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01279U -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1279U
CN213801279U CN202022744273.0U CN202022744273U CN213801279U CN 213801279 U CN213801279 U CN 213801279U CN 202022744273 U CN202022744273 U CN 202022744273U CN 213801279 U CN213801279 U CN 213801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shell
medical waste
collection device
waste coll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42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0227442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1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1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1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Refuse Recepta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矩形外壳、第二矩形外壳、拉环、隔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杂物箱、滚轮支架、滚轮、转杆和卡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矩形外壳、第二矩形外壳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装置进行移动,第一矩形外壳通过隔板将其背部空腔分隔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部分,通过隔板的分隔,使第一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能够进行干湿垃圾的分隔收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通过转杆和卡板连接,进而与第一矩形外壳呈转动式连接,将盖板与矩形外壳一体化设计,便于盖板的开合。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具体为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属于医废处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废物是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是指在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由于病理科的废物需要用专用的垃圾桶进行收集,因此,则需要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医疗废物收集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底部大多没有设置滚轮,导致其不便于工作人员将其进行移动,其二、现有的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垃圾储存腔大多没有进行分隔,导致其无法进行干湿垃圾分离处理,其三、现有的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盖板大多与外壳采用分离式设计,导致其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矩形外壳、第二矩形外壳、拉环、隔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杂物箱、滚轮支架、滚轮、转杆和卡板;所述第一矩形外壳焊接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的顶端,所述第二矩形外壳与第一矩形外壳共同构成该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拉环水平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顶部左右两端,所述隔板竖直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内部空腔中心处,所述第一盖板连接在第一矩形外壳顶部右侧,所述第二盖板连接在第一矩形外壳顶部左侧,所述第一把手固定在第二盖板前端右端,所述第二把手固定在第一盖板前端左端,所述杂物箱设置在第二矩形外壳内部空腔中,所述滚轮支架竖直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连接在滚轮支架上,所述转杆设置在第一矩形外壳、第二矩形外壳背部,所述卡板焊接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背部顶端。
优选的,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将装置进行移动,所述第一矩形外壳、第二矩形外壳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通过隔板的分隔,使第一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能够进行干湿垃圾的分隔收集,所述第一矩形外壳通过隔板将其背部空腔分隔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部分。
优选的,为了将盖板与矩形外壳一体化设计,便于盖板的开合,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通过转杆和卡板连接,进而与第一矩形外壳呈转动式连接。
优选的,为了通过分离式的结构,便于杂物箱与第二矩形外壳的安装,所述杂物箱呈嵌入式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中,且呈可抽拉式结构。
优选的,为了增加工作人员手掌与拉环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作人员在移动装置时由于掌心出汗手滑,所述拉环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并在拉环上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医疗废物收集装置设计合理,第一矩形外壳、第二矩形外壳通过滚轮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装置进行移动,第一矩形外壳通过隔板将其背部空腔分隔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部分,通过隔板的分隔,使第一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能够进行干湿垃圾的分隔收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通过转杆和卡板连接,进而与第一矩形外壳呈转动式连接,将盖板与矩形外壳一体化设计,便于盖板的开合,杂物箱呈嵌入式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的内部空腔中,且呈可抽拉式结构,通过分离式的结构,便于杂物箱与第二矩形外壳的安装,拉环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并在拉环上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增加工作人员手掌与拉环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作人员在移动装置时由于掌心出汗手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矩形外壳,2、第二矩形外壳,3、拉环,4、隔板,5、第一盖板,6、第二盖板,7、第一把手,8、第二把手,9、杂物箱,10、滚轮支架,11、滚轮,12、转杆和13、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包括第一矩形外壳1、第二矩形外壳2、拉环3、隔板4、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第一把手7、第二把手8、杂物箱9、滚轮支架10、滚轮11、转杆12和卡板13;所述第一矩形外壳1焊接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2的顶端,所述第二矩形外壳2与第一矩形外壳1共同构成该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拉环3水平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1顶部左右两端,所述隔板4竖直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心处,所述第一盖板5连接在第一矩形外壳1顶部右侧,所述第二盖板6连接在第一矩形外壳1顶部左侧,所述第一把手7固定在第二盖板6前端右端,所述第二把手8固定在第一盖板5前端左端,所述杂物箱9设置在第二矩形外壳2内部空腔中,所述滚轮支架10竖直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2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11连接在滚轮支架10上,所述转杆12设置在第一矩形外壳1、第二矩形外壳2背部,所述卡板13焊接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1背部顶端。
所述第一矩形外壳1、第二矩形外壳2通过滚轮11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装置进行移动,所述第一矩形外壳1通过隔板4将其背部空腔分隔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部分,通过隔板4的分隔,使第一矩形外壳1的内部空腔能够进行干湿垃圾的分隔收集,所述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通过转杆12和卡板13连接,进而与第一矩形外壳1呈转动式连接,将盖板与矩形外壳一体化设计,便于盖板的开合,所述杂物箱9呈嵌入式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2的内部空腔中,且呈可抽拉式结构,通过分离式的结构,便于杂物箱9与第二矩形外壳2的安装,所述拉环3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并在拉环3上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增加工作人员手掌与拉环3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工作人员在移动装置时由于掌心出汗手滑。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医疗废物收集装置时,先将第一矩形外壳1通过隔板4将其背部空腔分隔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部分,通过隔板4的分隔,使第一矩形外壳1的内部空腔能够进行干湿垃圾的分隔收集,在使用时,将杂物置于杂物箱9中,将干湿垃圾分别置于第一矩形外壳1的内部空腔中,并通过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的开合实现第一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的封闭与打开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矩形外壳(1)、第二矩形外壳(2)、拉环(3)、隔板(4)、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第一把手(7)、第二把手(8)、杂物箱(9)、滚轮支架(10)、滚轮(11)、转杆(12)和卡板(13);所述第一矩形外壳(1)焊接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2)的顶端,所述第二矩形外壳(2)与第一矩形外壳(1)共同构成该医疗废物收集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拉环(3)水平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1)顶部左右两端,所述隔板(4)竖直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1)内部空腔中心处,所述第一盖板(5)连接在第一矩形外壳(1)顶部右侧,所述第二盖板(6)连接在第一矩形外壳(1)顶部左侧,所述第一把手(7)固定在第二盖板(6)前端右端,所述第二把手(8)固定在第一盖板(5)前端左端,所述杂物箱(9)设置在第二矩形外壳(2)内部空腔中,所述滚轮支架(10)竖直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2)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11)连接在滚轮支架(10)上,所述转杆(12)设置在第一矩形外壳(1)、第二矩形外壳(2)背部,所述卡板(13)焊接固定在第一矩形外壳(1)背部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外壳(1)、第二矩形外壳(2)通过滚轮(11)与地面呈滚动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外壳(1)通过隔板(4)将其背部空腔分隔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等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通过转杆(12)和卡板(13)连接,进而与第一矩形外壳(1)呈转动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箱(9)呈嵌入式固定在第二矩形外壳(2)的内部空腔中,且呈可抽拉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3)呈左右对称式设置,并在拉环(3)上胶结有一层防滑橡胶垫。
CN202022744273.0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Active CN213801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4273.0U CN213801279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4273.0U CN213801279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1279U true CN213801279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38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4273.0U Active CN213801279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1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01279U (zh) 一种新型病理科用医疗废物收集装置
CN210811510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盘
CN215081420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移动式废液收集装置
CN214932826U (zh) 一种儿科门诊用废弃物收集装置
CN213883216U (zh) 一种门诊病人抽血操作台
CN210259789U (zh) 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医疗废料收集装置
CN208531354U (zh) 一种病理科医疗废物收集箱
CN209576813U (zh) 一种重症icu监护用碎药装置
CN211485761U (zh) 一种肝胆科临床用呕吐物收集装置
CN206167037U (zh) 一种避免病菌传播的环保一次性皮肤科医用手套
CN206548753U (zh) 一种多功能抽血用护理箱
CN206166954U (zh) 一种新型皮肤科清刮器
CN205307288U (zh) 医用护理推车
CN208974434U (zh) 一种便携式护理工具箱
CN210943295U (zh) 一种胸外科护理用废弃物收集装置
CN210392326U (zh) 一种医疗垃圾箱
CN209899898U (zh) 一种护理用工具放置装置
CN220906048U (zh) 一种废弃物收集装置
CN217853315U (zh) 一种甲状腺外科用医疗推车
CN206779131U (zh) 一种医疗护理垃圾回收装置
CN203354572U (zh) 一种新型结核外科用收集痰液口罩
CN210654700U (zh) 一种床旁医用垃圾盒
CN216271146U (zh) 一种护理用脚踏式污物收集装置
CN201010278Y (zh) 五官科用移动垃圾收集器
CN210709000U (zh) 一种病理科医疗废物收集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Haili

Inventor after: Li Teng

Inventor after: Fan Shuling

Inventor before: Li Ha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