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7751U -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7751U
CN213697751U CN202022085049.5U CN202022085049U CN213697751U CN 213697751 U CN213697751 U CN 213697751U CN 202022085049 U CN202022085049 U CN 202022085049U CN 213697751 U CN213697751 U CN 213697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patient
soft
rigid
lower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50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亮
刘强
李广学
王栋梁
冯艺
韩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20850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7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7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7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包括头枕,可转动固定杆和肩垫;其特征在于,可转动固定杆第一端与头枕固定连接,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头枕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型,头枕包括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及位于硬性头枕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软性头枕与硬性头枕固定连接;头枕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及与第一头枕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第一头枕与第二头枕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在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背景技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麻醉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操作,目的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的颈内静脉内,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长期大量输液、快速扩容、胃肠外营养治疗、长时间化疗、放置临时起搏电极、大手术时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情况。
该项操作(通常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可在患者清醒或麻醉状态下进行,通常需要将患者头部转向对侧,行体表或超声辅助定位后标记穿刺点,继而消毒穿刺范围后施行穿刺置管术。但在实际操作中,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的头部偏移状态,不容易固定位置,穿刺时头部位置常常发生一定的移位,之前标定的穿刺位置欠准;如果患者处于麻醉状态,若穿刺不顺利,通常需要调整患者头颈部转动角度,此时由于操作者双手及患者头颈部均处于无菌状态,常需要他人辅助调整患者头颈部位置,且摆动过程中易污染操作区。因此需要一种操作者可自行调节患者头部位置的调节装置,但在使用该调节装置调整患者头颈部转动角度时,如果遇到肥胖或者体型瘦小的患者,现有头枕很难将患者的头颈部完全卡住;另外,操作时常需要使用无菌巾覆盖颜面部,易造成患者发生一定程度的缺氧或呼吸困难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使用自行调节患者头部转动角度的调节装置时,现有头枕很难完全将患者头颈部完全卡住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操作时易造成患者缺氧或呼吸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头枕不能完全卡住患者头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颈内静脉穿刺操作中易造成患者缺氧或呼吸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包括头枕,可转动固定杆和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固定杆的第一端与头枕固定连接,可转动固定杆的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所述头枕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头枕,头枕包括能够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以及分别位于硬性头枕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软性头枕与硬性头枕固定连接;所述头枕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以及与第一头枕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第一头枕与第二头枕通过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在所述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使用时,硬性头枕主要承托患者头部的重量,并根据患者的头型手动相向调节软性头枕,以及第一头枕与第二头枕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头枕能够完全卡住患者的头部。
进一步,所述可转动固定杆与硬性头枕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可转动固定杆转动时有效带动头枕发生转动。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头枕面向第一头枕一侧的硬性头枕处的且外侧壁带有齿状凸起的滑动杆,以及设置在第一头枕面向第二头枕一侧的硬性头枕处的供滑动杆伸入的滑动槽,滑动槽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通过此种方式拉动第二头枕,使得第二头枕远离第一头枕,通过滑动杆在滑动槽内发生滑动,实现对头枕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功能。此种设置有效满足头颈部长的患者,以全方位防护患者的头部。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头枕远离第一头枕一侧的硬性头枕处设置方便操作者拉动的拉环,拉环与硬性头枕固定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头枕的纵向长度设置为第一头枕纵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即患者头部躺在本头枕上时,第一头枕与第二头枕的分离位置与人体眉骨处相对应。此种设置避免在纵向拉动第二头枕时对患者的头部产生不适感。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头枕远离第一头枕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顶位置的额部固定带,额部固定带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左额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右额固定带,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上时对患者头顶部的固定。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头枕远离第二头枕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下颌位置的下颌固定带,下颌固定带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左下颌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右下颌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与右下颌固定带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躺在头枕上时对患者下颌处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与右下颌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实现活动连接,但不仅限于魔术贴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此种可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多种头型及体型的患者。
进一步,在所述左侧软性头枕或者右侧软性头枕设置氧气吸气呼气孔,氧气吸气呼气孔自左侧软性头枕或者右侧软性头枕的内侧发起,从第二头枕远离第一头枕的一侧穿出;此种设置解决了操作时容易造成患者一定程度地缺氧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此外,还可将氧气管伸入氧气吸气呼气孔连接患者鼻子,满足部分患者的供氧需求。
进一步,在所述硬性头枕上端的中心位置设置供患者的耳朵放置的耳形槽,耳形槽纵向贯穿硬性头枕。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时接触头枕耳朵的舒适性。
进一步,在所述氧气吸气呼气孔靠近可转动固定杆的一侧设置供嘴部呼气的嘴部呼气孔,嘴部呼气孔贯穿左侧软性头枕或者右侧软性头枕。此种设置避免部分用嘴部呼气的患者容易造成头枕对应位置的雾气过多的现象。
进一步,在所述嘴部呼气孔内部设置液体承接盒,液体承接盒的外侧壁与嘴部呼气孔的内侧壁滑动摩擦连接;当患者留有口水或者嘴部呼出的雾气成水滴时,操作者手部通过头枕外侧的嘴部呼气孔伸入,推动液体承接盒向头枕内侧滑动,口水或者雾化水滴流入液体承接盒内部,有效避免口水或者雾化水滴留置在头枕内侧,造成患者的不适感。
进一步,在所述头枕外侧嘴部呼气孔的位置设置防护盖,防护盖与头枕外侧的曲线一致;闲置时防护盖封堵嘴部呼气孔,使用时将防护盖打开,此种设置保证闲置时嘴部呼气孔内部的清洁性。
进一步,在所述头枕本体的上端活动设置保证患者脸部不受到挤压的柔性层。
进一步,在所述柔性层铺置能够有效防止不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无菌敷料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头枕远离第二头枕的一侧还设置用于保护患者颈部的颈部枕,颈部枕外套在可转动固定杆的外侧并与第一头枕未连接;此种设置适用于部分颈部较长的患者。
进一步,所述肩垫包括硬芯和套在硬芯外部的软性外套,在硬芯的第一端设置供放置控制组件的容纳空间,软性外套的第一端设置方便硬芯放入的开口;控制组件包括中央控制器、电机一和选择键,电机一和选择键分别与中央控制器通过连接线连接;中央控制器、电源结构和电机一都位于容纳空间内部;此种设置在保证本产品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在操作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在所述软性外套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硬芯以及中央控制器和电源结构的防护套,防护套与软性外套通过拉链连接;另外,在防护套的对应位置设置供连接线穿过的贯穿孔。此种设置避免容纳空间内的连接线以及用于连接选择键的连接线在肩垫处乱放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所述电机一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与可转动固定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与可转动固定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可转动固定杆的外部设置软性覆盖层,以保证可转动固定杆位于患者身体下方时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通过连接线连接的电机二,电机二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固定连接表面设有刻度线和刻度角度的角度盘;在角度盘的第一面前方位置设置一固定指示针,固定指示针与容纳空间内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指示针不跟随角度盘的转动而转动且始终垂直于地面。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操作选择键将指令传输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向电机一和电机二发出开启指令,然后电机一发生转动并顺序带动可转动固定杆和头枕的转动,与此同时,电机二同步发生转动并带动角度盘的转动;当患者头颈部转动至合适手术位置时,操作者通过观察并记录固定指示针在角度盘上指示的刻度角度的变化,以记录临床手术时调节患者头颈部转动的角度。此种设置在有效实现调整患者头颈部转动角度的同时,还有利于临床数据的记录。
进一步,所述刻度线围绕角度盘的边缘均匀设置,角度盘第一面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的刻度线长于其他刻度线;在角度盘未发生转动时,正北方向的刻度角度为0度,正南方向的刻度角度为180度,正西方向的刻度角度为-90度,且正东方向的刻度角度为90度;角度盘未发生转动时固定指示针的针端指向角度盘正北方向的0度位置。此种设置使得在角度盘发生左转或右转时,操作者直接进行读数,无需计算。
进一步,在所述角度盘的第一面还固定设置活动指示针,活动指示针跟随角度盘的转动而转动;活动指示针一端位于角度盘的中心位置,另一端指向且始终指向角度盘的0度;通过此种方式直接观察活动指示针与固定指示针之间的角度,记录头颈部的转动角度。此种设置方便操作者的直接观察。
进一步,所述选择键设置为脚踏式选择键,脚踏式选择键包括左转键和右转键,左转键和右转键分别通过连接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使用时,脚踏式选择键放置在手术床附近的地面,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左转键时,电机一和电机二都向左方向旋转,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右转键时,电机一和电机二都向右方向旋转。此种设置方便好操作,且满足手术床上的无菌要求。
进一步,所述电机一和电机二设置为雨刮电机;雨刮电机可以满足只将头枕正转或反转180度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肩垫的横向长度与手术床等宽,以方便患者时刻观察角度盘。
使用时,将肩垫放置在患者的肩部下方,头枕位于患者的头部下方,颈部枕放置在患者的颈部下方,根据患者的头型分别横向、纵向调节头枕,并通过额头固定带和下巴固定带有效固定患者的头部;而氧气吸气呼气孔和嘴部呼气孔的设置很好地保证了患者在操作时的舒适度。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当患者的头颈部发生移位时,操作者通过操作脚踏式选择键将正转或反转的指令发送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接收到相应指令后向电机一和电机二发出开启指令,然后电机一顺序带动可转动固定杆和头枕的转动,与此同时,电机二带动角度盘发生同步转动;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角度盘上刻度角度的变化间接观察并记录头枕的旋转角度,有利于临床大数据的记录。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能够完全卡住患者头部的头枕,还设置能够控制调整头枕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有效解决了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患者的头颈部易发生移位,而现有技术中的相关器械不能满足医生单人在无菌条件下对已移位的患者头颈部进行有效角度转动调节需求的问题。此外,通过在头枕上设置氧气吸气呼气孔和嘴部呼气孔很好地
解决了颈内静脉穿刺操作中易造成患者缺氧或呼吸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肩垫和可转动固定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硬芯和可转动固定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硬芯和可转动固定杆的上视局部结构放大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可转动固定杆和控制组件连接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角度盘的硬芯一端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头枕和可转动固定杆连接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头枕和第二头枕分离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嘴部呼气孔处头枕的局部结构放大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头枕、颈部枕和可转动固定杆连接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中,1、头枕;11、硬性头枕;12、软性头枕;13、第一头枕;14、第二头枕;15、滑动杆;16、滑动槽;17、拉环;18、额部固定带;19、下颌固定带;110、氧气吸气呼气孔;111、耳形槽;112、嘴部呼气孔;113、液体承接盒;114、防护盖;2、可转动固定杆;31、硬芯;32、软性外套;33、防护套;34、连接杆;35、角度盘;36、固定指示针;37、活动指示针;4、控制组件;41、电源结构;42、中央控制器;43、电机一;44、选择键;45、电机二;5、连接线;6、颈部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其包括头枕1,可转动固定杆2和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一端与头枕1固定连接,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所述头枕1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头枕1,头枕1包括能够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11,以及分别位于硬性头枕11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12,软性头枕1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所述头枕1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13,以及与第一头枕13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14,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通过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在所述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2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4,以及为控制组件4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41;使用时,硬性头枕11主要承托患者头部的重量,并根据患者的头型手动相向调节软性头枕12,以及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头枕1能够完全卡住患者的头部。
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转动时有效带动头枕1发生转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头枕14面向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且外侧壁带有齿状凸起的滑动杆15,以及设置在第一头枕13面向第二头枕14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供滑动杆15伸入的滑动槽16,滑动槽16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通过此种方式拉动第二头枕14,使得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通过滑动杆15在滑动槽16内发生滑动,实现对头枕1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功能。此种设置有效满足头颈部较长的患者,以全方位防护患者的头部。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设置方便操作者拉动的拉环17,拉环17与硬性头枕11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头枕14的纵向长度设置为第一头枕13纵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即患者头部躺在本头枕1上时,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的分离位置与人体眉骨处相对应。此种设置避免在纵向拉动第二头枕14时对患者的头部产生不适感。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顶位置的额部固定带18,额部固定带18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额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额固定带,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头顶部的固定。
在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下颌位置的下颌固定带19,下颌固定带19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下颌固定带19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下颌固定带19,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下颌处的固定。
所述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通过魔术贴实现活动连接,但不仅限于魔术贴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此种可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多种头型及体型的患者。
在所述头枕1本体的上端活动设置保证患者脸部不受到挤压的柔性层。
在所述柔性层铺置能够有效防止不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无菌敷料层。
所述肩垫包括硬芯31和套在硬芯31外部的软性外套32,在硬芯31的第一端设置供放置控制组件4的容纳空间,软性外套32的第一端设置方便硬芯31放入的开口;控制组件4包括中央控制器42、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42通过连接线5连接;中央控制器42、电源结构41和电机一43都位于容纳空间内部;此种设置在保证本产品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在操作时的舒适度。
在所述软性外套3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硬芯31以及中央控制器42和电源结构41的防护套33,防护套33与软性外套32通过拉链连接;另外,在防护套33的对应位置设置供连接线5穿过的贯穿孔。此种设置避免容纳空间内的连接线5以及用于连接选择键44的连接线5在肩垫处乱放的现象发生。
所述电机一43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
在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部设置软性覆盖层,以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位于患者身体下方时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选择键44设置为脚踏式选择键44,脚踏式选择键44包括左转键和右转键,左转键和右转键分别通过连接线5与中央控制器42连接;使用时,脚踏式选择键44放置在手术床附近的地面,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左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左方向旋转,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右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右方向旋转。此种设置方便好操作,且满足手术床上的无菌要求。
所述肩垫的横向长度与手术床等宽,以方便患者时刻观察角度盘35。
实施例2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其包括头枕1,可转动固定杆2和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一端与头枕1固定连接,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所述头枕1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头枕1,头枕1包括能够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11,以及分别位于硬性头枕11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12,软性头枕1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所述头枕1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13,以及与第一头枕13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14,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通过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在所述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2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4,以及为控制组件4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41;使用时,硬性头枕11主要承托患者头部的重量,并根据患者的头型手动相向调节软性头枕12,以及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头枕1能够完全卡住患者的头部。
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转动时有效带动头枕1发生转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头枕14面向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且外侧壁带有齿状凸起的滑动杆15,以及设置在第一头枕13面向第二头枕14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供滑动杆15伸入的滑动槽16,滑动槽16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通过此种方式拉动第二头枕14,使得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通过滑动杆15在滑动槽16内发生滑动,实现对头枕1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功能。此种设置有效满足头颈部较长的患者,以全方位防护患者的头部。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设置方便操作者拉动的拉环17,拉环17与硬性头枕11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头枕14的纵向长度设置为第一头枕13纵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即患者头部躺在本头枕1上时,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的分离位置与人体眉骨处相对应。此种设置避免在纵向拉动第二头枕14时对患者的头部产生不适感。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顶位置的额部固定带18,额部固定带18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额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额固定带,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头顶部的固定。
在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下颌位置的下颌固定带19,下颌固定带19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下颌固定带19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下颌固定带19,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下颌处的固定。
所述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通过魔术贴实现活动连接,但不仅限于魔术贴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此种可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多种头型及体型的患者。
在所述硬性头枕11上端的中心位置设置供患者的耳朵放置的耳形槽111,耳形槽111纵向贯穿硬性头枕11。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时接触头枕1耳朵的舒适性。
在所述头枕1本体的上端活动设置保证患者脸部不受到挤压的柔性层。
在所述柔性层铺置能够有效防止不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无菌敷料层。
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还设置用于保护患者颈部的颈部枕6,颈部枕6外套在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侧并与第一头枕13未连接;此种设置适用于部分颈部较长的患者。
所述肩垫包括硬芯31和套在硬芯31外部的软性外套32,在硬芯31的第一端设置供放置控制组件4的容纳空间,软性外套32的第一端设置方便硬芯31放入的开口;控制组件4包括中央控制器42、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42通过连接线5连接;中央控制器42、电源结构41和电机一43都位于容纳空间内部;此种设置在保证本产品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在操作时的舒适度。
在所述软性外套3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硬芯31以及中央控制器42和电源结构41的防护套33,防护套33与软性外套32通过拉链连接;另外,在防护套33的对应位置设置供连接线5穿过的贯穿孔。此种设置避免容纳空间内的连接线5以及用于连接选择键44的连接线5在肩垫处乱放的现象发生。
所述电机一43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
在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部设置软性覆盖层,以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位于患者身体下方时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选择键44设置为脚踏式选择键44,脚踏式选择键44包括左转键和右转键,左转键和右转键分别通过连接线5与中央控制器42连接;使用时,脚踏式选择键44放置在手术床附近的地面,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左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左方向旋转,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右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右方向旋转。此种设置方便好操作,且满足手术床上的无菌要求。
所述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设置为雨刮电机;雨刮电机可以满足只将头枕1正转或反转180度的要求。
所述肩垫的横向长度与手术床等宽,以方便患者时刻观察角度盘35。
实施例3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其包括头枕1,可转动固定杆2和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一端与头枕1固定连接,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所述头枕1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头枕1,头枕1包括能够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11,以及分别位于硬性头枕11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12,软性头枕1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所述头枕1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13,以及与第一头枕13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14,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通过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在所述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2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4,以及为控制组件4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41;使用时,硬性头枕11主要承托患者头部的重量,并根据患者的头型手动相向调节软性头枕12,以及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头枕1能够完全卡住患者的头部。
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转动时有效带动头枕1发生转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头枕14面向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且外侧壁带有齿状凸起的滑动杆15,以及设置在第一头枕13面向第二头枕14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供滑动杆15伸入的滑动槽16,滑动槽16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通过此种方式拉动第二头枕14,使得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通过滑动杆15在滑动槽16内发生滑动,实现对头枕1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功能。此种设置有效满足头颈部较长的患者,以全方位防护患者的头部。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设置方便操作者拉动的拉环17,拉环17与硬性头枕11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头枕14的纵向长度设置为第一头枕13纵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即患者头部躺在本头枕1上时,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的分离位置与人体眉骨处相对应。此种设置避免在纵向拉动第二头枕14时对患者的头部产生不适感。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顶位置的额部固定带18,额部固定带18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额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额固定带,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头顶部的固定。
在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下颌位置的下颌固定带19,下颌固定带19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下颌固定带19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下颌固定带19,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下颌处的固定。
所述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通过魔术贴实现活动连接,但不仅限于魔术贴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此种可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多种头型及体型的患者。
在所述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设置氧气吸气呼气孔110,氧气吸气呼气孔110自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的内侧发起,从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穿出;此种设置解决了操作时容易造成患者一定程度地缺氧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此外,还可将氧气管伸入氧气吸气呼气孔110连接患者鼻子,满足部分患者的供氧需求。
在所述硬性头枕11上端的中心位置设置供患者的耳朵放置的耳形槽111,耳形槽111纵向贯穿硬性头枕11。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时接触头枕1耳朵的舒适性。
在所述头枕1本体的上端活动设置保证患者脸部不受到挤压的柔性层。
在所述柔性层铺置能够有效防止不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无菌敷料层。
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还设置用于保护患者颈部的颈部枕6,颈部枕6外套在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侧并与第一头枕13未连接;此种设置适用于部分颈部较长的患者。
所述肩垫包括硬芯31和套在硬芯31外部的软性外套32,在硬芯31的第一端设置供放置控制组件4的容纳空间,软性外套32的第一端设置方便硬芯31放入的开口;控制组件4包括中央控制器42、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42通过连接线5连接;中央控制器42、电源结构41和电机一43都位于容纳空间内部;此种设置在保证本产品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在操作时的舒适度。
在所述软性外套3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硬芯31以及中央控制器42和电源结构41的防护套33,防护套33与软性外套32通过拉链连接;另外,在防护套33的对应位置设置供连接线5穿过的贯穿孔。此种设置避免容纳空间内的连接线5以及用于连接选择键44的连接线5在肩垫处乱放的现象发生。
所述电机一43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
在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部设置软性覆盖层,以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位于患者身体下方时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选择键44设置为脚踏式选择键44,脚踏式选择键44包括左转键和右转键,左转键和右转键分别通过连接线5与中央控制器42连接;使用时,脚踏式选择键44放置在手术床附近的地面,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左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左方向旋转,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右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右方向旋转。此种设置方便好操作,且满足手术床上的无菌要求。
所述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设置为雨刮电机;雨刮电机可以满足只将头枕1正转或反转180度的要求。
所述肩垫的横向长度与手术床等宽,以方便患者时刻观察角度盘35。
实施例4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其包括头枕1,可转动固定杆2和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一端与头枕1固定连接,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所述头枕1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头枕1,头枕1包括能够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11,以及分别位于硬性头枕11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12,软性头枕1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所述头枕1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13,以及与第一头枕13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14,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通过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在所述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2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4,以及为控制组件4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41;使用时,硬性头枕11主要承托患者头部的重量,并根据患者的头型手动相向调节软性头枕12,以及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头枕1能够完全卡住患者的头部。
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转动时有效带动头枕1发生转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头枕14面向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且外侧壁带有齿状凸起的滑动杆15,以及设置在第一头枕13面向第二头枕14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供滑动杆15伸入的滑动槽16,滑动槽16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通过此种方式拉动第二头枕14,使得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通过滑动杆15在滑动槽16内发生滑动,实现对头枕1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功能。此种设置有效满足头颈部长的患者,以全方位防护患者的头部。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设置方便操作者拉动的拉环17,拉环17与硬性头枕11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头枕14的纵向长度设置为第一头枕13纵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即患者头部躺在本头枕1上时,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的分离位置与人体眉骨处相对应。此种设置避免在纵向拉动第二头枕14时对患者的头部产生不适感。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顶位置的额部固定带18,额部固定带18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额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额固定带,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头顶部的固定。
在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下颌位置的下颌固定带19,下颌固定带19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下颌固定带19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下颌固定带19,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下颌处的固定。
所述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通过魔术贴实现活动连接,但不仅限于魔术贴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此种可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多种头型及体型的患者。
在所述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设置氧气吸气呼气孔110,氧气吸气呼气孔110自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的内侧发起,从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穿出;此种设置解决了操作时容易造成患者一定程度地缺氧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此外,还可将氧气管伸入氧气吸气呼气孔110连接患者鼻子,满足部分患者的供氧需求。
在所述硬性头枕11上端的中心位置设置供患者的耳朵放置的耳形槽111,耳形槽111纵向贯穿硬性头枕11。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时接触头枕1耳朵的舒适性。
在所述氧气吸气呼气孔110靠近可转动固定杆2的一侧设置供嘴部呼气的嘴部呼气孔112,嘴部呼气孔112贯穿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此种设置避免部分用嘴部呼气的患者容易造成头枕1对应位置的雾气过多的现象。
在所述嘴部呼气孔112内部设置液体承接盒113,液体承接盒113的外侧壁与嘴部呼气孔112的内侧壁滑动摩擦连接;当患者留有口水或者嘴部呼出的雾气成水滴时,操作者手部通过头枕1外侧的嘴部呼气孔112伸入,推动液体承接盒113向头枕1内侧滑动,口水或者雾化水滴流入液体承接盒113内部,有效避免口水或者雾化水滴留置在头枕1内侧,造成患者的不适感。
在所述头枕1外侧嘴部呼气孔112的位置设置防护盖114,防护盖114与头枕1外侧的曲线一致;闲置时防护盖114封堵嘴部呼气孔112,使用时将防护盖114打开,此种设置保证闲置时嘴部呼气孔112内部的清洁性。
在所述头枕1本体的上端活动设置保证患者脸部不受到挤压的柔性层。
在所述柔性层铺置能够有效防止不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无菌敷料层。
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还设置用于保护患者颈部的颈部枕6,颈部枕6外套在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侧并与第一头枕13未连接;此种设置适用于部分颈部较长的患者。
所述肩垫包括硬芯31和套在硬芯31外部的软性外套32,在硬芯31的第一端设置供放置控制组件4的容纳空间,软性外套32的第一端设置方便硬芯31放入的开口;控制组件4包括中央控制器42、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42通过连接线5连接;中央控制器42、电源结构41和电机一43都位于容纳空间内部;此种设置在保证本产品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在操作时的舒适度。
在所述软性外套3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硬芯31以及中央控制器42和电源结构41的防护套33,防护套33与软性外套32通过拉链连接;另外,在防护套33的对应位置设置供连接线5穿过的贯穿孔。此种设置避免容纳空间内的连接线5以及用于连接选择键44的连接线5在肩垫处乱放的现象发生。
所述电机一43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
在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部设置软性覆盖层,以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位于患者身体下方时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控制组件4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42通过连接线5连接的电机二45,电机二45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34固定连接表面设有刻度线和刻度角度的角度盘35;在角度盘35的第一面前方位置设置一固定指示针36,固定指示针36与容纳空间内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指示针36不跟随角度盘35的转动而转动且始终垂直于地面。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操作选择键44将指令传输到中央控制器42,中央控制器42向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发出开启指令,然后电机一43发生转动并顺序带动可转动固定杆2和头枕1的转动,与此同时,电机二45同步发生转动并带动角度盘35的转动;当患者头颈部转动至合适手术位置时,操作者通过观察并记录固定指示针36在角度盘35上指示的刻度角度的变化,以记录临床手术时调节患者头颈部转动的角度。此种设置在有效实现调整患者头颈部转动角度的同时,还有利于临床数据的记录。
所述刻度线围绕角度盘35的边缘均匀设置,角度盘35第一面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的刻度线长于其他刻度线;在角度盘35未发生转动时,正北方向的刻度角度为0度,正南方向的刻度角度为180度,正西方向的刻度角度为-90度,且正东方向的刻度角度为90度;角度盘35未发生转动时固定指示针36的针端指向角度盘35正北方向的0度位置。此种设置使得在角度盘35发生左转或右转时,操作者直接进行读数,无需计算。
所述选择键44设置为脚踏式选择键44,脚踏式选择键44包括左转键和右转键,左转键和右转键分别通过连接线5与中央控制器42连接;使用时,脚踏式选择键44放置在手术床附近的地面,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左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左方向旋转,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右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右方向旋转。此种设置方便好操作,且满足手术床上的无菌要求。
所述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设置为雨刮电机;雨刮电机可以满足只将头枕1正转或反转180度的要求。
所述肩垫的横向长度与手术床等宽,以方便患者时刻观察角度盘35。
实施例5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1,其包括头枕1,可转动固定杆2和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一端与头枕1固定连接,可转动固定杆2的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所述头枕1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头枕1,头枕1包括能够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11,以及分别位于硬性头枕11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12,软性头枕1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所述头枕1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13,以及与第一头枕13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14,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通过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在所述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2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4,以及为控制组件4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41;使用时,硬性头枕11主要承托患者头部的重量,并根据患者的头型手动相向调节软性头枕12,以及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之间的距离使得本头枕1能够完全卡住患者的头部。
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与硬性头枕1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转动时有效带动头枕1发生转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头枕14面向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且外侧壁带有齿状凸起的滑动杆15,以及设置在第一头枕13面向第二头枕14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的供滑动杆15伸入的滑动槽16,滑动槽16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通过此种方式拉动第二头枕14,使得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通过滑动杆15在滑动槽16内发生滑动,实现对头枕1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功能。此种设置有效满足头颈部较长的患者,以全方位防护患者的头部。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一侧的硬性头枕11处设置方便操作者拉动的拉环17,拉环17与硬性头枕11固定设置。
所述第二头枕14的纵向长度设置为第一头枕13纵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即患者头躺在本头枕1上时,第一头枕13与第二头枕14的分离位置与人体眉骨处相对应。此种设置避免在纵向拉动第二头枕14时对患者的头部产生不适感。
在所述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顶位置的额部固定带18,额部固定带18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额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额固定带,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头部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头顶部的固定。
在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下颌位置的下颌固定带19,下颌固定带19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左下颌固定带19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12连接的右下颌固定带19,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活动连接;此种设置保证患者躺在头枕1上时对患者下颌处的固定。
所述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19与右下颌固定带19通过魔术贴实现活动连接,但不仅限于魔术贴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是其他可以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此种可调节松紧度的连接方式适用于多种头型及体型的患者。
在所述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设置氧气吸气呼气孔110,氧气吸气呼气孔110自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的内侧发起,从第二头枕14远离第一头枕13的一侧穿出;此种设置解决了操作时容易造成患者一定程度地缺氧或呼吸困难的情况,此外,还可将氧气管伸入氧气吸气呼气孔110连接患者鼻子,满足部分患者的供氧需求。
在所述硬性头枕11上端的中心位置设置供患者的耳朵放置的耳形槽111,耳形槽111纵向贯穿硬性头枕11。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时接触头枕1耳朵的舒适性。
在所述氧气吸气呼气孔110靠近可转动固定杆2的一侧设置供嘴部呼气的嘴部呼气孔112,嘴部呼气孔112贯穿左侧软性头枕12或者右侧软性头枕12。此种设置避免部分用嘴部呼气的患者容易造成头枕1对应位置的雾气过多的现象。
在所述嘴部呼气孔112内部设置液体承接盒113,液体承接盒113的外侧壁与嘴部呼气孔112的内侧壁滑动摩擦连接;当患者留有口水或者嘴部呼出的雾气成水滴时,操作者手部通过头枕1外侧的嘴部呼气孔112伸入,推动液体承接盒113向头枕1内侧滑动,口水或者雾化水滴流入液体承接盒113内部,有效避免口水或者雾化水滴留置在头枕1内侧,造成患者的不适感。
在所述头枕1外侧嘴部呼气孔112的位置设置防护盖114,防护盖114与头枕1外侧的曲线一致;闲置时防护盖114封堵嘴部呼气孔112,使用时将防护盖114打开,此种设置保证闲置时嘴部呼气孔112内部的清洁性。
在所述头枕1本体的上端活动设置保证患者脸部不受到挤压的柔性层。
在所述柔性层铺置能够有效防止不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无菌敷料层。
所述第一头枕13远离第二头枕14的一侧还设置用于保护患者颈部的颈部枕6,颈部枕6外套在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侧并与第一头枕13未连接;此种设置适用于部分颈部较长的患者。
所述肩垫包括硬芯31和套在硬芯31外部的软性外套32,在硬芯31的第一端设置供放置控制组件4的容纳空间,软性外套32的第一端设置方便硬芯31放入的开口;控制组件4包括中央控制器42、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电机一43和选择键4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42通过连接线5连接;中央控制器42、电源结构41和电机一43都位于容纳空间内部;此种设置在保证本产品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在操作时的舒适度。
在所述软性外套3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硬芯31以及中央控制器42和电源结构41的防护套33,防护套33与软性外套32通过拉链连接;另外,在防护套33的对应位置设置供连接线5穿过的贯穿孔。此种设置避免容纳空间内的连接线5以及用于连接选择键44的连接线5在肩垫处乱放的现象发生。
所述电机一43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连接杆34与可转动固定杆2固定连接。
在所述可转动固定杆2的外部设置软性覆盖层,以保证可转动固定杆2位于患者身体下方时患者的舒适度。
所述控制组件4还包括与中央控制器42通过连接线5连接的电机二45,电机二45的第一端通过设置连接杆34固定连接表面设有刻度线和刻度角度的角度盘35;在角度盘35的第一面前方位置设置一固定指示针36,固定指示针36与容纳空间内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指示针36不跟随角度盘35的转动而转动且始终垂直于地面。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操作选择键44将指令传输到中央控制器42,中央控制器42向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发出开启指令,然后电机一43发生转动并顺序带动可转动固定杆2和头枕1的转动,与此同时,电机二45同步发生转动并带动角度盘35的转动;当患者头颈部转动至合适手术位置时,操作者通过观察并记录固定指示针36在角度盘35上指示的刻度角度的变化,以记录临床手术时调节患者头颈部转动的角度。此种设置在有效实现调整患者头颈部转动角度的同时,还有利于临床数据的记录。
所述刻度线围绕角度盘35的边缘均匀设置,角度盘35第一面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的刻度线长于其他刻度线;在角度盘35未发生转动时,正北方向的刻度角度为0度,正南方向的刻度角度为180度,正西方向的刻度角度为-90度,且正东方向的刻度角度为90度;角度盘35未发生转动时固定指示针36的针端指向角度盘35正北方向的0度位置。此种设置使得在角度盘35发生左转或右转时,操作者直接进行读数,无需计算。
在所述角度盘35的第一面还固定设置活动指示针37,活动指示针37跟随角度盘35的转动而转动;活动指示针37一端位于角度盘35的中心位置,另一端指向且始终指向角度盘35的0度;通过此种方式直接观察活动指示针37与固定指示针36之间的角度,记录头颈部的转动角度。此种设置方便操作者的直接观察。
所述选择键44设置为脚踏式选择键44,脚踏式选择键44包括左转键和右转键,左转键和右转键分别通过连接线5与中央控制器42连接;使用时,脚踏式选择键44放置在手术床附近的地面,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左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左方向旋转,操作者脚部施力于右转键时,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都向右方向旋转。此种设置方便好操作,且满足手术床上的无菌要求。
所述电机一43和电机二45设置为雨刮电机;雨刮电机可以满足只将头枕1正转或反转180度的要求。
所述肩垫的横向长度与手术床等宽,以方便患者时刻观察角度盘35。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包括头枕,可转动固定杆和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固定杆的第一端与头枕固定连接,可转动固定杆的第二端与肩垫第一端连接;头枕设置为横向可塑性、纵向长度可调节的头枕,头枕包括能够放置在手术床上且支撑力度强的硬性头枕,以及分别位于硬性头枕两侧且具有柔软度可塑性强的软性头枕,软性头枕与硬性头枕固定连接;头枕还包括与可转动固定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头枕,以及与第一头枕活动连接的第二头枕,第一头枕与第二头枕通过连接结构实现活动连接;在肩垫内设置用于控制可转动固定杆旋转角度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头枕面向第一头枕一侧的硬性头枕处的且外侧壁带有齿状凸起的滑动杆,以及设置在第一头枕面向第二头枕一侧的硬性头枕处的供滑动杆伸入的滑动槽,滑动槽的内侧壁设置与齿状凸起对应的齿状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枕的纵向长度设置为第一头枕纵向长度的五分之一,即患者头部躺在本头枕上时,第一头枕与第二头枕的分离位置与人体眉骨处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头枕远离第一头枕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顶位置的额部固定带,额部固定带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左额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右额固定带,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头枕远离第二头枕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下颌位置的下颌固定带,下颌固定带包括与左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左下颌固定带以及与右侧软性头枕连接的右下颌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与右下颌固定带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额固定带与右额固定带,左下颌固定带与右下颌固定带通过魔术贴实现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软性头枕或者右侧软性头枕设置氧气吸气呼气孔,氧气吸气呼气孔自左侧软性头枕或者右侧软性头枕的内侧发起,从第二头枕远离第一头枕的一侧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硬性头枕上端的中心位置设置供患者的耳朵放置的耳形槽,耳形槽纵向贯穿硬性头枕。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氧气吸气呼气孔靠近可转动固定杆的一侧设置供嘴部呼气的嘴部呼气孔,嘴部呼气孔贯穿左侧软性头枕或者右侧软性头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嘴部呼气孔内部设置液体承接盒,液体承接盒的外侧壁与嘴部呼气孔的内侧壁滑动摩擦连接。
CN202022085049.5U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Active CN213697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5049.5U CN213697751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5049.5U CN213697751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7751U true CN213697751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4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5049.5U Active CN213697751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7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01795A (ja) 麻酔およびその関連方法下の患者に使用する姿勢固定装置
CN213697751U (zh) 一种颈内静脉穿刺用可调节式固定头枕
CN213465868U (zh) 一种用于颈内静脉穿刺固定头枕的可视化角度调节器
CN210185694U (zh) 一种眼科手术洞巾
CN214550575U (zh) 气道开放辅助装置
CN212067118U (zh) 一种新型滴鼻液使用正姿器
CN211674475U (zh) 一种便于控制穿刺深度和角度的肿瘤介入术用穿刺针
CN212997172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09059854U (zh) 麻醉手术体位固定架
CN205964634U (zh) 一种医用可调控输液夹板
CN207679828U (zh) 一种经鼻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CN205885903U (zh) 医用留置针胶带
CN214074525U (zh) 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静脉注射固定装置
CN213312779U (zh) 经鼻气管插管导管固定装置
CN214909933U (zh) 一种适用中心静脉穿刺的体位垫
CN214285349U (zh) 一种颈部辅助支撑装置
CN215132534U (zh) 一种颈部组织穿刺治疗及置管操作辅助固定装置
CN212997298U (zh) 一种麻醉架
CN213641875U (zh) 一种麻醉科麻醉用辅助支架
CN219021800U (zh) 一种脑室引流患者翻身管路保护装置
CN219721187U (zh) 一种用于侧卧位的头戴式托手装置
CN216060777U (zh) 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头部固定装置
CN220212940U (zh) 一种头部监测固定带
CN219289624U (zh) 一种可穿戴式颈内静脉穿刺定位测量仪
CN217244854U (zh) 一种用于儿童手部静脉穿刺的辅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