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6911U - 锅盖及锅具 - Google Patents

锅盖及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6911U
CN213786911U CN202022556396.1U CN202022556396U CN213786911U CN 213786911 U CN213786911 U CN 213786911U CN 202022556396 U CN202022556396 U CN 202022556396U CN 213786911 U CN213786911 U CN 213786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ot
heat insulation
head
insulatio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563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润生
王颖欣
李海波
杨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563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6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6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6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炊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锅盖及锅具,前者包括锅盖本体、盖头和隔热套;盖头与锅盖本体连接,用于供使用者提拿抓握;隔热套套装于盖头;其中,隔热套与盖头部分地抵接,且二者的非抵接部能够形成隔热腔。后者包括前者。该锅盖在使用时,由于隔热套能够与盖头部分地抵接,且隔热套与盖头的非抵接部能形成隔热腔,通过隔热腔能够降低盖头与隔热套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因此能够降低使用者抓握隔热套提拿盖头时的烫伤风险。

Description

锅盖及锅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盖及锅具。
背景技术
锅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厨房炊具,用于对食材进行加热烹制。锅具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可以将锅体盖合,以对锅体中的食材进行焖煮或焖炒。
现有技术中有的锅具是将锅盖设置成一体透明的玻璃材质,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透明的锅盖直接观察到锅体中食材的烹饪情况,避免出现糊锅、溢锅的情况。而且为了方面使用者拿取锅盖,在锅盖上一般都设置一个用于提拿的盖头,而且为了避免盖头烫伤使用者,还会在盖头上套设一个橡胶套。
但是,为了方便将橡胶套安装于盖头,盖头上的橡胶套一般不会设置的过厚,这样也就削弱了橡胶套的隔热性能,使用者提拿盖头时仍具有一定的烫伤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盖及锅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盖的盖头在提拿时,具有烫伤使用者风险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锅盖包括锅盖本体、盖头和隔热套;
所述盖头与所述锅盖本体连接,用于供使用者提拿抓握;
所述隔热套套装于所述盖头;
其中,所述隔热套与所述盖头部分地抵接,且二者的非抵接部能够形成隔热腔。
该锅盖在使用时,由于隔热套能够与盖头部分地抵接,且隔热套与盖头的非抵接部能形成隔热腔,通过隔热腔能够降低盖头与隔热套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因此能够降低使用者抓握隔热套提拿盖头时的烫伤风险。
除此之外,由于隔热腔的存在,当隔热套由一些弹性软质材料制成时,例如橡胶、硅胶,隔热套的厚度可以设置的更大,这样当隔热套套装于盖头时,隔热套产生的挤压形变可以暂时的填充到隔热腔,因此,该锅盖还具有方便组装的有益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锅盖本体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盖头的安装台;
所述隔热套套装于所述盖头时,所述隔热套的套装口与所述安装台的安装面对应抵接。
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隔热套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外环境中的水气、灰尘等杂质进入到隔热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隔热套的套装口和/或所述安装台的安装面还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能够将所述套装口与所述安装面密封连接。
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套的安装稳定性,而且此时隔热套与盖头形成隔热腔为完全密封腔,这样隔热腔能够更好的发挥降低隔热套与盖头之间热传递的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隔热腔中填充设置有隔热介质。
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隔热套与盖头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从而降低隔热套在使用时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隔热套的内壁设置有凹陷槽;
所述隔热套套装于所述盖头时,所述凹陷槽与所述盖头共同形成所述隔热腔。
在隔热套的内壁设置上述的凹陷槽,隔热套套装于盖头后便可与盖头共同形成隔热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隔热套安装的有益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槽沿所述隔热套的套装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凹陷槽在所述隔热套的内壁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凹陷槽关于所述隔热套的套装方向的中心线呈环形阵列设置。
这样多个凹陷槽能够均匀间隔,且多个凹陷槽的槽口可以环绕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当隔热套套装于盖头后,隔热套与盖头之间便形成多个均匀间隔的隔热腔,使得隔热套与盖头各处的热传递效率都能够降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槽的槽口与所述隔热套的外周壁的距离至少为7mm。
这样即使该锅盖长时间盖合焖煮食材,隔热套也不会出现高温烫手的情况,能够确保该锅盖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陷槽的槽底与所述隔热套的外周壁的距离为1.5mm~2.5mm。
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隔热套的周壁不会过薄,避免出现隔热套破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凹陷槽具有足够的槽深,使凹陷槽与盖头形成的隔热腔具有足够的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锅盖本体与所述盖头一体连接,且采用玻璃制成。
将锅盖本体与盖头设置成一体连接,这样便于加工制作;将锅盖本体与盖头采用玻璃制成,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透明的锅盖本体直接观察到食材的烹饪情况,避免出现糊锅、溢锅的情况。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锅具,该锅具包括锅体和上述的锅盖;
所述锅盖能够盖合于所述锅体的开口。
该锅具包括上述的锅盖,能够实现其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竖向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中盖头的立体半剖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中盖头的横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锅盖本体;
11-安装台;
2-盖头;
21-隔热腔;
3-隔热套。
31-凹陷槽;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竖向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中盖头的立体半剖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盖中盖头的横向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该锅盖包括锅盖本体1、盖头2和隔热套3;盖头2与锅盖本体1连接,用于供使用者提拿抓握;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其中,隔热套3与盖头2部分地抵接,且二者的非抵接部能够形成隔热腔21。
该锅盖在使用时,由于隔热套3能够与盖头2部分地抵接,且隔热套3与盖头2的非抵接部能形成隔热腔21,通过隔热腔21能够进一步降低盖头2与隔热套3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因此能够降低使用者抓握隔热套3提拿盖头2时的烫伤风险。
除此之外,由于隔热腔21的存在,当隔热套3由一些弹性软质材料制成时,例如橡胶、硅胶,隔热套3的厚度可以设置的更大,这样当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时,隔热套3产生的挤压形变可以暂时的填充到隔热腔21,因此,该锅盖还具有方便组装的有益效果。
当然,隔热套3也可以采用一些硬质材料制,例如塑料。
另外,上述的盖头2、隔热套3的具体形状可以对应适配设置,可以设置成图1中的类球状,也可以设置成水滴状、蘑菇状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锅盖本体1还包括用于设置盖头2的安装台11;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时,隔热套3的套装口与安装台11的安装面对应抵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台11可以具体设置于锅盖本体1的中心部,且向上凸起设置,盖头2与安装台11的具有连接方式也可以设置多种,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一体连接均可。
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时,将隔热套3的套装口设置成与安装台11的安装面对应抵接,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隔热套3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外环境中的水气、灰尘等杂质进入到隔热腔2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在隔热套3的套装口和/或安装台11的安装面还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能够将套装口与安装面密封连接。
密封件可以具体设置成密封胶圈,这样可以通过密封胶圈将隔热套3的套装口与安装台11的安装面粘接密封。
通过设置密封件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套3的安装稳定性,而且此时隔热套3与盖头2形成隔热腔21为完全密封腔,这样隔热腔21能够更好的发挥降低隔热套3与盖头2之间热传递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隔热腔21中填充设置有隔热介质。
隔热介质具体可以设置成多孔材料,利用多孔材料本身所含的孔隙隔热,因为空隙内的空气或惰性气体的导热系数很低,如泡沫材料、纤维材料、气凝胶毡等。
以气凝胶毡为例,气凝胶毡是把二氧化硅气凝胶为主体材料,并复合于增强性纤维中,如玻璃纤维、预氧化纤维,通过特殊工艺合成的柔性保温材料,将其填充设置隔热腔21中,即使当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时,隔热套3产生的挤压形变暂时改变隔热腔21的大小,气凝胶毡也会随之适应性产生形变。
因此,在隔热腔21填充设置隔热介质,能够更好地降低隔热套3与盖头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隔热套3的内壁设置有凹陷槽31;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时,凹陷槽31与盖头2共同形成隔热腔21。
具体的,如图2所示,凹陷槽31具体可以设置成扩口状的条形槽,这样当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时,隔热套3的内壁没设置凹陷槽31的部位可以与盖头2紧贴抵接,凹陷槽31与盖头2便可以共同形成条状的隔热腔21,而且在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的过程中,凹陷槽31可以使隔热套3产生更大的形变,因此隔热套3可以设置的更厚。
在隔热套3的内壁设置上述的凹陷槽31,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后便可与盖头2共同形成隔热腔21,具有结构简单、便于隔热套3安装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凹陷槽31沿隔热套3的套装方向延伸设置;凹陷槽31在隔热套3的内壁设置多个,且多个凹陷槽31关于隔热套3的套装方向的中心线呈环形阵列设置。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将凹陷槽31沿隔热套3的套装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凹陷槽31关于隔热套3的套装方向的中心线呈环形阵列设置,这样多个凹陷槽31能够均匀间隔,且多个凹陷槽31的槽口可以环绕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当隔热套3套装于盖头2后,隔热套3与盖头2之间便形成多个均匀间隔的隔热腔21,使得隔热套3与盖头2各处的热传递效率都能够降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凹陷槽31的槽口与隔热套3的外周壁的距离至少为7mm。
具体的,如图3所示,将凹陷槽31的槽口与隔热套3的外周壁的距离设置成至少7mm,也即隔热套3的最大厚度为7mm,这样即使该锅盖长时间盖合焖煮食材,隔热套3也不会出现高温烫手的情况,能够确保该锅盖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凹陷槽31的槽底与隔热套3的外周壁的距离为1.5mm~2.5mm。
具体的,如图3所示,将凹陷槽31的槽底与隔热套3的外周壁的距离设置成1.5mm~2.5mm,也即隔热套3的最小厚度为1.5mm~2.5mm,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隔热套3的周壁不会过薄,避免出现隔热套3破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凹陷槽31具有足够的槽深,使凹陷槽31与盖头2形成的隔热腔21具有足够的容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锅盖本体1与盖头2一体连接,且采用玻璃制成。
将锅盖本体1与盖头2设置成一体连接,这样便于加工制作;将锅盖本体1与盖头2采用玻璃制成,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透明的锅盖本体1直接观察到食材的烹饪情况,避免出现糊锅、溢锅的情况。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锅具,该锅具包括锅体和上述的锅盖,锅盖能够盖合于锅体的开口。
该锅具包括上述的锅盖,能够实现其所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本体(1);
盖头(2),与所述锅盖本体(1)连接,用于供使用者提拿抓握;
隔热套(3),套装于所述盖头(2);
其中,所述隔热套(3)与所述盖头(2)部分地抵接,且二者的非抵接部能够形成隔热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本体(1)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盖头(2)的安装台(11);
所述隔热套(3)套装于所述盖头(2)时,所述隔热套(3)的套装口与所述安装台(11)的安装面对应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热套(3)的套装口和/或所述安装台(11)的安装面还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能够将所述套装口与所述安装面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21)中填充设置有隔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3)的内壁设置有凹陷槽(31);
所述隔热套(3)套装于所述盖头(2)时,所述凹陷槽(31)与所述盖头(2)共同形成所述隔热腔(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31)沿所述隔热套(3)的套装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凹陷槽(31)在所述隔热套(3)的内壁设置多个,且多个所述凹陷槽(31)关于所述隔热套(3)的套装方向的中心线呈环形阵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31)的槽口与所述隔热套(3)的外周壁的距离至少为7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31)的槽底与所述隔热套(3)的外周壁的距离为1.5mm~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本体(1)与所述盖头(2)一体连接,且采用玻璃制成。
10.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
所述锅盖能够盖合于所述锅体的开口。
CN202022556396.1U 2020-11-06 2020-11-06 锅盖及锅具 Active CN213786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56396.1U CN213786911U (zh) 2020-11-06 2020-11-06 锅盖及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56396.1U CN213786911U (zh) 2020-11-06 2020-11-06 锅盖及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6911U true CN21378691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66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56396.1U Active CN213786911U (zh) 2020-11-06 2020-11-06 锅盖及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6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86911U (zh) 锅盖及锅具
CN212912744U (zh) 蒸汽烹饪器具的锅盖及蒸汽烹饪器具
CN215383133U (zh) 一种石墨烯保温锅
CN208973358U (zh) 一种节能的陶瓷焖烧锅
CN210204283U (zh) 一种新型纸杯
CN221215347U (zh) 一种锅具收纳隔离耳套
CN219699669U (zh) 一种保温罩及烹饪容器
CN213189149U (zh) 防溢排气锅
CN217429757U (zh) 一种用于微波炉的压力锅
CN213786765U (zh) 双层保温锅
CN210227783U (zh) 把手套和锅具
CN216393786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烹饪器具
CN214341659U (zh) 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
CN214510870U (zh) 杯座组件、料理杯组件及料理机
CN220158052U (zh) 一种防烫锅
CN213786925U (zh) 一种便于提拿的陶瓷碟
CN219422576U (zh) 一种轻便防烫的陶瓷器皿
CN217338107U (zh) 陶瓷碗
CN210330282U (zh) 一种防溢营养煲
CN220546137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0810585U (zh) 一种可视钢化玻璃锅盖结构
CN217610580U (zh) 一种防烫锅盖
CN215424183U (zh) 一种保温隔热型耐热瓷煲盖
CN209750755U (zh) 电热水壶
CN217885699U (zh) 隔热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