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6560U - 线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束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16560U CN213816560U CN202023136646.2U CN202023136646U CN213816560U CN 213816560 U CN213816560 U CN 213816560U CN 202023136646 U CN202023136646 U CN 202023136646U CN 213816560 U CN213816560 U CN 2138165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harness
- positioning
- bridge
- harness connector
- inne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内骨架、线束端子组件、以及外壳。内骨架包括:主体和桥接件。主体的前端设有接插部。接插部开设有活动通道。主体的尾端设有定位部。定位部开设有与活动通道连通的定位槽。桥接件覆盖在定位槽上。桥接件的一侧铰接在定位部的一侧,桥接件的另一侧卡接在定位部的另一侧。线束端子组件包括:五金端子和线束。五金端子穿设在活动通道中。线束放置在定位槽中,且线束卡接在定位部与桥接件之间。外壳包覆接插部、定位部、以及桥接件。上述线束连接器,先将线束端子组件组装在内骨架上进行固定,线束端子组件在内骨架的保护下,再通过注塑包胶形成密封的外壳,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配件行业中,经常需要使用线束连接器以实现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
目前,传统的线束连接器大多数都是采用卡接的组合方式,将线束端子组件穿入到绝缘的塑胶主体中。在线束端子组件与塑胶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间隙,产品的密封性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类传统的线束连接器难以满足密封性需求。有些厂家会选择将线束端子组件直接放入到注塑模具中进行塑胶主体的注塑成型,但是其需要考虑到注塑成型过程中对于线束端子组件的损伤的问题,生产工艺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线束连接器,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连接器,先将线束端子组件组装在内骨架上进行固定,线束端子组件在内骨架的保护下,再通过注塑包胶形成密封的外壳,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
内骨架;内骨架包括:主体和铰接在主体上的桥接件;主体的前端设有接插部;接插部开设有活动通道;主体的尾端设有定位部;定位部开设有与活动通道连通的定位槽;桥接件覆盖在定位槽上;桥接件的一侧铰接在定位部的一侧,桥接件的另一侧卡接在定位部的另一侧;
连接内骨架的线束端子组件;线束端子组件包括:五金端子和连接五金端子的线束;五金端子穿设在活动通道中;线束放置在定位槽中,且线束卡接在定位部与桥接件之间;以及
注塑成型在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外部的外壳;外壳包覆接插部、定位部、以及桥接件。
上述线束连接器,组装时,先将内骨架的桥接件翻转打开,将五金端子穿入到主体的接插部的活动通道中,并且通过定位部的定位槽进行定位。接着,将桥接件翻转复位并且与定位部卡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组合。再接着,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内骨架的外部形成包覆结构的外壳,从而将主体、桥接件、以及线束三者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封。通过上述设计,先将线束端子组件组装在内骨架上进行固定,线束端子组件在内骨架的保护下,再通过注塑包胶形成密封的外壳,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与桥接件为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成型结构;桥接件的一侧设有可弯折的铰接部。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成型的内骨架,结构简单,生产工艺难度低。并且,桥接件可通过折弯的方式进行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桥接件与定位部的铰接活动范围为0至180°。通过翻转0至180°可以实现桥接件的打开和闭合,便于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组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和桥接件的外表面设有供外壳包覆的凹凸部。凹凸部用于加强外壳与主体、桥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桥接件朝向定位槽的一面设有限位槽;线束被咬合在定位槽与限位槽之间。限位槽与定位槽形成的咬合结构可以更好地固定线束,提高安装的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和桥接件内开设有镂空槽。镂空槽可以减少内骨架的总体质量,节省用料,降低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五金端子设有卡接活动通道的内壁的倒钩部。当五金端子穿入到活动通道后,倒钩部与活动通道的内壁卡接在一起,有效地防止五金端子脱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倒钩部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设计的倒钩部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五金端子穿入到活动通道的过程中通过形变避让活动通道的内壁结构,并且在五金端子到达预设位置后,倒钩部恢复原形并且卡接活动通道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设有包覆线束连接定位部的一端的延伸部。延伸部对线束与内骨架的连接处进行加固包覆,提高密封性和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骨架和外壳均为绝缘和耐热的塑胶材质结构。绝缘和耐热的塑胶材质结构,可以为线束端子组件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耐热性、以及绝缘性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束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束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线束连接器中的内骨架与端子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组合步骤示意图一;
图8为图7所示的内骨架与线束端子组件的组合步骤示意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0-线束连接器;
10-内骨架,11-主体,111-接插部,112-定位部,1121-定位槽,12-桥接件,121-铰接部,122-限位槽,13-凹凸部,14-镂空槽;
20-线束端子组件,21-五金端子,211-倒钩部,22-线束;
30-外壳,31-延伸部,32-铰接柱,33-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线束连接器100。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线束连接器100包括:内骨架10、连接内骨架10的线束端子组件20、以及注塑成型在内骨架10与线束端子组件20的外部的外壳30。其中,内骨架10用于固定线束端子组件20,而外壳30则用于通过包覆的形式将内骨架10与线束端子组件20进行密封。
下文,结合图1至图8,对上述的线束连接器100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至图8所示,内骨架10包括:主体11和铰接在主体11上的桥接件12。其中,主体11的前端设有接插部111,并且接插部111开设有活动通道。主体11的尾端设有定位部112,定位部112开设有与活动通道连通的定位槽1121。桥接件12覆盖在定位槽1121上。桥接件12的一侧铰接在定位部112的一侧,桥接件12的另一侧卡接在定位部112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通道为直线通道结构,并且定位槽1121连接该活动通道的尾端。
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与桥接件12为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成型结构,桥接件12的一侧设有可弯折的铰接部121。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成型的内骨架10,结构简单,生产工艺难度低。并且,桥接件12可通过折弯的方式进行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桥接件12与定位部112的铰接活动范围为0至180°。通过翻转0至180°可以实现桥接件12的打开和闭合,便于内骨架10与线束端子组件20的组装。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和桥接件12的外表面设有供外壳30包覆的凹凸部13。凹凸部13用于加强外壳30与主体11、桥接件1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桥接件12朝向定位槽1121的一面设有限位槽122。线束22被咬合在定位槽1121与限位槽122之间。限位槽122与定位槽1121形成的咬合结构可以更好地固定线束22,提高安装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22和定位槽1121分别为半圆形的凹槽,两者形成匹配线束22直径的卡槽。
如图4、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12和桥接件12内开设有镂空槽14。镂空槽14可以减少内骨架10的总体质量,节省用料,降低成本。
如图3至图8所示,线束端子组件20包括:五金端子21和连接五金端子21的线束22。其中,五金端子21穿设在活动通道中。线束22放置在定位槽1121中,且线束22卡接在定位部112与桥接件12之间。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五金端子21设有卡接活动通道的内壁的倒钩部211。当五金端子21穿入到活动通道后,倒钩部211与活动通道的内壁卡接在一起,有效地防止五金端子21脱出。
进一步地,倒钩部211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设计的倒钩部211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五金端子21穿入到活动通道的过程中通过形变避让活动通道的内壁结构,并且在五金端子21到达预设位置后,倒钩部211恢复原形并且卡接活动通道的内壁。
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30包覆接插部111、定位部112、以及桥接件12。在内骨架10与线束端子组件20安装在一起后,将内骨架10与线束端子组件20的组合体放入到注塑模具中,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包覆性的外壳3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30设有包覆线束22连接定位部112的一端的延伸部31。延伸部31对线束22与内骨架10的连接处进行加固包覆,提高密封性和稳固性。
此外,如图2所示,在外壳30的两外侧还设有圆柱状的铰接柱32,便于与外部的设备形成铰接结构。如图1所示,在外壳30的外侧还设有线槽33,其用于卡接其他的端子器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内骨架10和外壳30均为绝缘和耐热的塑胶材质结构。绝缘和耐热的塑胶材质结构,可以为线束端子组件20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耐热性、以及绝缘性保护。
组装时,如图7所示,先将内骨架10的桥接件12翻转打开,如图8所示,将五金端子21穿入到主体11的接插部111的活动通道中,并且通过定位部112的定位槽1121进行定位。接着,如图4所示,将桥接件12翻转复位并且与定位部112卡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内骨架10与线束端子组件20的组合。再接着,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内骨架10的外部形成包覆结构的外壳30,从而将主体11、桥接件12、以及线束22三者之间的间隙填充密封。组装简便,工艺稳定,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线束连接器100,先将线束端子组件20组装在内骨架10上进行固定,线束端子组件20在内骨架10的保护下,再通过注塑包胶形成密封的外壳30,不仅具有高密封性,而且生产工艺难度小。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骨架;所述内骨架包括:主体和铰接在所述主体上的桥接件;所述主体的前端设有接插部;所述接插部开设有活动通道;所述主体的尾端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开设有与所述活动通道连通的定位槽;所述桥接件覆盖在所述定位槽上;所述桥接件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定位部的一侧,所述桥接件的另一侧卡接在所述定位部的另一侧;
连接所述内骨架的线束端子组件;所述线束端子组件包括:五金端子和连接所述五金端子的线束;所述五金端子穿设在所述活动通道中;所述线束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且所述线束卡接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桥接件之间;以及
注塑成型在所述内骨架与所述线束端子组件的外部的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接插部、所述定位部、以及所述桥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桥接件为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桥接件的一侧设有可弯折的铰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件与所述定位部的铰接活动范围为0至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和所述桥接件的外表面设有供所述外壳包覆的凹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件朝向所述定位槽的一面设有限位槽;所述线束被咬合在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限位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和所述桥接件内开设有镂空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金端子设有卡接所述活动通道的内壁的倒钩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部为金属弹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包覆所述线束连接所述定位部的一端的延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和所述外壳均为绝缘和耐热的塑胶材质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36646.2U CN213816560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线束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36646.2U CN213816560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线束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16560U true CN213816560U (zh) | 2021-07-27 |
Family
ID=7694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36646.2U Active CN213816560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线束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16560U (zh) |
-
2020
- 2020-12-23 CN CN202023136646.2U patent/CN2138165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42945B2 (en) | Electrical feed-through spacer and connectivity | |
US2009025850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JP2003508880A (ja) | カシメ部を覆ったプレモールド | |
US6817888B2 (en) | Connector with cover | |
JP4833826B2 (ja) | 接続部材及び該部材を用いたハーネス接続体 | |
US10505309B2 (en) |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seal assembly | |
EP205641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10027077B2 (en) | Contact point for connecting a flat conductor to a conductor element | |
JP2011014423A (ja) | コネクタ | |
US8087945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 dust cover | |
US9246241B2 (en) | Crimping structure | |
EP4164069A1 (en) | Cable protection cover for increasing pull-out resistance | |
US11114791B1 (en) | Connector | |
CN213816560U (zh) | 线束连接器 | |
WO2012004170A1 (en) | An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a plug and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 |
CN113748573B (zh) | 密封式电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 |
CA3106646A1 (en) | Polarized electrical plug with an overcurrent protective device | |
CN107732516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21379807U (zh) | 一种弯头插头连接器 | |
CN220857043U (zh) | 防水效果好的连接器 | |
CN219123531U (zh) | 一种带信号传输的储能连接器 | |
CN211829309U (zh) | 连接器 | |
KR102531942B1 (ko) | 수직형 커넥터 | |
CN210607766U (zh) | 一种Mini型高频传输连接器 | |
CN212648560U (zh) | 一种圆形rj45插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