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1800U -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1800U
CN213821800U CN202022438186.2U CN202022438186U CN213821800U CN 213821800 U CN213821800 U CN 213821800U CN 202022438186 U CN202022438186 U CN 202022438186U CN 213821800 U CN213821800 U CN 213821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lant
blood collection
tube body
collection tub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81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南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81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1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1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1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涉及口腔种植领域,弥补了现有种植体表面处理因个体差异造成植入时排异反应的技术问题。该真空无菌采血管包括管本体、管本体底部敞口处设置有底封,底封采用柔性可刺穿材料制成;管本体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顶盖,顶盖内侧设置有携带器,携带器上可拆卸设置有种植体;还包括设置在种植体和管本体之间的防撞件;设置在携带器和管本体之间的密封件;管本体外侧设置有用于标识患者信息的标识层。本实用新型利用患者自体血液分离出自体生长因子,在种植体表面形成自体表面,加速种植体与骨的融合与重整,降低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增加种植体的成活率。

Description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背景技术
口腔种植体又称为牙种植体,还称为人工牙根。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其植入人体缺牙部位的上下颌骨内,待其手术伤口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装修复假牙的装置。
现有种植体大多采用四级和五级医用钛制成,然后通过物理粗化、化学酸蚀或生物活化处理方式进行表面处理使种植体表面融合成骨材料或成骨因子;例如,将诱导性成骨材料喷涂到种植体表面(RBM),或者酸蚀后再增加成骨因子(SLA)等表面处理方式,经表面融合后的种植体与骨接触时更具有亲和性,并可快速的促进种植体与骨整合。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种植体表面融合处理近年来虽有很大技术进步,但大多采用流水线统一制备,并未考虑人体个体差异的影响,导致种植体种植到人体内后常常出现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从而导致种牙手术的失败,不仅增加病人医治成本,而且还会承受二次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式不合理,导致因人体个体差异容易造成异物植入的排异反应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底部敞口处设置有底封,所述底封采用柔性可刺穿材料制成;所述管本体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内侧设置有携带器,所述携带器上可拆卸设置有种植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体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防撞件;设置在所述携带器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管本体外侧设置有用于标识患者信息的标识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件位于所述种植体的下部,通过所述防撞件能避免所述种植体与所述管本体内壁之间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件为圆环形结构,或者是,所述防撞件为杆状结构,或者是,所述防撞件为撑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盖设在所述管本体顶部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本体采用塑料或玻璃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体表面经RBM或SLA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件采用弹性或柔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封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封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向和限位采血针穿入位置的导针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本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台阶结构,所述携带器和所述底封均过盈配合插接在所述台阶结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携带器与所述顶盖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携带器包括连接塞和连接杆,所述连接塞与所述连接杆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塞包括顶帽、圆柱体型塞部和锥台型连接部,所述顶帽盖设在所述管本体顶部敞口处,所述塞部塞设在顶部的所述台阶结构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台阶结构下方;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塞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件为套设在所述种植体外侧的至少一个顶爪;或者是,所述防撞件为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壁上的至少一个顶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有的所述顶爪沿所述种植体圆周方向均匀或不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爪为呈V字形双爪结构或三爪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环沿所述管本体圆周方向均匀或不均匀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环包括伸杆和弧形顶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封包括支撑部和封堵部,所述封堵部塞设在下部的所述台阶结构上,所述支撑部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导针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底部;所述封堵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减小穿针距离的减阻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针结构和所述减阻结构形状规格相同或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针结构和所述减阻结构为相向设置的凹槽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针结构为向内凹陷的半圆弧形凹槽、三角形凹槽或梯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阻结构为向所述导针结构一侧凹陷的半圆弧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针结构和所述减阻结构正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真空无菌采血管对种植体进行表面融合的融合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采血步骤:在所述真空无菌采血管外侧的所述标识层上填写患者信息或粘贴写有患者信息的标签;提取患者自体血液,然后将采血针由所述底封刺入而将血液吸入所述管本体使位于所述管本体内的所述种植体浸于自体血液中;
步骤200、离心分离步骤:将所述真空无菌采血管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制备自体浓缩生长因子;
步骤300、表面融合步骤:将制备出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的所述真空无菌采血管静置,使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与所述种植体的表面充分融合,并于所述种植体上形成自体表面;
步骤100中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种植牙位、采集时间、门诊或住院号;
步骤200中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为CGF生长因子;
步骤300中静置时间为5分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该真空无菌采血管的顶盖内侧设置有携带器,携带器上设置有种植体,通过采血针将患者的自体血液抽入到真空无菌采血管内,使种植体浸于管内的自体血液中;然后将真空无菌采血管放置于离心机上,从自体血液中离心出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浸泡在真空无菌采血管内的浓缩生长因子内,浓缩生长因子会依附在种植体表面的空隙内,从而形成一层更亲和更个性化的自体表面,加速种植体与骨的融合与重整,不会引起任何感染,避免了异物植入时的排异反应,增加了种植体的成活率,且加速了愈合,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避免种植失败而造成患者二次痛苦的问题;通过设置防撞件,防止在离心分离过程中种植体与采血管的碰撞和脱离,通过设置密封件使采血管内与外界隔离,形成真空,实现真空采血,采血过程方便快捷;通过在底封上设置导针结构和减阻结构,不仅方便穿针,也能保证采血针位于底封内,防止采血针滑动扎伤医护人员造成人员伤害和血液污染;通过减阻结构能够减少穿针过程中的阻力和行程,提高穿针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中种植体被拆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中种植体浸于CGF成长因子中进行表面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本体;2、底封;21、导针结构;22、减阻结构;3、顶盖;4、防撞件;5、携带器;51、连接塞;511、顶帽;512、塞部;513、连接部;52、连接杆;6、密封件;7、种植体;100、血红蛋白;200、CGF生长因子;300、血清蛋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管本体1、管本体1底部敞口处设置有底封2,底封2采用柔性可刺穿材料制成;管本体1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顶盖3,顶盖3内侧设置有携带器5,携带器5上可拆卸设置有种植体7;还包括设置在种植体7和管本体1之间的防撞件4;设置在携带器5和管本体1之间的密封件6;管本体1外侧设置有用于标识患者信息的标识层。
图2中给出了连接杆52与种植体7分离状态的结构,此时连接杆52已经通过连接塞51安装到了顶盖3上。
具体的,防撞件4位于种植体7的下部,通过防撞件4能避免种植体7与管本体1内壁之间接触。当然,防撞件4也可以设置在种植体7中部,只要能够实现当种植体7相对于管本体1晃动时不会与管本体1接触碰撞、脱离即可,再此,防撞件4的结构和材料再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防撞件4为圆环形结构,或者是,防撞件4为杆状结构,或者是,防撞件4为撑架结构,在此仅示意出几种结构,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几种示意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防撞件4均可。
进一步的,顶盖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顶盖3盖设在管本体1顶部外侧,也就是说顶盖3为盖形结构,盖设在管本体1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管本体1采用透明的塑料或玻璃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种植体7表面经RBM或SLA处理,当然种植体7也可以不经表面处理。
进一步的,密封件6为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圈,具体的可采用胶环等弹性密封材料。密封圈套设在携带器5外侧,以将携带器5和管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性连接,使采血管内腔与外界隔离,形成真空,实现真空采血,采血过程方便快捷。
具体的,防撞件4采用弹性或柔性材料制成,更进一步的,可以采用橡胶、硅胶或塑料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底封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也就是底封2为胶塞,紧配合塞设在管本体1底部开口处。
为了防止穿针时造成采血针的滑脱,以及防止采血针滑脱时血液碰到医护人员而造成污染,底封2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向和限位采血针穿入位置的导针结构21,通过设置导针结构21,不仅减薄了底封2,便于采血针刺入,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对采血针形成了限位和导向,采血针能方便地由底封2的导针结构21处找到合适的刺入点。
管本体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台阶结构,携带器5和底封2均过盈配合插接在台阶结构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携带器5与顶盖3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携带器5与顶盖3一体成型,部件较少,安装更快捷;而携带器5与顶盖3之间采用可拆卸式卡合连接方式,可对携带器5和顶盖3分别进行更换维护。
进一步的,携带器5包括连接塞51和连接杆52,连接塞51与连接杆52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再此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塞51上设置有国际通用标准的螺丝刀接口。连接杆52为国际通用标准的螺丝刀,可与多种品牌的种植体7连接。
具体的,连接塞51包括顶帽511、圆柱体型塞部512和锥台型连接部513,顶帽511盖设在管本体1顶部敞口处,塞部512塞设在顶部的台阶结构上,连接部513位于台阶结构下方;密封件6套设在塞部51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防撞件4为套设在种植体7外侧的至少一个顶爪;或者是,防撞件4为设置在管本体1内壁上的至少一个顶环。
进一步的,所有的顶爪沿种植体7圆周方向均匀或不均匀设置。更进一步的,顶爪沿种植体7圆周方向整圈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顶爪为呈V字形双爪结构或三爪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顶环沿管本体1圆周方向均匀或不均匀设置,更进一步的,顶环沿管本体1圆周方向整圈均匀设置。
顶环包括伸杆和弧形顶条。
再此需要说明的是,顶爪以及顶环均为防撞件4的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保护的防撞件4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结构,只要能够位于管本体1和种植体7之间能够防止种植体7晃动中与管本体1发生碰撞及脱离的结构均可以。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底封2包括支撑部和封堵部,封堵部塞设在下部的台阶结构上,支撑部底部为平面结构,导针结构21设置在支撑部底部;封堵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减小穿针距离的减阻结构22,通过设置减阻结构22实现了底封2的减薄设计。
导针结构21和减阻结构22形状规格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导针结构21和减阻结构22为相向设置的凹槽结构。
更进一步的,导针结构21为向内凹陷的半圆弧形凹槽、三角形凹槽或梯形凹槽。如图1所示,导针结构21为圆滑过渡的半圆弧形凹槽,采用圆滑过渡的凹槽,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不仅实现局部减薄,利于采血针导向限位,还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的,减阻结构22为向导针结构21一侧凹陷的半圆弧形凹槽。
导针结构21和减阻结构22正对设置,通过设置导针结构21和减阻结构22不仅可以对采血针穿针位置进行导向和限位,而且还能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对种植体进行表面融合的融合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采血步骤、离心分离步骤和融合步骤;具体的:
步骤100、采血步骤:(1)准备无菌真空采血管;(2)在真空无菌采血管外侧的标识层上填写患者信息或粘贴写有患者信息的标签,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种植牙位、植体型号、采集时间、门诊或住院号;(3)消毒双手,采血前操作人员衣帽整齐,应用肥皂或消毒液和水洗手,戴口罩和手套;(4)静脉选择,采血前,要求受检者坐在实验台前,将前臂放在实验台上,掌心向上,并在肘下放一枕垫;卧床受检者要求前臂伸展,暴露穿刺部位;常用采血位置是肘前静脉,因其粗大、容易辨认;(5)扎压脉带,在采血部位上端约6cm处,将压脉带绕手臂一圈打一活结,压脉带末端向上。要求患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静脉隆起。压脉带应能减缓远端静脉血液回流,但又不能紧到压迫动脉血流;(6)消毒皮肤,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的方式拭去碘酊,待干;(7)穿刺皮肤,取下针头无菌帽,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保持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确认穿刺入静脉中心位置,并沿着静脉走向将针头推入10~15mm。(8)提取患者自体血液,当针头进入血管后会见少量回血,然后将采血针由底封2刺入内置种植体7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内,因采血管内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采血管,到达采血量刻度后拔出试管即可。使管本体1内的种植体7浸于自体血液中;(9)止血,嘱受检者松拳,用消毒棉签压住进针部位,迅速向后拔出针头。继续紧按住消毒棉签3min;
步骤200、离心分离步骤:如图3所示,将已装置种植体7的真空无菌采血管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选择相对应的程序进行制备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ConcentrateGrowth Factors,高度浓缩生长因子的血纤维蛋白),是利用特制的变速离心机,依靠物理性加速度和减速度充分激活血小板中的α颗粒,产生富含更高浓度生长因子和CD34+细胞的自体血液浓缩制品,表现出更佳的骨组织、软组织及皮肤的再生能力。血液经离心分离后分离为最底层的血红蛋白100、中间层的CGF生长因子200和最上层的血清蛋白300。
种植体7在植入时因备洞冷却不充分或者植入扭力值过大会导致骨细胞坏死进而导致种植牙手术的失败。采用CGF生长因子浸泡后,因手术人为导致的骨损伤可通过引导损伤组织的再血管化,免疫调节以及捕获循环血中的干细胞,最终促进组织愈合再生。
步骤300、表面融合步骤:将制备出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的真空无菌采血管静置5分钟,使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具体的CGF生长因子与种植体的表面充分融合,并于种植体上形成自体表面,融合完成后取出浸泡在CGF中的种植体7选择对应牙位进行植入;
本实用新型将血小板临床应用的优势与种植体表面处理需要解决的快速骨整合及降低排异反应进行了整合。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底部敞口处设置有底封,所述底封采用柔性可刺穿材料制成;所述管本体顶部敞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内侧设置有携带器,所述携带器上可拆卸设置有种植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种植体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防撞件;设置在所述携带器和所述管本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管本体外侧设置有用于标识患者信息的标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封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向和限位采血针穿入位置的导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台阶结构,所述携带器和所述底封均过盈配合插接在所述台阶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器与所述顶盖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器包括连接塞和连接杆,所述连接塞与所述连接杆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塞包括顶帽、圆柱体型塞部和锥台型连接部,所述顶帽盖设在所述管本体顶部敞口处,所述塞部塞设在顶部的所述台阶结构上,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台阶结构下方;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塞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件为套设在所述种植体外侧的至少一个顶爪;或者是,所述防撞件为设置在所述管本体内壁上的至少一个顶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封包括支撑部和封堵部,所述封堵部塞设在下部的所述台阶结构上,所述支撑部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导针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底部;所述封堵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减小穿针距离的减阻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针结构和所述减阻结构形状规格相同或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针结构和所述减阻结构为相向设置的凹槽结构。
CN202022438186.2U 2020-10-28 2020-10-28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Active CN213821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8186.2U CN213821800U (zh) 2020-10-28 2020-10-28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8186.2U CN213821800U (zh) 2020-10-28 2020-10-28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1800U true CN21382180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1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8186.2U Active CN213821800U (zh) 2020-10-28 2020-10-28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1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38641A (en) Blood withdrawal patch
JPS61176330A (ja) 血液採取装置
CN112168393A (zh)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及融合方法
CN213821800U (zh) 用于种植体表面融合的真空无菌采血管
CN213607053U (zh)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及种植体
CN112168394A (zh)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种植体表面融合装置及方法
US20010054429A1 (en) Methods for collecting cord blood and related devices
CN210117376U (zh) 一种脐带血自动采集装置
CN205198558U (zh)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穿刺针
CN109646139A (zh) 一种小牛动脉采血方法
CN208404593U (zh) 一次性采血器安全装置
CN209004889U (zh) 一种新型儿童留置针
CN202198901U (zh) 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
CN113750307A (zh) 一次性刺络放血清污一体罐
CN209863940U (zh) 一种自动动静脉压迫止血装置
CN103169483A (zh) 末梢采血装置
CN219332778U (zh) 自带消毒装置的输液器穿刺针
CN211094156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血糖采血针头
CN205514628U (zh) 一种纽扣式采血针
CN216167465U (zh) 一种一次性多功能采血针
CN211534451U (zh) 一种临床留置针采血连接器
CN220193712U (zh) 一种带有消毒棉和纱布的注射器针护套
CN219126439U (zh) 一种穿刺针及其固定装置
CN219250190U (zh) 一种血糖检测采血一体化装置
CN212913198U (zh) 一款可粘贴留置针式静脉采血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251400 No.98, sanlijing village, Jiyang Town, Jiyang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Zenan

Address before: 101300 213, 2nd floor, building 2, yard 12, Xinzhong street,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iru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