04-08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装置、内窥镜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7862A (zh) * 2021-12-30 2022-04-08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装置、内窥镜及使用方法
CN114287862B (zh) * 2021-12-30 2022-10-28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装置、内窥镜及使用方法
WO2023124412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插接装置、内窥镜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0359B2 (en) Plug contact
CN106848658B (zh) 电连接器
CN219247035U (zh) 双口连接器
CN102832465A (zh) 一种led用一体式连接器
JP372455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3845800U (zh) 一种快装式接插针
CN216085510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7485868U (zh) 一种以太网线端连接器
EP1583182A4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106308A (en) Contact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older terminal capable of fitting with a housing of the connector
CN219247026U (zh) 弯头fak连接器
CN109075473A (zh) 插塞接触件
CN219477045U (zh)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CN214411553U (zh) 一种插线装置
CN216085593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组件
CN113783032B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组件
CN112928500B (zh) 一种插线装置
CN210379650U (zh) 导轨双联插座
CN210866692U (zh) 一种低高度连接器
US20110130043A1 (en) Combination of socket and plug for battery connector
CN208078303U (zh)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17485786U (zh) 一种电源母座
CN213151055U (zh) 一种对接式接线端子
CN220368196U (zh) 线端连接器
CN216085420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