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4118U - 一种构造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造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4118U
CN213774118U CN202021818420.8U CN202021818420U CN213774118U CN 213774118 U CN213774118 U CN 213774118U CN 202021818420 U CN202021818420 U CN 202021818420U CN 213774118 U CN213774118 U CN 213774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fixing
fastening
groov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84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梦姣
徐长朋
叶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y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y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y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y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84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4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4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4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构造柱,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墙体、设置于墙体内的柱体,柱体上缠绕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两端套设有延伸至墙体内的固定柱,固定柱埋入位于柱体两侧的墙体内,固定柱的侧壁上设有与墙体相固定的紧固件。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固定条,节约柱体的生产材料,从而节约资源;通过设置紧固件,利用固定柱埋入墙体内与墙体固定,实现柱体与两侧的墙体相固定,从而加强构造柱与两侧墙体之间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构造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构造柱。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通常会在房屋的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现有的构造柱一般是先做好一个钢筋笼,并将钢筋笼放入墙体内,最后浇注上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
现有的一种构造柱如公告号为CN208996316U公开的一种构造柱,包括构造柱钢筋、聚氨酯发泡隔离层、构造柱主体和PVC管,所述构造柱主体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聚氨酯发泡隔离层,且构造柱主体的内部安装有PVC管,所述构造柱主体一端的底部安装有混凝土楼板结构,所述PVC管内部的构造柱主体上安装有构造柱金属笼,且构造柱金属笼边缘处和构造柱主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处皆安装有构造柱钢筋,所述构造柱金属笼和构造柱钢筋之间PVC管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钢板,且PVC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构造柱混凝土层。
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构造柱在安装时,仅将固定桩和倒钩刺安装在地面适宜的位置进行固定,构造柱本身与两侧建筑墙体之间的固定较弱,受到震动时容易与两侧墙体脱离,稳固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加强构造柱与两侧墙体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柱。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构造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构造柱,包括墙体、设置于所述墙体内的柱体,所述柱体上缠绕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套设有延伸至所述墙体内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埋入位于所述柱体两侧的所述墙体内,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墙体相固定的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构造柱时,将柱体上缠绕多根加强筋,并使得加强筋的两端分别朝向柱体两侧的墙体,再将柱体朝墙体移动,使得固定柱埋入墙体内,通过紧固件将固定柱与墙体固定,从而实现柱体与墙体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紧固件,利用固定柱埋入墙体内与墙体固定,实现柱体与两侧的墙体相固定,从而加强构造柱与两侧墙体之间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若干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周向侧壁上的第一紧固块、第二紧固块,所述第二紧固块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紧固块之间,所述第一紧固块朝所述柱体的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紧固块朝远离所述柱体的方向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紧固件将固定柱与两侧墙体相固定时,通过将第一紧固块和第二紧固块埋入两侧的墙体中,第一紧固块卡紧墙体内部,以减少柱体朝远离墙体的方向晃动,第二紧固块卡接墙体内部,以减少柱体朝墙体的方向晃动,实现柱体与两侧墙体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第一紧固块、第二紧固块,利用第一紧固块与第二紧固块的朝向相反,减少柱体与两侧墙体之间的晃动,从而加强柱体与两侧墙体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紧固块、第二紧固块的环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环柱穿过第一紧固块和第二紧固块,使得第一紧固块与第二紧固块固定连接于固定柱的同时,通过环柱将第一紧固块和第二紧固块固定连接,实现第一紧固块与第二紧固块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环柱,加强第一紧固块与第二紧固块之间的固定,减少墙体震动拉扯柱体时,固定柱于墙体内产生的扭动,从而加强第一紧固块、第二紧固块与两侧墙体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外缠绕有嵌入所述固定柱内的紧固条,且所述紧固条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筋的侧壁上,所述加强筋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紧固杆,所述紧固杆远离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紧固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加强筋安装于固定柱内时,将紧固条缠绕与加强筋外侧壁上,并将紧固条与加强筋外侧壁之间留有空隙。将紧固条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加强筋上,将紧固杆固定连接于紧固条与加强筋上,再将缠绕有紧固条的加强筋带着紧固杆一同嵌入固定柱内,实现加强筋与固定柱之间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紧固条,利用紧固杆将紧固条与加强筋固定,通过将紧固条嵌入固定柱内,实现加强筋与固定柱的固定,从而加强加强筋与固定柱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柱体包括内环柱、套设于所述内环柱外的外环柱,所述加强筋缠绕于所述内环柱上,所述内环柱与所述外环柱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内环柱和所述外环柱的固定条,相邻所述固定条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固定柱穿过的固定槽,所述外环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柱穿过的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缠绕加强筋时,将加强筋缠绕与内环柱上,并将固定柱穿过固定槽,从固定孔内穿过外环柱至两侧的墙体内。内环柱与外环柱之间的固定条加强内环柱与外环柱之间的固定,相邻固定条之间形成有固定槽,便于固定柱穿设至柱体外,以减轻柱体自身重量,达到节约柱体生产材料的效果。因此通过设置固定条,加强内环柱与外环柱之间稳固的同时,节约柱体的生产材料,从而节约资源。
优选的,所述内环柱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柱端部卡接的锁定槽,所述锁定槽内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移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背对所述固定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凸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的槽底,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供所述凸块卡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固定柱安装于内环柱上时,将固定柱朝内环柱的方向移动,使得固定柱的端部卡接至锁定槽内。同时通槽内的凸块受到固定柱侧壁的挤压,带动弹簧朝通槽的槽底移动,使得弹簧被压缩。直至固定柱上的凹槽滑移至凸块时,凸块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滑移至凹槽内,实现凸块与凹槽的卡接。因此通过设置锁定槽,利用凸块与凹槽的卡接,实现固定柱与锁定槽的卡接固定,从而加强固定柱与内环柱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柱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混凝土地面相固定的底柱,所述底柱背对所述柱体的端面上滑移连接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上设有将所述底柱固定于混凝土地面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混凝土地面时,将混凝土地面内充满混凝土泥浆,将混凝土地面开设孔洞,再将底柱插入进混凝土地面内的孔洞中,抵接板受到地面的抵接,通过固定件将底柱与混凝土地面固定,待混凝土泥浆凝固后完成柱体于混凝土地面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固定件,利用抵接板与混凝土地面的抵接,将底柱与混凝土地面通过混凝土地面固定,实现柱体于混凝土地面的固定,从而加强柱体与混凝土地面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底柱背对所述柱体的端面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固定件包括滑移于所述滑槽内的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抵接板一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延伸至所述底柱外,所述底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杆转动的转动槽,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底柱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滑槽内的端部开设有供所述滑杆滑动的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固定件将底柱与混凝土地面固定时,将底柱插入混凝土地面的孔洞中,固定杆受到混凝土泥浆的挤压处于斜向上的状态。直至抵接板抵接于地面,再继续将柱体朝混凝土地面移动,使得抵接板朝竖直上方的方向移动,带动滑杆与滑槽内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固定杆于滑槽内的端部受到滑杆端部的推动,固定杆于转动槽内朝抵接板的方向转动,使得滑杆位于条形槽的端部于条形槽内朝远离底柱的方向滑移。直至固定杆抵接于转动槽的槽壁,使得固定杆张开且与底柱的侧壁相垂直,待混凝土泥浆凝固后固定杆固定于混凝土地面内,实现底柱于混凝土地面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固定杆,利用抵接块带动滑杆的转动,使得固定杆张开,增大固定杆与混凝土泥浆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底柱与混凝土地面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紧固件,利用固定柱埋入墙体内与墙体固定,实现柱体与两侧的墙体相固定,从而加强构造柱与两侧墙体之间的稳固性;
通过设置紧固条,利用紧固杆将紧固条与加强筋固定,通过将紧固条嵌入固定柱内,实现加强筋与固定柱的固定,从而加强加强筋与固定柱的稳固性;
通过设置固定条,加强内环柱与外环柱之间稳固的同时,节约柱体的生产材料,从而节约资源;
通过设置锁定槽,利用凸块与凹槽的卡接,实现固定柱与锁定槽的卡接固定,从而加强固定柱与内环柱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内环柱和外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固定柱和内环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柱体;21、内环柱;211、加强筋;2111、紧固条;2112、紧固杆;212、锁定槽;22、外环柱;221、固定孔;23、固定柱;2311、通槽;2312、凸块;2313、弹簧;2314、凹槽;24、固定条;241、固定槽;25、底柱;251、抵接板;252、滑槽;3、紧固件;31、第一紧固块;32、第二紧固块;33、环柱;4、固定件;41、滑杆;411、转动杆;42、固定杆;421、条形槽;43、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构造柱。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构造柱包括墙体1、竖直安装于墙体1内的柱体2。柱体2包括内环柱21、套在内环柱21外的外环柱22,内环柱21与外环柱2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条24,内环柱21的外侧壁上缠绕有加强筋211。
参照图2,固定条24沿柱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使得相邻的固定条24之间形成有固定槽241。加强筋211缠绕于内环柱21上并沿内环柱2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且加强筋211贯穿固定条24处于固定槽241内。
参照图1和图2,加强筋211的两端套设有朝柱体2两侧墙体1延伸的固定柱23,外环柱22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供固定柱23穿过的固定孔221,固定孔221沿外环柱2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参照图2,内环柱21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固定柱23靠近内环柱21的端部卡接的锁定槽212,锁定槽212沿内环柱21的周向侧壁均匀设置。
参照图3和图4,锁定槽212朝向柱体2顶部的槽壁上开设有通槽2311,通槽2311内滑移有凸块2312,凸块2312背离固定柱2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2313,弹簧2313远离凸块23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通槽2311的槽底,固定柱23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凸块2312卡接的凹槽2314。
当将固定柱23与柱体2固定时,将加强筋211穿过固定条24并缠绕于内环柱21上,将固定柱23套接与加强筋211的两端,并使得固定柱23穿过固定孔221朝向柱体2两侧的墙体1。再将固定柱23朝内环柱21的方向移动,使得固定柱23的端部卡接至锁定槽212内,凸块2312受到固定柱23侧壁的挤压,带动弹簧2313压缩至通槽2311内。直至固定柱23上的凹槽2314滑移至凸块2312的上方,凸块2312受到弹簧2313恢复力作用卡接至凹槽2314内,将固定柱23的端部与锁定槽212卡接固定,从而实现固定柱23与内环柱21的固定。
参照图1和图3,固定柱23远离外环柱22的一端延伸至柱体2两侧的墙体1内,固定柱23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墙体1相固定的紧固件3。紧固件3包括若干固定连接于固定柱23周向侧壁上的第一紧固块31、第二紧固块32,第一紧固块31与第二紧固块32均处于墙体1内。
参照图3,第一紧固块31与第二紧固块32于固定柱23的周向侧壁均匀设置,第二紧固块32固定连接与相邻第一紧固块31之间。绕固定柱23一圈设置的第一紧固块31与第二紧固块32沿固定柱23的轴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组。
参照图3,第一紧固块31朝外环柱22的方向呈倾斜设置,第二紧固块32朝远离外环柱22的方向呈倾斜设置。每组第一紧固块31与第二紧固块32之间贯穿有环柱33,环柱33将每组第一紧固块31、第二紧固块32固定连接形成环形。
参照图3,加强筋211的周向侧壁上缠绕有紧固条2111,紧固条2111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加强筋211的周向侧壁上,紧固条2111沿加强筋211的轴向方向延伸。且紧固条2111与与加强筋211的周向侧壁留有空隙,空隙内安装有若干固定连接于紧固条2111与加强筋211之间的紧固杆2112,紧固杆2112沿加强筋211的轴向方向均匀设置,加强筋211、紧固条2111与紧固杆2112一同嵌入固定柱23内。
当将固定柱23与柱体2两侧墙体1相固定时,通过将第一紧固块31和第二紧固块32埋入墙体1中,第一紧固块31和第二紧固块32朝向相反而卡紧于墙体1内部,实现柱体2与两侧墙体1的固定。
当将加强筋211与固定柱23固定时,将紧固条2111缠绕与加强筋211的周向侧壁上,再将紧固杆2112安装于紧固条2111与加强筋211之间的空隙中,使得紧固杆21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紧固条2111和加强筋211的侧壁上,再将缠绕有紧固条2111的加强筋211带着紧固杆2112一同嵌入固定柱23内,实现加强筋211与固定柱23之间的固定。
参照图1和图5,柱体2靠近地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底柱25,底柱25背离柱体2的端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滑槽252,滑槽252沿柱体2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且滑槽252沿柱体2的轴向方向延伸。滑槽252远离柱体2的一端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抵接板251,抵接板251上设有将底柱25固定于混凝土地面的固定件4。
参照图5,固定件4包括滑移于滑槽252内的滑杆41、转动连接于滑杆41远离抵接杆端部的固定杆42,固定杆42远离滑杆41的一端延伸至底柱25外。底柱25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供固定杆42转动的转动槽43,固定杆42转动连接于转动槽43内。
参照图5和图6,固定杆42位于滑槽252内的端部开设有供滑杆41远离抵接板251端部滑移的条形槽421,滑杆41远离抵接板25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滑移于条形槽421内的转动杆411,条形槽421沿固定杆42的长度方向延伸,条形槽421位于固定杆42与转动槽43的转动点和滑杆41的端部之间。
当使用固定件4将底柱25与混凝土地面相固定时,将混凝土泥浆填充入混凝土地面中并开有供底柱25插入的孔洞,将底柱25插入孔洞中,固定杆42受到混凝土泥浆的挤压处于斜向上的状态。直至抵接板251抵接于地面,带动滑杆41于滑槽252内朝柱体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杆42与转动槽43内转动,同时转动杆411于条形槽421内朝远离底柱25的方向滑移,直至固定杆42抵接于转动槽43靠近抵接板251的槽壁,使得固定杆42张开且与底柱25的周向侧壁垂直,待混凝土泥浆凝固后固定杆42固定于混凝土地面内,实现底柱25于混凝土地面的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构造柱的实施原理为:当安装构造柱时,将加强筋211缠绕与内环柱21上,将固定柱23套在加强筋211上穿过固定孔221埋入柱体2两侧的墙体1中,并将固定柱23与锁定槽212的卡接固定于内环柱21上,再通过朝向相反第一紧固块31和第二紧固块32将固定柱23与墙体1相固定,实现柱体2与两侧的墙体1相固定,从而加强构造柱与两侧墙体1之间的稳固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构造柱,包括墙体(1)、设置于所述墙体(1)内的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上缠绕有若干加强筋(211),所述加强筋(211)的两端套设有延伸至所述墙体(1)内的固定柱(23),所述固定柱(23)埋入位于所述柱体(2)两侧的所述墙体(1)内,所述固定柱(23)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墙体(1)相固定的紧固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包括若干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23)周向侧壁上的第一紧固块(31)、第二紧固块(32),所述第二紧固块(32)设置于相邻所述第一紧固块(31)之间,所述第一紧固块(31)朝所述柱体(2)的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紧固块(32)朝远离所述柱体(2)的方向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3)上套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紧固块(31)、第二紧固块(32)的环柱(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11)外缠绕有嵌入所述固定柱(23)内的紧固条(2111),且所述紧固条(2111)的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筋(211)的侧壁上,所述加强筋(211)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紧固杆(2112),所述紧固杆(2112)远离所述加强筋(2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紧固条(2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包括内环柱(21)、套设于所述内环柱(21)外的外环柱(22),所述加强筋(211)缠绕于所述内环柱(21)上,所述内环柱(21)与所述外环柱(2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内环柱(21)和所述外环柱(22)的固定条(24),相邻所述固定条(24)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固定柱(23)穿过的固定槽(241),所述外环柱(2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柱(23)穿过的固定孔(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柱(21)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柱(23)端部卡接的锁定槽(212),所述锁定槽(212)内开设有通槽(2311),所述通槽(2311)内滑移连接有凸块(2312),所述凸块(2312)背对所述固定柱(2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2313),所述弹簧(2313)远离所述凸块(23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通槽(2311)的槽底,所述固定柱(23)上开设有供所述凸块(2312)卡接的凹槽(23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地面相固定的底柱(25),所述底柱(25)背对所述柱体(2)的端面上滑移连接有抵接板(251),所述抵接板(251)上设有将所述底柱(25)固定于地面的固定件(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25)背对所述柱体(2)的端面开设有若干滑槽(252),所述固定件(4)包括滑移于所述滑槽(252)内的滑杆(41)、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杆(41)远离所述抵接板(251)一端的固定杆(42),所述固定杆(42)延伸至所述底柱(25)外,所述底柱(25)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杆(42)转动的转动槽(43),所述固定杆(42)靠近所述底柱(2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43)内,所述固定杆(42)位于所述滑槽(252)内的端部开设有供所述滑杆(41)滑动的条形槽(421)。
CN202021818420.8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构造柱 Active CN213774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420.8U CN213774118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构造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420.8U CN213774118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构造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4118U true CN213774118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3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8420.8U Active CN213774118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构造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4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04204B1 (ko) 바잘트섬유시트 및 금속보강구를 이용한 조적조 구조물의 내진 또는 구조보강 방법
CN106401069A (zh)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损伤可修复装配式组合柱
US5878544A (en) Stabilizing system for concrete poured walls within foam block forms
CN107119799A (zh) 梁端摩擦耗能的预应力装配式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3590408A (zh) 一种双排桩梁竖锚新型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56622U (zh)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损伤可修复装配式组合柱
CN210917406U (zh) 一种预应力土钉装配式支护结构
KR101633289B1 (ko) 소구경 파일의 두부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존 기초콘크리트의 보강 방법
CN213774118U (zh) 一种构造柱
CN207003673U (zh) 一种梁与墙板的连接节点
CN111733836B (zh) 一种滑坡格构梁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KR101270697B1 (ko) 프리캐스트 블록과 그 블록을 이용한 중저층 건물의 기둥 리모델링 보강공법
CN111021593A (zh) 装配式剪力墙板连接装置及剪力墙板装配方法
KR100837263B1 (ko) 강합성 말뚝 제작방법
CN215210988U (zh) 一种扩大头管桩
KR102043124B1 (ko) 기능성 앵커 지압판
CN201062393Y (zh) 圆形或弧形建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RU2471992C1 (ru) Ограждение горной выработки
CN206815596U (zh) 一种带门洞的墙板安装节点
CN211202016U (zh) 一种井下巷道侧壁支护架
CN205712559U (zh) 一种墙板连接节点
CN219863488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CN221073621U (zh) 一种土坯房墙体加固结构
CN220927805U (zh) 一种路基碎石桩结构
KR20100122552A (ko) 삼각뿔형 기초콘크리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