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7333U - 一种呼吸科排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科排痰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67333U CN213667333U CN202020499384.7U CN202020499384U CN213667333U CN 213667333 U CN213667333 U CN 213667333U CN 202020499384 U CN202020499384 U CN 202020499384U CN 213667333 U CN213667333 U CN 2136673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sputum
- seat
- sputum discharging
- depar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排痰器,包括排痰器本体,所述排痰器本体包括均为中空结构且依次连接于一起的口含部、下本体、上本体以及上盖体,所述下本体和上本体之间卡接有漏斗形的安置座,所述安置座内抵接有振动球,所述上盖体的侧壁底端端部设有沿着侧壁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连接槽,所述环形连接槽与上本体顶部之间螺纹旋接于一起,所述上盖体的顶端端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上盖体顶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延伸至振动球的上方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吹气阻力以适应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内科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科排痰器。
背景技术
呼吸道是人体实现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并且具有支撑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作用,新生儿、老年人以及呼吸道病患容易出现排痰困难,较多的痰、脓等容易阻塞严重情况堵塞呼吸道,直接导致病患呼吸困难的危险症状。而排痰器则是用于将造成呼吸道堵塞的多余分泌物排出的重要医疗器械。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便携式排痰器一般包括本体、设于体一侧并且让患者咬住而呼出呼气的口部、设于本体内部并且随着呼气的流入而产生振动的振动工具,使用时患者用嘴咬住口部向本体内部用力呼气,呼出的气体经过本体内部时作用于振动工具上使得振动工具产生振动,从而反作用于患者的呼吸道内的附着粘稠物,使其松动从而易于排出。
但是,现有的在使用时排痰器不能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来改变吹气阻力的大小,从而难以做到个性化治疗,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吹气阻力以适应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呼吸科排痰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科排痰器,包括排痰器本体,所述排痰器本体包括均为中空结构且依次连接于一起的口含部、下本体、上本体以及上盖体,所述下本体和上本体之间卡接有漏斗形的安置座,所述安置座内抵接有振动球,所述上盖体的侧壁底端端部设有沿着侧壁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连接槽,所述环形连接槽的结构与上本体顶部侧壁结构相适配,且所述环形连接槽与上本体顶部之间螺纹旋接于一起,所述上盖体的顶端端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上盖体顶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延伸至振动球的上方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着上本体的内侧周向方向设置的抵接台,所述上本体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抵接台下方的位置处与下本体的外侧壁之间螺纹旋接于一起,所述安置座的顶部设有沿着安置座的外侧边缘设置的卡接台,所述卡接台卡接于下本体顶端端部与抵接台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口含部的外侧壁上靠近下本体的一端设有沿着口含部的周向方向设置的挡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中设置的弹簧在使用时通过调节弹簧底端与振动球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在使用过程中的吹气阻力的目的,以适应不同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的情况,提高排痰器本体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排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口含部1,下本体2,上本体3,上盖体4,安置座5,振动球6,环形连接槽7,出气孔8,弹簧9,抵接台10,卡接台11,挡边1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呼吸科排痰器,包括排痰器本体,所述排痰器本体包括均为中空结构且依次螺纹旋接于一起的口含部1、下本体2、上本体3以及上盖体 4,所述下本体2和上本体3之间卡接有漏斗形的安置座5,所述安置座5内抵接有振动球6,所述上盖体4的侧壁底端端部设有沿着上盖体4侧壁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连接槽7,所述环形连接槽7的结构与上本体3顶部侧壁结构相适配,安装时,所述环形连接槽7与上本体3顶部之间螺纹旋接于一起,具体为,所述上本体3的内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环形连接槽7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上本体 3内侧壁位置处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从而使得所述环形连接槽7能够与上本体3螺纹旋接于一起;所述上盖体4的顶端端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 8,所述上盖体4顶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9,具体为,所述弹簧9的顶端固定焊接于上盖体4的顶端内侧壁上,所述弹簧9的底端延伸至振动球6 的上方位置处;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口含部1向排痰器本体内部呼气,呼出的气体依次通过口含部1和下本体2后将振动球6向上吹起,最后气体通过上本体 3、上盖体4后从出气孔8排出,当振动球6被向上吹起时势必会挤压弹簧9,当完成呼气后,振动球6在弹簧9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回落,从而不断的呼气和回落产生了振动,反作用于患者的呼吸道内的附着粘稠物,使其松动从而易于排出;当使用者需要调节吹气阻力时,通过旋转上盖体4调节弹簧9底端与振动球6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在使用过程中的吹气阻力的目的,即当弹簧9 底端与振动球6之间的具体越大患者向上吹起振动球6挤压弹簧9所需的作用力就越小,即阻力越小;反之则阻力越大。
进一步的,所述上本体3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着上本体3的内侧周向方向设置的抵接台10,所述抵接台10与上本体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本体3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抵接台10下方的位置处与下本体2的外侧壁之间螺纹旋接于一起,所述安置座5的顶部设有沿着安置座5的外侧边缘设置的卡接台11,所述卡接台11与安置座5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卡接台11卡接于下本体3顶端端部与抵接台11之间,从而使得安置座5卡接于上本体3和下本体2之间;
所述口含部1的外侧壁上靠近下本体2的一端设有沿着口含部1的周向方向设置的挡边12,所述挡板12用于防止患者在呼气的过程中唾液从患者嘴部与口含部1之间向外飞溅至其他人身上的情况;所述上本体3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图中未示出),所述刻度便于使用者更好的掌握所述弹簧9与振动球6之间的相对位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呼吸科排痰器,包括排痰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痰器本体包括均为中空结构且依次连接于一起的口含部(1)、下本体(2)、上本体(3)以及上盖体(4),所述下本体(2)和上本体(3)之间卡接有漏斗形的安置座(5),所述安置座(5)内抵接有振动球(6),所述上盖体(4)的侧壁底端端部设有沿着侧壁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连接槽(7),所述环形连接槽(7)的结构与上本体顶部侧壁结构相适配,且所述环形连接槽(7)与上本体(3)顶部之间螺纹旋接于一起,所述上盖体(4)的顶端端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气孔(8),所述上盖体(4)顶端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9),所述弹簧(9)的底端延伸至振动球(6)的上方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排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3)的内侧壁上设有沿着上本体(3)的内侧周向方向设置的抵接台(10),所述上本体(3)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抵接台(10)下方的位置处与下本体(2)的外侧壁之间螺纹旋接于一起,所述安置座(5)的顶部设有沿着安置座(5)的外侧边缘设置的卡接台(11),所述卡接台(11)卡接于下本体(2)顶端端部与抵接台(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呼吸科排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含部(1)的外侧壁上靠近下本体(2)的一端设有沿着口含部(1)的周向方向设置的挡边(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排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3)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99384.7U CN213667333U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呼吸科排痰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99384.7U CN213667333U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呼吸科排痰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67333U true CN213667333U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6725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9938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667333U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呼吸科排痰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67333U (zh) |
-
2020
- 2020-04-08 CN CN202020499384.7U patent/CN2136673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46976B2 (ja) | 吸入器の機能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アダプタ | |
JP2024054186A (ja) | 潰れることができる導管、患者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およびヘッドギアコネクタ | |
EP3171845B1 (en) | Ventilation mask | |
CN106798957A (zh) | 一种内科临床用急救呼吸装置 | |
CN213667333U (zh) | 一种呼吸科排痰器 | |
CN208660069U (zh) | 一种雾化器床旁固定支架 | |
CN210992421U (zh) | 一种口咽通气管 | |
CN211068547U (zh) | 一种心内科急救装置 | |
CN209630369U (zh) | 一种护理用的多功能输氧鼻塞 | |
EP1317941A3 (en) | Nasal ventilation cannula | |
CN208493129U (zh) | 气管切开患者专用呼吸训练器 | |
CN206391331U (zh) | 一种新型心脏内科用呼吸装置 | |
CN201631855U (zh) | 口插管固定器 | |
CN219049951U (zh) | 一种无创通气管 | |
CN109718400A (zh) | 智能自动吸痰器械 | |
CN215024647U (zh) | 一种胃镜专用复合型面罩 | |
CN215194665U (zh) | 一种耳鼻喉科眩晕病人术后康复训练装置 | |
CN213554661U (zh) | 一种鼻饲患者的新型面罩 | |
CN208448375U (zh) | 一种医疗呼吸用供氧面罩装置 | |
CN212913406U (zh) | 一种可视插管喉镜防护罩 | |
CN219743643U (zh) | 鼻导管用固定结构 | |
CN215135246U (zh) | 一种麻醉科用麻醉呼吸器 | |
CN202086909U (zh) | 一种喉罩气道导管 | |
CN221535260U (zh) | 一种带吸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接口的鼻咽通气管 | |
CN211410563U (zh) | 一种新型呼吸科专用便于固定的导气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