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7157U -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7157U
CN213837157U CN202022356917.9U CN202022356917U CN213837157U CN 213837157 U CN213837157 U CN 213837157U CN 202022356917 U CN202022356917 U CN 202022356917U CN 213837157 U CN213837157 U CN 213837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friction
damper
plate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69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天威
彭凌云
官亚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23569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7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7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7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属于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顶部钢板、底部钢板、侧支撑板、配重块、第一级杠杆、连接杆、第二级杠杆、转杆、摩擦板、摩擦片。初始状态时配重块的重力通过第一级杠杆对重力进行第一次放大,通过连接杆将放大的重力传到第二级杠杆进行第二次放大,放大后的重力通过转杆垂直挤压摩擦板;当阻尼器进入工作阶段时,摩擦板偏离平衡位置,转杆产生使阻尼器偏离平衡位置的水平分量,即产生负刚度力;同时由于转杆有垂直于摩擦板的竖直分量使其产生摩擦力,提供摩擦阻尼,二者同时作用产生具有负刚度特性的滞回曲线。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降低结构刚度的同时提高结构阻尼,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可应用于工程结构减振控制,属于振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对房屋结构的抗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减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是传统的减震技术需要在较多楼层布置阻尼器,占用了大量的结构空间,影响了结构的使用。
目前,现有的阻尼器可以有效提高结构阻尼,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在一些情况下会增加结构的附加刚度,附加刚度的提高会增加结构的地震响应。然而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可以在有效提高结构阻尼的同时减少结构刚度,有效控制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与加速度响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用以降低结构刚度,提供摩擦阻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顶部钢板、底部钢板、侧支撑板、配重块、第一级杠杆、连接杆、第二级杠杆、转杆、摩擦板、摩擦片;所述顶部钢板、底部钢板与侧支撑板通过焊接围成阻尼器外部壳体;所述第一级杠杆、连接杆、第二级杠杆铰接构成二次杠杆系统;所述配重块置于第一级杠杆一端,第一级杠杆另一端铰接在螺杆中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铰接第一级杠杆与第二级杠杆上,其中,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配重块悬挂点与所述螺杆之间的第一级杠杆上,且靠近螺杆设置,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级杠杆一端,第二级杠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螺杆中间;所述第一级杠杆以及第二级杠杆上设置的上述螺杆,其两端均固定于所述侧支撑板;所述转杆两端分别铰接第二级杠杆以及摩擦板,其中,所述转杆在第二级杠杆上的铰接位置设置在第二级杠杆上的螺杆与连接杆之间,且靠近螺杆设置;所述摩擦板底部焊接固定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另一面与底部钢板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杠杆系统中,所述第一级杠杆与第二级杠杆在安装后的初始位置平行且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转杆在安装后的初始位置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底部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悬挂点与第一级杠杆通过螺杆进行铰接,当二次杠杆系统高度变化时配重块始终垂直于底部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两端均通过螺杆铰接在第一级杠杆与第二级杠杆上;所述转杆两端分别通过螺杆铰接在第二级杠杆与摩擦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安装于建筑结构上,所述阻尼器的下端通过摩擦板上的耳板与建筑结构相连,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建筑结构相连。
进一步地,初始状态时配重块的重力通过第一级杠杆对重力进行第一次放大,通过连接杆将放大的重力传到第二级杠杆进行第二次放大,放大后的重力通过转杆垂直挤压摩擦板;当阻尼器进入工作阶段时,摩擦板偏离平衡位置,转杆产生使阻尼器偏离平衡位置的水平分量,即产生负刚度力;同时由于转杆有垂直于摩擦板的竖直分量使其产生摩擦力,提供摩擦阻尼,二者同时作用产生具有负刚度特性的滞回曲线。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撑板与底部钢板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可通过改变摩擦片的摩擦系数,配重块的质量,转杆的长度以及二次杠杆系统放大倍数对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为多组,且各摩擦片为多边形形状,且相对对称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如下技术效果:
该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具有以下优点:
1)负刚度特征明显,阻尼器行程长,力学性能稳定。
2)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力学特性可通过更改摩擦板的摩擦系数,配重块质量,转杆长度,杠杆放大倍数对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调节,可实现降低结构刚度的同时提高结构阻尼,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摩擦片与摩擦板安装示意图;
图5是顶部钢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底部钢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级杠杆结构构造图;
图8是连接杆结构构造图;
图9是第二级杠杆结构构造图;
图10是转杆结构构造图;
图11侧板结构构造图;
图12负刚度摩擦阻尼产生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试验滞回曲线;
图中:1-顶部钢板、2-底部钢板、3-侧支撑板、4-配重块、5-第一级杠杆、6-连接杆、7-第二级杠杆、8-转杆、9-摩擦板、10-摩擦片、16-水平分量、17-竖直分量、18-放大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3对本实用新型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和使用原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阻尼器包括顶部钢板1、底部钢板2、侧支撑板3、配重块4、第一级杠杆5、连接杆6、第二级杠杆7、转杆8、摩擦板9、摩擦片10。如图1以及图5-图6所示,顶部钢板1、底部钢板2与侧支撑板3通过焊接围成阻尼器外部壳体,其侧支撑板3与底部钢板2焊接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级杠杆5、连接杆6、第二级杠杆7铰接构成二次杠杆系统。配重块4置于第一级杠杆5一端,第一级杠杆5另一端铰接在螺杆中间。连接杆6的两端铰接第一级杠杆5与第二级杠杆7上,其中,连接杆6的一端铰接在配重块4悬挂点与螺杆之间的第一级杠杆5上,且靠近螺杆设置,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级杠杆7一端,第二级杠杆7的另一端铰接于螺杆中间。第一级杠杆5以及第二级杠杆7上设置的上述螺杆,其两端均固定于侧支撑板3。转杆8两端分别铰接第二级杠杆7以及摩擦板9,其中,转杆8在第二级杠杆7上的铰接位置设置在第二级杠杆7上的螺杆与连接杆6之间,且靠近螺杆设置。摩擦板9底部焊接固定有摩擦片10,摩擦片10另一面与底部钢板2相接触。本实施例中,摩擦片10为4组,且各摩擦片10为多边形形状,且相对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二次杠杆系统中,第一级杠杆5与第二级杠杆7在安装后的初始位置平行且共面。连接杆6与转杆8在安装后的初始位置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底部钢板2。配重块4的悬挂点与第一级杠杆5通过螺杆进行铰接,当二次杠杆系统高度变化时配重块4始终垂直于底部钢板2。连接杆6两端均通过螺杆铰接在第一级杠杆5与第二级杠杆7上。转杆8两端分别通过螺杆铰接在第二级杠杆7与摩擦板9上。
本实例中,阻尼器安装于建筑结构上,阻尼器的下端通过摩擦板9上的耳板与建筑结构相连,阻尼器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建筑结构相连。初始状态时配重块4的重力通过第一级杠杆5对重力进行第一次放大,通过连接杆6将放大的重力传到第二级杠杆7进行第二次放大,放大后的重力通过转杆8垂直挤压摩擦板9。当阻尼器进入工作阶段时,摩擦板9偏离平衡位置,转杆8产生使阻尼器偏离平衡位置的水平分量16,即产生负刚度力。同时由于转杆8有垂直于摩擦板9的竖直分量17使其产生摩擦力,提供摩擦阻尼,参见图12所示。二者同时作用产生具有负刚度特性的滞回曲线,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改变摩擦片10的摩擦系数,配重块4的质量,转杆8的长度以及二次杠杆系统放大倍数对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调节。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列举,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变通亦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总之,上述实施例仅为列举,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顶部钢板(1)、底部钢板(2)、侧支撑板(3)、配重块(4)、第一级杠杆(5)、连接杆(6)、第二级杠杆(7)、转杆(8)、摩擦板(9)、摩擦片(10);所述顶部钢板(1)、底部钢板(2)与侧支撑板(3)通过焊接围成阻尼器外部壳体;所述配重块(4)置于第一级杠杆(5)一端,第一级杠杆(5)另一端铰接在螺杆中间;所述连接杆(6)的两端铰接第一级杠杆(5)与第二级杠杆(7)上,其中,连接杆(6)的一端铰接在配重块(4)悬挂点与所述螺杆之间的第一级杠杆(5)上,且靠近螺杆设置,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级杠杆(7)一端,第二级杠杆(7)的另一端铰接于螺杆中间;所述第一级杠杆(5)以及第二级杠杆(7)上设置的上述螺杆,其两端均固定于所述侧支撑板(3);所述转杆(8)两端分别铰接第二级杠杆(7)以及摩擦板(9);所述摩擦板(9)底部焊接固定有摩擦片(10),所述摩擦片(10)另一面与底部钢板(2)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杠杆(5)与第二级杠杆(7)在安装后的初始位置平行且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与转杆(8)在安装后的初始位置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底部钢板(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的悬挂点与第一级杠杆(5)通过螺杆进行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两端均通过螺杆铰接在第一级杠杆(5)与第二级杠杆(7)上;所述转杆(8)两端分别通过螺杆铰接在第二级杠杆(7)与摩擦板(9)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安装于建筑结构上,所述阻尼器的下端通过摩擦板(9)上的耳板与建筑结构相连,所述阻尼器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建筑结构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板(3)与底部钢板(2)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10)为多组,且各摩擦片(10)为多边形形状,且相对对称设置。
CN202022356917.9U 2020-10-21 2020-10-21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Active CN213837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6917.9U CN213837157U (zh) 2020-10-21 2020-10-21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6917.9U CN213837157U (zh) 2020-10-21 2020-10-21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7157U true CN213837157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9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6917.9U Active CN213837157U (zh) 2020-10-21 2020-10-21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71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6120A (zh) * 2022-04-27 2022-07-22 北京工业大学 具有负刚度特征的三角形滞回阻尼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6120A (zh) * 2022-04-27 2022-07-22 北京工业大学 具有负刚度特征的三角形滞回阻尼装置
CN114776120B (zh) * 2022-04-27 2023-10-03 北京工业大学 具有负刚度特征的三角形滞回阻尼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5674B (zh) 基于单摆模型改善输电杆塔抗风稳定性的调质阻尼系统
CN114197751B (zh) 一种减震耗能型伸臂桁架高层结构体系
CN213837157U (zh)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CN112211952A (zh) 一种低频大行程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CN109440960A (zh) 一种可对阻尼器位移进行放大的消能支撑体系
CN111379342A (zh) 能增强建筑结构减震效果的阻尼放大器
CN211899933U (zh) 一种多高层建筑质量调谐减震控制装置
CN113530332A (zh) 一种带放大技术超高层消能伸臂减震体系
CN109594671B (zh) 一种t形杠杆机构伸臂桁架消能减震系统
CN112411782B (zh) 配重杠杆式负刚度摩擦阻尼器
CN209429305U (zh) T形杠杆机构伸臂桁架消能减震系统
CN212714488U (zh) 一种低频杠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09881784B (zh) 一种弧面滑移型三维隔震支座
CN210106482U (zh) 一种基于悬挂结构的缓冲隔震装置
CN110043097B (zh) 一种阻尼接地型钢支撑填充质量调谐阻尼支架
CN208202134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节点
CN107700913B (zh) 一种多维高性能阻尼器
CN108331874A (zh) 一种弹簧隔振器
CN106677053A (zh) 一种用于钢箱梁桥的主梁
CN217399969U (zh) 一种安装在调谐质量阻尼器底部的大位移活动支座
CN219887272U (zh) 一种幕墙支撑结构
CN220644701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隔震支座
CN217581506U (zh) 一种用杠杆将位移和速度放大的变曲率摩擦阻尼装置
CN220353080U (zh) 一种建筑用装配式建筑减震连接结构
CN219365591U (zh) 带有摩擦阻尼的串联式调谐质量阻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