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82401U -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82401U
CN213782401U CN202023073402.4U CN202023073402U CN213782401U CN 213782401 U CN213782401 U CN 213782401U CN 202023073402 U CN202023073402 U CN 202023073402U CN 213782401 U CN213782401 U CN 213782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rd
terminal
cabl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34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云
侯亚晶
王武帮
郭吉东
刘永飞
刘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xi Haox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xi Haox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xi Haox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xi Haox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734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82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82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82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通过在壳体内的微型电机正/反转动,带动绕线端子转动对所述线绳实现收线或放线,收线状态下,线绳能压动翘起的锁定弹簧片下压,放线状态下线绳能释放锁定弹簧片恢复成翘起状态;微型电机连接至控制器;后部的开口能够锁住网线线缆反向移动,防止其被拔出。本智能网口插头锁通过对RJ45端子的外壳设计和微型步进电机的组合,形成锁体结构,一旦插入网口,无法手动解锁拔出,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权限认证,具有权限的操作人员才能通过内置的微型步进电机带动锁定弹簧片下压,解锁RJ45端子才能拔出,有效的防止其他人员误操作将涉密计算的涉密网线随意拔出的情况,防止他人私接、私换网线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对涉密网络使用的安全保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背景技术
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设备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连接,但是随着我国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党委、政府、企事业及军警单位的电脑及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逐步迁往涉密网络中进行严格管控,而涉密网络只允许通过物理连接,并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但是,即便是做了很多安全防范的措施,还是不能杜绝涉密电脑及设备的非法外联事故,虽然各系统对内外网的接入有严格的规定和严厉的考核,但仍有部分单位和员工会发生违规外联事件,而发生安全保密违规事件,势必造成单位年终考核扣分,影响单位年底评先评优。更为严重的是违规外联有可能使我们的涉密网络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造成涉密网络中的各应用系统瘫痪和企业敏感信息的外泄。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其一是由于网络插头及网络插头是标准化的通用器件,就像一扇没有锁的门,难以进行有效管控,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拔插,而且网络接头是通用件,外形外貌一模一样,无法区分哪根是涉密网线,哪根是公网网线。其二涉密内网横向建设发展,很多机关单位逐步形成人手一台涉密终端和一台非涉密终端的局面,而各地办公环境的紧张导致涉密设备与非涉密设备无法保持有效间隔距离,设备用户或维护人员很容易插错网线或者网络端口,立刻引发设备违规外联报警,造成失泄密风险,触发三级监测通报,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是直接把内网外网错误接通,引起并网的重大网络安全事故,而事后又很难搞清楚责任是谁的情况。
可见,目前在涉密领域环境下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涉密网络网线、涉密计算机的网口可随意被拔插、网线网口被误插错插的问题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针对上述技术、管理、应用上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络端口安全电子锁,解决涉密应用终端设备与机房涉密网络的安全接入问题,防止网线被随意拔出的问题,提供了针对涉密计算机使用的涉密网线网口插头锁,能对网线锁住,锁住的网线插入网口后,不能再随意拔出,需要有权限的使用者才能解锁将其拔出,解决了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拔出网线的问题,为网络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便捷和安全。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贯穿前后的开口,所述开口适用于网线插头从末端插入从前端伸出外露,所述壳体内于网线插头一侧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带有绕线端子,线绳的一端固定在绕线端子上,另一端则横跨过壳体上部延伸至壳体另一侧的下部上,所述线绳布放的位置位于当网线插头插入开口后,线绳能位于在壳体内的锁定弹簧片的末端,微型电机连接至置于壳体内的蓄电池,微型电机正/反转动时,能带动绕线端子转动对所述线绳实现收线或放线,收线状态下,线绳能压动翘起的锁定弹簧片下压,放线状态下线绳能释放锁定弹簧片恢复成翘起状态;所述微型电机连接至控制器,后部的开口能够锁住网线线缆反向移动,防止其被拔出。
进一步的,控制器连接至蓄电池,控制器能控制微型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微型电机为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壳体前端开口仅外露出网线插头的有效插入部分,其余部分则被壳体遮罩住,且必须遮盖住网线插头的锁定弹簧片的中后端。
进一步的,壳体的后部开口为上盖可铰接旋起的上下盖结构,且上盖内设有一对宽度和网线插头RJ45端子尾端的宽度相当,但宽于网线线缆的限位棱,上下盖闭合后,限位棱能卡住RJ45端子的尾端使其无法被拔出,上盖和下盖的内侧壁上分别于相应位置上均设有相对应的扣合齿结构、扣合槽结构,上下盖闭合后扣合齿结构和扣合齿槽结构相互卡紧。
进一步的,上下盖与网线线缆相接触的边缘为齿状边缘,上下盖闭合后齿状边缘上下咬紧住网线。
进一步的,壳体侧壁或下方还安装有射频识别模块,射频识别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型电机通过导线连接至置于壳体之外的蓄电池,壳体内则不按照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也可以置于壳体之外,通过导电连接至微型电机。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整个产品作为一个外置配置使用,常态下,内置微程序电路处于停机状态,线绳处于放线状态,需要对某一根专用网线进行锁定时,将其网口端子网线RJ45端子插入本产品的开口,使其前端从前部开口伸出一部分,刚好能够插入计算机网口,而网线RJ45端子的后半部分则被壳体遮罩住,且在网线RJ45端子插入本产品的过程中,壳体内部的线绳刚好位于网线RJ45端子的锁定弹簧片的末端上方,而一旦本产品的后端部盖合后,锁定住网线,网线无法被回拔。控制器作为一个微型控制电路,能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微型电机正/反转动;外壳将RJ45端头的锁定弹簧片包裹在内,一旦安装本产品的网线插头插上涉密计算机后,则无法通过手动方式将本网口插头锁从该台涉密计算机上拔出,即实现了防止了人为更换网线插头的随意性和可实施性,需要拔出本网口公插头时,需要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权限验证,即本产品内置的射频识别模块,能够识别当前操作人员的权限,只有符合预置权限管理的操作用户,才能通过射频卡完成身份权限验证后,防护外壳内的步进电机正转,拉动RJ45端头的锁定弹簧片下压,解除RJ45端子和网口之间的锁定状态,操作用户才能手动拔下本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智能网口插头锁通过对RJ45端子的外壳设计和微型步进电机的组合,实现对RJ45端子形成锁体结构,一旦插入网口,无法手动解锁拔出,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权限认证,具有权限的操作人员才能通过内置的微型步进电机带动锁定弹簧片下压,解锁RJ45端子,才能拔出,有效的防止了其他人员误操作将涉密计算的涉密网线随意拔出的情况,防止他人私接、私换网线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开上盖时的立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开上盖时的立体结构后视图;
图3为RJ45端子插入本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RJ45端子插入本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后的内部结构意图;
图5为使用状态下的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立体图;
其中:1—壳体、2—微型电机、3—绕线端子、4—线绳、5—蓄电池、6—控制器、7—上盖、8—下盖、9—限位棱、10—扣合齿、11—齿状边缘、12—充电插口、13—RJ45端子、14—锁定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需要声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器为目前市场上能购买的带有编程、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处理器元件,且其运行的程序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需求进行编写实现的,并未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是本产品的整体和内部器件的连接关系和结构构造特点。
实施例1:产品实施例结构和功能介绍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贯穿前后的开口,所述开口适用于网线插头从末端插入从前端伸出外露,所述壳体内于网线插头一侧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带有绕线端子,线绳的一端固定在绕线端子上,另一端则横跨过壳体上部延伸至壳体另一侧的下部上,所述线绳布放的位置位于当网线插头插入开口后,线绳能位于在壳体内的锁定弹簧片的末端,微型电机连接至置于壳体内的蓄电池,微型电机正/反转动时,能带动绕线端子转动对所述线绳实现收线或放线,收线状态下,线绳能压动翘起的锁定弹簧片下压,放线状态下线绳能释放锁定弹簧片恢复成翘起状态;所述微型电机连接至控制器,后部的开口能够锁住网线线缆反向移动,防止其被拔出。控制器连接至蓄电池,控制器能控制微型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微型电机为步进电机。壳体前端开口仅外露出网线插头的有效插入部分,其余部分则被壳体遮罩住,且必须遮盖住网线插头的锁定弹簧片的中后端。常态下,内置微程序电路处于停机状态,线绳处于放线状态,需要对某一根专用网线进行锁定时,将其网口端子网线RJ45端子插入本产品的开口,使其前端从前部开口伸出一部分,刚好能够插入计算机网口,而网线RJ45端子的后半部分则被壳体遮罩住,且在网线RJ45端子插入本产品的过程中,壳体内部的线绳刚好位于网线RJ45端子的锁定弹簧片的末端上方,而一旦本产品的后端部盖合后,锁定住网线,网线无法被回拔。控制器作为一个微型控制电路,能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微型电机正/反转动;外壳将RJ45端头的锁定弹簧片包裹在内,一旦安装本产品的网线插头插上涉密计算机后,则无法通过手动方式将本网口插头锁从该台涉密计算机上拔出,即实现了防止了人为更换网线插头的随意性和可实施性,需要拔出本网口公插头时,需要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权限验证,验证可以通过与内置控制器无线或有线连接的程序控制,或者例如本实施例中,本产品内置的射频识别模块,能够识别当前操作人员的权限,只有符合预置权限管理的操作用户,才能通过射频卡完成身份权限验证后,防护外壳内的步进电机正转,拉动RJ45端头的锁定弹簧片下压,解除RJ45端子和网口之间的锁定状态,操作用户才能手动拔下本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具体结构可以在壳体的后部开口为上盖可铰接旋起的上下盖结构,且上盖内设有一对宽度和网线插头RJ45端子尾端的宽度相当,但宽于网线线缆的限位棱,上下盖闭合后,限位棱能卡住RJ45端子的尾端使其无法被拔出,上盖和下盖的内侧壁上分别于相应位置上均设有相对应的扣合齿结构、扣合槽结构,上下盖闭合后扣合齿结构和扣合齿槽结构相互卡紧,上下盖与网线线缆相接触的边缘为齿状边缘,上下盖闭合后齿状边缘上下咬紧住网线。这样既实现一次性扣盖,一旦咬合后,上下盖无法被轻易掰开,实现锁住RJ45端子的功能;而蓄电池则可以通过外露在壳体外部的充电插口进行充电。方便易用。
优选地,所述微型电机通过导线连接至置于壳体之外的蓄电池,壳体内则不按照蓄电池。控制器也可以置于壳体之外,通过导电连接至微型电机。即通过设置在本壳体之外的其他地方对本产品进行控制,不一定要设置在壳体之内,即本产品可以作为某一智能网锁设备的配件进行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8)

1.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贯穿前后的开口,所述开口适用于网线插头从末端插入从前端伸出外露,所述壳体内于网线插头一侧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带有绕线端子,线绳的一端固定在绕线端子上,另一端则横跨过壳体上部延伸至壳体另一侧的下部上,所述线绳布放的位置位于当网线插头插入开口后,线绳能位于在壳体内的锁定弹簧片的末端,微型电机连接至置于壳体内的蓄电池,微型电机正/反转动时,能带动绕线端子转动对所述线绳实现收线或放线,收线状态下,线绳能压动翘起的锁定弹簧片下压,放线状态下线绳能释放锁定弹簧片恢复成翘起状态;所述微型电机连接至控制器;后部的开口能够锁住网线线缆反向移动,防止其被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控制器连接至蓄电池,控制器能控制微型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微型电机为步进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开口仅外露出网线插头的有效插入部分,其余部分则被壳体遮罩住,且必须遮盖住网线插头的锁定弹簧片的中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部开口为上盖可铰接旋起的上下盖结构,且上盖内设有一对宽度和网线插头RJ45端子尾端的宽度相当,但宽于网线线缆的限位棱,上下盖闭合后,限位棱能卡住RJ45端子的尾端使其无法被拔出,上盖和下盖的内侧壁上分别于相应位置上均设有相对应的扣合齿结构、扣合槽结构,上下盖闭合后扣合齿结构和扣合齿槽结构相互卡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盖与网线线缆相接触的边缘为齿状边缘,上下盖闭合后齿状边缘上下咬紧住网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壳体侧壁或下方还安装有射频识别模块,射频识别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电机通过导线连接至置于壳体之外的蓄电池,壳体内则不按照蓄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智能网口插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也可以置于壳体之外,通过导电连接至微型电机。
CN202023073402.4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Active CN213782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3402.4U CN213782401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3402.4U CN213782401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82401U true CN213782401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9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3402.4U Active CN213782401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82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3447B2 (en) Electrical outlet plate control arrangement
US20170256970A1 (en) Pairable usb cable locking charger
US6767228B2 (en) Internal safety cover and method to prevent electrical shock
US9698532B2 (en) Safety electrical lockout arrangement
CN106875520A (zh) 一种智能锁、电子钥匙及智能锁系统
CN111597520B (zh) 一种计算机usb接口信息安全防控方法及系统
CN213782401U (zh)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的智能网口插头锁
CN104420783A (zh) 电磁信息屏蔽机柜的柜门以及信息屏蔽机柜
CN213782407U (zh) 一种带插入检测功能的网线口插座
CN107558818A (zh) 一种可联网智能门锁及其工作方法
CN205908136U (zh) 一种基于传统机械门锁的智能自动门锁系统
CN205657330U (zh) 一种过电压监控抑制柜的保护装置
GB2563836A (en) Electrical plug security cover
CN201411968Y (zh) 遥控指纹锁
CN213782393U (zh) 一种终端单路智能网口锁
CN211038115U (zh) 一种人工智能视频云锁
CN214481050U (zh) 一种带光纤网线转换功能的终端单路智能网口锁
CN112714107B (zh) 一种终端单路智能网口锁及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8753652U (zh) 一种密码安全插座插排
CN108492418A (zh) 一种网络端口安全电子锁及其专用拔出工具
CN214480691U (zh) 一种带二层交换的机房多路智能网口锁
CN214795605U (zh) 一种机房多路智能网口锁
CN207296652U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207296649U (zh) 一种可联网智能门锁
DE202004008380U1 (de) Sicherer Kartenle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Yongyun

Inventor after: Hou Yajing

Inventor after: Wang Wubang

Inventor after: Guo Jidong

Inventor after: Liu Yongfei

Inventor after: Liu Zhanjun

Inventor before: Zhu Yongyun

Inventor before: Hou Yaj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ubang

Inventor before: Guo Jidong

Inventor before: Liu Yongfei

Inventor before: Liu Zhanjun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53100 room 209, second floor, Hongta Distri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No. 98, Dongfeng Middle Road, Hongta District, Yuxi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xi haoxi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 / F, Zhongchuang space, Hongfu complex building, 26 Yuhu Road, Hongta District, Yuxi City,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xi haoxi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