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0949U -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 Google Patents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0949U
CN213720949U CN202022513193.4U CN202022513193U CN213720949U CN 213720949 U CN213720949 U CN 213720949U CN 202022513193 U CN202022513193 U CN 202022513193U CN 213720949 U CN213720949 U CN 213720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shion
waist
sea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31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超
李勇兵
宋玉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ekrypton ruobao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31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0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0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0949U/zh
Priority to JP2023501659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4794A/ja
Priority to EP21888223.1A priority patent/EP421508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334 priority patent/WO2022095524A1/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10202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52982A/ko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包括:靠背板;柔性背腰托,柔性背腰托包括布置于靠背板的垫靠气囊;适变调控系统,适变调控系统包括主控器、向垫靠气囊充气的供气器、控制垫靠气囊内气体量的调压阀以及采集垫靠气囊内部气压的气压传感器,供气器、调压阀以及气压传感器均与主控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始终贴合、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并且改变对腰背部位的支撑力,极大降低用户因久坐而对腰椎造成的损伤,实现跟随支撑用户腰背部位的功能;办公椅能够调节椅座和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软硬度,并且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

Description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背景技术
现在室内办公人群越来越多,久坐情况越来越普遍。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对人体的腰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现有人体工程学座椅通过对靠背曲线的调整和增加腰托,虽然在传统办公椅上已做了一些改进,但腰托大多是静态和固态的,无法对人体坐姿进行干预,当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坐姿时,腰椎还是会受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能够始终贴合、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并且改变对腰背部位的支撑力,极大降低用户因久坐而对腰椎造成的损伤,实现跟随支撑用户腰背部位的功能;办公椅能够调节椅座和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软硬度,并且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包括:
靠背板;
柔性背腰托,柔性背腰托包括布置于靠背板的垫靠气囊;
适变调控系统,适变调控系统包括主控器、向垫靠气囊充气的供气器、控制垫靠气囊内气体量的调压阀以及采集垫靠气囊内部气压的气压传感器,供气器、调压阀以及气压传感器均与主控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背部跟随支撑装置还包括软质垫套,软质垫套覆盖在垫靠气囊背向靠背板的一侧上。
优选地,所述柔性背腰托还包括与垫靠气囊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供气器与第一气道连接,调压阀设在第一气道上,所述气压传感器与第二气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充气管路和排气管路,充气管路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供气器和垫靠气囊连接,所述调压阀设在排气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适变调控系统还包括手控器,手控器与主控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垫靠气囊被划分成相同连通的腰部囊体和背部囊体。
优选地,所述腰部囊体被划分形成相互叠置的两个下左侧气室和相互叠置的两个下右侧气室,所述背部囊体呈单气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办公椅,包括椅座以及所述背部跟随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椅座包括座部固定板以及设于座部固定板的坐压传感器,坐压传感器与主控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椅座还包括允许供气器充气的座部气囊以及控制座部气囊内气体量的控压双向气阀,控压双向气阀与主控器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用户的腰背部位倚靠垫靠气囊时,垫靠气囊内部的气压会发生变化,气压传感器将采集的气压数据传送至主控器,主控器经过数据处理,判定此时有人在使用背部跟随支撑装置,控制供气器向垫靠气囊充气,并且使调压阀处于向垫靠气囊充气状态,直至垫靠气囊能够完全撑住用户的腰背部位。当垫靠气囊内部气压正好达到预设气压值,主控器控制供气器停止向垫靠气囊充气,并且调压阀处于使垫靠气囊保压状态。当用户的坐姿发生变化且垫靠气囊不能完全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时,垫靠气囊内部的气压会降低,主控器会控制供气器继续给垫靠气囊充气并且再使调压阀处于向垫靠气囊充气状态,直至垫靠气囊再次完全撑住用户的腰背部位,此时,垫靠气囊内部的气压再次达到预设气压值。当用户的坐姿发生变化且垫靠气囊对用户腰背部位的支撑力过大时,垫靠气囊内部的气压会升高,主控器会控制调压阀处于允许垫靠气囊向外排气状态,使垫靠气囊内部的气体泄漏出去,直至垫靠气囊对用户腰背部位的支撑力再次适中,此时,垫靠气囊内部的气压再次达到预设气压值。因此,在适变调控系统的调节下,垫靠气囊随着用户的坐姿变化而充放气,进而改变垫靠气囊的体积和软硬度,从而使背部跟随支撑装置能够始终贴合、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并且改变对腰背部位的支撑力,极大降低用户因久坐而对腰椎造成的损伤,实现跟随支撑用户腰背部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办公椅能够调节椅座和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软硬度,并且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线路连接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显示为主控器和气压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办公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线路连接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办公椅的立体图;
图7显示为办公椅的靠背板、垫靠气囊以及软质垫套的立体图;
图8显示为办公椅的座部固定板、座部气囊以及软质垫层的立体图;
图9显示为办公椅的座部固定板和适变调控系统的立体图;
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办公椅的第二实施例的线路连接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靠背板
2 柔性背腰托
21 垫靠气囊
211 腰部囊体
211a 下左侧气室
211b 下右侧气室
212 背部囊体
22 第一气道
221 充气管路
222 排气管路
23 第二气道
3 适变调控系统
31 主控器
32 供气器
33 调压阀
34 气压传感器
35 手控器
36 供电器
4 软质垫套
5 椅座
51 座部固定板
52 坐压传感器
53 座部气囊
54 控压双向气阀
55 软质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包括:
靠背板1;
柔性背腰托2,柔性背腰托2包括布置于靠背板1的垫靠气囊21;
适变调控系统3,适变调控系统3包括主控器31、向垫靠气囊21充气的供气器32、控制垫靠气囊21内气体量的调压阀33以及采集垫靠气囊21内部气压的气压传感器34,供气器32、调压阀33以及气压传感器34均与主控器3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用户的腰背部位倚靠垫靠气囊21时,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压会发生变化,气压传感器34将采集的气压数据传送至主控器31,主控器31经过数据处理,判定此时有人在使用背部跟随支撑装置,控制供气器32(例如气泵)向垫靠气囊21充气,并且使调压阀33(例如常闭式电磁阀和双联电磁阀,其具有充气、排气和保压的功能)处于向垫靠气囊21充气状态,直至垫靠气囊21能够完全撑住用户的腰背部位。当垫靠气囊21内部气压正好达到预设气压值,主控器31控制供气器32停止向垫靠气囊21充气,并且调压阀33处于使垫靠气囊21保压状态。当用户的坐姿发生变化且垫靠气囊21不能完全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时,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压会降低,主控器31会控制供气器32继续给垫靠气囊2充气并且再使调压阀33处于向垫靠气囊21充气状态,直至垫靠气囊2再次完全撑住用户的腰背部位,此时,垫靠气囊2内部的气压再次达到预设气压值。当用户的坐姿发生变化且垫靠气囊21对用户腰背部位的支撑力过大时,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压会升高,主控器31会控制调压阀33处于允许垫靠气囊21向外排气状态,使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体泄漏出去,直至垫靠气囊2对用户腰背部位的支撑力再次适中,此时,垫靠气囊2内部的气压再次达到预设气压值。
因此,在适变调控系统3的调节下,垫靠气囊21随着用户的坐姿变化而充放气,进而改变垫靠气囊21的体积和软硬度,从而使背部跟随支撑装置能够始终贴合、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并且改变对腰背部位的支撑力,极大降低用户因久坐而对腰椎造成的损伤,实现跟随支撑用户腰背部位的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护上述垫靠气囊21并且提高依靠的舒适度,上述背部跟随支撑装置还包括软质垫套4,软质垫套4覆盖在垫靠气囊21背向靠背板1的一侧上。
如图1所示,上述柔性背腰托2还包括与垫靠气囊21连通的第一气道22和第二气道23,上述供气器32与第一气道22连接,调压阀33设在第一气道22上,上述气压传感器34与第二气道23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气道22包括相互连通的充气管路221和排气管路222,充气管路22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供气器32和垫靠气囊21连接,上述调压阀33设在排气管路222上。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调节上述垫靠气囊21的预设气压值,上述适变调控系统3还包括手控器35,手控器35与主控器31连接。
为了向上述主控器31供给电量,上述适变调控系统3还包括供电器36,供电器36(例如电池)与主控器31连接。
上述垫靠气囊21可以包括单个囊体,也可以包括多个囊体。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作为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上述垫靠气囊21被划分成相同连通的腰部囊体211和背部囊体212。当用户的腰背部位向后依靠时,背部囊体212受到挤压,由于腰部囊体211和背部囊体212是连通的,为了保持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压平衡,背部囊体212内部的气体会流入腰部囊体211内部的气体中,腰部囊体211的体积变大,背部囊体212的体积变小,从而对腰背部位形成有效支撑。
为了提高依靠的舒适度,上述腰部囊体211被划分形成相互叠置的两个下左侧气室211a和相互叠置的两个下右侧气室211b,上述背部囊体212呈单气室结构。
如图5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办公椅,包括椅座5以及上述背部跟随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办公椅提高了用户依靠的舒适度,有效保护了用户的腰椎部位。
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上述椅座5包括座部固定板51以及设于座部固定板51的坐压传感器52,坐压传感器52与主控器31连接。例如,坐压传感器52可以为薄膜压力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应变片及机械开关其中的一种。
当有人坐入上述办公椅时,位于座部固定板51的坐压传感器52将压力数据传到主控器31,主控器31控制供气器32向垫靠气囊21充气,并且使调压阀33处于向垫靠气囊21充气状态,直至垫靠气囊21能够完全撑住用户的腰背部位。当垫靠气囊21内部气压正好达到预设气压值,主控器31控制供气器32停止向垫靠气囊21充气,并且调压阀33处于使垫靠气囊21保压状态。当用户的坐姿发生变化且垫靠气囊21不能完全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时,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压会降低,主控器31会控制供气器32继续给垫靠气囊2充气并且再使调压阀33处于向垫靠气囊21充气状态,直至垫靠气囊2再次完全撑住用户的腰背部位,此时,垫靠气囊2内部的气压再次达到预设气压值。当用户的坐姿发生变化且垫靠气囊21对用户腰背部位的支撑力过大时,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压会升高,主控器31会控制调压阀33处于允许垫靠气囊21向外排气状态,使垫靠气囊21内部的气体泄漏出去,直至垫靠气囊2对用户腰背部位的支撑力再次适中,此时,垫靠气囊2内部的气压再次达到预设气压值。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上述椅座5还包括允许供气器32充气的座部气囊53以及控制座部气囊53内气体量的控压双向气阀54,控压双向气阀54与主控器31连接。
当有人坐入上述办公椅时,主控器31根据坐压传感器52的压力数据,也会控制供气器32向座部气囊53充气,并且控制控压双向气阀54处于向座部气囊53充气状态。当座部气囊53内部的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值时,控压双向气阀54切换至保压状态,保持住座部气囊53内部的气压,使椅座5保持较舒适的软硬度。例如,控压双向气阀54为一种两联电磁阀,其具有充气、排气以及保压的功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办公椅能够调节椅座5和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软硬度,并且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为了保护上述座部气囊53并且提高入坐的舒适度,上述椅座5还包括软质垫层55,
如图8所示,上述座部气囊53被划分形成前侧气室、后右侧气室以及后左侧气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能够始终贴合、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并且改变对腰背部位的支撑力,极大降低用户因久坐而对腰椎造成的损伤,实现跟随支撑用户腰背部位的功能,办公椅能够调节椅座和背部跟随支撑装置的软硬度,并且有效支撑用户的腰背部位。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板(1);
柔性背腰托(2),柔性背腰托(2)包括布置于靠背板(1)的垫靠气囊(21);
适变调控系统(3),适变调控系统(3)包括主控器(31)、向垫靠气囊(21)充气的供气器(32)、控制垫靠气囊(21)内气体量的调压阀(33)以及采集垫靠气囊(21)内部气压的气压传感器(34),供气器(32)、调压阀(33)以及气压传感器(34)均与主控器(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跟随支撑装置还包括软质垫套(4),软质垫套(4)覆盖在垫靠气囊(21)背向靠背板(1)的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背腰托(2)还包括与垫靠气囊(21)连通的第一气道(22)和第二气道(23),所述供气器(32)与第一气道(22)连接,调压阀(33)设在第一气道(22)上,所述气压传感器(34)与第二气道(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22)包括相互连通的充气管路(221)和排气管路(222),充气管路(22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供气器(32)和垫靠气囊(21)连接,所述调压阀(33)设在排气管路(2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变调控系统(3)还包括手控器(35),手控器(35)与主控器(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靠气囊(21)被划分成相同连通的腰部囊体(211)和背部囊体(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囊体(211)被划分形成相互叠置的两个下左侧气室(211a)和相互叠置的两个下右侧气室(211b),所述背部囊体(212)呈单气室结构。
8.一种办公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椅座(5)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背部跟随支撑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办公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5)包括座部固定板(51)以及设于座部固定板(51)的坐压传感器(52),坐压传感器(52)与主控器(3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办公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5)还包括允许供气器(32)充气的座部气囊(53)以及控制座部气囊(53)内气体量的控压双向气阀(54),控压双向气阀(54)与主控器(31)连接。
CN202022513193.4U 2020-11-03 2020-11-03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Active CN213720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3193.4U CN213720949U (zh) 2020-11-03 2020-11-03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JP2023501659A JP2023534794A (ja) 2020-11-03 2021-08-03 背部追従支持装置、長時間の着座を防止する制御方法及び椅子
EP21888223.1A EP4215086A1 (en) 2020-11-03 2021-08-03 Back following support device, long-time sitting prevention control method and office chair
PCT/CN2021/110334 WO2022095524A1 (zh) 2020-11-03 2021-08-03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防久坐控制方法及办公椅
KR1020237010202A KR20230052982A (ko) 2020-11-03 2021-08-03 등 추종 지지 장치, 오래 앉기 방지 제어 방법 및 의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3193.4U CN213720949U (zh) 2020-11-03 2020-11-03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0949U true CN213720949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1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3193.4U Active CN213720949U (zh) 2020-11-03 2020-11-03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09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524A1 (zh) * 2020-11-03 2022-05-12 上海贝氪若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防久坐控制方法及办公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524A1 (zh) * 2020-11-03 2022-05-12 上海贝氪若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防久坐控制方法及办公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6678B1 (ko) 기능성 의자
CN106032117B (zh) 座椅腰托的渐进式调整系统
WO2016141501A1 (zh) 座椅腰托的渐进式调整系统
CN213720949U (zh)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US20020180249A1 (en) Back support system
US20090236888A1 (en) Portable,Inflatable and Self-Adjusting Cushion for Upper and Lower Back Support
CN102058271A (zh) 高度调整装置及使用其的垫体
EP4215086A1 (en) Back following support device, long-time sitting prevention control method and office chair
CN112205794A (zh) 防久坐装置及办公椅
CN112089246A (zh) 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CN213757414U (zh) 防久坐装置及办公椅
CN203000115U (zh) 一种腰部支撑气垫
CN108887977B (zh) 一种双侧支撑舒适度可调的办公座椅
TW201116235A (en)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and pad body using the same
CN216534583U (zh) 外压感应式背部跟随支撑装置及办公椅
CN213757511U (zh) 可调节软硬度的椅垫及办公椅
CN217309656U (zh) 一种靠背软硬程度可调的框架床
CN112155361A (zh) 防久坐控制方法及防久坐装置
CN219845742U (zh) 一种能对背部全覆盖多维度调节支撑的靠椅
CN218474347U (zh) 一种自适应座椅
CN221012640U (zh) 一种袋装弹簧床垫
CN218044454U (zh) 一种坐垫的软硬调节装置及沙发
CN219699471U (zh) 一种靠背调节系统及沙发
CN219613442U (zh) 一种靠垫
CN212280724U (zh) 一种适用坐姿的多功能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5

Address after: 200131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211 North 302, 368 room.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ekrypton ruobao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779 Ping'an Road, Linh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e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