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4667U - 下肢力量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下肢力量训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24667U CN213724667U CN202022620835.0U CN202022620835U CN213724667U CN 213724667 U CN213724667 U CN 213724667U CN 202022620835 U CN202022620835 U CN 202022620835U CN 213724667 U CN213724667 U CN 2137246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al
- base
- lower limb
- limb strength
- guide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肢力量训练器,该下肢力量训练器包括底座、第一脚踏板以及弹力绳,第一脚踏板可滑动地设于底座,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第一脚踏板,用于驱动第一脚踏板复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下肢力量训练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肢力量训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对人体的下肢力量训练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下肢力量训练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不适用普通家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下肢力量训练器,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下肢力量训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下肢力量训练器,包括:
底座;
第一脚踏板,所述第一脚踏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以及
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脚踏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脚踏板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脚踏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轨穿设于所述滑槽,以使所述第一脚踏板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板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使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和
第一脚踏部,所述第一脚踏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上,以随所述第一固定部滑动,且所述第一脚踏部的背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具有第一脚踏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面开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脚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导轨沿所述底座的宽度的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脚踏板开设有两所述滑槽,两所述滑槽沿所述底座的宽度的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导轨穿设于一所述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力绳设置有两条,两所述弹力绳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肢力量训练器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于所述底座,并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弹力绳分别绕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并均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肢力量训练器还包括第二脚踏板,所述第二脚踏板设于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第一脚踏板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脚踏板包括: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第二脚踏部,所述第二脚踏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上,且所述第二脚踏部的背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脚踏面。
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力量训练器,通过将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第一脚踏板,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将其中一只脚踩在第一脚踏板上,利用脚部发力以带动第一脚踏板沿底座滑动,同时在滑动过程中弹力绳可产生运动阻力,从而使下肢达到训练效果,该下肢力量训练器只需设置有底座、第一脚踏板以及弹力绳,即可实现下肢的力量训练,结构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中第一脚踏板的截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下肢力量训练器 | 221 | 固定槽 |
10 | 底座 | 30 | 弹力绳 |
11 | 导轨 | 40 | 连接轴 |
20 | 第一脚踏板 | 50 | 第二脚踏板 |
21 | 第一固定部 | 51 | 第二固定部 |
211 | 滑槽 | 52 | 第二脚踏部 |
22 | 第一脚踏部 | 521 | 限位槽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简化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结构,以使下肢力量训练器100只需设置有底座10、第一脚踏板20以及弹力绳30,即可实现下肢的力量训练,结构较为简单。
由于目前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结构较为复杂,不适用普通家庭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下肢力量训练器100,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下肢力量训练器100。该下肢力量训练器100可用于滑冰辅助器材,主要用于锻炼运动员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当然,也可用于调节人体的肌肉耐力反应反射能力,并可有效训练腰腹肌肉,并可加强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还可促进肠道蠕动,以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可适用于家庭、训练场、健身馆等场合,每天只需锻炼几分钟,即可增加肌肉质量,并改善身体平衡。
结合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该下肢力量训练器100包括:
底座10;
第一脚踏板20,所述第一脚踏板20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10;以及
弹力绳30,所述弹力绳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座10和所述第一脚踏板2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脚踏板20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力量训练器100,通过将弹力绳30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0和第一脚踏板20,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将其中一只脚踩在第一脚踏板20上,利用脚部发力以带动第一脚踏板20沿底座10滑动,同时在滑动过程中弹力绳30可产生运动阻力,从而使下肢达到训练效果,该下肢力量训练器100只需设置有底座10、第一脚踏板20以及弹力绳30,即可实现下肢的力量训练,结构较为简单。
本实施例中,底座10大致呈长条板状结构,重量可达到50kg以上,以保证底座10的稳定性,防止该下肢力量训练器1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倾倒等现象,而影响使用效果或者产生安全隐患。
弹力绳3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0,具体可采用打结或者使用结构件固定的方式将弹力绳30的一端固定于底座10;同样的,弹力绳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脚踏板20,具体也可采用打结或者使用结构件固定的方式将弹力绳30的另一端固定于底座10。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交换双脚,例如,用户需要训练左下肢的力量时,可将左脚踩在第一脚踏板20上,且身体微微下蹲,以保证身体平衡,并利用该左脚发力以带动第一脚踏板20沿底座10的长度方向滑动,同时在滑动过程中弹力绳30可产生运动阻力,从而使左下肢达到训练效果;或者,用户需要训练右下肢的力量时,同样可将右脚踩在第一脚踏板20上,且身体微微下蹲,以保证身体平衡,并利用右脚发力以带动第一脚踏板20沿底座10的长度方向滑动,同时在滑动过程中弹力绳30可产生运动阻力,从而使右下肢达到训练效果。另外,该下肢力量训练器100还可锻炼人体的平衡能力。
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设有导轨11,所述导轨11沿所述底座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脚踏板20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11。导轨11的设置可保证第一脚踏板20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脚踏板20发生位置偏移,而容易导致用户的脚部扭伤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导轨11大致呈长条杆体,优选为优质钢材,且表面光滑,以减少导轨11与第一脚踏板20之间的摩擦。
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板20开设有滑槽211,所述滑槽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1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轨11穿设于所述滑槽211,以使所述第一脚踏板20通过所述滑槽211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11。通过在第一脚踏板20开设有与导轨11相配合的滑槽211,从而在第一脚踏板20滑动过程中,使得第一脚踏板20通过该滑槽211而滑动连接于导轨11,以进一步保证第一脚踏板20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第一脚踏板20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11之间的摩擦,从而可在滑槽211的槽壁做光滑处理。
结合参阅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板20包括:
第一固定部21,所述第一固定部21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滑槽211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以使所述第一固定部21通过所述滑槽211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11;和
第一脚踏部22,所述第一脚踏部22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之上,以随所述第一固定部21滑动,且所述第一脚踏部22的背向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一侧具有第一脚踏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脚踏部22设于第一固定部21之上,且第一脚踏部22与第一固定部2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脚踏部22与第一固定部21之间可通过螺钉、销钉或者采用结构件固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脚踏部22和第一固定部21不仅可便于第一脚踏板20的安装拆卸,还可防止第一脚踏部22或第一固定部21被损坏时,只需更换被损坏的部件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第一脚踏板20,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滑槽211开设于第一固定部21,以使第一固定部21通过滑槽211滑动连接于导轨11,并将第一脚踏部22设于第一固定部21,以随第一固定部21滑动,从而可保证第一脚踏板20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通过使第一脚踏部22的背向第一固定部21的一侧具有第一脚踏面,以使用户踩在第一脚踏面上,从而顺利带动第一脚踏部22以及第一固定部21均沿底座10滑动。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脚踏面开设有固定槽221,用于固定脚部。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脚部可踩入固定槽221内,以对用户的脚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以防止在用户的脚部发力的过程中,与第一脚踏板20发生脱离,而影响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用户的脚部与第一脚踏面之间的摩擦,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脚部发生打滑,从而可在第一脚踏面设置有防滑结构,例如,在第一脚踏面上设置有若干凸点、凹坑等结构。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11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导轨11沿所述底座10的宽度的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脚踏板20开设有两所述滑槽211,两所述滑槽211沿所述底座10的宽度的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导轨11穿设于一所述滑槽211。
可以理解的,通过沿底座1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导轨11,可提高第一脚踏板20在滑动过程的平衡度,以进一步保证第一脚踏板20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脚踏板20发生位置偏移,而容易导致用户的脚部扭伤等问题。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力绳30设置有两条,两所述弹力绳30沿所述底座1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本实施例中,两弹力绳30均连接于第一脚踏板20,且分别连接第一脚踏板20相对的两侧。因此,通过沿底座1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弹力绳30,可有效保证拉力绳的拉力平衡,以使用户在锻炼过程中受力平衡,进而进一步提高第一脚踏板20在滑动过程中的平衡度。
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肢力量训练器100还包括连接轴40,所述连接轴40设于所述底座10,并沿所述底座1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弹力绳30分别绕设于所述连接轴40的两端,并均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40。
本实施例中,连接轴40位于导轨11的下方,通过将弹力绳30绕设于连接轴40,并滑动连接于连接轴40,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可减少对弹力绳30的摩擦,还可分散拉力绳的受力,以延长拉力绳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可通过调节拉力绳的松紧度,来调节拉力绳的拉力档位,以使该下肢力量训练器100可适配不同的人群使用,例如,男性或力量较大的人员使用时,可提高拉力绳的拉力,女性或力量较小的人员使用时,可降低拉力绳的拉力,从而可有效提高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使用灵活性,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肢力量训练器100还包括第二脚踏板50,所述第二脚踏板50设于所述底座10,并位于所述第一脚踏板2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用户需要训练左下肢的力量时,可将左脚踩在第一脚踏板20上,并将右脚踩在第二脚踏板50上,以保证用户身体处于平衡状态;同样的,当用户需要训练右下肢的力量时,可将右脚踩在第一脚踏板20上,并将左脚踩在第二脚踏板50上,以使用户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作拉伸。
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下肢力量训练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脚踏板50包括:
第二固定部51,所述第二固定部5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
第二脚踏部52,所述第二脚踏部52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51之上,且所述第二脚踏部52的背向所述第二固定部51的一侧具有第二脚踏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脚踏部52设于第二固定部51之上,且第二脚踏部52与第二固定部5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二脚踏部52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可通过螺钉、销钉或者采用结构件固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脚踏板50和第二固定板不仅可便于第二脚踏板50的安装拆卸,还可防止第二脚踏部52或第二固定部51被损坏时,只需更换被损坏的部件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第二脚踏板50,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可以理解的,通过使第二脚踏部52的背向第二固定部51的一侧具有第二脚踏面,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脚部踩在第二脚踏面上,以保证身体平衡。
进一步地,第二脚踏面开设有限位槽521,用于固定脚部。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脚部可踩入限位槽521内,以对用户的脚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以防止脚部与第二脚踏板50发生脱离,而影响使用效果。
再进一步地,为了增加用户的脚部与第二脚踏面之间的摩擦,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脚部发生打滑,从而可在第二脚踏面设置有防滑结构,例如,在第二脚踏面上设置有若干凸点、凹坑等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脚踏板,所述第一脚踏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以及
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脚踏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脚踏板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脚踏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踏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轨穿设于所述滑槽,以使所述第一脚踏板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踏板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使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和
第一脚踏部,所述第一脚踏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上,以随所述第一固定部滑动,且所述第一脚踏部的背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具有第一脚踏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踏面开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脚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导轨沿所述底座的宽度的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脚踏板开设有两所述滑槽,两所述滑槽沿所述底座的宽度的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导轨穿设于一所述滑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绳设置有两条,两所述弹力绳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力量训练器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于所述底座,并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弹力绳分别绕设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并均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力量训练器还包括第二脚踏板,所述第二脚踏板设于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第一脚踏板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脚踏板包括: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
第二脚踏部,所述第二脚踏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之上,且所述第二脚踏部的背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脚踏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20835.0U CN213724667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下肢力量训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20835.0U CN213724667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下肢力量训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24667U true CN213724667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2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20835.0U Active CN213724667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下肢力量训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24667U (zh) |
-
2020
- 2020-11-12 CN CN202022620835.0U patent/CN2137246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15704B1 (en) | Exercise device with adustable inelastic straps | |
US9011296B2 (en) | Therapeutic exercise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selectively interlockable sliding platforms | |
US4512571A (en) | Force opposition type exerciser | |
US20050107226A1 (en) | Encased resistance cable portable exercise apparatus | |
US9517374B2 (en) | Air straps | |
US6368254B1 (en) | Hybrid stretching and exercising machine | |
US7204790B2 (en) | Multi-sport training machine with inclined monorail and roller carriage | |
US20190224524A1 (en) | Light multi gym_mibody1 | |
RU2483775C2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анкер для тренажера | |
US7744512B2 (en) | Aerobic Resistance Exercise Device | |
US20110294633A1 (en) | Exercise apparatus | |
US7381168B2 (en) | Exercise system using exercise resistance cables | |
US20160263429A1 (en) | Stationary Manual Exercise Sled | |
US20070243980A1 (en) | Exercise cycle assembly | |
RU2407577C2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захват для тренажера | |
US20120100968A1 (en) | Abdominal exercise device | |
US12097398B2 (en) | Exercise system for using variable location anchors and variable biasing element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WO2010061998A1 (en) | Exercise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functions | |
US10456620B1 (en) | Squat and spinal fitness and rehabilitation device | |
US2015029794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tness Exercise | |
US9855454B2 (en) | Portable exercise machine | |
CN220294064U (zh) | 一种健身拉伸用踏板 | |
CN213374989U (zh) | 一种健美操力量训练器 | |
CN213724667U (zh) | 下肢力量训练器 | |
CN201565045U (zh) | 腿部多功能健身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