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4970U -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4970U
CN213834970U CN202022786688.4U CN202022786688U CN213834970U CN 213834970 U CN213834970 U CN 213834970U CN 202022786688 U CN202022786688 U CN 202022786688U CN 213834970 U CN213834970 U CN 213834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let
communicating pipe
filter plate
area
inl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66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俊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yang Huanxing 69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yang Huanxing 69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yang Huanxing 69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yang Huanxing 69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66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4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4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4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透液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通过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分隔成第一进液区、第二进液区和安装区,第一进液区和第二进液区从左到右均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将第一进液区和第二进液区分隔成进液腔、除臭腔和吸附腔,进液腔内固定安装有PH计和液位计,安装区内设有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进药管,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分隔板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连通,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分隔板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连通,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进药管通过三通电磁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加快处理速度。

Description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渗透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现有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厌氧、MBR、NF、RO和达标排放的一体化流程。
但是,由于垃圾的种类不同,有机废水所呈现出不同的酸碱度,现有的渗透液预处理过程中,不能对呈现酸性和碱性的不同有机废水同时处理,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渗透液处理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加快处理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通过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分隔成第一进液区、第二进液区和安装区,第一进液区和第二进液区从左到右均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将第一进液区和第二进液区分隔成进液腔、除臭腔和吸附腔,进液腔内固定安装有PH计和液位计,安装区内设有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进药管,第一连通管与第一分隔板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连通,第二连通管与第二分隔板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连通,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进药管通过三通电磁阀连接,PH计、液位计和三通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腔上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与进液腔的侧壁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凸块,所述进液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凸块相适配的卡槽,安装凸块置于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板靠近进液腔的一侧设置有反渗透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设置有多层生物除臭菌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剂。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本体与第一进液区和第二进液区相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吸附腔连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呈现酸性的有机废水和呈现碱性的有机废水同时置于第一进液区和第二进液区的进液腔中进行处理,PH计和液位计分别检测两个进液腔内的PH值和有机废水的液位,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进液腔内的PH值和有机废水的液位控制三通电磁阀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端、进药管和第一连通管或进药管和第二连通管端开启,实现呈现酸性的有机废水和呈现碱性的有机废水之间的中和或者通过加入药剂,改善有机废水的酸碱度,同时对呈现酸性的有机废水和呈现碱性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加快处理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装置本体;2-第一分隔板;3-第二分隔板;4-第一进液区;5-第二进液区;6-安装区;
11-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13-第三过滤板;14-进液腔;15-除臭腔;16-吸附腔;17-排水管;18-卡槽;61-第一连通管;62-第二连通管;63-进药管;64-三通电磁阀;
111-反渗透膜;121-生物除臭菌网;131-活性炭吸附剂;141-PH计;142-液位计;143-过滤网;144-安装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一侧通过第一分隔板2和第二分隔板3分隔成第一进液区4、第二进液区5和安装区6,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从左到右均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2和第三过滤板13,将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分隔成进液腔14、除臭腔15和吸附腔16,进液腔14内固定安装有PH计141和液位计142,安装区6内设有第一连通管61、第二连通管62和进药管63,第一连通管61与第一分隔板2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14连通,第二连通管62与第二分隔板3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14连通,第一连通管61、第二连通管62和进药管63通过三通电磁阀64连接,PH计141、液位计142和三通电磁阀64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将呈现酸性的有机废水和呈现碱性的有机废水同时置于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的进液腔14中进行处理,PH计141和液位计142分别检测两个进液腔14内的PH值和有机废水的液位,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进液腔14内的PH值和有机废水的液位控制三通电磁阀64的第一连通管61和第二连通管62端、进药管63和第一连通管61或进药管63和第二连通管62端开启,实现呈现酸性的有机废水和呈现碱性的有机废水之间的中和或者通过加入药剂,改善有机废水的酸碱度,同时对呈现酸性的有机废水和呈现碱性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加快处理速度。
首先,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内的PH值和与液位计142同时检测有机废水的PH值和液位计142,并将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内有机废水的PH值和液位值分别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内有机废水的PH值和液位值以及药剂的酸碱度计算确定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之间有机废水之间废水的流向、有机废水的添加量以及药剂的加入量,控制三通电磁阀64的第一连通管61和第二连通管62端开启并配合抽泵,将第一进液区4内的有机废水抽进第二进液区5或者将第二进液区5内的有机废水抽进第一进液区4,当达到有机废水的添加量时,PLC控制器控制三通电磁阀64关闭、抽泵停止工作;当未达到有机废水的添加量时,PLC控制器控制三通电磁阀64的第一连通管61和第二连通管62端关闭,同时第三电磁阀的进药管63与第一连通管61端或者第三电磁阀的进药管63与第二连通管62端打开,直到满足药剂的添加量。
需要说的是,PLC控制器根据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内有机废水的PH值和液位值以及药剂的酸碱度计算确定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之间有机废水之间废水的流向、有机废水的添加量以及药剂的加入量,控制三通电磁阀64的第一连通管61和第二连通管62端、进药管63和第一连通管61或进药管63和第二连通管62端开启的方法为现有技术,故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腔14上设有过滤网143,过滤网143与进液腔14的侧壁卡接,通过过滤网143过滤掉有机废水中的杂质。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43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凸块144,进液腔1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凸块144相适配的卡槽18,安装凸块144置于卡槽18内,通过安装凸块144与卡槽18的配合,方便过滤网143的安装和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板11靠近进液腔14的一侧设置有反渗透膜111,通过反渗透膜111去除有机废水中的盐类、胶体、微生物和有机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板11和第二过滤板12之间设置有多层生物除臭菌网121,通过多层生物除臭菌网121进行除臭,生物除臭菌网121可以与细菌增氧网配合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板12和第三过滤板13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剂131,通过活性炭吸附剂131对除臭后的废水进行吸附。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与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相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与吸附腔16连通,经处理后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的有机废水分别通过排水管17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通过第一分隔板(2)和第二分隔板(3)分隔成第一进液区(4)、第二进液区(5)和安装区(6),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从左到右均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2)和第三过滤板(13),将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分隔成进液腔(14)、除臭腔(15)和吸附腔(16),进液腔(14)内固定安装有PH计(141)和液位计(142),安装区(6)内设有第一连通管(61)、第二连通管(62)和进药管(63),第一连通管(61)与第一分隔板(2)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14)连通,第二连通管(62)与第二分隔板(3)固定连接并与进液腔(14)连通,第一连通管(61)、第二连通管(62)和进药管(63)通过三通电磁阀(64)连接,PH计(141)、液位计(142)和三通电磁阀(64)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14)上设有过滤网(143),过滤网(143)与进液腔(14)的侧壁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43)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凸块(144),所述进液腔(1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凸块(144)相适配的卡槽(18),安装凸块(144)置于卡槽(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11)靠近进液腔(14)的一侧设置有反渗透膜(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11)和第二过滤板(12)之间设置有多层生物除臭菌网(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板(12)和第三过滤板(13)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剂(1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与第一进液区(4)和第二进液区(5)相对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与吸附腔(16)连通。
CN202022786688.4U 2020-11-27 2020-11-27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834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6688.4U CN213834970U (zh) 2020-11-27 2020-11-27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6688.4U CN213834970U (zh) 2020-11-27 2020-11-27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4970U true CN21383497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3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6688.4U Active CN213834970U (zh) 2020-11-27 2020-11-27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4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9621B (zh) 一种壳聚糖/沸石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1132787Y (zh) 电吸附除盐净水器
CN109534588A (zh) 船舶雨水净化装置
CN103601263A (zh) 一种活性炭过滤器
CN102730798B (zh) 自动软化再生预处理无废水反渗透净水机
CN204824456U (zh) 一种去除有机物的过滤器
CN213834970U (zh) 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
CN206570108U (zh) 一种节水型反渗透生活污水净水器
CN105502838A (zh) 一种镀铜废水净水系统及净水方法
CN107827331A (zh) 一种工业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Bergna et al. GAC adsorption of ozonated secondary textile effluents for industrial water reuse
CN101935124B (zh) 一种能对反渗透膜杀菌的直饮水机
CN106698590B (zh) 一种生物培养与生物还原一体化的树脂再生厌氧微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CN202671334U (zh) 一种双膜法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回用装置
CN205974123U (zh) 一种去离子水处理装置
CN201857315U (zh) 一种能对反渗透膜杀菌的直饮水机
CN105084601B (zh) 河水预处理装置
CN201587866U (zh) 一种自动控制的水处理装置
CN208917019U (zh) 一种人工湿地出水回流装置
CN201128684Y (zh) 管道式节能直饮机
CN106564999A (zh) 用于处理污水的脉冲澄清池
CN106045210A (zh) 一种微污染源水深度处理工艺和系统
CN219823753U (zh) 一种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用钙镁离子吸附装置
CN220283867U (zh) 反渗透浓缩出液回收装置
CN203794715U (zh) 集装箱式海水淡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