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9051U -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9051U
CN213779051U CN202022545223.XU CN202022545223U CN213779051U CN 213779051 U CN213779051 U CN 213779051U CN 202022545223 U CN202022545223 U CN 202022545223U CN 213779051 U CN213779051 U CN 213779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ertial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module
groove
isolation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452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增跃
朱誉品
李佳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452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9051U/zh
Priority to CN202080079480.9A priority patent/CN1147298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5442 priority patent/WO202209521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9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90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该惯性测量模组包括:电路板,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边缘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间隔槽,且所述隔离部通过连接部与本体部连接;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隔离部,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感测惯性测量数据;及加热源,设置于所述隔离部,所述加热源用于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加热至预设的温度。该惯性测量模组有效地降低加热源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对惯性测量单元精度、寿命的影响。

Description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惯性测量单元是一种用于检测运动物体的姿态信息的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一般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其中,加速度计用于检测物体的加速度分量,陀螺用于检测物体的角度信息。由于具有测量物体加速度及角速度信息的功能,惯性测量单元通常作为导航和制导的核心部件,并且广泛地应用于车辆、轮船、机器人以及飞行器等需要运动控制的设备中。
惯性测量单元安装于电路板上,在工作中会受到电路板上加热源产生的热应力的影响,导致其测量精度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惯性测量模组。该惯性测量模组包括:电路板,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边缘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间隔槽,且所述隔离部通过连接部与本体部连接;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隔离部,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感测惯性测量数据;及加热源,设置于所述隔离部,所述加热源用于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加热至预设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隔离部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或者,所述隔离部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体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间隔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位于隔离部远离外边缘的侧边;所述第二槽位于隔离部的另外一侧,且所述第二槽与第一槽的一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间隔槽包括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一槽位于隔离部远离外边缘的侧边;所述第二槽以及所述第三槽分别位于所述隔离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槽和/或所述第三槽的一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槽,并且将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槽,并且将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三槽,并且将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间隔槽的宽度范围在1毫米至2毫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加热源位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排布有多个加热源。
可选地,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相对两侧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排布有至少1个加热源。
可选地,所述加热源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之间的间距范围在4毫米至4.5毫米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的厚度范围在1毫米至1.2毫米之间。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该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的机臂及设置于机身内的如上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
本申请惯性测量模组,由于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间隔槽,且惯性测量单元和加热源设置于隔离部,间隔槽的设置能够增加电路板的柔韧性,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加热源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对惯性测量单元精度、寿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惯性测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惯性测量模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惯性测量模组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的机臂及设置于机身内的惯性测量模组100。
图1所示为惯性测量模组1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惯性测量模组100不仅可以用于无人飞行器,还可以用于无人车、机器人、云台等,不限于此。
惯性测量模组100包括电路板10、惯性测量单元20和加热源30。电路板10包括本体部11和位于所述本体部11边缘的隔离部12,所述隔离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之间设有间隔槽13,且所述隔离部12通过连接部14与本体部11连接。
惯性测量单元20设置于所述隔离部12,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用于感测惯性测量数据,并将感测的惯性测量数据传输给微控制单元。在图示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设置于不同于电路板10的主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电路板10和主控制电路板通过线缆通信连接,使得惯性测量单元20能够将感测的惯性测量数据通过线缆传输给微控制单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设置于电路板10,电路板10包括板体和设置于板体的走线,惯性测量单元20通过板体的走线与微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将其感测的惯性测量数据传送给微控制单元。
微控制单元是无人飞行器的核心元件,作为无人飞行器的中央控制器,用于对无人飞行器的主要功能进行控制。例如,微控制单元可以用于对无人飞行器的控制系统工作模式的管理,用于对控制率进行解算并生成控制信号,用于对无人飞行器中各传感器及伺服系统进行管理,用于对无人飞行器内其他任务和电子部件的控制及数据交换,用于接收地面指令控制无人飞行器的飞行动作并采集无人飞行器的航姿信息等。
惯性测量单元20用于确定无人飞行器的航姿信息,并将确定的航姿信息传输传送给微控制单元,以便于微控制单元确定后续操作。惯性测量单元30确定无人飞行器的航姿信息的过程为:由加速度计(也即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无人飞行器相对于地垂线的加速度分量;由陀螺(也即速度传感器)检测无人飞行器的角度信息;模数转换器接收各传感器输出的模拟变量,并将模拟变量转换为数字信号;微控制单元会根据该数字信号确定并输出无人飞行器的俯仰角度、横滚角度与航向角度中的至少一个角度信息,从而确定无人飞行器的航姿信息。
加热源30设置于所述隔离部12,所述加热源30用于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加热至预设的温度。如此,通过设置加热源30,保证惯性测量单元20处于一个恒定的温度环境中,从而使得惯性测量单元20在任何外界环境下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30可以为加热电阻。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30可以是能够提供热量的任意热源。
本申请惯性测量模组100,由于隔离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之间设有间隔槽13,且惯性测量单元20和加热源30设置于隔离部12,间隔槽13的设置能够增加电路板10的柔韧性,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加热源30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对惯性测量单元20精度、寿命的影响。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2与所述主体部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部12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体部11电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间隔槽13包括第一槽131和第二槽132。所述第一槽131位于隔离部12远离外边缘的侧边。所述第二槽132位于隔离部12的另外一侧,且所述第二槽132与第一槽131的一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131和第二槽132呈直线延伸,且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3,所述间隔槽13包括第一槽131、第二槽132和第三槽133;所述第一槽131位于隔离部12远离外边缘的侧边;所述第二槽132以及所述第三槽133分别位于所述隔离部1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槽1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槽132和/或所述第三槽133的一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131、第二槽132和第三槽133呈直线延伸,且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4穿过所述第一槽131,并且将所述隔离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连接。所述连接部14可以穿过所述第一槽131的中间位置,也可以穿过第一槽131的一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4穿过所述第二槽132,并且将所述隔离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连接。所述连接部14可以穿过所述第二槽132的中间位置,也可以穿过第二槽132的一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4穿过所述第三槽133,并且将所述隔离部12与所述本体部11连接。所述连接部14可以穿过所述第三槽133的中间位置,也可以穿过第三槽133的一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4包括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分别穿过第一槽131和第二槽13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4的两个部分可以分别穿过第一槽131和第三槽133,或者,所述连接部14的两个部分可以分别穿过第二槽132和第三槽133。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4包括三个部分,所述三个部分分别穿过第一槽131、第二槽132和第三槽133,不限于此。
所述间隔槽13的宽度范围在1毫米至2毫米之间,以方便间隔槽13的开设,同时使得电路板10的结构较为紧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槽13的宽度可以为1毫米、1.2毫米、1.4毫米、1.6毫米、1.8毫米、2毫米或者为上述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中间某个值。
所述加热源30位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的相对两侧。如此,能够使得惯性测量单元20各个部位保持相同温度,更好地使得惯性测量单元20保持良好的性能。
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的相对两侧分别排布有多个加热源30。请参阅图1,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的相对两侧分别排布有3个加热源30。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两侧的加热源30数量、形状、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的相对两侧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排布有至少1个加热源30。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的相对两侧分别排布有1个加热源30,且加热源30的形状、大小相同,且2个加热源30距离惯性测量单元20的距离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的相对两侧轴对称排布有1个加热源3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的相对两侧中心对称排布有1个加热源30。
所述加热源30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之间的间距范围在4毫米至4.5毫米之间。如此,能够较好地对惯性测量单元20进行加热,并且能够减小热应力对惯性测量单元20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源30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2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4毫米、4.1毫米、4.2毫米、4.3毫米、4.4毫米、4.5毫米或者为上述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中间某个值。
所述电路板10的厚度范围在1毫米至1.2毫米之间。如此,能够减小热应力,有利于惯性测量单元20保持良好的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10的厚度可以为1毫米、1.1毫米、1.2毫米或者为上述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中间某个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专利文件披露的内容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该版权为版权所有人所有。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与商标局的官方记录和档案中所存在的该专利文件或者该专利披露。

Claims (14)

1.一种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模组包括:
电路板,包括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边缘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间隔槽,且所述隔离部通过连接部与本体部连接;
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隔离部,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感测惯性测量数据;及
加热源,设置于所述隔离部,所述加热源用于将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加热至预设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或者,所述隔离部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本体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
所述第一槽位于隔离部远离外边缘的侧边;
所述第二槽位于隔离部的另外一侧,且所述第二槽与第一槽的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槽包括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
所述第一槽位于隔离部远离外边缘的侧边;
所述第二槽以及所述第三槽分别位于所述隔离部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槽和/或所述第三槽的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槽,并且将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槽,并且将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三槽,并且将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槽的宽度范围在1毫米至2毫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位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相对两侧分别排布有多个加热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相对两侧轴对称或中心对称排布有至少1个加热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之间的间距范围在4毫米至4.5毫米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范围在1毫米至1.2毫米之间。
14.一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的机臂及设置于机身内的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惯性测量模组。
CN202022545223.XU 2020-11-05 2020-11-05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779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5223.XU CN213779051U (zh) 2020-11-05 2020-11-05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02080079480.9A CN114729805A (zh) 2020-11-05 2020-12-10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PCT/CN2020/135442 WO2022095210A1 (zh) 2020-11-05 2020-12-10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5223.XU CN213779051U (zh) 2020-11-05 2020-11-05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9051U true CN213779051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1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4522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779051U (zh) 2020-11-05 2020-11-05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N202080079480.9A Pending CN114729805A (zh) 2020-11-05 2020-12-10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9480.9A Pending CN114729805A (zh) 2020-11-05 2020-12-10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3779051U (zh)
WO (1) WO20220952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142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广州导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惯性测量装置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3778B1 (en) * 2015-11-16 2022-04-05 Tiax Llc Attitude sensor system with automatic accelerometer bias correction
CN206002115U (zh) * 2016-07-22 2017-03-08 北京臻迪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惯性测量装置
CN106488647A (zh) * 2016-09-22 2017-03-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印制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CN206649372U (zh) * 2016-11-16 2017-11-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用于多层印制电路板的低温漂检波器装置
WO2019134129A1 (zh) * 2018-01-05 2019-07-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采用该电路板的无人飞行器
CN211122897U (zh) * 2019-09-25 2020-07-28 杭州微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血糖仪上热敏电阻的安装装置及其血糖仪
CN211484104U (zh) * 2019-12-05 2020-09-15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隔离的电路板装配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142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广州导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惯性测量装置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9805A (zh) 2022-07-08
WO2022095210A1 (zh)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1930B2 (en) Gimbaled universal drone controller
US7962252B2 (en) Self-contained avionics sensing and f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smal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8698703B (zh) 运动传感器组件及无人机
CN107132851B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导航控制系统
US11304292B2 (en) Circuit board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767805B (zh) 基于mems传感器阵列的高精度惯性量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00356281C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自动驾驶仪
US7219861B1 (en) Guidance system for radio-controlled aircraft
CN213779051U (zh) 惯性测量模组和无人飞行器
EP3594696B1 (en) Low profile air data system architecture
US20180135798A1 (en) Gimb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37715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gles of attack and sideslip using flow sensors
US4020702A (en) Redundant inertial measurement system configuration
CN111862686A (zh) 一种飞行器运动状态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
CN201327390Y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微机械惯性测量仪
CN212541104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自动精准降落控制装置
CN211033053U (zh) 一种支持无人机搭载气象传感器的数据连接扩展板
CN208296847U (zh) 无人机飞行姿态获取装置
CN214372519U (zh) 惯性测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214951385U (zh) Imu测姿仪
CN104656654A (zh) 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
CN110989637B (zh) 一种水下航行器对接引导方法
bin Hasnan et al. JOMS: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elemetry and visualization on unmanned vehicle
CN210719198U (zh) 一种双天线组合惯导系统
WO2020040330A1 (ko) Mems 관성센서를 이용한 쿼드콥터 자세 제어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