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7751U -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7751U
CN213777751U CN202020937310.7U CN202020937310U CN213777751U CN 213777751 U CN213777751 U CN 213777751U CN 202020937310 U CN202020937310 U CN 202020937310U CN 213777751 U CN213777751 U CN 213777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gas
primary
pipeline
ai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73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松
马晓阳
刘颖
毕娟
赵燊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Ruich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373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7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7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7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包括炉体、与炉体连通的燃烧器,所述炉体的内部设有炉膛;燃烧器包括火道以及与火道连通的一次风管路、一级尾气管路,用于向火道内输送一次风、一级尾气;炉体设置二次风管路、二级尾气管路,二次风管路贯穿炉体并与炉膛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内进二次风;所述二级尾气管路贯穿炉体并与炉膛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内进二级尾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炉膛内的温度分布,减少高温区,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燃烧器上的开口数量,简化燃烧器的结构,在保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燃烧器的长度、直径等结构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硫磺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硫磺回收装置中的低氮尾气焚烧炉。
背景技术
在炼油厂、化工厂、天然气净化厂,煤化工等行业,均涉及硫磺回收技术领域。在硫磺回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尾气以氮气为主,同时含有硫化氢和氢气、硫、烃类等少量可燃成分。如果直接将尾气排放到大气中,由于硫化氢有剧毒,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把可燃成分排放掉,浪费能源。
目前行业内广泛采取的措施是,对尾气进行焚烧,把有毒的硫化氢气体焚烧掉,并通过废热锅炉回收可燃成分产生的热量,用于产生蒸汽。看似完美的尾气处理技术,然而在尾气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氮氧化物(NOX)。为了在尾气焚烧过程中尽可能少的产生氮氧化物,保护环境,实用新型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很有必要。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低氮尾气焚烧炉技术,普遍采用分级配风、欠氧燃烧技术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效果不太理想,炉体内部的温度不宜控制,衬里容易损坏。例如:专利CN210267242U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氮氧化物的含硫尾气分级焚烧炉,包括炉体、以及与炉体前端相连接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道、用于向燃烧道通入燃料气的燃料气通道、以及用于向燃烧道通入助燃空气的一次空气通道,含硫尾气分二级进入焚烧炉,其中一级含硫尾气直接喷入燃烧道中;该专利中公开了在燃烧器上设置两级进风结构、两级进尾气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火道内的平均温度降低,减少高温区,减小氮氧化物的产生;但在该专利中两级进风结构、两级进尾气结构均设置在燃烧器上,使得燃烧器的结构过于复杂,一方面,一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通道、一级含硫尾气通道以及二级含硫尾气通道均设置在燃烧器上,使得本身长度有限的燃烧器上设置过多的结构,不利于减小燃烧器的结构尺寸;另一方面,为了使二次空气通道、一级含硫尾气通道以及二级含硫尾气通道中的空气及尾气流入炉体内进行燃烧,则需要在燃烧器的炉壁内设置多层夹层空间用于充当空气及尾气的流通通道,使得燃烧器的炉壁需要设置较厚的厚度,不利于加工制造,材料消耗较多,且在进行密封保温方面,需要消耗过度的保温材料,且保温效果不甚理想;同时,该专利难以对焚烧炉炉膛内的温度进行控制,难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低氮尾气焚烧炉存在的燃烧器的结构过于复杂、难以对焚烧炉炉膛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包括炉体、与炉体连通的燃烧器,所述炉体的内部设有炉膛;所述燃烧器包括火道以及与火道连通的一次风管路、一级尾气管路,用于向火道内输送一次风、一级尾气;所述炉体设置二次风管路、二级尾气管路,所述二次风管路贯穿炉体并与炉膛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内进二次风;所述二级尾气管路贯穿炉体并与炉膛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内进二级尾气。
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包括尾气总入口,所述尾气总入口通过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与二级尾气管路的入口连接,所述尾气总入口在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的进料口处设置一级尾气管线,所述一级尾气管线的入口与尾气总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尾气管线的出口与一级尾气管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尾气管线设置一级尾气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风管路的入口为一次风入口,所述一次风管路的出口为一次风喉口,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套设在一次风喉口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尾气入口、一级尾气喉口,所述一级尾气喉口套设在一次风喉口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尾气喉口与一次风喉口同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尾气管路中设置一级尾气集气室,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的入口与一级尾气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的出口与一级尾气喉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尾气入口、一级尾气喷管,所述一级尾气喷管设置在一次风喉口外部,并环绕一次风喉口设置;所述一级尾气管路中设置一级尾气集气室,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的入口与一级尾气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的出口与一级尾气喷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尾气喷管包括多个管体,所述管体以圆周阵列的方式环绕设置在一次风喉口的外部,管体的一端与一级尾气集气室连通,管体的另一端与火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尾气喷管包括第一圆筒、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外径小于第二圆筒的内径,第二圆筒套设在第一圆筒的外部,第一圆筒、第二圆筒之间形成一级尾气通道;所述一级尾气通道的一端与一级尾气集气室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通道的另一端与火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尾气管路通过二级尾气喷口贯穿炉体的炉壁,所述二级尾气喷口沿着倾斜方向贯穿炉体的炉壁;
所述二次风管路通过二次风喷口贯穿炉体的炉壁,所述二次风喷口沿着倾斜方向贯穿炉体的炉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同时对燃烧器、炉体进行改造;在燃烧器上设置一次风入口、一级尾气入口,将一级尾气引入火道,一方面能够用尾气去稀释空气中的氧浓度,利用贫氧燃烧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另一方面一级尾气贴火道的内壁进入火道,能保护火道的衬里不被高温火焰烧坏,有利于改善火道的衬里的耐火性能,同时随着火道的衬里耐火性能的改善,使得燃烧器在火道处的炉壁无需进行额外的加厚设置,有利于简化燃烧器的结构,节省燃烧器的生产原料,亦或者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降低耐火衬里的耐火等级,有利于减少设备费用投入。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炉体设置二次风管路、二级尾气管路,一方面通过对二次风、二级尾气的进气情况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炉膛内部的温度控制,有利于控制炉膛内的温度分布,减少高温区,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炉体本身的直径、长度等尺寸数据均较大,从而无需对炉体的形状结构进行变动,仅仅在炉体上设置二次风管路、二级尾气管路即可,同时通过炉体直接向炉膛内进二次风、二级尾气,能够充分减小在燃烧器处进一次风、一级尾气的进气量,在满足相应进气量需求的前提下,有利于减少燃烧器的开口数量,简化燃烧器的结构,在保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燃烧器的结构尺寸,尤其在减少燃烧器的开口数量后,省去了相关管路占用的空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燃烧器的长度及直径,不仅便于工业安装与应用,而且能够节省金属及耐火材料,有利于减少设备费用投入。同时,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将二次风管路、二级尾气管路均设置在炉体上,从而在简化燃烧器结构的基础上,无需在燃烧器的炉壁内设置多层夹层空间用于充当空气及尾气的流通通道,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燃烧器的炉壁厚度,不仅便于燃烧器的生产加工,而且节省了生产制造所需要的金属及耐火材料,有利于减少设备的生产原料费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图2中A-A面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图2中A-A面的另一种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长明灯1,长明灯喷头101,燃气枪2,燃气入口201,燃气枪喷头202,燃烧器3,一次风入口4,一次风旋流器401,一次风喉口402,二次风管路403,二次风集气室404,二次风喷口405,尾气总入口5,一级尾气管线501,一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2,一级尾气入口503,一级尾气集气室504,一级尾气喉口505,一级尾气喷管506,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7,二级尾气集气室508,二级尾气喷口509,火道6,内壁601,炉膛7,炉体8,第一圆筒91,第二圆筒92,隔板10,一级尾气通道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在现有的分级配风的低氮尾气焚烧炉中,往往存在燃烧器的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减小燃烧器的结构尺寸;同时难以对焚烧炉炉膛内的温度进行控制,难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低氮尾气焚烧炉存在的燃烧器的结构过于复杂、难以对焚烧炉炉膛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等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如附图1-2所示,所述焚烧炉包括炉体8、与炉体8连通的燃烧器3,所述炉体8的内部设有炉膛7,所述燃烧器3包括火道6,所述火道6设置在靠近炉体8方向的燃烧器3的一侧,所述燃烧器3通过火道6与炉膛7连通;
所述燃烧器3还包括长明灯1、燃气枪2、一次风入口4、一次风管路、一次风喉口402、一级尾气入口503、一级尾气管路,所述一次风管路、一级尾气管路均与火道6连通,用于向火道6内输送一次风、一级尾气。
所述燃气枪2通过燃气枪喷头202向火道6内供应燃料气,所述长明灯1与燃气枪2配合,用于引燃;
所述一次风喉口402套设在长明灯1、燃气枪2的外部,同时使得长明灯喷头101设置在一次风喉口402、燃气枪喷头202之间的环隙内。所述长明灯喷头101的喷料口、燃气枪喷头202的喷料口、一次风喉口402、火道6的入口之间平齐设置,从而能够确保燃气与助燃空气充分混流,使得其充分燃烧,同时能够防止明火回窜,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所述一次风入口4通过一次风管路与一次风喉口402连通,并通过一次风喉口402向火道6内进一次风;所述一次风管路中设置一次风旋流器401。
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套设在一次风喉口402的外部,一级尾气依次通过一级尾气入口503、一级尾气管路、火道6后,进入炉体8内,在该过程中,一级尾气贴着火道6的内壁601进入炉体8内,亦或者说,一级尾气主要分布在火舌与火道6的内壁601之间,从而一方面能够保护火道6的衬里不被高温火焰烧坏,有利于改善火道6的衬里的耐火性能,另一方面随着火道6的衬里耐火性能的改善,使得燃烧器3在火道6处的炉壁无需进行额外的加厚设置,有利于简化燃烧器3的结构,节省燃烧器3的生产原料。
在炉膛7处的炉体8设置二次风管路403、二级尾气管路,所述二次风管路403设置在炉体8的外壁上,并贯穿炉体8与炉膛7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7内进二次风;所述二级尾气管路设置在炉体8的外壁上,并贯穿炉体8并与炉膛7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7内进二级尾气。
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用于燃烧的燃气,经燃气枪喷头202上的喷孔喷入火道6;一次风经一次风旋流器401沿燃烧器轴线高速旋转,并通过一次风喉口402进入火道6,一级尾气经一级尾气管路进入火道6,燃气、一次风、一级尾气在火道6内混合均为后,在长明灯1的点燃下开始燃烧,燃烧火焰及烟气流向炉膛7;燃气燃烧不足的空气,由二次风补充,燃气燃烧的高温烟气在炉膛7内焚烧二级尾气,燃气、尾气和助燃风在炉膛7内完全燃烧后,最终形成的高温烟气流出炉膛7,到下游废热锅炉回收余热,环保达标的烟气排入大气。
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同时对燃烧器3、炉体8进行改造;在燃烧器3上设置一次风入口4、一级尾气入口503,将一级尾气引入火道6,一方面能够用尾气去稀释空气中的氧浓度,利用贫氧燃烧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另一方面一级尾气贴火道6的内壁601进入火道6,能保护火道6的衬里不被高温火焰烧坏,有利于改善火道6的衬里的耐火性能,同时随着火道6的衬里耐火性能的改善,使得燃烧器3在火道6处的炉壁无需进行额外的加厚设置,有利于简化燃烧器3的结构,节省燃烧器3的生产原料,亦或者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降低耐火衬里的耐火等级,有利于减少设备费用投入。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炉体8设置二次风管路403、二级尾气管路,一方面通过对二次风、二级尾气的进气情况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炉膛7内部的温度控制,有利于控制炉膛7内的温度分布,减少高温区,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炉体8本身的直径、长度等尺寸数据均较大,从而无需对炉体8的形状结构进行变动,仅仅在炉体8上设置二次风管路403、二级尾气管路即可,同时通过炉体8直接向炉膛7内进二次风、二级尾气,能够充分减小在燃烧器3处进一次风、一级尾气的进气量,在满足相应进气量需求的前提下,有利于减少燃烧器3的开口数量,简化燃烧器3的结构,在保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燃烧器3的结构尺寸,尤其在减少燃烧器3的开口数量后,省去了相关管路占用的空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燃烧器3的长度及直径,不仅便于工业安装与应用,而且能够节省金属及耐火材料,有利于减少设备费用投入。同时,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将二次风管路403、二级尾气管路均设置在炉体8上,从而在简化燃烧器3结构的基础上,无需在燃烧器3的炉壁内设置多层夹层空间用于充当空气及尾气的流通通道,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燃烧器的炉壁厚度,不仅便于燃烧器3的生产加工,而且节省了生产制造所需要的金属及耐火材料,有利于减少设备的生产原料费用。
实施例2
为了便于对尾气的进气情况进行控制,如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尾气的进气结构进行改进:
所述焚烧炉包括尾气总入口5,所述尾气总入口5通过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7与二级尾气管路的入口连接,用于对二级尾气的进气量进行控制;所述尾气总入口5在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7的进料口处设置一级尾气管线501,所述一级尾气管线501作为一条支路,所述一级尾气管线501的入口与尾气总入口5连通,所述一级尾气管线501的出口与一级尾气入口503连通,所述一级尾气管线501设置一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2,用于对一级尾气的进气量进行控制。
从而通过对尾气的进气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尾气仅需通过一个总管路输送,在尾气进气时,均需通过调控一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2、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7的开度,即可便捷地对一级尾气、二级尾气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控一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2、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7的开度,使得一级尾气的进气量与二级尾气的进气量之比为1:9,有利于对焚烧炉炉膛内的温度进行调控,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此外,在一级尾气管路中设置一级尾气集气室504,使得由一级尾气入口503进入的一级尾气,能够在一级尾气集气室504中进行缓冲降速。
同样的,在二级尾气管路与炉体8外壁的连接处,设置二级尾气集气室508;在二次风管路403与炉体8外壁的连接处,设置二次风集气室404。具体的,所述二级尾气集气室508、二次风集气室404均垂直设置在所述炉体8的外壁面上,并且均沿着炉体8的轴向缠绕延伸,如图2所示,所述二级尾气集气室508、二次风集气室404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沿着图2所示的纸面方向向内或向外围绕着所述炉体8的外壁面延伸呈环状。
所述二级尾气管路通过二级尾气喷口509贯穿炉体8的炉壁,向炉体8内输送二级尾气;所述二次风管路403通过二次风喷口405贯穿炉体8的炉壁,向炉体8内输送二次风。
对于二级尾气喷口509的设置,所述二级尾气喷口509沿着倾斜方向贯穿炉体8的炉壁,使得火道6至炉膛7的炉体8轴线方向,与二级尾气的喷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同样的,二次风喷口405沿着倾斜方向贯穿炉体8的炉壁,使得火道6至炉膛7的炉体8轴线方向,与二次风的喷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从而二级尾气喷口509、二次风喷口405的设置方式,有利于确保二级尾气、二次风与烟气充分混合,便于炉膛7内的温度均匀分布。
所述二次风喷口405设置在所述二次风集气室404的出气端,所述二级尾气喷口509设置在所述二级尾气集气室508的出气端;在沿着所述炉体8周向延伸的方向上,所述二次风喷口405和所述二级尾气喷口509分别设置有多个,且等间距排布,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二次风以及二次尾气均匀地在炉膛7的周壁上被引入所述炉膛7内,使二次风以及二次尾气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与烟气均匀混合,提高燃烧混流效果,提高燃烧效率。
对于一级尾气管路的设置,本申请提出两种设置方式,具体如实施例3、实施例4的记载。
实施例3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级尾气管路的一种设置方式,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尾气入口503、一级尾气喉口505,通过一级尾气入口503进料,并通过一级尾气喉口505出料。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套设在一次风喉口402外部。优选的,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与一次风喉口402同心设置。从而一级尾气的进气过程中,一级尾气能够贴着火道6的内壁进入炉体8内,亦或者说,一级尾气主要分布在火舌与火道6内壁之间,从而能够保护火道6的衬里不被高温火焰烧坏。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一次风喉口402同轴镶嵌到隔热耐火材料中。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一次风喉口402、火道6、燃气枪2、燃烧器3的壳体之间为同心同轴设置。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一次风喉口402、燃气枪喷头202,火道6的入口之间平齐设置,从而能够确保燃气与助燃空气充分混流,使得其充分燃烧,能够防止明火回窜,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能够确保一级尾气的主要分布位置位于在火舌与火道6的内壁601之间。
此外,在一级尾气管路中设置一级尾气集气室504,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入口与一级尾气入口503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出口与一级尾气喉口505连通。
对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具体结构而言,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外壁由一个圆筒加一个锥筒组成,圆筒和锥筒同轴布置,锥筒大端内径与圆筒内径等大,锥筒小端靠近火道6;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内壁,也由圆筒和锥筒组成,结构布置与外壁相同,内外壁同轴布置,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内、外壁圆筒端部用一圆环板封上,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半封闭空间即为一级尾气集气室504,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内外壁锥筒形成的缝隙,可以视为一级尾气喉口505,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内壁锥筒最小内孔,可以视为一次风喉口402,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与一次风喉口402为两个同心的喉口,称为双喉口;从而通过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这一结构设置,可以直接限定一级尾气喉口505与一次风喉口402的位置、配合关系,从而同时限定了一级尾气、一次风向火道6内的进气情况,避免设置额外的进气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燃烧器3的结构,不仅便于工业生产、安装,而且能够节省金属及耐火材料,有利于减少设备费用投入。
实施例4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级尾气管路的一种设置方式,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尾气入口503、一级尾气喷管506,通过一级尾气入口503进料,并通过一级尾气喷管506出料。所述一级尾气喷管506设置在一次风喉口402外部,并环绕一次风喉口402设置。从而一级尾气的进气过程中,一级尾气能够贴着火道6的内壁进入炉体8内。
同样的,在一级尾气管路中设置一级尾气集气室504,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入口与一级尾气入口503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出口与一级尾气喷管506连通。
对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具体结构而言,与实施例3不同,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由两个同心的内外圆筒和两个同心的圆环板形成的空腔。
实施例5
如附图2-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一级尾气喷管506进行具体介绍:
所述一级尾气喷管506包括多个管体,所述管体以圆周阵列的方式环绕设置在一次风喉口402的外部;对于任一个管体而言,管体的一端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连通,管体的另一端与火道6连通,从而使得一级尾气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喷入火道6中。
实施例6
如附图2-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一级尾气喷管506的另一种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所述一级尾气喷管506为套筒形式,包括第一圆筒91、第二圆筒92,所述第一圆筒9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筒92的内径,即第二圆筒92套设在第一圆筒91的外部,第一圆筒91、第二圆筒92之间形成一级尾气通道11,用于输送一级尾气;
一级尾气通道11的一端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连通,一级尾气通道11的另一端与火道6连通,从而使得一级尾气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喷入火道6中。
同时,为了确保相关结构的机械性能以及施工的便捷程度,在所述一级尾气通道11中设置多个隔板10,所述隔板10的一端与第一圆筒91连接,隔板10的另一端与第二圆筒92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所述焚烧炉包括炉体(8)、与炉体(8)连通的燃烧器(3),所述炉体(8)的内部设有炉膛(7);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3)包括火道(6)以及与火道(6)连通的一次风管路、一级尾气管路,用于向火道(6)内输送一次风、一级尾气;所述炉体(8)设置二次风管路(403)、二级尾气管路,所述二次风管路(403)贯穿炉体(8)并与炉膛(7)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7)内进二次风;所述二级尾气管路贯穿炉体(8)并与炉膛(7)直接连通,用于向炉膛(7)内进二级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包括尾气总入口(5),所述尾气总入口(5)通过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7)与二级尾气管路的入口连接,所述尾气总入口(5)在二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7)的进料口处设置一级尾气管线(501),所述一级尾气管线(501)的入口与尾气总入口(5)连通,所述一级尾气管线(501)的出口与一级尾气管路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尾气管线(501)设置一级尾气流量调节阀(5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管路的入口为一次风入口(4),所述一次风管路的出口为一次风喉口(402),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套设在一次风喉口(402)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尾气入口(503)、一级尾气喉口(505),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套设在一次风喉口(402)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尾气喉口(505)与一次风喉口(402)同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尾气管路中设置一级尾气集气室(504),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入口与一级尾气入口(503)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出口与一级尾气喉口(50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尾气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尾气入口(503)、一级尾气喷管(506),所述一级尾气喷管(506)设置在一次风喉口(402)外部,并环绕一次风喉口(402)设置;所述一级尾气管路中设置一级尾气集气室(504),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入口与一级尾气入口(503)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集气室(504)的出口与一级尾气喷管(50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尾气喷管(506)包括多个管体,所述管体以圆周阵列的方式环绕设置在一次风喉口(402)的外部,管体的一端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连通,管体的另一端与火道(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尾气喷管(506)包括第一圆筒(91)、第二圆筒(92),所述第一圆筒(91)的外径小于第二圆筒(92)的内径,第二圆筒(92)套设在第一圆筒(91)的外部,第一圆筒(91)、第二圆筒(92)之间形成一级尾气通道(11);所述一级尾气通道(11)的一端与一级尾气集气室(504)连通,所述一级尾气通道(11)的另一端与火道(6)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尾气管路通过二级尾气喷口(509)贯穿炉体(8)的炉壁,所述二级尾气喷口(509)沿着倾斜方向贯穿炉体(8)的炉壁;
所述二次风管路(403)通过二次风喷口(405)贯穿炉体(8)的炉壁,所述二次风喷口(405)沿着倾斜方向贯穿炉体(8)的炉壁。
CN202020937310.7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Active CN213777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7310.7U CN213777751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7310.7U CN213777751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7751U true CN213777751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6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7310.7U Active CN213777751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7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5746A (zh) 一种分级燃烧燃气低氮燃烧器
CN109882841B (zh) 一种解耦燃气燃烧器
CN104613473B (zh) 一种多孔燃气射流烧嘴
CN105737152A (zh) 一种分级预混旋流低氮燃烧的燃烧装置
CN101694297A (zh) 一种重整方箱炉侧烧高温预热空气强制通风燃烧器及方法
CN105674257A (zh) 一种两级可调的水蒸汽等离子体旋流燃烧器
CN205119061U (zh) 一种燃气分级燃烧器
CN207893756U (zh) 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NOx排放燃气燃烧器
CN207527582U (zh) 燃气空气精确分级内置烟气再循环的低氮旋流燃气燃烧器
CN101644434A (zh) 硫磺回收装置的尾气焚烧炉用燃烧器
CN213777751U (zh)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CN109973994B (zh) 一种低氮燃烧器
CN205402704U (zh) 一种两级可调的水蒸汽等离子体旋流燃烧器
CN107461736A (zh) 一种燃气工业锅炉烟气再循环脱硝及空气预热系统
CN208418701U (zh) 一种用于生物质和天然气燃烧的低NOx燃烧器
CN113739169A (zh) 一种低氮尾气焚烧炉
CN217763419U (zh) 一种区域纯氧分级燃烧低NOx燃烧器
CN110848683A (zh) 高低压、高低热值双燃料气的超低NOx、CO排放燃烧器
CN110173692A (zh) 一种用于低热值燃气的超低氮燃烧系统
CN112648613B (zh) 用于环形套筒窑下燃烧室的燃烧器及无焰燃烧方法
CN113007707A (zh) 内部烟气再循环低NOx燃烧器
CN114353064A (zh) 低氮焦炉煤气天然气两用燃烧器
CN108266727A (zh) 一种烟气内循环超低NOx排放燃气燃烧器
CN107860018A (zh) 一种带有煤粉预气化室的水泥回转窑炉
CN209840102U (zh) 低氮窑炉烧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