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2514U -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2514U
CN213822514U CN202022495873.8U CN202022495873U CN213822514U CN 213822514 U CN213822514 U CN 213822514U CN 202022495873 U CN202022495873 U CN 202022495873U CN 213822514 U CN213822514 U CN 213822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cylinder
moxibustion device
base
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58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hou Aike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hou Aike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hou Aike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zhou Aikesh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58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2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2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2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艾灸装置,其包括:可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和右侧艾灸器;可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可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与所述左侧艾灸器、右侧艾灸器、顶部艾灸器和前部艾灸器分别通过排烟管连接的排烟设备,所述排烟设备包括风机。本申请公开的艾灸装置,通过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艾灸器设置,结合艾灸治疗方案,同时满足多种立体艾灸的需求,能够对头部、背部、腰部、腹部的穴位进行立体艾灸,对于高血压、面瘫、中风、头痛、感冒、强直性脊柱炎、肥胖等具有良好的调理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涉及一种立体艾灸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不同方向艾灸器的立体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的功效,而且见效快,经济实惠,无副作用,近年来大家对艾灸有了更多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艾灸来保健养生,现有技术公开了不同的艾灸装置。针对特定经络穴位的精准艾灸有利于提高艾灸效果,实践表明,艾灸对于高血压、面瘫、中风、头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调理效果,此时需要结合针对性艾灸方案,对不同方位、不同穴位进行精准立体艾灸,现有技术公开的艾灸装置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立体艾灸装置,其可以针对不同的艾灸治疗方案,从不同方位分别和组合进行精准立体艾灸,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申请包括以下内容:
实施方式1.一种立体艾灸装置,其包括:可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和右侧艾灸器;可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可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和排烟设备,所述排烟设备与所述左侧艾灸器、右侧艾灸器、顶部艾灸器和前部艾灸器通过排烟管分别连接,所述排烟设备包括风机。
实施方式2.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左侧艾灸器包括:左侧基底,和与所述左侧基底活动连接的左侧灸筒;所述右侧艾灸器包括:右侧基底,和与所述右侧基底活动连接的右侧灸筒;任选的,所述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均包括平整段和凹陷段,所述平整段的厚度不变,用于和所述左侧灸筒、右侧灸筒活动连接,所述凹陷段的厚度从所述平整段一端到相对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凹陷段的所述相对另一端边缘还具有半圆弧状开口,从而在所述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相向设置时,两个所述凹陷段拼接形成凹陷部,并在中间形成圆弧状开口。
实施方式3.根据实施方式2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左侧基底与所述左侧灸筒通过左侧滑槽活动连接,所述右侧基底与所述右侧灸筒通过右侧滑槽活动连接,所述左侧滑槽和右侧滑槽至少包括对应于耳部的第一滑槽和对应于风池穴的第二滑槽,所述左侧灸筒和右侧灸筒的外侧具有滑槽连接部,所述滑槽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形状相配合,从而实现滑槽活动连接。
实施方式4.根据实施方式1至3任一项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排烟管为软管。
实施方式5.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顶部艾灸器包括:顶部基底,和与所述顶部基底活动连接的顶部灸筒,所述顶部基底与所述顶部灸筒通过沿着Y轴方向的顶部滑槽活动连接。
实施方式6.根据实施方式1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前部艾灸器包括:前部基底,和与所述前部基底活动连接的前部灸筒,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灸筒通过沿着Z轴方向的前部滑槽活动连接,所述顶部基底具有前部支撑部,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支撑部活动连接,从而通过所述前部支撑部获得支撑。
实施方式7.根据实施方式6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前部支撑部具有通孔,所述前部基底穿设在所述通孔中形成活动连接。
实施方式8.根据实施方式2、5、6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左侧灸筒、右侧灸筒、顶部灸筒、前部灸筒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主筒、盖筒、设置在所述主筒外侧的所述滑槽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筒内的艾绒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盖筒内的防护丝网、和任选的盖筒固定装置,所述主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排烟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筒连接。
实施方式9.根据实施方式8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主筒外径为40mm-100mm,高度为80mm-160mm,所述滑槽连接部为具有T型截面的突起。
实施方式10.根据实施方式8或9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中,所述盖筒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其端部外表面为圆滑过渡的弧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同方向上的艾灸器,以及与不同方向上的艾灸器通过排烟管分别连接的排烟设备,从而通过不同艾灸器的组合实现对人体不同穴位的立体艾灸,同时满足多种立体艾灸的需求。由于所述排烟管与与每一个艾灸器独立连接,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单独调整每个艾灸器所处的位置,实现精准立体艾灸。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带来了许多其他的优点,这些优点将会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所述立体艾灸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拼接的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的立体图;
图3为拼接的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的俯视图;
图4a为拼接的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的左视图
图4b为拼接的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的主视图;
图5为顶部基底的立体图;
图6为前部基底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所述灸筒的剖面图;
图8a为灸筒主筒的立体图;
图8b为另一种主筒结构的立体图;
图8c为盖筒和盖筒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0-左侧艾灸器,110-左侧基底,120-左侧灸筒,200-右侧艾灸器,210-右侧基底,220-右侧灸筒,10-平整段,20-凹陷段,201-半圆弧状开口,202-凹陷部,203-圆弧状开口,21-主筒,22-滑槽连接部,23-盖筒, 24-艾绒固定部,25-防护丝网,26-盖筒固定装置,30-第一滑槽,40-第二滑槽,50-顶部滑槽,60-前部滑槽,300-顶部艾灸器,310-顶部基底,311-前部支撑部,312-通孔,320-顶部灸筒,400-前部艾灸器,410-前部基底,420- 前部灸筒,500-排烟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除非特别指出或者根据上下文的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含义,否则各个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理解的含义。
本申请中,X轴、Y轴、Z轴代表空间轴线方位,以平躺的人体为例,在平躺的平面内,人体轴线所处方位为Y轴,该平面内垂直于Y轴的方位为X轴,垂直于该平面的方位为Z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立体艾灸装置,其包括:可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和右侧艾灸器;可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可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与所述左侧艾灸器、右侧艾灸器、顶部艾灸器和前部艾灸器分别通过排烟管连接的排烟设备,所述排烟设备包括风机。本申请中,所述左侧艾灸器和右侧艾灸器是指可以在X轴线上分别从身体的左侧和右侧进行艾灸的装置,顶部艾灸器是指可以在Y轴线上进行艾灸的装置,前部艾灸器是指可以在Z轴线上进行艾灸的装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人体的立体艾灸,由于所述左侧艾灸器、右侧艾灸器、顶部艾灸器和前部艾灸器分别通过排烟管与排烟设备相连接,从而可以独立调整每个艾灸器的位置,并将每个艾灸器产生的艾烟独立地排出,而不会导致艾烟的泄漏,从而在立体艾灸的过程中,能够随时调整艾灸器的位置,实现精准立体艾灸,同时满足多种立体艾灸的需求。本申请所述立体艾灸是指从不同的方向对身体进行艾灸。本申请所述排烟设备包括风机,艾绒在艾灸器内燃烧产生艾烟,若不及时通过排烟设备抽走排出会产生污染,影响艾灸体验,因此,本申请中通过连接每一个艾灸器的排烟管连接风机对艾烟进行处理,将艾烟直接排出室外,如果艾烟不宜直接排出设备,还可设置过滤器,对艾烟进行过滤,去除颗粒物、气味和油性物质,从而达到净化艾灸环境的目的,提供良好的艾灸体验。所述风机的设置没有限制,既可以针对每一个艾灸器设置单独的风机,也可以设置集中的风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设置排烟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艾灸器包括:左侧基底,和与所述左侧基底活动连接的左侧灸筒;所述右侧艾灸器包括:右侧基底,和与所述右侧基底活动连接的右侧灸筒;任选的,所述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均包括平整段和凹陷段,所述平整段的厚度不变,用于和所述左侧灸筒、右侧灸筒活动连接,所述凹陷段的厚度从所述平整段一端到相对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凹陷段的所述相对另一端边缘还具有半圆弧状开口,从而在所述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相向设置时,两个所述凹陷段拼接形成凹陷部,并在中间形成圆弧状开口。本申请所述艾灸装置通常用于头部、腹部、背部、腰部的立体艾灸,艾灸时受灸者通常采取俯卧或者仰卧的姿势,本申请所述左侧艾灸器的左侧基底、右侧艾灸器的右侧基底上分别设置左侧灸筒和右侧灸筒,同时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相互靠近的一端具有凹陷段,所述凹陷段结合人体腹部、腰部、背部、胸部的形状大小和曲面变化设置,当所述左侧基底的凹陷段和右侧基底的凹陷段相互靠近时结合形成凹陷部,能够在受灸者俯卧或者仰卧时,将腹部、腰部、背部、胸部放置到所述凹陷部中,提高舒适度。同时所述凹陷段相互靠近的边缘还有半圆弧状开口,所述半圆弧状开口结合人体头部的曲面变化设置,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的凹陷段的半圆弧开口相互靠近结合形成圆弧状开口,从而能够在仰卧或俯卧时将头部放置于所述圆弧状开口中,并对头部进行立体艾灸。本申请这样的设置能够同时适用于躯干和头部的立体艾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基底与所述左侧灸筒通过左侧滑槽活动连接,所述右侧基底与所述右侧灸筒通过右侧滑槽活动连接,所述左侧滑槽和右侧滑槽至少包括对应于耳部的第一滑槽和对应于风池穴的第二滑槽,所述左侧灸筒和右侧灸筒的外侧具有滑槽连接部,所述滑槽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形状相配合,从而实现滑槽活动连接。在所述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分别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一方面可以使得艾灸器沿着滑槽滑动,方便在艾灸时调整艾灸距离,另一方面,在对头部进行艾灸时,至少两个滑槽的设置可以分别对应于头部的两个关键艾灸位点:风池穴和耳朵,所述第一滑槽能够使艾灸器在受灸者仰卧时对应于耳朵的位置,所述第二滑槽能够使艾灸器在受灸者俯卧时对应于风池穴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对头部的精准立体艾灸。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针对其他穴位的艾灸需求合理设置额外的滑槽,从而在对其他部位进行艾灸时,实现精准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烟管为软管,由于本申请中的每个艾灸器单独连接排烟管,而不同部位的艾灸器需要结合艾灸方案进行增减拼接和移动调距,采用软管能够很方便的移动艾灸器,同时,采用软管还能方便的直接将艾烟引导出最近的室外出口,从而方便各种室内空间中进行艾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艾灸器包括:顶部基底,和与所述顶部基底活动连接的顶部灸筒,所述顶部基底与所述顶部灸筒通过沿着Y轴方向的顶部滑槽活动连接。本申请所述顶部艾灸器主要但不限于应用于百会穴的艾灸,所述顶部灸筒通过沿着Y轴方向的顶部滑槽活动连接,通过灸筒在顶部滑槽上的滑动调整灸筒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艾灸距离的精准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艾灸器包括:前部基底,和与所述前部基底活动连接的前部灸筒,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灸筒通过沿着Z轴方向的前部滑槽活动连接,所述顶部基底具有前部支撑部,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支撑部活动连接,从而通过所述前部支撑部获得支撑。所述前部艾灸器用于在Z轴方向上对受灸者进行艾灸,所述前部灸筒通过沿着Z轴方向的前部滑槽活动连接,从而可以调整前部灸筒在Z轴方向的位置,即可以调整灸筒与受灸部位的距离,从而调整艾灸距离。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支撑部活动连接,从而可以调整前部灸筒在Y轴方向的位置,由此可以控制前部灸筒对应于头部、背部、腹部等的穴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支撑部具有通孔,所述前部基底穿设在所述通孔中与所述前部支撑部形成活动连接。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支撑部间的活动连接没有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设置连接方式。在所述前部支撑部上设置通孔形成活动连接,能够很方便的调整前部灸筒在Y 轴方向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灸筒、右侧灸筒、顶部灸筒、前部灸筒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主筒、盖筒、设置在所述主筒外侧的所述滑槽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筒内的艾绒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盖筒内的防护丝网、和任选的盖筒固定装置,所述主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排烟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筒连接。通过将灸筒设置成主筒和盖筒,形成两段式活动套接,所述盖筒便于取下,取下后便于艾绒的更换和点燃,所述盖筒内还设置有防护丝网,能够防止艾绒燃烧过程中艾烟掉落。所述主筒和盖筒的活动套接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使主筒和盖筒之间形成稳定套接,同时又能在拆卸时便捷的拆下即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筒上设置有盖筒固定装置,能够将盖筒固定于主筒上,拆下所述盖筒固定装置,所述盖筒从主筒上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筒外径为40mm-100mm,例如50mm-90mm,例如60mm-80mm,高度为80mm-160mm,例如90mm-150mm,例如100mm- 140mm。所述滑槽连接部为具有T型截面的突起。本申请设置主筒外径和高度,其尺寸较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艾灸器具更大,一方面能够扩大单个灸筒的艾灸面积,另一方面,本申请所述艾灸装置的灸筒可以同时作为推拿器具使用,这样的尺寸设置能够便于握持进行推拿按摩,具有T型截面的滑槽连接部既能够在滑槽内稳定滑动,同时作为推拿器具时,可以将滑槽连接部作为握持部进行推拿,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筒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其端部外表面为圆滑过渡的弧面。本申请所述灸筒应用于推拿按摩时,所述盖筒的端部与皮肤直接接触,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如木质、竹质、有机合成材料等,且将其设置成圆滑过渡的弧面,例如设置平滑的凸点,具备良好的触感,提供舒适治疗保健体验。
本申请公开的艾灸装置,通过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艾灸器设置,结合艾灸治疗方案,能够对头部、背部、腰部、腹部的穴位进行立体艾灸,对于高血压、面瘫、中风、头痛、感冒、强直性脊柱炎、肥胖等具有良好的调理治疗效果,同时满足多种立体艾灸的需求。同时通过灸筒的活动连接和独立的排烟管设置,能够随时调整每个艾灸位点的艾灸距离,实现精准艾灸。以上所述的范围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通过下面实施例,能够更容易理解本申请。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体艾灸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可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100和右侧艾灸器200;可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 300;可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400;与所述左侧艾灸器100、右侧艾灸器 200、顶部艾灸器300和前部艾灸器400通过排烟管500分别连接的排烟设备,其中,所述排烟管500为软管。所述软管500集中连接于风机,从而能够将艾烟通过风机排出。
所述左侧艾灸器100包括:左侧基底110,和与所述左侧基底110活动连接的左侧灸筒120;所述右侧艾灸器200包括:右侧基底210,和与所述右侧基底210活动连接的右侧灸筒220;所述左侧基底110与所述左侧灸筒 120通过左侧滑槽活动连接,所述右侧基底210与所述右侧灸筒220通过右侧滑槽活动连接。
如图2至图4b所示,所述左侧基底110和右侧基底210均包括平整段 10和凹陷段20,所述平整段10的厚度不变,用于和所述左侧灸筒120、右侧灸筒220活动连接,所述凹陷段20的厚度从所述平整段一端到相对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凹陷段20的所述相对另一端边缘还具有半圆弧状开口201,从而在所述左侧基底110和右侧基底210相向设置时,两个所述凹陷段20 拼接形成凹陷部202,并在中间形成圆弧状开口203。
所述左侧滑槽和右侧滑槽包括对应于耳部的第一滑槽30和对应于风池穴的第二滑槽40。如图7至图8c所示,所述左侧灸筒120和右侧灸筒220 的外侧具有滑槽连接部22,所述滑槽连接部22与所述第一滑槽30和第二滑槽40的形状相配合,从而实现滑槽活动连接。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顶部艾灸器300包括:顶部基底310,与所述顶部基底310活动连接的顶部灸筒320,所述顶部基底310与所述顶部灸筒 320通过沿着Y轴方向的顶部滑槽50活动连接。从而能够调整顶部灸筒在 Y轴方向上的位置。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前部艾灸器400包括:前部基底410,和与所述前部基底410活动连接的前部灸筒420,所述前部基底410与所述前部灸筒420通过沿着Z轴方向的前部滑槽60活动连接,从而可以调整前部灸筒 420在Z轴方向的位置,图5中所述顶部基底310具有前部支撑部311,所述前部支撑部311具有通孔312,所述前部基底410穿设在所述通孔312中形成活动连接,从而可以调整前部灸筒420在Y轴方向的位置。
如图7至图8c所示,所述左侧灸筒120、右侧灸筒220、顶部灸筒320、前部灸筒420均包括主筒21、盖筒23、设置在所述主筒22外侧的所述滑槽连接部22、设置在所述主筒21内的艾绒固定部24、设置在所述盖筒23内的防护丝网25、和任选的盖筒固定装置26,所述主筒2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图8a和图8b示出了两种不同的主筒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排烟管5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筒23连接。所述艾绒固定部24包括与所述主筒21 内壁连接的横向连接件和设置在所述横向连接件上的纵向连接件,所述纵向连接件为螺钉,艾绒穿设在螺钉上形成固定。所述主筒21外径约为60mm,高度约为100mm,这样的尺寸设置能够使单个艾灸器产生足够的艾灸面积,提升艾灸效果。所述滑槽连接部22为具有T型截面的突起,所述第一滑槽 30、第二滑槽40、顶部滑槽50、前部滑槽60与所述T型滑槽连接部22形状匹配。所述盖筒固定装置26为横杆,所述主筒和盖筒上设置有贯穿的固定孔,所述盖筒固定装置26穿设在固定孔中,将所述盖筒23固定于主筒21 上。所述盖筒23由榉木制成,其端部外表面为圆滑过渡的弧面,能够在将灸筒作为推拿按摩器具时产生良好的身体触感。
上述立体艾灸器可应用于对高血压患者的头部、背部艾灸调理治疗,艾灸方案为对百会穴、大椎穴、风池穴进行立体艾灸,具体操作为:受灸者采取俯卧姿势,将头部放置于圆弧状开口203中,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100的左侧灸筒120和右侧艾灸器200的右侧灸筒220放置于第二滑槽 40上,并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对风池穴进行艾灸。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 300的顶部灸筒320设置在顶部滑槽50上,对百会穴进行艾灸。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400的前部灸筒420设置在前部滑槽60上,通过调整前部基底410在前部支撑部311的活动连接位置,定位大椎穴并进行艾灸。艾灸时可随时调整灸筒在滑槽中的位置控制艾灸距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和实施例1一致的立体艾灸装置,对面瘫、中风患者进行头部艾灸调理治疗,艾灸方案为对双耳、百会穴、印堂穴进行立体艾灸,具体操作为:受灸者采取仰卧姿势,将头部放置于圆弧状开口203中,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100的左侧灸筒120和右侧艾灸器200的右侧灸筒 220放置于第一滑槽30上,并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对双耳进行艾灸。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300的顶部灸筒320设置在顶部滑槽50上,对百会穴进行艾灸。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400的前部灸筒420设置在前部滑槽60 上,通过调整前部基底410在前部支撑部311的活动连接位置,定位印堂穴进行艾灸。艾灸时可随时调整灸筒在滑槽中的位置控制艾灸距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和实施例1一致的立体艾灸装置,对头痛、感冒患者进行头部艾灸调理治疗,艾灸方案为对风池穴、百会穴、风府穴进行立体艾灸,具体操作为:受灸者采取俯卧姿势,将头部放置于圆弧状开口203中,沿X 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100的左侧灸筒120和右侧艾灸器200的右侧灸筒 220放置于第二滑槽40上,并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对风池穴进行艾灸。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300的顶部灸筒320设置在顶部滑槽50上,对百会穴进行艾灸。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400的前部灸筒420设置在前部滑槽60 上,通过调整前部基底410在前部支撑部311的活动连接位置,定位风府穴进行艾灸。艾灸时可随时调整灸筒在滑槽中的位置控制艾灸距离。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采用和实施例1一致的立体艾灸装置,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头部、背部艾灸调理治疗,艾灸方案为对风池穴、百会穴、身柱穴进行立体艾灸,具体操作为:受灸者采取俯卧姿势,将头部放置于圆弧状开口203 中,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100的左侧灸筒120和右侧艾灸器200的右侧灸筒220放置于第二滑槽40上,并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对风池穴进行艾灸。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300的顶部灸筒320设置在顶部滑槽50上,对百会穴进行艾灸。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400的前部灸筒420设置在前部滑槽60上,通过调整前部基底410在前部支撑部311的活动连接位置,定位身柱穴进行艾灸。艾灸时可随时调整灸筒在滑槽中的位置控制艾灸距离。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采用和实施例1一致的立体艾灸装置,通过对腹部、腰部的艾灸进行减肥调理,艾灸方案为对带脉穴、神阙穴进行立体艾灸,具体操作为:受灸者采取仰卧姿势,将腰部放置于凹陷部202中,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100的左侧灸筒120和右侧艾灸器200的右侧灸筒220放置于第一滑槽30或第二滑槽40上,并分别从左侧和右侧对带脉穴进行艾灸。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400的前部灸筒420设置在前部滑槽60上,通过调整前部基底410在前部支撑部311的活动连接位置,定位神阙穴进行艾灸。艾灸时可随时调整灸筒在滑槽中的位置控制艾灸距离。
实施例6
本实施例采用和实施例1一致的立体艾灸装置,可以将所述灸筒作为推拿按摩器具,对受灸者进行经络推拿,既可以结合前述实施例的艾灸调理治疗方案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能够提供极好的调理效果。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X轴相向设置的左侧艾灸器和右侧艾灸器;
沿Y轴设置的顶部艾灸器;
沿Z轴设置的前部艾灸器;和
排烟设备,所述排烟设备与所述左侧艾灸器、右侧艾灸器、顶部艾灸器和前部艾灸器通过排烟管分别连接,所述排烟设备包括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艾灸器包括:左侧基底,和与所述左侧基底活动连接的左侧灸筒;
所述右侧艾灸器包括:右侧基底,和与所述右侧基底活动连接的右侧灸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基底与所述左侧灸筒通过左侧滑槽活动连接,
所述右侧基底与所述右侧灸筒通过右侧滑槽活动连接,
所述左侧滑槽和右侧滑槽至少包括对应于耳部的第一滑槽和对应于风池穴的第二滑槽,
所述左侧灸筒和右侧灸筒的外侧具有滑槽连接部,所述滑槽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形状相配合,从而实现与滑槽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管为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艾灸器包括:顶部基底,和与所述顶部基底活动连接的顶部灸筒,所述顶部基底与所述顶部灸筒通过沿着Y轴方向的顶部滑槽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艾灸器包括:前部基底,和与所述前部基底活动连接的前部灸筒,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灸筒通过沿着Z轴方向的前部滑槽活动连接,所述顶部基底具有前部支撑部,所述前部基底与所述前部支撑部活动连接,从而通过所述前部支撑部获得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支撑部具有通孔,所述前部基底穿设在所述通孔中形成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灸筒、右侧灸筒、顶部灸筒、前部灸筒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主筒、盖筒、设置在所述主筒外侧的所述滑槽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主筒内的艾绒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盖筒内的防护丝网、和任选的盖筒固定装置,所述主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排烟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外径为40mm-100mm,高度为80mm-160mm,所述滑槽连接部为具有T型截面的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筒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其端部外表面为圆滑过渡的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均包括平整段和凹陷段,所述平整段的厚度不变,用于和所述左侧灸筒、右侧灸筒活动连接,所述凹陷段的厚度从所述平整段一端到相对另一端逐渐变小,所述凹陷段的所述相对另一端边缘还具有半圆弧状开口,从而在所述左侧基底和右侧基底相向设置时,两个所述凹陷段拼接形成凹陷部,并在中间形成圆弧状开口。
CN202022495873.8U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Active CN213822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5873.8U CN213822514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5873.8U CN213822514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2514U true CN213822514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5873.8U Active CN213822514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2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15525U (zh) 手持式多桩刮炙器
CN203539681U (zh) 环形可调式艾灸器
CN213822514U (zh)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CN206577131U (zh) 一种可转动的面部艾灸棒
CN207898666U (zh) 一种耳部艾灸装置
CN114432135A (zh) 一种立体艾灸装置
CN208974579U (zh) 立式艾灸装置
CN203970654U (zh) 腰颈椎病康复治疗椅
CN206534859U (zh) 一种用于排烟养生的多部位可调艾灸保健椅
CN101716123A (zh) 灸条固定装置
CN206482848U (zh) 一种艾灸架
CN202236222U (zh) 治疗痹症的生物热磁蒸疗仪
CN205322778U (zh) 头部保健艾灸器
CN204446591U (zh) 新型艾灸罐理疗器
CN208958765U (zh) 一种多功能艾灸装置
CN107684522A (zh) 一种头部按摩艾灸器
CN209713669U (zh) 一种便携式手指关节艾灸套
CN209984572U (zh) 一种脚腕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CN215133238U (zh) 一种康复用中医骨科艾灸治疗设备
CN207886433U (zh) 一种新型艾灸器
CN108836839A (zh) 一种多功能艾灸装置
CN220158739U (zh) 一种便捷式把持灸罐
CN204618839U (zh) 一种膝关节艾灸箱
CN205649638U (zh) 烟灸理疗仪
CN213346784U (zh) 多功能高效呼吸理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