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9260U -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9260U
CN213759260U CN202022678393.5U CN202022678393U CN213759260U CN 213759260 U CN213759260 U CN 213759260U CN 202022678393 U CN202022678393 U CN 202022678393U CN 213759260 U CN213759260 U CN 213759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body
cambered surface
supporting
pro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83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和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0226783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9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9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9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第一拱形弧面可与腘窝平滑接触,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第二拱形弧面可与跟腱位置平滑接触,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采用该结构,通过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有效支撑起下肢部位,与下肢相接的各接触面以拱形或内凹的弧面设置并以平滑过渡连接,防止压疮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手术中,有部分手术需要患者呈平卧位仰面躺下,时间太长容易出现脚跟部压力性红肿,膝关节过渡僵直等现象,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的保护装置对患者膝盖及以下部位进行支撑和保护。
因此,一种在术中可对下肢进行支撑保护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亟待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保护装置来保护术中平卧位患者下肢而导致的压力性红肿、下肢僵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宽度方向贯通两端,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平行设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最高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背离第二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与第一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平滑相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支撑体背离第一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与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平滑相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颗粒。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与所述支撑本体一体成形。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为由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包覆有硅胶膜。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第一拱形弧面可与腘窝位置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第二拱形弧面可与跟腱位置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采用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通过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有效支撑起下肢部位,与下肢相接的各接触面以拱形或内凹的弧面设置并以平滑过渡连接,维持腘窝和跟腱的正常弧度,避免挤压下肢肌肉和脚跟,保护皮肤,使着力点均匀分散,减少局部压迫损伤,防止压疮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
1-支撑本体;11-第一支撑体;12-第二支撑体;13-第一拱形弧面;14-第二拱形弧面;15-内凹弧面;16-第一斜面;17-第二斜面;2-硅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本体1,上述支撑本体1用以垫在患者下肢下方,具体的,上述支撑本体1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11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12,上述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与上述支撑本体1一体成形,上述第一支撑体11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13,上述第一拱形弧面13的弧形结构可与腘窝表面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上述第二支撑体12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14,上述第二拱形弧面14的弧形结构可与跟腱表面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使患者从膝盖部位到脚跟部位的下肢可以舒适在平卧在上述支撑本体1上,并且上述第一支撑体11与上述第二支撑体12之间还设有内凹弧面15,上述内凹弧面15用于承托小腿,上述内凹弧面15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拱形弧面13和上述第二拱形弧面14平滑过渡连接,使上述内凹弧面15与小腿表面光滑接触,不会造成压迫。
采用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支撑体11和上述第二支撑体12有效支撑起下肢部位,与腘窝、小腿、跟腱相接的各接触面以拱形或内凹的弧面设置并以平滑过渡连接,维持腘窝和跟腱的正常弧度,避免挤压下肢肌肉和脚跟,保护皮肤,使着力点均匀分散,减少局部压迫损伤,防止压疮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均沿上述支撑本体1的宽度方向贯通两端,可同时支撑保护患者双腿,上述第一支撑体11与第二支撑体12平行设置,对下肢起到纵向限位的作用,防止其随意移动。
作为优化,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支撑体11的最高点高于上述第二支撑体12的最高点,使得下肢膝关节于上述第一支撑体11的位置自然弯曲一定的角度,避免下肢过度平直放置导致膝关节位置僵直。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支撑体11背离上述第二支撑体12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16,上述第一斜面16的一端与上述第一拱形弧面13平滑过渡连接,上述第一斜面16的另一端与上述支撑本体1的下表面平滑相接,上述第一斜面16与大腿肌肉平滑接触,不会压迫挤压大腿肌肉,使血液流动顺畅,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支撑体12背离上述第一支撑体11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17,上述第二斜面17的一端与上述第二拱形弧面14平滑过渡连接,上述第二斜面17的另一端与上述支撑本体1的下表面平滑相接,上述第二斜面17与脚跟斜面平滑接触,避免对脚跟和脚踝造成压迫,上述第一斜面16和第二斜面17与上述支撑本体1下表面的夹角不大于15°。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上述支撑本体1在使用时出现滑移、挪位,上述支撑本体1的下表面还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颗粒,提高其与手术床面之间的摩擦力,上述支撑本体1上可以设置吸盘结构来粘吸在手术床面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支撑本体1为由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的结构件,质量轻,不易变形,上述支撑本体1的上表面包覆有一层硅胶膜2,上述硅胶模质软,与下肢皮肤软性接触,进一步保护皮肤避免压迫损伤。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支撑本体1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通过模压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宽度方向贯通两端,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最高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背离第二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与第一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平滑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背离第一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与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平滑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与所述支撑本体一体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为由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包覆有硅胶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CN202022678393.5U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Active CN213759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8393.5U CN213759260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8393.5U CN213759260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9260U true CN213759260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17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8393.5U Active CN213759260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92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00625A1 (en) Patient Arm Pad
US20090250073A1 (en) Patient Arm Pad with Adjustment
CN215019973U (zh) 一种膝关节用骨科护理塑形装置
CN213759260U (zh)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CN215503617U (zh) 一种充气式防止下垂脚托
CN213157394U (zh) 一种手术用可调节折刀位支撑架及手术分腿床
CN217286372U (zh)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用外展枕
CN211131796U (zh) 一种新型髋关节术后专用体位垫
CN212662048U (zh) 一种耻骨联合分离膝部用垫
CN205410640U (zh) 一种翻身护腰一体枕
CN211512431U (zh) 一种辅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屈髋训练用支架
CN204446210U (zh) 减压防旋足托
CN210542199U (zh) 一种脚外固定架
CN216257693U (zh) 外穿式足下垂足内翻矫形器
CN217908116U (zh) 一种肩锁关节脱位固定支具
CN212880037U (zh) 一种侧卧位双腿固定枕
CN219354304U (zh) 一种可调节式丁字鞋
CN219439796U (zh) 一种预防足部压疮的结构
CN203988660U (zh) 阴囊托垫
CN219743182U (zh) 一种预防足跟压力性损伤的垫枕
CN210472473U (zh) 一种多功能体位垫
CN214679275U (zh) 一种卧床患者用下肢减压垫
CN219307220U (zh) 医用腰部枕
CN220572345U (zh) 一种骨折患者用防压力损伤固定器
CN213994035U (zh) 一种新型下肢抬高冷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