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3655U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3655U
CN213843655U CN202022598597.8U CN202022598597U CN213843655U CN 213843655 U CN213843655 U CN 213843655U CN 202022598597 U CN202022598597 U CN 202022598597U CN 213843655 U CN213843655 U CN 213843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image
satisf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985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停停
宋立通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985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3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3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3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5<f1/f2<2.5。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逐渐兴起,而光学成像系统作为摄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渐渐被大众所关注。
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主要有电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OMS)。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感光元件像素尺寸的减小,使得搭载在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上的光学成像系统需要兼顾小型化和高成像质量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0.5<f1/f2<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1.0<f123/f2<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可满足:1.5<f2/f234<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0<R7/f4<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2.0<(R6+R7)/|R8|<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2.0<f1/f4<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9<(R6+R7)/f<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5<f3/R8<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AT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6.5<ΣAT/T34<1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可满足:T45/(T12+T23+T34)>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0.5<(SAG11+SAG12)/CT1<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In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InTL/TTL≤0.60。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可满足:T45/(T12+T23+T34)>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1.0<f123/f2<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可满足:1.5<f2/f234<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0<R7/f4<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2.0<(R6+R7)/|R8|<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2.0<f1/f4<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9<(R6+R7)/f<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1.5<f3/R8<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AT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6.5<ΣAT/T34<1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0.5<(SAG11+SAG12)/CT1<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InT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InTL/TTL≤0.60。
本申请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轻便型电子产品,具有小型化、成像质量高、系统灵敏度高以及利于成型加工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至图14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至图16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8A至图18C分别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例如五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这五片透镜沿着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布。在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通过合理的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各个组元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和镜片面型曲率,可有效地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InTL/TTL≤0.60,其中,In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InTL/TTL≤0.60,能够有效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保证系统的小型化。更具体地,InTL和TTL可满足:0.50<InTL/TTL≤0.6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5<f1/f2<2.5,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0.5<f1/f2<2.5,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更具体地,f1和f2可满足:0.9<f1/f2<2.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1.0<f123/f2<3.5,其中,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1.0<f123/f2<3.5,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对球差的贡献,实现对光学系统球差的校正,以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123和f2可满足:1.0<f123/f2<3.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1.5<f2/f234<2.5,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34是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满足1.5<f2/f234<2.5,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和轴向色差,还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型加工。更具体地,f2和f234可满足:1.6<f2/f234<2.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1.0<R7/f4<4.0,其中,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合理控制R7与f4的比值,有利于减弱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产生的杂散光,而且可以避免第四透镜弯曲过大,有利于加工成型。作为示例,R7和f4可满足:1.2<R7/f4<4.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2.0<(R6+R7)/|R8|<6.0,其中,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0<(R6+R7)/|R8|<6.0,有利于矫正系统的象散和轴外视场场曲。更具体地,R6、R7和R8可满足:2.5<(R6+R7)/|R8|<5.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2.0<f1/f4<5.0,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2.0<f1/f4<5.0,能够保证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较低的公差敏感度,有利于校正系统的球差和像散。更具体地,f1和f4可满足:2.5<f1/f4<4.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1.9<(R6+R7)/f<4.0,其中,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合理控制R6、R7与f的关系,有利于降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产生鬼影的风险,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作为示例,R6、R7和f可满足:2.5<(R6+R7)/f<5.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1.5<f3/R8<3.5,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R8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5<f3/R8<3.5,有利于减弱第四透镜物侧面产生的杂散光,有利于镜头的成型组装。更具体地,f3和R8可满足:1.6<f3/R8<3.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6.5<ΣAT/T34<11.5,其中,∑AT是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T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合理控制ΣAT与T34的比值,有利于调节光线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上光线分布,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敏感度,提升生产良率。作为示例,∑AT和T34可满足:6.5<ΣAT/T34<1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0.5<(SAG11+SAG12)/CT1<1.2,其中,SAG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满足0.5<(SAG11+SAG12)/CT1<1.2,有利于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进而提升第一透镜的可加工性。同时,合理设置第一透镜还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外像差。更具体地,SAG11、SAG12和CT1可满足:0.6<(SAG11+SAG12)/CT1<1.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T45/(T12+T23+T34)>1.0,其中,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通过控制第四透镜至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与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在光轴上间隔的比值,能够很好地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鬼影。另外,合理的间隔布置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组立性,提升生产良率。更具体地,T12、T23、T34和T45可满足:1.0<T45/(T12+T23+T34)<2.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以兼顾小型化和高成像质量的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光学成像系统的体积、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敏感度并提高摄像镜头组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系统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考图1至图2C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061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071
表1
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3.11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4.49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58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4.37°,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14。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07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9.4177E-02 -4.4775E-02 1.9864E-02 -6.6808E-03 1.5422E-03 -2.2111E-04 1.5733E-05 -1.2310E-08 -4.7739E-08
S2 1.2333E-01 -5.8459E-02 1.4801E-02 9.5588E-03 -1.4816E-02 7.7166E-03 -2.0128E-03 2.6518E-04 -1.4115E-05
S3 -2.2581E-03 -6.5514E-02 2.7242E-02 8.0373E-03 -1.1096E-01 1.9251E-01 -1.3984E-01 4.7670E-02 -6.3434E-03
S4 3.2909E-02 -2.9585E-01 1.8302E+00 -7.6161E+00 1.9872E+01 -3.2490E+01 3.2469E+01 -1.8096E+01 4.3194E+00
S5 -8.1474E-03 3.2979E-02 -4.1731E-01 1.9894E+00 -5.8949E+00 1.0969E+01 -1.2516E+01 8.0166E+00 -2.2137E+00
S6 -6.2727E-02 1.2215E-01 -2.1841E-01 2.0078E-01 -9.4155E-03 -2.5174E-01 3.2155E-01 -1.7671E-01 3.7447E-02
S7 -1.2437E-01 1.5099E-01 -2.5987E-01 3.6091E-01 -3.6217E-01 2.4142E-01 -9.9424E-02 2.2468E-02 -2.0806E-03
S8 -7.3321E-02 3.7386E-02 -2.2649E-02 1.4817E-02 -8.7661E-03 3.8141E-03 -1.0631E-03 1.6483E-04 -1.0655E-05
S9 -3.1664E-03 -1.6158E-02 8.6227E-02 -1.8257E-01 2.3222E-01 -2.0077E-01 1.2370E-01 -5.4163E-02 1.6336E-02
S10 -2.3277E-01 3.9139E-02 5.8745E-02 -9.0865E-02 6.8815E-02 -3.1765E-02 8.6923E-03 -1.0323E-03 -1.1609E-04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C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考图3至图4C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081
表3
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3.30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4.33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55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3.92°,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23。
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9.5575E-02 -5.2294E-03 -2.4769E-01 7.9217E-01 -1.3038E+00 1.2091E+00 -4.7995E-01 0.0000E+00
S2 8.4808E-02 -1.8331E-01 1.7886E-01 -3.3995E-03 -5.9922E-01 1.2676E+00 -5.1055E-01 0.0000E+00
S3 -1.2287E-01 8.9457E-02 -1.8584E+00 7.1893E+00 -1.5108E+01 1.6484E+01 -6.7905E+00 0.0000E+00
S4 -2.1458E-01 7.4761E-01 -5.2297E+00 1.5058E+01 -2.2556E+01 1.7311E+01 -5.3397E+00 0.0000E+00
S5 -3.8125E-01 1.2738E+00 -5.9697E+00 1.5092E+01 -2.0752E+01 1.4656E+01 -4.1501E+00 0.0000E+00
S6 -3.9079E-01 8.3382E-01 -2.3660E+00 4.2532E+00 -4.6127E+00 2.7479E+00 -6.8818E-01 0.0000E+00
S7 -2.8891E-02 1.1189E-02 -1.5956E-01 2.9555E-01 -4.2316E-01 4.7804E-01 -2.6688E-01 5.2595E-02
S8 -5.2601E-03 -5.6832E-02 2.3900E-01 -4.7573E-01 5.2953E-01 -3.5195E-01 1.3517E-01 -2.2543E-02
S9 -4.9344E-01 3.0815E-01 3.4816E-02 -3.2255E-01 3.2901E-01 -1.6527E-01 4.3420E-02 -4.7470E-03
S10 -3.0306E-01 3.1969E-01 -2.4796E-01 1.3013E-01 -4.5671E-02 1.0177E-02 -1.2976E-03 7.2122E-05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C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将参考图5至图6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091
表5
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2.98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4.12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50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8.85°,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23。
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092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01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C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将参考图7至图8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02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11
表7
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3.65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4.87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55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36.27°,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23。
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8.4715E-02 -8.7892E-03 -1.0870E-01 4.9716E-01 -9.9408E-01 1.0228E+00 -4.0032E-01 0.0000E+00
S2 5.4255E-02 -1.1556E-01 3.4988E-01 -1.1126E+00 2.4990E+00 -3.0999E+00 1.7957E+00 0.0000E+00
S3 -1.1458E-01 -9.6513E-02 -3.3659E-01 1.3949E+00 -2.7476E+00 2.4994E+00 -5.4867E-01 0.0000E+00
S4 -2.3073E-01 1.2437E-01 -6.4649E-01 1.8396E+00 -3.0498E+00 2.7680E+00 -1.0165E+00 0.0000E+00
S5 -3.6439E-01 4.3046E-01 -9.2594E-01 1.8722E+00 -2.8865E+00 2.6270E+00 -9.8808E-01 0.0000E+00
S6 -3.4539E-01 3.3469E-01 -4.2917E-01 3.6656E-01 -3.2054E-01 2.5928E-01 -9.1046E-02 0.0000E+00
S7 -4.2264E-02 -5.6913E-02 1.1835E-01 -9.2499E-02 -5.8698E-02 1.8578E-01 -1.1804E-01 2.3480E-02
S8 1.9779E-02 -4.0672E-02 7.6795E-02 -9.0144E-02 5.9987E-02 -1.7577E-02 1.7791E-04 7.2675E-04
S9 -3.7485E-01 2.7480E-01 -2.2303E-01 2.0719E-01 -1.7752E-01 1.0328E-01 -3.3305E-02 4.4444E-03
S10 -2.1256E-01 1.8926E-01 -1.2397E-01 5.6042E-02 -1.7013E-02 3.2961E-03 -3.6762E-04 1.7936E-05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C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将参考图9至图10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12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21
表9
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2.70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3.88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00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3.90°,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23。
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9.9454E-02 -2.1844E-02 -3.6593E-01 2.0997E+00 -6.2901E+00 9.8050E+00 -6.2186E+00 0.0000E+00
S2 7.7440E-02 -2.1825E-01 4.3870E-01 -2.0639E+00 6.7947E+00 -1.1310E+01 8.3504E+00 0.0000E+00
S3 -1.3482E-01 -2.0638E-01 2.3514E-01 -1.3751E+00 4.8692E+00 -8.3016E+00 6.7883E+00 0.0000E+00
S4 -3.5127E-01 7.7497E-01 -3.6224E+00 1.0875E+01 -1.7830E+01 1.4881E+01 -4.8481E+00 0.0000E+00
S5 -4.5994E-01 1.1410E+00 -4.1620E+00 1.0753E+01 -1.6070E+01 1.2236E+01 -3.6911E+00 0.0000E+00
S6 -4.0787E-01 7.6905E-01 -1.8177E+00 3.0264E+00 -3.2873E+00 2.0387E+00 -5.3451E-01 0.0000E+00
S7 1.0034E-01 -7.3195E-01 2.3937E+00 -5.7833E+00 9.0665E+00 -8.9086E+00 4.9947E+00 1.2004E+00
S8 1.8344E-02 -1.2272E-01 3.1683E-01 -6.0827E-01 7.3935E-01 -5.5479E-01 2.2988E-01 -3.8913E-02
S9 -5.1089E-01 3.2645E-01 -1.7362E-01 9.3617E-02 -2.8847E-02 1.0136E-03 1.7799E-03 -3.4512E-04
S10 -2.7144E-01 2.1992E-01 -8.4680E-02 -1.1664E-02 2.7071E-02 -1.1526E-02 2.1230E-03 -1.4626E-04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C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将参考图11至图12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31
表11
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3.58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4.89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3.10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3.92°,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23。
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8.4872E-02 -3.5720E-03 -1.4191E-01 6.1158E-01 -1.2398E+00 1.3020E+00 -5.3430E-01 0.0000E+00
S2 6.5085E-02 -1.2281E-01 3.1166E-01 -1.0727E+00 2.5333E+00 -3.3102E+00 1.9357E+00 0.0000E+00
S3 -9.8383E-02 -1.6578E-01 3.1614E-01 -1.5097E+00 3.8178E+00 -5.1428E+00 3.0186E+00 0.0000E+00
S4 -3.4382E-01 1.1529E+00 -4.6629E+00 1.0518E+01 -1.3723E+01 9.7460E+00 -2.9013E+00 0.0000E+00
S5 -5.0039E-01 1.5587E+00 -5.1822E+00 1.0677E+01 -1.3102E+01 8.8573E+00 -2.5441E+00 0.0000E+00
S6 -3.9795E-01 8.0705E-01 -1.9859E+00 3.1733E+00 -3.2457E+00 1.9125E+00 -4.8661E-01 0.0000E+00
S7 -7.5517E-02 1.6699E-01 -4.5817E-01 7.7435E-01 -9.2617E-01 7.3331E-01 -3.0154E-01 4.3768E-02
S8 2.0614E-02 -9.6699E-03 -2.4724E-02 7.0851E-02 -7.3157E-02 3.8717E-02 -1.0151E-02 1.0397E-03
S9 -2.8636E-01 1.2733E-01 -2.6068E-02 -2.2392E-02 2.4754E-02 -1.0986E-02 2.3495E-03 -1.8971E-04
S10 -2.0772E-01 1.5462E-01 -8.0438E-02 2.8066E-02 -6.4181E-03 9.1570E-04 -7.3973E-05 2.5892E-06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C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将参考图13至图14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41
表13
在实施例7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3.79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5.18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3.30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3.91°,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23。
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42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51
表14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C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8
以下将参考图15至图16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5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52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61
表15
在实施例8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3.08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4.36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55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4.00°,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18。
表1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8.9805E-02 -2.3551E-02 -5.3887E-02 3.6749E-01 -9.7066E-01 1.3676E+00 -7.4749E-01 0.0000E+00
S2 5.6768E-02 -1.4042E-01 4.4709E-01 -1.9155E+00 5.1668E+00 -7.3204E+00 4.6340E+00 0.0000E+00
S3 -1.0054E-01 -2.3746E-01 5.9194E-01 -2.8050E+00 7.4003E+00 -1.0334E+01 6.4763E+00 0.0000E+00
S4 -3.0977E-01 9.1540E-01 -4.6109E+00 1.2488E+01 -1.8694E+01 1.4922E+01 -4.9758E+00 0.0000E+00
S5 -4.7657E-01 1.4685E+00 -5.7108E+00 1.3849E+01 -1.9271E+01 1.4427E+01 -4.5604E+00 0.0000E+00
S6 -4.3233E-01 9.8713E-01 -2.6801E+00 4.8050E+00 -5.3781E+00 3.3995E+00 -9.2006E-01 0.0000E+00
S7 -2.0202E-02 -6.3896E-02 2.2454E-01 -8.9483E-01 1.8036E+00 -2.0327E+00 1.2693E+00 -3.3428E-01
S8 1.7875E-02 -6.1802E-02 1.5033E-01 -2.3544E-01 2.2153E-01 -1.2568E-01 3.9721E-02 -5.2250E-03
S9 -3.5506E-01 1.3818E-01 7.7165E-02 -2.2027E-01 1.9881E-01 -9.2742E-02 2.2315E-02 -2.1730E-03
S10 -2.4935E-01 2.0779E-01 -1.1730E-01 4.3975E-02 -1.0771E-02 1.6503E-03 -1.4544E-04 5.7164E-06
表16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C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9
以下将参考图17至图18C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次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7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62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71
在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是3.04mm,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3的轴上距离TTL的值是4.31mm,成像面S13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的值是2.55mm,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的值是46.01°,以及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no的值是2.20。
表1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9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S1 9.2539E-02 -3.1573E-02 -1.4713E-01 8.4528E-01 -2.2987E+00 3.2986E+00 -1.9004E+00 0.0000E+00
S2 7.8452E-02 -1.9695E-01 5.1036E-01 -2.0535E+00 5.2277E+00 -6.9983E+00 4.3359E+00 0.0000E+00
S3 -8.9195E-02 -2.5108E-01 5.1754E-01 -2.4802E+00 6.1657E+00 -8.2330E+00 5.4194E+00 0.0000E+00
S4 -3.0772E-01 8.8293E-01 -4.3321E+00 1.0883E+01 -1.4792E+01 1.0688E+01 -3.2414E+00 0.0000E+00
S5 -4.7906E-01 1.4504E+00 -5.3660E+00 1.1975E+01 -1.4902E+01 9.7890E+00 -2.7141E+00 0.0000E+00
S6 -4.3335E-01 9.8449E-01 -2.5308E+00 4.2188E+00 -4.3669E+00 2.5592E+00 -6.4824E-01 0.0000E+00
S7 -1.6821E-02 -6.8974E-02 1.8806E-01 -6.3518E-01 1.0946E+00 -1.0834E+00 6.3549E-01 -1.6523E-01
S8 1.8759E-02 -6.5406E-02 1.5159E-01 -2.3951E-01 2.3404E-01 -1.4192E-01 4.8825E-02 -7.0576E-03
S9 -3.5536E-01 1.4674E-01 2.9260E-02 -1.3861E-01 1.2921E-01 -5.9957E-02 1.4230E-02 -1.3660E-03
S10 -2.4197E-01 1.9895E-01 -1.1238E-01 4.2598E-02 -1.0644E-02 1.6720E-03 -1.5169E-04 6.1566E-06
表18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8A至图18C可知,实施例9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结合以上,实施例1至9满足下表19中所示的关系。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72
Figure BDA0002773254300000181
表19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设置有电子感光元件以成像,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系统。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3)

1.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
0.5<f1/f2<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
1.0<f123/f2<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满足:
1.5<f2/f234<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
1.0<R7/f4<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和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
2.0<(R6+R7)/|R8|<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
2.0<f1/f4<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
1.9<(R6+R7)/f<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
1.5<f3/R8<3.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AT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满足:
6.5<ΣAT/T34<1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T12、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满足:
T45/(T12+T23+T34)>1.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
0.5<(SAG11+SAG12)/CT1<1.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InT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
InTL/TTL≤0.60。
13.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满足T45/(T12+T23+T34)>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
1.0<f123/f2<3.5。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满足:
1.5<f2/f234<2.5。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
1.0<R7/f4<4.0。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和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
2.0<(R6+R7)/|R8|<6.0。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
2.0<f1/f4<5.0。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
1.9<(R6+R7)/f<4.0。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
1.5<f3/R8<3.5。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之和∑AT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满足:
6.5<ΣAT/T34<11.5。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
0.5<(SAG11+SAG12)/CT1<1.2。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InT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
InTL/TTL≤0.60。
CN202022598597.8U 2020-11-11 2020-11-11 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213843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8597.8U CN213843655U (zh) 2020-11-11 2020-11-11 光学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98597.8U CN213843655U (zh) 2020-11-11 2020-11-11 光学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3655U true CN213843655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5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98597.8U Active CN213843655U (zh) 2020-11-11 2020-11-11 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3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274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34154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423675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526420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0937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87665A (zh) 摄像镜头组
CN211236417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09337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35928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5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45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484978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196579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76668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631039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895988U (zh) 摄像镜头
CN11296520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3843657U (zh) 摄像镜头组及包括该摄像镜头组的电子设备
CN11219863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3843656U (zh) 摄像镜头及包括该摄像镜头的电子设备
CN212905677U (zh) 摄像镜头组
CN21264712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82669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572972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4047608A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