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4754U - 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94754U CN213694754U CN202022674674.3U CN202022674674U CN213694754U CN 213694754 U CN213694754 U CN 213694754U CN 202022674674 U CN202022674674 U CN 202022674674U CN 213694754 U CN213694754 U CN 2136947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 connecting plate
- fixed
- group
- dep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41001131688 Coracias garrul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0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claims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331 s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24796 Logorrho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71 till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07479 Yersinia pes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26 seed ger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040 seed grow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包括机架、排肥器、左犁体组、右犁体组、左合墒器组、右合墒器组、前耙片组、后耙片组和镇压器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齿片,在作业时能够利用齿片与地面的摩擦使转动轴带动排肥器的输入轴转动,将肥料施洒在耕区内,然后再通过主犁体、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耕区进行翻耕和平整,能够提高耕区土壤的活性,减少播种前的劳动强度和准备时间,通过设置前耙片和后耙片,能够使作业中地表的肥料等同表层土壤可以进行混合,通过设置镇压器组,能够把碎土时残留的土块进一步压碎,同时提高耕层的保墒性能,进而提高耕区的整地作业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背景技术
现在农机市场销售的传统耕地机械为铧式犁机具,而常用的耕地方法有内翻法、外翻法和套翻法。内翻法,是先从耕区中线的左边进入,耕第一犁(开墒),耕到地头后,起犁向右(顺时针方向)回转,沿耕区中线右边耕第二犁,然后按顺序从里往外耕,直至在地边耕完最后一犁(收墒)为止。此耕法在中线处将形成垄埂。外翻法,是先从耕区的右侧地边进入,耕第一犁,耕到地头后,起犁向左(逆时针方向)回转,沿耕区左侧返回耕第二犁,然后按顺序从外向里耕,直至在耕区中线耕完最后一犁为止。此耕法在中线处将形成犁沟。套翻法,是将大而平坦的耕区划分为4个小区,机组从第1小区右侧进入耕第一犁,用内翻法先套翻1、3两个小区,再套翻2、4两个小区,最后在第4小区地边耕完最后一犁为止。机组进入耕区耕第一犁均称开墒,而耕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墒都需要开得正、开得直,尤其是在长地块上,稍歪一点,耕到最后就会出现间断的宽窄不等的未耕地带,不得不用较多时间来收墒。同时现有的铧式犁机具功能单一,不能同时在耕地是进行施肥和整地,增加了播种前的准备时间,也增加了劳动人员的操作强度,同时为了提高播种后种子的出苗率,需要提高耕层土壤的整地作业的质量,这就需求开发一种整地作业质量高、复合型的整地一体机,为播种作业和种子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铧式犁机具存在的整地作业质量低、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包括机架、排肥器、左犁体组、右犁体组、左合墒器组、右合墒器组、前耙片组、后耙片组和镇压器组,机架前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排肥箱,排肥箱下方设有左右向的输入轴,输入轴上连接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排肥器,每个排肥器上端均与排肥箱下侧的下料口固定连通,对应排肥器后方位置的机架前部左右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限深轮,每个限深轮中央均固定有转动轴,每个限深轮外侧均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与限深轮同轴设置的齿片,其中一个转动轴与对应位置的输入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前部下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分别包括若干个主犁体,位于最前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犁体的翻耕方向朝内,其余对称设置的主犁体的翻耕方向朝外,机架中部下侧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应左合墒器组中部左方位置和右合墒器中部右方位置的机架中部均安装行走轮,对应左合墒器组后方位置的机架后部前后间隔安装有前耙片组和后耙片组,前耙片组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前耙片,后耙片组包括若干个与前耙片左右交错分布的后耙片,对应后耙片组后方位置的机架后部固定连接有能够平地的碾压板,机架后侧与镇压器组前侧连接。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机架可包括前框架、犁体安装架、合墒器安装架和后框架,前框架为开口向后的“匚”字形,前框架前侧固定有与拖拉机后部相连接的连接耳,排肥箱固定安装在前框架前部上侧,对应排肥箱后方位置的前框架内由前至后间隔固定有左右向的第一横梁和左右向的第二横梁,限深轮为两个且对称安装在第一横梁左部和右部,第一横梁后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的犁体安装架,犁体安装架后侧与第二横梁中部前侧固定连接,主犁体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犁体安装架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位于最后方的一对主犁体相互靠紧且与第二横梁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横梁后侧与合墒器安装架前侧固定连接,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合墒器安装架上,对应第二横梁后方位置的前框架后部上侧转动安装有左右向的轮轴,轮轴左部和右部均固定有由前之后由上至下倾斜的连接臂,连接臂后部与行走轮中央转动连接,轮轴上部固定有竖向设置的转动臂,转动臂上端与第二横梁上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转动油缸,对应合墒器安装架后方位置的前框架后侧与开口向前的“匚”字形的后框架前侧铰接连接,后框架内由前至后间隔固定有左右向的第三横梁和左右向的第四横梁,第三横梁下方设有左右向的第一耙片轴,第一耙片轴左右间隔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柱,每个第一立柱均与第三横梁下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前耙片左右间隔固定安装在第一耙片轴上,第四横梁下方设有左右向的第二耙片轴,第二耙片轴左右间隔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二立柱,每个第二立柱均与第四横梁下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后耙片与前耙片左右交错分布的固定安装在第一耙片轴上,后框架后侧的横梁为后连接横梁,碾压板与后连接横梁前侧固定连接,后连接横梁后侧与镇压器组前侧连接。
上述合墒器安装架可包括纵梁、左斜梁、右斜梁和后横梁,第二横梁中部后侧固定有前后向的纵梁,纵梁后端与前框架后端齐平,对应纵梁左方和右方位置的第一横梁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能够调节第一横梁高度的第一调深装置和第二调深装置,纵梁后端固定连接有能够调节纵梁高度的第三调深装置,第一调深装置、第二调深装置和第三调深装置结构均相同,第三调深装置下端与左右向的后横梁中部上侧固定连接,后横梁左端与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左斜梁后端固定连接,左斜梁前部上侧与第一调深装置下端固定连接,后横梁右端与由前至后由右至左倾斜的右斜梁后端固定连接,右斜梁前部上侧与第二调深装置下端固定连接,左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左斜梁右侧间隔设置的左合墒器圆盘,右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右斜梁左侧间隔设置的右合墒器圆盘,左合墒器圆盘和右合墒器圆盘左右对称分布。
上述机架还可包括左翻转油缸和右翻转油缸,前框架后端左侧和后端右侧分别固定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后框架前端左侧与左连接板转动连接,后框架前端右侧与右连接板转动连接,后框架左侧前端固定连接有呈由后至前由上至下倾斜的左转臂,左转臂下部前端与前框架左端下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左翻转油缸,后框架右侧前端固定有呈由后至前由上至下倾斜的右转臂,右转臂下部前端与前框架右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右翻转油缸。
上述碾压板可包括前水平段、倾斜段和后水平段,前水平段和后水平端均为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倾斜段为由前至后由上至下倾斜的板状结构,倾斜段前端上侧与前水平段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倾斜段后端下侧与后水平段前端上侧固定在一起,后水平段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连接座,每个连接座上均铰接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压杆,每个压杆中部均与后连接横梁前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每个压杆下部后侧均固定有前后向的压紧杆,每个压紧杆后部上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压紧连接孔,每个压紧连接孔内均设有下端与连接座后部对应位置铰接连接的前压紧螺杆,对应压紧杆上侧位置的前压紧螺杆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前压紧螺母,对应压紧杆下侧与连接座之间位置的前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前压缩弹簧。
上述镇压器组可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分布的镇压器,位于最左方的镇压器为主镇压器,主镇压器包括前镇压器、后镇压器和主安装架,主安装架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固定连接在后连接横梁左部的压紧臂,每个压紧臂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竖直板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板,竖直板中部与后连接横梁左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竖直板上侧与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倾斜板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竖直板后部铰接安装有拉杆,拉杆为前后向布置,拉杆后部上侧铰接安装有后压紧螺杆,倾斜板后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连接孔,后压紧螺杆上端穿过后连接孔位于倾斜板上方,对应倾斜板上侧位置的后压紧螺杆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后压紧螺母,对应倾斜板下侧与拉杆上侧之间位置的后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后压缩弹簧,拉杆后部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三立柱与左右向的主横梁固定连接,主横梁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均为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板状结构,每个主连接板前侧均固定有前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前连接板均为前后向且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前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前镇压器转动安装,后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后镇压器转动安装,位于其他位置的每个镇压器均与主镇压器结构相同。
上述主犁体可为铧式犁,主犁体后侧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与犁体安装架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转动轴上可设有第四调深装置,第四调深装置包括立臂、限深螺杆和限深螺母,对应转动轴位置的前横梁上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臂,立臂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立臂上端中央设有小于内部直径的开口,限深螺杆设置在立臂内,限深螺杆上端具有穿过开口位于立臂上方的调节把手,限深螺杆下部外侧螺接有滑动安装于立臂内的限深螺母,限深螺母外侧截面和立臂内侧截面均呈矩形,限深螺母下端穿过立臂后与转动轴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齿片,在作业时能够利用齿片与地面的摩擦使转动轴带动排肥器的输入轴转动,将肥料施洒在耕区内,然后再通过主犁体、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耕区进行翻耕和平整,能够提高耕区土壤的活性,减少播种前的劳动强度和准备时间,通过设置前耙片和后耙片,能够使作业中地表的肥料等同表层土壤可以进行混合,通过设置镇压器组,能够把碎土时残留的土块进一步压碎,同时提高耕层的保墒性能,进而提高耕区的整地作业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排肥器,2为排肥箱,3为输入轴,4为限深轮,5为转动轴,6为齿片,7为立臂,8为限深轮螺杆,9为限深轮螺母,10为左犁体组,11为右犁体组,12为主犁体,13为犁体安装架,14为左合墒器圆盘,15为右合墒器圆盘,16为前耙片,17为后耙片,18为前水平段,19为后水平段,20为倾斜段,21为连接座,22为压杆,23为压紧杆,24为前压紧螺杆,25为前压缩弹簧,26为前框架,27为后框架,28为第一横梁,29为第二横梁,30为轮轴,31为连接臂,32为转动臂,33为转动油缸,34为第三横梁,35为第四横梁,36为第一耙片轴,37为第二耙片轴,38为第一立柱,39为第二立柱,40为第三立柱,41为后连接横梁,42为纵梁,43为左斜梁,44为右斜梁,45为后横梁,46为第一调深装置,47为第二调深装置,48为第三调深装置,49为右翻转油缸,50为左连接板,51为右连接板,52为左转臂,53为右转臂,54为竖直板,55为倾斜板,56为拉杆,57为后压紧螺杆,58为后压缩弹簧,59为主横梁,60为主连接板,61为前连接板,62为后连接板,63为前镇压器,64为后镇压器,65为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包括机架、排肥器1、左犁体组10、右犁体组11、左合墒器组、右合墒器组、前耙片16组、后耙片17组和镇压器组,机架前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排肥箱2,排肥箱2下方设有左右向的输入轴3,输入轴3上连接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排肥器1,每个排肥器1上端均与排肥箱2下侧的下料口固定连通,对应排肥器1后方位置的机架前部左右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限深轮4,每个限深轮4中央均固定有转动轴5,每个限深轮4外侧均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与限深轮4同轴设置的齿片6,其中一个转动轴5与对应位置的输入轴3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前部下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犁体组10和右犁体组11,左犁体组10和右犁体组11分别包括若干个主犁体12,位于最前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内,其余对称设置的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外,机架中部下侧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应左合墒器组中部左方位置和右合墒器中部右方位置的机架中部均安装行走轮,对应左合墒器组后方位置的机架后部前后间隔安装有前耙片组和后耙片组,前耙片组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前耙片16,后耙片组包括若干个与前耙片16左右交错分布的后耙片17,对应后耙片组后方位置的机架后部固定连接有能够平地的碾压板,机架后侧与镇压器组前侧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限深轮4,能够控制左犁体组10和右犁体组11的耕深,通过设置齿片6,在作业时能够利用齿片6与地面的摩擦使转动轴5通过链轮链条带动排肥器1的输入轴3转动,从而将排肥箱2内的肥料施洒在耕区内,然后再通过左犁体组10、右犁体组11、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耕区进行翻耕和平整,能够提高耕区土壤的活性,一次性完成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减少播种前的劳动强度和准备时间,通过位于最前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内,其余对称设置的主犁体12的翻耕方向朝外,能够有效阻止土垡的运动,也能够将耕区整合的更加平整,提高耕地效率,通过设置前耙片16和后耙片17,能够使作业中地表的肥料等同表层土壤可以进行混合,也能够松碎土壤、平整土地、覆盖肥料,通过设置镇压器组,能够把碎土时残留的土块进一步压碎,同时进行平整,使下层土壤紧密平坦,使表土疏松,提高耕层的保墒性能,进而提高耕区的整地作业质量。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机架包括前框架26、犁体安装架13、合墒器安装架和后框架27,前框架26为开口向后的“匚”字形,前框架26前侧固定有与拖拉机后部相连接的连接耳65,排肥箱2固定安装在前框架26前部上侧,对应排肥箱2后方位置的前框架26内由前至后间隔固定有左右向的第一横梁28和左右向的第二横梁29,限深轮4为两个且对称安装在第一横梁28左部和右部,第一横梁28后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的犁体安装架13,犁体安装架13后侧与第二横梁29中部前侧固定连接,主犁体12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犁体安装架13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位于最后方的一对主犁体12相互靠紧且与第二横梁29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横梁29后侧与合墒器安装架前侧固定连接,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合墒器安装架上,对应第二横梁29后方位置的前框架26后部上侧转动安装有左右向的轮轴30,轮轴30左部和右部均固定有由前之后由上至下倾斜的连接臂31,连接臂31后部与行走轮中央转动连接,轮轴30上部固定有竖向设置的转动臂32,转动臂32上端与第二横梁29上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转动油缸33,对应合墒器安装架后方位置的前框架26后侧与开口向前的“匚”字形的后框架27前侧铰接连接,后框架27内由前至后间隔固定有左右向的第三横梁34和左右向的第四横梁35,第三横梁34下方设有左右向的第一耙片轴36,第一耙片轴36左右间隔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柱38,每个第一立柱38均与第三横梁34下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前耙片16左右间隔固定安装在第一耙片轴36上,第四横梁35下方设有左右向的第二耙片轴37,第二耙片轴37左右间隔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二立柱39,每个第二立柱39均与第四横梁35下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后耙片17与前耙片16左右交错分布的固定安装在第一耙片轴36上,后框架27后侧的横梁为后连接横梁41,碾压板与后连接横梁41前侧固定连接,后连接横梁41后侧与镇压器组前侧连接。
根据需求,主框架、前横梁、犁体安装架13和合墒器安装架均由现有公知技术制成,如空心方管,转动油缸33均与四轮拖拉机的液压系统通过管道相连通,轮轴30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前框架26上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各部件之间的安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时间。通过主犁体12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犁体安装架13左右两侧,可以使拖拉机的牵引阻力左右相等,能够保证左右耕深一致,通过设置轮轴30、行走轮和转动油缸33,运输时通过转动油缸33使行走轮沿轮轴30向下转动并与地面接触,能够减小运输过程中振动对本实用新型的损害,也能够便于使本实用新型灵活运输和转移。
如附图1、2所示,合墒器安装架包括纵梁42、左斜梁43、右斜梁44和后横梁45,第二横梁29中部后侧固定有前后向的纵梁42,纵梁42后端与前框架26后端齐平,对应纵梁42左方和右方位置的第一横梁28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能够调节第一横梁28高度的第一调深装置46和第二调深装置47,纵梁42后端固定连接有能够调节纵梁42高度的第三调深装置48,第一调深装置46、第二调深装置47和第三调深装置48结构均相同,第三调深装置48下端与左右向的后横梁45中部上侧固定连接,后横梁45左端与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左斜梁43后端固定连接,左斜梁43前部上侧与第一调深装置46下端固定连接,后横梁45右端与由前至后由右至左倾斜的右斜梁44后端固定连接,右斜梁44前部上侧与第二调深装置47下端固定连接,左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左斜梁43右侧间隔设置的左合墒器圆盘14,右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右斜梁44左侧间隔设置的右合墒器圆盘15,左合墒器圆盘14和右合墒器圆盘15左右对称分布。
根据需求,左斜梁43和右斜梁44对称设置,第一调深装置46、第二调深装置47和第三调深装置48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如铧式犁上限深轮的调节机构,第一调深装置46具体机构可包括立臂、限深螺杆和限深螺母,立臂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立臂上端中央设有小于内部直径的开口,限深螺杆设置在立臂内,限深螺杆上端具有穿过开口位于立臂上方的调节把手,限深螺杆下部外侧螺接有滑动安装于立臂内的限深螺母,限深螺母外侧截面和立臂内侧截面均呈矩形,限深螺母下端穿过立臂后位于立臂下方,第一横梁28左部与第一调深装置46的立臂固定安装在一起,左斜梁43前部上侧与第一调深装置46的限深螺母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横梁28右部和第二调深装置47的立臂固定安装在一起,右斜梁44前部上侧与第二调深装置47的限深螺母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纵梁42后端与第三调深装置48的立臂固定连接在一起,后横梁45中部上侧与第三调深装置48的限深螺母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杆件之间的固定安装通过现有技术安装,如通过U型螺栓和安装板固定安装,左合墒器圆盘14和右合墒器圆盘15结构相同且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简化合墒安装架,节省制造成本,也能够利用左合墒器圆盘14和右合墒器圆盘15的碎土、覆土、整平作用,使耕区的土壤平整,不用二次使用圆盘犁平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能源。
如附图1、2所示,机架还包括左翻转油缸和右翻转油缸49,前框架26左侧后端固定有成对设置的左连接板50,前框架26右侧后端固定有成对设置的右连接板51,后框架27左侧前端转动连接于左连接板50之间,后框架27右侧前端转动连接于右连接板51之间,后框架27左侧前端固定连接有呈由后至前由上至下倾斜的左转臂52,左转臂52下部前端与前框架26左端下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左翻转油缸,后框架27右侧前端固定有呈由后至前由上至下倾斜的右转臂53,右转臂53下部前端与前框架26右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右翻转油缸49。
根据需求,左翻转油缸和右翻转油缸49均与四轮拖拉机的液压系统通过管道相连通。在使用过程中,运输时通过控制左翻转油缸和右翻转油缸49使后框架27后端向上转动,运输时更加灵活、方便。
如附图1、2所示,碾压板包括前水平段18、倾斜段20和后水平段19,前水平段18和后水平端均为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倾斜段20为由前至后由上至下倾斜的板状结构,倾斜段20前端上侧与前水平段18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倾斜段20后端下侧与后水平段19前端上侧固定在一起,后水平段19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连接座21,每个连接座21上均铰接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压杆22,每个压杆22中部均与后连接横梁41前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每个压杆22下部后侧均固定有前后向的压紧杆23,每个压紧杆23后部上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压紧连接孔,每个压紧连接孔内均设有下端与连接座21后部对应位置铰接连接的前压紧螺杆24,对应压紧杆23上侧位置的前压紧螺杆24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前压紧螺母,对应压紧杆23下侧与连接座21之间位置的前压紧螺杆24外侧套装有前压缩弹簧25。
根据需求,连接座21的数量为两个。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碾压板,能够使土地更加平整,也利于早春耕种前的土壤保墒。
如附图1、2所示,镇压器组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分布的镇压器,位于最左方的镇压器为主镇压器,主镇压器包括前镇压器63、后镇压器64和主安装架,主安装架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固定连接在后连接横梁41左部的压紧臂,每个压紧臂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竖直板54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板55,每个竖直板54中部均与后连接横梁41左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每个竖直板54上侧均与对应位置的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倾斜板55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竖直板54之间铰接安装有拉杆56,拉杆56为前后向布置,拉杆56后部上侧铰接安装有后压紧螺杆57,倾斜板55后部之间固定有横杆,横杆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连接孔,后压紧螺杆57上端穿过后连接孔位于横杆上方,对应横杆上侧位置的后压紧螺杆57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后压紧螺母,对应倾斜板55下侧与拉杆56上侧之间位置的后压紧螺杆57外侧套装有后压缩弹簧58,拉杆56后部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三立柱40与左右向的主横梁59固定连接,主横梁59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连接板60,每个主连接板60均为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板状结构,每个主连接板60前侧均固定有前连接板61,每个主连接板60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板62,后连接板62和前连接板61均为前后向且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前连接板61中部与左右向的前镇压器63转动安装,后连接板62中部与左右向的后镇压器64转动安装,位于其他位置的每个镇压器均与主镇压器结构相同。
根据需求,镇压器的数量为两个,前镇压器63为现有公知技术,如锯片齿式镇压器,后镇压器64为现有公知技术,如网纹形镇压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镇压器,能够镇压翻耕、碎土后过于松软的土壤,也能够把碎土时残留的土块进一步压碎,同时进行平整,使下层土壤紧密平坦,使表土疏松,提高耕层的保墒性能。
如附图1、2所示,主犁体12为铧式犁,主犁体12后侧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与犁体安装架13固定安装在一起。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如附图1、2所示,转动轴5上设有第四调深装置,第四调深装置包括立臂7、限深螺杆8和限深螺母9,对应转动轴5位置的前横梁17上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臂7,立臂7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立臂7上端中央设有小于内部直径的开口,限深螺杆8设置在立臂7内,限深螺杆8上端具有穿过开口位于立臂7上方的调节把手,限深螺杆8下部外侧螺接有滑动安装于立臂7内的限深螺母9,限深螺母9外侧截面和立臂7内侧截面均呈矩形,限深螺母9下端穿过立臂7后与转动轴5安装在一起。
根据需求,立臂7中部通过U型螺栓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7上,限深螺杆8的外径大于开口的直径,第四调深装置为现有公知技术,第一调深装置46、第二调深装置47、第三调深装置48以及第四调深装置结构均相同。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调整调整主犁体12的耕深。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排肥器、左犁体组、右犁体组、左合墒器组、右合墒器组、前耙片组、后耙片组和镇压器组,机架前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排肥箱,排肥箱下方设有左右向的输入轴,输入轴上连接有若干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排肥器,每个排肥器上端均与排肥箱下侧的下料口固定连通,对应排肥器后方位置的机架前部左右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限深轮,每个限深轮中央均固定有转动轴,每个限深轮外侧均沿圆周均布有若干个与限深轮同轴设置的齿片,其中一个转动轴与对应位置的输入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前部下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左犁体组和右犁体组分别包括若干个主犁体,位于最前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主犁体的翻耕方向朝内,其余对称设置的主犁体的翻耕方向朝外,机架中部下侧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分布的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对应左合墒器组中部左方位置和右合墒器中部右方位置的机架中部均安装行走轮,对应左合墒器组后方位置的机架后部前后间隔安装有前耙片组和后耙片组,前耙片组包括若干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前耙片,后耙片组包括若干个与前耙片左右交错分布的后耙片,对应后耙片组后方位置的机架后部固定连接有能够平地的碾压板,机架后侧与镇压器组前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前框架、犁体安装架、合墒器安装架和后框架,前框架为开口向后的“匚”字形,前框架前侧固定有与拖拉机后部相连接的连接耳,排肥箱固定安装在前框架前部上侧,对应排肥箱后方位置的前框架内由前至后间隔固定有左右向的第一横梁和左右向的第二横梁,限深轮为两个且对称安装在第一横梁左部和右部,第一横梁后侧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且呈“V”形的犁体安装架,犁体安装架后侧与第二横梁中部前侧固定连接,主犁体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犁体安装架左部下侧和右部下侧,位于最后方的一对主犁体相互靠紧且与第二横梁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横梁后侧与合墒器安装架前侧固定连接,左合墒器组和右合墒器组呈左右对称的“V”形固定在合墒器安装架上,对应第二横梁后方位置的前框架后部上侧转动安装有左右向的轮轴,轮轴左部和右部均固定有由前之后由上至下倾斜的连接臂,连接臂后部与行走轮中央转动连接,轮轴上部固定有竖向设置的转动臂,转动臂上端与第二横梁上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转动油缸,对应合墒器安装架后方位置的前框架后侧与开口向前的“匚”字形的后框架前侧铰接连接,后框架内由前至后间隔固定有左右向的第三横梁和左右向的第四横梁,第三横梁下方设有左右向的第一耙片轴,第一耙片轴左右间隔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立柱,每个第一立柱均与第三横梁下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前耙片左右间隔固定安装在第一耙片轴上,第四横梁下方设有左右向的第二耙片轴,第二耙片轴左右间隔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二立柱,每个第二立柱均与第四横梁下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后耙片与前耙片左右交错分布的固定安装在第一耙片轴上,后框架后侧的横梁为后连接横梁,碾压板与后连接横梁前侧固定连接,后连接横梁后侧与镇压器组前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合墒器安装架包括纵梁、左斜梁、右斜梁和后横梁,第二横梁中部后侧固定有前后向的纵梁,纵梁后端与前框架后端齐平,对应纵梁左方和右方位置的第一横梁左部和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能够调节第一横梁高度的第一调深装置和第二调深装置,纵梁后端固定连接有能够调节纵梁高度的第三调深装置,第一调深装置、第二调深装置和第三调深装置结构均相同,第三调深装置下端与左右向的后横梁中部上侧固定连接,后横梁左端与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左斜梁后端固定连接,左斜梁前部上侧与第一调深装置下端固定连接,后横梁右端与由前至后由右至左倾斜的右斜梁后端固定连接,右斜梁前部上侧与第二调深装置下端固定连接,左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左斜梁右侧间隔设置的左合墒器圆盘,右合墒器组包括若干个沿右斜梁左侧间隔设置的右合墒器圆盘,左合墒器圆盘和右合墒器圆盘左右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机架还包括左翻转油缸和右翻转油缸,前框架后端左侧和后端右侧分别固定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后框架前端左侧与左连接板转动连接,后框架前端右侧与右连接板转动连接,后框架左侧前端固定连接有呈由后至前由上至下倾斜的左转臂,左转臂下部前端与前框架左端下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左翻转油缸,后框架右侧前端固定有呈由后至前由上至下倾斜的右转臂,右转臂下部前端与前框架右侧对应位置之间安装有右翻转油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碾压板包括前水平段、倾斜段和后水平段,前水平段和后水平端均为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倾斜段为由前至后由上至下倾斜的板状结构,倾斜段前端上侧与前水平段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倾斜段后端下侧与后水平段前端上侧固定在一起,后水平段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连接座,每个连接座上均铰接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压杆,每个压杆中部均与后连接横梁前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每个压杆下部后侧均固定有前后向的压紧杆,每个压紧杆后部上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压紧连接孔,每个压紧连接孔内均设有下端与连接座后部对应位置铰接连接的前压紧螺杆,对应压紧杆上侧位置的前压紧螺杆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前压紧螺母,对应压紧杆下侧与连接座之间位置的前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前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碾压板包括前水平段、倾斜段和后水平段,前水平段和后水平端均为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倾斜段为由前至后由上至下倾斜的板状结构,倾斜段前端上侧与前水平段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倾斜段后端下侧与后水平段前端上侧固定在一起,后水平段上侧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连接座,每个连接座上均铰接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压杆,每个压杆中部均与后连接横梁前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每个压杆下部后侧均固定有前后向的压紧杆,每个压紧杆后部上侧均设有上下贯通的压紧连接孔,每个压紧连接孔内均设有下端与连接座后部对应位置铰接连接的前压紧螺杆,对应压紧杆上侧位置的前压紧螺杆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前压紧螺母,对应压紧杆下侧与连接座之间位置的前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前压缩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6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镇压器组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分布的镇压器,位于最左方的镇压器为主镇压器,主镇压器包括前镇压器、后镇压器和主安装架,主安装架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固定连接在后连接横梁左部的压紧臂,每个压紧臂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竖直板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板,竖直板中部与后连接横梁左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竖直板上侧与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倾斜板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竖直板后部铰接安装有拉杆,拉杆为前后向布置,拉杆后部上侧铰接安装有后压紧螺杆,倾斜板后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连接孔,后压紧螺杆上端穿过后连接孔位于倾斜板上方,对应倾斜板上侧位置的后压紧螺杆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后压紧螺母,对应倾斜板下侧与拉杆上侧之间位置的后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后压缩弹簧,拉杆后部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三立柱与左右向的主横梁固定连接,主横梁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均为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板状结构,每个主连接板前侧均固定有前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前连接板均为前后向且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前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前镇压器转动安装,后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后镇压器转动安装,位于其他位置的每个镇压器均与主镇压器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镇压器组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分布的镇压器,位于最左方的镇压器为主镇压器,主镇压器包括前镇压器、后镇压器和主安装架,主安装架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固定连接在后连接横梁左部的压紧臂,每个压紧臂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竖直板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板,竖直板中部与后连接横梁左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竖直板上侧与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倾斜板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竖直板后部铰接安装有拉杆,拉杆为前后向布置,拉杆后部上侧铰接安装有后压紧螺杆,倾斜板后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连接孔,后压紧螺杆上端穿过后连接孔位于倾斜板上方,对应倾斜板上侧位置的后压紧螺杆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后压紧螺母,对应倾斜板下侧与拉杆上侧之间位置的后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后压缩弹簧,拉杆后部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三立柱与左右向的主横梁固定连接,主横梁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均为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板状结构,每个主连接板前侧均固定有前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前连接板均为前后向且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前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前镇压器转动安装,后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后镇压器转动安装,位于其他位置的每个镇压器均与主镇压器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镇压器组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分布的镇压器,位于最左方的镇压器为主镇压器,主镇压器包括前镇压器、后镇压器和主安装架,主安装架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固定连接在后连接横梁左部的压紧臂,每个压紧臂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竖直板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板,竖直板中部与后连接横梁左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竖直板上侧与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倾斜板后端下侧固定在一起,竖直板后部铰接安装有拉杆,拉杆为前后向布置,拉杆后部上侧铰接安装有后压紧螺杆,倾斜板后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后连接孔,后压紧螺杆上端穿过后连接孔位于倾斜板上方,对应倾斜板上侧位置的后压紧螺杆上安装有相配合的后压紧螺母,对应倾斜板下侧与拉杆上侧之间位置的后压紧螺杆外侧套装有后压缩弹簧,拉杆后部通过竖向设置的第三立柱与左右向的主横梁固定连接,主横梁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均为由前至后由左至右倾斜的板状结构,每个主连接板前侧均固定有前连接板,每个主连接板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板,后连接板和前连接板均为前后向且平行设置的板状结构,前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前镇压器转动安装,后连接板中部与左右向的后镇压器转动安装,位于其他位置的每个镇压器均与主镇压器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或9所述的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其特征在于主犁体为铧式犁,主犁体后侧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与犁体安装架固定安装在一起,或/和,转动轴上设有第四调深装置,第四调深装置包括立臂、限深螺杆和限深螺母,对应转动轴位置的前横梁上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立臂,立臂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立臂上端中央设有小于内部直径的开口,限深螺杆设置在立臂内,限深螺杆上端具有穿过开口位于立臂上方的调节把手,限深螺杆下部外侧螺接有滑动安装于立臂内的限深螺母,限深螺母外侧截面和立臂内侧截面均呈矩形,限深螺母下端穿过立臂后与转动轴安装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74674.3U CN213694754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74674.3U CN213694754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94754U true CN213694754U (zh) | 2021-07-16 |
Family
ID=76806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7467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694754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94754U (zh) |
-
2020
- 2020-11-18 CN CN202022674674.3U patent/CN2136947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04782Y (zh) | 多种功能播种机 | |
RU120838U1 (ru) |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посевно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сплошного посева зерновых культур | |
RU121686U1 (ru) |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посевно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сплошного посева зерновых культур | |
CN204442975U (zh) | 高效油菜播种机 | |
CN210579931U (zh) | 一种集合开沟器的圆盘耙 | |
RU194360U1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
RU179084U1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
RU184917U1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
RU193943U1 (ru) | Широкозахватный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агрегат для посева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культур | |
RU180168U1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
CN213694754U (zh) | 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 |
CN210641351U (zh) | 多行播种装置 | |
CN112243622A (zh) | 甜菜条耕深施肥一体机 | |
CN201479558U (zh) | 旋耕施肥播种多用机 | |
CN217564089U (zh) | 一种新型免耕播种机 | |
CN112292948B (zh) | 通用型带排肥犁地整地一体机 | |
CN213694755U (zh) | 带排肥无沟犁 | |
CN213847507U (zh) | 甜菜条耕深施肥一体机 | |
CN201234445Y (zh) | 大蒜集中供肥播种机 | |
RU186138U1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
CN112292947A (zh) | 悬挂可调式带排肥无沟犁 | |
RU2303341C2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бороздоделательно-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
CN206743799U (zh) | 农用深松、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 | |
RU213207U1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
RU214196U1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севной агрега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