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4113U -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4113U
CN213814113U CN202023059434.9U CN202023059434U CN213814113U CN 213814113 U CN213814113 U CN 213814113U CN 202023059434 U CN202023059434 U CN 202023059434U CN 213814113 U CN213814113 U CN 213814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element
optical
optical lens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594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宇明
蔡雄宇
董勇兵
赵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OFilm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594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4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4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4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可为凹面或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平面或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中包含一个光阑;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6.7(mm*10‑6/℃)<(CT5‑CT6)*(α5‑α6)<11.7(mm*10‑6/℃)。如此,使光学镜头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摄影取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光学镜头可以应用于车载、监控等行业。当光学镜头应用于车载行业时,其可以装在车辆前方,作为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中的摄像头,提供车道偏离警告,自动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也可以在停车入位时开启,通过摄像头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车辆前方的障碍物,对前方驾驶环境做出判断,避免事故发生。而对于如何减小温度对光学镜头的影响,使镜头在不同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仍然是备受关注的技术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可为凹面或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平面或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还包含一光阑;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7(mm*10-6/℃)<(CT5-CT6)*(α5-α6)<11.7(mm*10-6/℃);……(1)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α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α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单位10-6/℃。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中,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差乘以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与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值在6.7~11.7之间,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并减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使镜头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1.5mm<f1*f2/f<17.7mm;……(2)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2)的情况下,所述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将靠近物体侧设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光学镜头的光线,扩大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将第二透镜设置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扩大光线宽度,使大角度光线经第一透镜折射后摄入的光线进一步扩宽,并充满光瞳,充分传递至高像素成像面上,从而获得更宽的视场范围,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高像素的特点;若超过关系式(2)上限,则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较大,整体屈折力较小,不能很好的收拢光线;若超过关系式(2)下限,则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较小,整体屈折力较大,容易产生高阶像差,不利于抑制色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6<f3/f<21.1;……(3)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3)情况下,由于光线由具有屈折力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射出,边缘光线射入像面易产生较大的场区,因此,通过设置一具有正屈折力的所述第三透镜,有利于汇聚光线,校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超过条件式(3)上限则第三透镜焦距过大,曲折力不足,则不易于抑制因成像区域周边部的光束造成的高阶像差的发生,超过条件式(3)下限,则第三透镜焦距过小,屈折力过强,从而产生较大的像差,降低成像品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3<Rs4/SAGs4≤12.3;……(4)
其中,R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4)的情况下,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值影响着所述第四透镜的屈折力强度,其像侧面越弯曲,越有利于光线束的收缩,并经后面透镜折射至成像面聚焦,通过满足关系关系式(4),有利于在保证所述第四透镜屈折力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表面折射而产生的像散现象,同时避免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而导致镜片的加工难度增大。超过关系关系式(4)上限,则所述第四透镜会出现屈折力强度不足,而像差校正不足的现象;反之,超过关系式(4)下限,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增加了透镜的加工难度,导致透镜成型过程中出现玻璃破裂等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3<(D23+CT3+D34)/CT2<9.5;……(5)
其中,D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5)的情况下,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同时保证光学镜头结构紧凑,满足小型化的特征;超过关系式(5)范围则不利所述光学镜头像差的校正,从而降低成像品质;同时过大的空气间隔与镜片厚度的设置会增加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负担,不利于光学镜头小型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2<f56/f<-8;………(6)
其中,f56为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6)的情况下,所述第五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通过使用具有一正一负屈折力的两个透镜相胶合的结构,有利于像差的相互校正。超过关系式(6)的下限,所述胶合透镜组合的屈折力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以及色差的产生,不利于提高分辨性能;超过关系式(6)的上限,所述胶合透镜组合焦距过大,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整体屈折力过强,使得透镜组易产生较严重的像散现象,不利于成像品质的提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5<Rs7/SAGs7<10;……(7)
其中,R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7)的情况下,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于光轴处曲率半径值影响着所述第七透镜的屈折力强度,其物侧面越弯曲,越有利于光线束的收缩,通过满足关系(7)式,有利于在保证所述第七透镜屈折力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表面折射而产生的像散现象,同时避免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过于弯曲而导致镜片的加工难度增大。超过关系式(7)上限,则所述第七透镜会出现屈折力强度不足,而像差校正不足的现象;反之,超过关系式(7)下限,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增加了透镜的加工难度,导致非球面工艺成型过程中易出现玻璃破裂等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8<TTL/d17<4.6;……(8)
其中,TTL为所述光学镜头总长,d17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8)的情况下,通过限定所述光学镜头总长与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关系,控制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满足所述光学镜头小型化的特征。超过关系式(8)上限,所述光学镜头总长过长,不利于小型化;超过关系式(8)下限,所述光学镜头焦距过长,则不利于满足所述光学镜头的视场角范围,无法获得足够的物空间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Nd2>1.4,Vd2>80,Nd7>1,Vd7>60;……(9)
其中,N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d光折射率,N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d光折射率,V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d光色散系数,V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d光色散系数,所述d光的波长为587.6nm。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9)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置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七透镜d光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有利于更好的校正所述光学镜头色差,提高所述光学镜头色彩还原能力;超过关系式(9),则不利所述光学镜头校正色差,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易出现紫边等色彩失真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及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设置在光学镜头的像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差乘以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与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值在6.7~11.7之间,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并减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使镜头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上述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差乘以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与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值在6.7~11.7之间,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并减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使镜头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光学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附近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8及像侧面S9。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10及像侧面。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于光轴附近均为凹面。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于光轴附近均为凸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还包括光阑T1。光阑T1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阑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光阑T1可以设置在任意一枚透镜的表面上,或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或设置在任意两枚透镜之间,或设置在第七透镜L7与感光元件20之间。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光阑T1的具体位置,在此不做限定。光学镜头10通过合理的光阑T1位置设置,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光量,从而提升成像效果,以提升光学镜头10的成像品质。
当光学镜头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OBJ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光学镜头10,并穿过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T1、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滤光片L8、保护玻璃L9,最终汇聚到成像面S19上。
进一步地,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6.7(mm*10-6/℃)<(CT5-CT6)*(α5-α6)<11.7(mm*10-6/℃);……(1)
其中,C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α5为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α6为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单位10-6/℃。
也即是说(CT5-CT6)*(α5-α6)可以为(6.7,11.7)区间的任意值,单位为(mm*10-6/℃)。例如该取值为7、7.5、8、8.5、9、9.5、10、10.5、11、11.5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10中,第五透镜L5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六透镜L6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差乘以第五透镜L5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与第六透镜L6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值在6.7~11.7之间,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并减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使光学镜头10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11.5mm<f1*f2/f<17.7mm;……(2)
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L2的焦距,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
也即是说f1*f2/f可以为(11.5,17.7)区间的任意值,单位为mm。例如该值取为11.9、12.3、12.7、13.1、13.5、13.9、14.3、14.7、15.1、15.5、15.9、16.3、16.7、17.1、17.5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2)的情况下,第一透镜L1为光学镜头提供负屈折力,将靠近物体侧设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10提供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镜头10的光线,扩大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范围;将第二透镜L2设置为负透镜,为光学镜头10提供负屈折力,有利于扩大光线宽度,使大角度光线经第一透镜L1折射后摄入的光线进一步扩宽,并充满光瞳,充分传递至高像素成像面上,从而获得更宽的视场范围,有利于实现镜头10高像素的特点;若超过关系式(2)上限,则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较大,整体屈折力较小,不能很好的收拢光线;若超过关系式(2)下限,则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较小,整体屈折力较大,容易产生高阶像差,不利于抑制色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4.6<f3/f<21.1;……(3)
其中,f3为第三透镜L3的焦距,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
也即是说f3/f可以为(4.6,21.1)区间的任意值,例如取值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4、20.8、21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3)情况下,由于光线由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射出,边缘光线射入像面易产生较大的场区,因此,通过设置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有利于汇聚光线,校正边缘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超过条件式(3)上限,则第三透镜焦距过大,曲折力不足,则不易于抑制因成像区域周边部的光束造成的高阶像差的发生,超过条件式(3)下限,则第三透镜焦距过小,屈折力过强,从而产生较大的像差,降低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4.3<Rs4/SAGs4≤12.3;……(4)
其中,Rs4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的曲率半径,SAGs4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最大通光孔径处至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也即是说Rs4/SAGs4可以为(4.3,12.3]区间的任意值,例如取值为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3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4)的情况下,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值影响着第四透镜L4的屈折力强度,其像侧面S9越弯曲,越有利于光线束的收缩,并经后面透镜折射至成像面聚焦,通过满足关系式(4),有利于在保证第四透镜L4屈折力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表面折射而产生的像散现象,同时避免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过于弯曲而导致镜片的加工难度增大。超过关系关系式(4)上限,则第四透镜L4会出现屈折力强度不足,而像差校正不足的现象;反之,超过关系式(4)下限,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过于弯曲,增加了透镜的加工难度,导致透镜成型过程中出现玻璃破裂等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6.3<(D23+CT3+D34)/CT2<9.5;……(5)
其中,D23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至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3为第三透镜L3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34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为所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也即是说(D23+CT3+D34)/CT2可以为(6.3,9.5)区间的任意值,例如取值为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4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5)的情况下,有利于校正光学镜头10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同时保证光学镜头10结构紧凑,满足小型化的特征;超过关系式(5)范围则不利光学镜头10像差的校正,从而降低成像品质;同时过大的空气间隔与镜片厚度的设置会增加光学镜头10的总长负担,不利于光学镜头10的小型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22<f56/f<-8;……(6)
其中,f56为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的组合焦距,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
也即是说f56/f可以为(-22,-8)区间的任意值,例如取值为-21、-20.5、-20、-19.5、-19、-18.5、-18、-17.5、-17、16.5、-16、-15.5、-15、-14.5、-14、-13.5、-13、-12.5、-12、-11.5、-11、-10.5、-10、-9.5、-9、-8.5、-8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6)的情况下,第五透镜L5为光学镜头10提供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为光学镜头10提供负屈折力,通过使用具有一正一负屈折力的两个透镜相胶合的结构,有利于像差的相互校正。超过关系式(6)的下限,胶合透镜组合的屈折力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以及色差的产生,不利于提高分辨性能;超过关系式(6)的上限,胶合透镜组合焦距过大,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整体屈折力过强,使得透镜组易产生较严重的像散现象,不利于成像品质的提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5<Rs7/SAGs7<10;……(7)
其中,Rs7为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7为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最大通光孔径处至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也即是说Rs7/SAGs7为(5,10)区间的任意值,例如取值5.3、5.6、5.9、6、6.3、6.6、6.9、7、7.3、7.6、7.9、8、8.3、8.6、8.9、9、9.1、9.3、9.6、9.9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7)的情况下,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的于光轴处曲率半径值影响着第七透镜L7的屈折力强度,其物侧面S13越弯曲,越有利于光线束的收缩,通过满足关系(7)式,有利于在保证第七透镜L7屈折力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校正光线经前面透镜表面折射而产生的像散现象,同时避免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过于弯曲而导致镜片的加工难度增大。超过关系式(7)上限,则第七透镜L7会出现屈折力强度不足,而像差校正不足的现象;反之,超过关系式(7)下限,第七透镜像L7的物侧面S13过于弯曲,增加了透镜的加工难度,导致非球面工艺成型过程中易出现玻璃破裂等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2.8<TTL/d17<4.6;……(8)
其中,TTL为光学镜头10总长,d17为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之间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
也即是说TTL/d17为(2.8,4.6)区间的任意值,例如取值2.9、3、3.1、3.2、3.3、3.4、3.5、3.6、3.7、3.8、3.9、4、4.1、4.2、4.3、4.4、4.5、4.6、4.7、4.8等。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8)的情况下,通过限定光学镜头10光学总长与光学镜头10的焦距关系,控制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满足光学镜头10小型化的特征。超过关系式(8)上限,光学镜头10总长过长,不利于小型化;超过关系式(8)下限,光学镜头10焦距过长,则不利于满足所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范围,无法获得足够的物空间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式:
Nd2>1.4,Vd2>80,Nd7>1.6,Vd7>60;……(9)
其中,Nd2为第二透镜的d光折射率,Nd7为第七透镜的d光折射率,Vd2为第二透镜的d光色散系数,Vd7为第七透镜的d光色散系数,d光的波长为587.6nm。
在满足上述关系式(9)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置第二透镜L2、第七透镜L7的d光的折射率和色散系数,有利于更好的校正光学镜头10的色差,提高光学镜头10色彩还原能力;超过关系式(9),则不利光学镜头10校正色差,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易出现紫边等色彩失真的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玻璃。红外滤光片L8也采用玻璃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红外滤光片L8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均采用玻璃透镜,光学镜头10在有效消除像差、满足高像素需求的同时,缩小各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及空气间隔,在实现小型化紧凑型与高像素之间取得平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10中至少有一个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为非球面。例如,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为球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为球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为球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和像侧面为球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为球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为非球面,红外滤光片L8的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为球面,保护玻璃L9的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为球面。
也即是说,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均为球面镜,红外滤光片L8也为球面镜,第二透镜L2、第七透镜L7为非球面镜。
非球面的面型由以下公式决定: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071
其中,Z是非球面上任一点与表面顶点的纵向距离,r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顶点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Ai是非球面第i阶的修正系数。
如此,光学镜头10可以通过调节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和非球面系数,有效减小光学镜头10的总长度,并可以有效地校正光学镜头10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平面。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物侧面S10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
请参阅图2,光学镜头10满足下面表1的条件:
表1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07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081
表1中,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FNO为光学镜头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其中Y半径(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为mm。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
表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082
以上表2列出了光学镜头10各个非球面S3、S4、S13、S14的圆锥系数K和偶次阶修正系数Ai,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镜头10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2a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25nm、587.5618nm、546.0740nm、486.1327nm、435.8343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2b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46.074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2c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参考波长为546.0740nm时,最大半视场角度为87.1度,且畸变均小于100%,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在实施例二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物侧面S10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
请参阅图,光学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3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091
表3中,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FNO为光学镜头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其中Y半径(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为mm。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
表4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09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01
以上表4列出了光学镜头10各个非球面S3、S4、S13、S14的圆锥系数K和偶次阶修正系数Ai,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学镜头10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4a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25nm、587.5618nm、546.0740nm、486.1327nm、435.8343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1mm-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4b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46.074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4c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参考波长为546.0740nm时,最大半视场角度为87度,且畸变均小于100%,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在实施例三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平面。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物侧面S10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
请参阅图6,光学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5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0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11
表5中,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FNO为光学镜头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其中Y半径(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为mm。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
表6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1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21
以上表6列出了光学镜头10各个非球面S3、S4、S13、S14的圆锥系数K和偶次阶修正系数Ai,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光学镜头10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6a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25nm、587.5618nm、546.0740nm、486.1327nm、435.8343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1mm~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6b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46.074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0.2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6c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参考波长为546.0740nm时,最大半视场角度为87度,且畸变均小于100%,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7,在实施例四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平面。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物侧面S10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
请参阅图8,光学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7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2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31
表5中,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FNO为光学镜头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其中Y半径(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为mm。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
表8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32
以上表8列出了光学镜头10各个非球面S3、S4、S13、S14的圆锥系数K和偶次阶修正系数Ai,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光学镜头10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8中的a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25nm、587.5618nm、546.0740nm、486.1327nm、435.8343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8b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46.074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8c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参考波长为546.0740nm时,最大半视场角度为87.1度,且畸变均小于100%,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9,在实施例五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
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平面。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物侧面S10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
请参阅图10,光学镜头10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9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41
表9中,f为光学镜头10的焦距;FNO为光学镜头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其中Y半径(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为mm。本申请实施例五中,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74nm,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
表10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4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51
以上表10列出了光学镜头10各个非球面S3、S4、S13、S14的圆锥系数K和偶次阶修正系数Ai,由上述非球面的面型公式(10)得出。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光学镜头10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10a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25nm、587.5618nm、546.0740nm、486.1327nm、435.8343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10b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46.074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图10c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参考波长为546.0740nm时,最大半视场角度为87.1度,且畸变均小于100%,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对于以上关系式(1)、关系式(2)、关系式(3)、关系式(4)、关系式(5)、关系式(6)、关系式(7)、关系式(8)和关系式(9),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值如下表11。
表11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52
Figure BDA0002842290490000161
请参阅图1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100包括光学镜头10及感光元件20。感光元件20设置在光学镜头10的像侧。
感光元件2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 OxideSemiconductor,CMOS)感光元件20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感光元件2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100中,第五透镜L5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六透镜L6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差乘以第五透镜L5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与第六透镜L6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值在6.7~11.7之间,通过材料的合理搭配减小温度对镜头的影响,并减小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差异及材料特性差异,使光学镜头10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及摄像头模组100。摄像头模组100安装在壳体20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电话(如图12所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相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具有拍照功能的家电产品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附近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均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附近均为凸面;
所述光学镜头还包含一个光阑;
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7(mm*10-6/℃)<(CT5-CT6)*(α5-α6)<11.7(mm*10-6/℃);
其中,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α5为所述第五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α6为所述第六透镜在-30℃~70℃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单位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1.5mm<f1*f2/f<17.7mm;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6<f3/f<21.1;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4.3<Rs4/SAGs4≤12.3;
其中,R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6.3<(D23+CT3+D34)/CT2<9.5;
其中,D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D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2<f56/f<-8;
其中,f56为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5<Rs7/SAGs7<10;
其中,R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SAGs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8<TTL/d17<4.6;
其中,TTL为所述光学镜头总长,d17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Nd2>1.4,Vd2>80,Nd7>1,Vd7>60;
其中,N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d光折射率,N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d光折射率,V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d光色散系数,V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d光的色散系数,所述d光的波长为587.6nm。
10.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
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CN202023059434.9U 2020-12-17 2020-12-17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3814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9434.9U CN213814113U (zh) 2020-12-17 2020-12-17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9434.9U CN213814113U (zh) 2020-12-17 2020-12-17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4113U true CN21381411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59434.9U Active CN213814113U (zh) 2020-12-17 2020-12-17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41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9094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9094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7369094B (zh) * 2023-12-07 2024-03-19 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11608U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和车辆
CN113433659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0908097A (zh) 光学镜头、摄像光学装置及车载监控摄像头
CN112433345A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和车辆
CN111239971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12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505895A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341539B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156612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88473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826697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13814113U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577551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034593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427133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4740599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509862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326019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66940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26533A1 (zh) 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和车辆
CN214474193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480365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433495U (zh)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汽车
CN113433652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462502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