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9255U -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9255U
CN213699255U CN202021830415.9U CN202021830415U CN213699255U CN 213699255 U CN213699255 U CN 213699255U CN 202021830415 U CN202021830415 U CN 202021830415U CN 213699255 U CN213699255 U CN 213699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op end
water tank
rotating shaft
road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04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tai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Longtai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Longtai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Longtai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04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9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9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9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包括:底座、水箱、车轮、放水口、加水口、旋转机构、挡板、升降机构、转轴、插筒、喷水口、蓄电池、遮阳板、把手、水泵、出水管和上水管,水箱设置于底座的顶端,四个车轮分别设置于底座的底端四角,放水口设置于水箱的左侧底端,将放水口设置在水箱的底端,加水口设置于水箱的顶端左侧,旋转机构设置于水箱的顶端,挡板设置于旋转机构的顶端,升降机构设置于挡板的顶端右侧,转轴插接于旋转机构的顶端,插筒套接于转轴的外壁,且套接于升降机构的左侧。该道路施工降尘装置,解决现有洒水车不能针对小范围道路施工灰尘问题进行降尘、喷水面积巨大、角度不易调节和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水车是人们常见的降尘除尘装置,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被用作降尘除尘,效果十分明显,但是在不同的环境喷水车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在日常城市道路清洁除尘的过程中喷水车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现如今城市的快节奏发展以及私家车数量的连年上升,对路面的破坏十分严重,部分路面损坏严重,所以需要道路施工人员进行补修道路,在道路补修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尘土,影响城市整洁,道路施工人员一般采用大型喷水车来对其降尘,但是喷水车喷水面积大、喷水角度不能灵活调节和喷水量巨大的缺点显现出来,不能针对某一点进行品喷水降尘,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不能针对小范围道路施工灰尘问题进行降尘、喷水面积巨大、角度不易调节和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包括:底座;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车轮,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端四角;放水口,所述放水口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左侧底端;加水口,所述加水口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顶端左侧;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顶端;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挡板的顶端右侧;转轴,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旋转机构的顶端;插筒,所述插筒套接于所述转轴的外壁,且套接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左侧;喷水口,所述喷水口从上至下均匀开设于所述插筒的左端;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遮阳板,所述遮阳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且延伸至蓄电池的顶端;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端右侧,且位于所述遮阳板的左侧;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的顶端右侧;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水泵出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喷水口的右端;上水管,所述上水管的一端设置侧插接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侧插接于所述水箱的顶端右侧。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螺钉连接于所述水箱的顶端中部;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联轴器锁紧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壁左侧;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水箱的顶端左侧,且第一转轴的外壁顶端与挡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插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顶端,且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限位壳,所述限位壳设置于所述挡板的顶端右侧;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壳的内腔上下两端,且螺杆顶端延伸出限位壳的上表面;摇把,所述摇把设置于所述螺杆的顶端;滑块,所述滑块螺接于所述螺杆的外壁,且与限位壳的内壁相适配内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插接于所述滑块的左侧;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套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伸缩筒,所述伸缩筒套接于所述伸缩杆的外壁,且与插筒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水管的底端与水箱的内腔底端接触。
优选的,所述遮阳板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蓄电池的上表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左端设置有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道路施工降尘装置,通过电机驱动触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带动连接在第一转轴顶端的套筒进行前后摆动,使降尘装置达到可以进行角度调节的目的,可以通过设置于挡板顶端右侧的升降机构调节该降尘装置喷水口上下喷水的方向,通过旋转摇把带动设置在限位壳内腔的螺杆进行旋转,从而使螺接在螺杆上的滑块上下滑动,通过伸缩杆于伸缩筒的作用使喷水口可以上下调节喷水方向,通过旋转机构与升降机构的协同操作,可以实现喷水口上下左右自由摆动的目的,使喷水口的喷洒范围大大增加,使用时灵活方便,喷水量小,节约资源,可针对某一处施工扬起的灰尘进行消除,也可将喷水口向上喷水,扩大喷水面积,实现大面积降尘除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水箱,3、车轮,4、放水口,5、加水口,6、旋转机构,61、电机,62、传动轴,63、主动锥形齿轮,64、第一转轴,65、从动锥形齿轮,7、挡板,8、升降机构,81、螺杆,82、限位壳,83、滑块,84、摇把,85、第二转轴,86、伸缩杆,87、伸缩筒,9、转轴,10、插筒,11、喷水口,12、蓄电池,13、遮阳板,14、把手,15、水泵,16、出水管,17、上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包括:底座1、水箱2、车轮3、放水口4、加水口5、旋转机构6、挡板7、升降机构8、转轴9、插筒10、喷水口11、蓄电池12、遮阳板13、把手14、水泵15、出水管16和上水管17,水箱2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水箱2为不锈钢材质,防止长时间与水接触发生腐蚀,影响水箱使用寿命,四个车轮3分别设置于底座1的底端四角,安装车轮3增加了该装置的灵活性,而且四个车轮3均为万向轮,可以使该装置自由改变方向,使用时更加灵活,放水口4设置于水箱2的左侧底端,将放水口4设置在水箱2的底端可以使水箱的内水排放的更加干净,加水口5设置于水箱2的顶端左侧,旋转机构6设置于水箱2的顶端,旋转机构由电机进行驱动旋转,而且旋转机构摆动方向为左右摆动,摆动角度为90度,最大限度的增大了喷水口11的喷洒范围,挡板7设置于旋转机构6的顶端,挡板7用于将旋转机构与升降机构区分开,方便拆卸维修,也方便该装置在工作时水管与线路发生缠绕的情况发生,升降机构8设置于挡板7的顶端右侧,升降机构8由手摇摇把84带动螺杆81转动,可精确的调节喷水口11的喷洒方向,防止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转轴9插接于旋转机构6的顶端,转轴9可在旋转机构6的顶端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喷水口11进行左右旋转,插筒10套接于转轴9的外壁,且套接于升降机构8的左侧,喷水口11从上至下均匀开设于插筒10的左端,喷施口为硬塑料材质,质地坚硬,放生堵塞的情况下容易疏通,且造便宜,蓄电池12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右侧,遮阳板13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右侧,且延伸至蓄电池12的顶端,把手14设置于底座1的顶端右侧,且位于遮阳板13的左侧,把手为橡胶材质,防止在工作时把手沾水湿滑,出现脱手的情况,水泵15设置于水箱2的顶端右侧,出水管16的一端设置于水泵出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于喷水口11的右端,上水管17的一端设置侧插接于水泵15的进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侧插接于水箱2的顶端右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旋转机构6包括电机61、传动轴62、主动锥形齿轮63、第一转轴64和从动锥形齿轮65,电机61螺钉连接于水箱2的顶端中部,传动轴62通过联轴器锁紧于电机61的输出端,来达到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的目的,主动锥齿轮63设置于传动轴62的外壁左侧,第一转轴6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水箱2的顶端左侧,且第一转轴64的外壁顶端与挡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转轴9插接于第一转轴64的顶端,旋转齿轮65固定套接于第一转轴64的外壁顶端,且与传动齿轮63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升降机构8包括限位壳82、螺杆81、滑块83、摇把84、第二转轴85、伸缩杆86和伸缩筒87,限位壳82设置于挡板7的顶端右侧,限位壳82左侧开设有滑槽,可使限制滑块83的旋转,使滑块83只能上下滑动,螺杆8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限位壳82的内腔上下两端,且螺杆81顶端延伸出限位壳82的上表面,摇把84设置于螺杆81的顶端,滑块83螺接于螺杆81的外壁,且与限位壳82的内壁相适配内嵌,第二转轴85插接于滑块83的左侧,伸缩杆86套接于第二转轴85的外壁,伸缩筒87套接于伸缩杆86的外壁,且与插筒10的右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上水管17的底端与水箱2的内腔底端接触,且上水管17的底端设置有过滤网,防止水箱2中的杂质进入水泵,造成水泵15的损坏,上水管17的材质为橡胶软管。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遮阳板13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蓄电池12的上表面面积,遮阳板13的材质为防晒材料,防止太阳直射蓄电池12,造成蓄电池12的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伸缩杆86的左端设置有凸块,避免伸缩杆86移动距离过大脱离伸缩筒87内腔。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首先将该降尘装置推至施工地点,根据施工地点的区别改变喷水口11的角度,启动设置在旋转机构6中的电机,电机61带动传动轴62进行旋转,从而使主动锥齿轮63带动从动锥齿轮65进行旋转,由于从动锥齿轮65通过第一转轴64与插筒10连接,所以在第一转轴64旋转的同时设置有喷水口11的插筒10也跟随第一转轴64进行旋转,根据施工地点的不同,调节到适合的角度,然后,通过升降机构8对喷水口11的上下喷水角度进行调整,先通过转动摇把84转动设置在限位壳82内腔的螺杆81进行旋转,螺杆81的旋转可以带动螺接在螺杆81外壁的滑块83在滑道的作用下进行上下滑动,伸缩杆86通过轴连接在滑块83的左侧,所以滑块83上下滑动便可使伸缩杆86改变原有方向,伸缩杆86还可以在伸缩筒87的内腔中进行滑动,所以在伸缩杆86改变方向的同时固定在插筒10也随之改变方向,进而改变设置在插筒10上的喷水口11的喷洒方向,通过上升机构8以及旋转机构6的配合操作便可自由调节喷水口11喷水方向,面对复杂的施工场地,可以根据场地限制自由的调节喷水口的喷洒方向,更加的灵活方便,弥补了现有喷水车不能够在狭小空间内作业的缺点,也可以弥补现有洒水车不能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调节洒水方向,局限性明显的缺点,大大增加了施工场地降尘的灵活性,方便自由,同时也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端”、“底端”、“左侧”、“右侧”、“左端”、“另一端”、“中部”、“外壁”、“上下两端”、“上表面”、“内壁”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插接”、“开设”、“旋接”、“紧锁”、“固定连接”、“啮合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水箱(2),所述水箱(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
车轮(3),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车轮(3)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四角;
放水口(4),所述放水口(4)设置于所述水箱(2)的左侧底端;
加水口(5),所述加水口(5)设置于所述水箱(2)的顶端左侧;
旋转机构(6),所述旋转机构(6)设置于所述水箱(2)的顶端;
挡板(7),所述挡板(7)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6)的顶端;
升降机构(8),所述升降机构(8)设置于所述挡板(7)的顶端右侧;
转轴(9),所述转轴(9)插接于所述旋转机构(6)的顶端;
插筒(10),所述插筒(10)套接于所述转轴(9)的外壁,且套接于所述升降机构(8)的左侧;
喷水口(11),所述喷水口(11)从上至下均匀开设于所述插筒(10)的左端;
蓄电池(12),所述蓄电池(1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
遮阳板(13),所述遮阳板(13)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且延伸至蓄电池(12)的顶端;
把手(14),所述把手(14)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且位于所述遮阳板(13)的左侧;
水泵(15),所述水泵(15)设置于所述水箱(2)的顶端右侧;
出水管(16),所述出水管(16)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水泵出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喷水口(11)的右端;
上水管(17),所述上水管(17)的一端设置侧插接于所述水泵(15)的进水口,且另一端设置侧插接于所述水箱(2)的顶端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6)包括:
电机(61),所述电机(61)螺钉连接于所述水箱(2)的顶端中部;
传动轴(62),所述传动轴(62)通过联轴器锁紧于所述电机(61)的输出端;
主动锥齿轮(63),所述主动锥齿轮(63)设置于所述传动轴(62)的外壁左侧;
第一转轴(64),所述第一转轴(6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水箱(2)的顶端左侧,且第一转轴(64)的外壁顶端与挡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9)插接于所述第一转轴(64)的顶端;
从动锥齿轮(65),所述从动锥齿轮(65)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转轴(64)的外壁顶端,且与所述主动锥齿轮(63)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8)包括:
限位壳(82),所述限位壳(82)设置于所述挡板(7)的顶端右侧;
螺杆(81),所述螺杆(8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壳(82)的内腔上下两端,且螺杆(81)顶端延伸出限位壳(82)的上表面;
摇把(84),所述摇把(84)设置于所述螺杆(81)的顶端;
滑块(83),所述滑块(83)螺接于所述螺杆(81)的外壁,且与限位壳(82)的内壁相适配内嵌;
第二转轴(85),所述第二转轴(85)插接于所述滑块(83)的左侧;
伸缩杆(86),所述伸缩杆(86)套接于所述第二转轴(85)的外壁;
伸缩筒(87),所述伸缩筒(87)套接于所述伸缩杆(86)的外壁,且与插筒(10)的右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17)的底端与水箱(2)的内腔底端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13)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蓄电池(12)的上表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6)的左端设置有凸块。
CN202021830415.9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Active CN213699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415.9U CN213699255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415.9U CN213699255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9255U true CN213699255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0415.9U Active CN213699255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9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99255U (zh) 一种道路施工降尘装置
CN102390360B (zh) 一种清洗器
CN21113340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降尘装置
CN214078453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装置
CN213065960U (zh) 一种自清洁车灯
CN213949242U (zh) 一种外墙涂料生产用防沉淀存储装置
CN213417535U (zh) 一种斑马线画线装置
CN213495637U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方便调节的修复剂喷淋装置
CN201735563U (zh) 水下自动吸尘机
CN214914478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降尘装置
CN209854523U (zh) 一种警戒线划线装置
CN212612192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路面除尘装置
CN202225846U (zh) 一种清洗器
CN214441806U (zh) 一种林业环保用土壤修复装置
CN221095955U (zh) 一种房屋维修工具
CN210975699U (zh) 一种电子汽车衡用清洁装置
CN210829368U (zh) 一种矿井防尘净化装置
CN209923853U (zh) 一种电动高压冲洗车
CN217912153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土壤修复喷洒装置
CN204340987U (zh) 一种新型汽车清洗机
CN218970729U (zh) 建筑外壁辅助修补装置
CN217232581U (zh) 一种装饰工程用防侧漏粉刷装置
CN217923311U (zh) 一种变电站安装使用的环保清理装置
CN210797227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地基施工划线机
CN217758520U (zh) 一种带高压冲洗的扫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301, building 14, Wanda center, 555 Xuanwuhu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outunhe District), 830000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Longtaida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301, building 14, Wanda center, 555 Xuanwuhu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outunhe District), 830000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longtaida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