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6116U -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6116U
CN213666116U CN202022533301.4U CN202022533301U CN213666116U CN 213666116 U CN213666116 U CN 213666116U CN 202022533301 U CN202022533301 U CN 202022533301U CN 213666116 U CN213666116 U CN 213666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yopia
treatment
optical
amblyopia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333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丽
樊成华
肖丽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25333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6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6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6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解决了现在的眼睛近视和近视性弱视治疗仪光源的光束尺寸没有根据眼睛的尺寸进行设定,使得光源消耗的功率不能根据眼睛的尺寸进行合理的利用,造成浪费或者光照护理效果不好且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组件包括激光头,所述激光头发出的激光束到达眼睛,所述激光束到达眼睛的光束截面的最短的过心线的长度为4‑20mm,本实用新型的治疗仪包括两组光学组件和壳体。本实用新型具有光源利用率高、携带使用方便、对眼睛治疗效果好和远程监控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部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常生活和学习融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这也使得青少年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多,儿童用眼疲劳成为常态,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近视发生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儿童近视所导致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基于近视发生现状,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眼部保健治疗仪,现在市场上用于儿童近视保健治疗的仪器主要结构和缺点如下:
(1)坐式结构,仪器需要放置在桌面上,然后患者坐于仪器的前方,并通过调整坐姿、椅子高度等来适应仪器的高度,这样使得仪器的使用很不方便,常常导致身体的姿势不舒服。
(2)选择的光源不够理想且光源经处理后的光束直径并没有根据眼睛的结构进行设定,使得光源消耗的功率不能合理利用。
因此,有必要对近视或近视性弱视采用的光学组件以及仪器的便携式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在激光束治疗仪的光束的尺寸没有根据眼睛的结构进行设定,使得光源消耗的功率不能根据眼睛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利用,造成浪费或者光照治疗护理效果不好,且采用坐式结构,穿戴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包括激光头,所述激光头发出的激光束到达眼睛,所述激光束到达眼睛处的光束截面的最短的过心线的长度为4-2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心线”是指到达眼睛处的光束截面边缘上通过光束截面几何中心的两点的连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激光束作为光源,对于激光光学组件,由于激光能量集中,激光束直接作用于人眼,从而实现对眼部的光照和治疗,通过控制激光束的尺寸作用于眼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头为630-660nm的红光激光头,优选为650nm。
650nm的红光有温热效果,光直接照射在视网膜,视网膜后面的脉络膜也受到一点温热,所以能改善眼底的血液循环。
优选地,所述激光束达到眼睛的光束截面呈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 8-11mm。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所述激光头设置在光学基板上,所述光学基板上还设置有LED辅灯,若干所述LED辅灯环绕所述激光头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LED辅灯为6个,沿激光头均匀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为了对近视性弱视患者的眼睛进行干预治疗,设置LED辅灯进行光照,实现该治疗装置的多功能化。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包括壳体和两组上述的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现有的坐式结构使用不方便,因此,设计为头戴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光学组件连接有调距装置,所述调距装置包括第一调距组件和第二调距组件,所述第一调距组件和第二调距组件分别连接有一组光学组件。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第一调距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移动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移动条啮合,所述第二调距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移动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移动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移动条连接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二移动条连接第二组光学组件。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第一移动条和第二移动条分别包括一个滑轨和一个连接板,所述滑轨的上端设置有齿条,所述滑轨的下端设置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光学基板。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不同人的瞳孔间距不同,要想使得光束照射到整个眼球,需要调整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当拨动齿轮时,会带动第一移动条和第二移动条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在移动条上的光学组件运动,当两个齿轮的上端相向转动时,两个移动条距离增大,从而带动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增大,当两个齿轮的上端相背离转动时,两个移动条距离减小,从而带动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上同轴设置有第一副齿轮,所述第一副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一副齿轮固定连接,即二者同轴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第一调距组件为第一摆动件,所述第二调距组件为第二摆动件,所述第一摆动件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一轴,在第一悬臂上设置有一组光学组件,第一悬臂的一端利用轴与所述壳体连接,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所述第二调距组件包括有第二悬臂和第二轴,在第二悬臂上设置有另一组光学组件,第二悬臂的一端利用轴与所述壳体连接,第二悬臂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
当拨动第一悬臂或第二悬臂伸出壳体的一端时,可调整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的第一摆动组件包含第三齿轮,在所述第三齿轮侧面设置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二摆动组件包含有第四齿轮,在所述第四齿轮的侧面设置另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通过轴与壳体连接。
当旋转所述第三转轮或第四转轮时,两组光学组件随齿轮摆动可调整两光学组件的距离。
进一步的,在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设置两个副齿轮,并且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与两个副齿相互啮合,实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联动。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将光学组件安装在安装板上,且安装板固定在壳体上,这样能加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若干第一固定带和若干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连接,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为一组,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三组固定带,包括两组第一固定带和一组第二固定带,两组第一固定带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两侧连接,第二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两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坐式结构,使用起来很不方面,因此,改进成了头戴式结构,具体是通过环形固定在头部的两组第一固定带,竖向二次固定的第二固定带,由于治疗装置有一定的体型,第二固定带连接在壳体的顶部与两组第一固定带连接,可以防止护理装置下滑。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销柱结构,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通槽,所述固定带穿过通槽与所述销柱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对称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壁上,所述销柱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壁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壳体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二销柱结构,所述固定带的一端通穿过所述第二通槽与第二销柱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销柱结构包括柱孔和销钉,所述柱孔对称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中,所述销钉嵌入到所述柱孔中,所述销钉上设置有挂环,即挂接件,所述固定带绕接在所述挂环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和下盖结合之后,销钉被限位在两个柱孔中,挂环的一端连接在销钉上,另一端延伸出通槽外,固定带连接在挂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销钉的长度大于所述通槽的长度,这样,即使在内部柱孔拉断的情况下,销钉也不会从通槽中拉出,保证了固定带始终与壳体是连接的,治疗治疗仪主体不会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销柱结构包括柱孔和销钉,所述柱孔对称设置在上盖和下盖中,所述销钉嵌入到所述柱孔中,所述固定带绕接在所述销钉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的相互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设置有带体伸缩结构。
伸缩结构使得固定带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脑袋大小进行长短调节,使其更适用于不同用户。相对于坐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穿戴方便,而且便于把控平衡。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远光端的前方设置有视窗部,所述视窗部设置有透光板。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板固定在软胶件上,所述软胶件通过软胶支架连接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板固定在软胶件上,所述软胶件连接在壳体上。
所述软胶件与人眼部接触,软胶能提高贴合度和舒适感。所述软胶件的内部设置有人体探测器,实现人体是否佩戴的信号检测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上端或者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可实现从上盖调节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上设置有螺丝孔,螺丝通过螺丝孔连接上盖和下盖,所述螺丝孔上设置有螺丝盖条,所述螺丝盖条一方面可以对螺丝进行遮挡,另一方面,螺丝盖条是软胶条且延伸出下盖,既可以防滑又可以耐摩擦,防止下盖被磨损。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关,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调距装置和PCB板,所述PCB上设置有外接充电口、控制电路和单片机,所述控制电路和单片机与开关机检测、人体检测单元、光学组件的控制单元以及电量或充电状态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物联网模块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与小程序客户端通信连接。
所述外接充电口作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的接口。本实用新型内置可充电的电池供电。
所述开关机检测包括开关检测与控制电路,其作用是开关机检测,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开关机状态信号进而控制光源的开关机,
所述人体检测单元包括人体探测器,所述人体探测器设置在壳体内,所述人体探测器为人体红外传感器或者电容传感器或其它探测人体信号的传感器,其作用是检测人体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监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所述光学组件的控制单元包括激光和LED辅灯的照明状态和时长控制电路,其作用是通过单片机控制激光或LED辅灯工作以及工作时长,并且将工作状态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所述电量或充电状态检测单元包括电量检测电路和充电状态检测电路,其作用是通过单片机检测电量多少以及充电的状态。
所述单片机接收的信号通过物联网模块上传至服务器,而小程序客户端可调取服务器的信息,实现对患者佩戴情况和治疗过程的远程监控以及对本实用新型的定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所述调距装置和 PCB板设置在安装板的一面,所述安装板的另一面设置有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上设置有触控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基板的外侧设置有端盖板,所述端盖板上设置有触摸键,所述触摸键可控制触控基板上的触控开关,实现光照的开关控制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激光头,控制激光束的光束大小,使其贴近人眼结构,使得其对眼睛的护理治疗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距装置,使得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可调,满足不同瞳孔间距的人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的坐式眼部治疗仪设置为头戴式眼部治疗仪,使用更方便。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智能模块,并能与小程序客户端交互实现患者佩戴情况以及治疗过程的远程监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坐式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悬臂摆动式调距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齿轮摆动式调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激光光学组件,200-激光头,201-光学基板,202-LED辅灯,3-人眼,4- 光束,5-壳体,500-上盖,501-下盖,503-端盖板,504-软胶支架,505-软胶件, 507-螺丝盖条,6-调距装置,60-第一悬臂,61-第一轴,63-第二悬臂,64-第二轴, 600-第一齿轮,601-第二齿轮,602-第一移动条,604-滑轨,605-齿条,606-连接板,607-第一副齿轮,608-限位件,609-第三齿轮,610-第四齿轮,7-安装板, 8-触控基板,9-外接口,10-透光板,11-第一固定带,12-第二固定带,13-销钉, 14-通槽,15-柱孔,16-挂环,17-加强部,18-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包括激光光学组件2,所述激光光学组件2包括激光头200,所述激光头200安装在所述光学基板201上,所述激光头200发出的激光束到达眼睛的光束截面最短的过心线长度为4-2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心线”是指到达眼睛处的光束截面边缘上通过光束截面几何中心的两点的连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射出的激光束的光束4的尺寸适用于人眼结构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光速4呈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为8-11mm。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人眼3眼球的尺寸,设计的光束4的直径贴合人眼3的尺寸,使得激光束能够照射到人眼3,光源的利用率更高,护理效果更好。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光学基板201 上还设置有LED辅灯202,所述LED辅灯202环绕所述激光头200分布,所述 LED辅灯202为6个,沿激光头200均匀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为了对弱势患者的眼睛进行护理,设置LED辅灯202进行光照治疗,实现该护理装置的多功能化。
实施例4
如图2-图6所示,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包括壳体5和两组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位于所述壳体5中。
所述光学组件连接有调距装置6,所述调距装置6包括第一调距组件和第二调距组件,所述第一调距组件和第二调距组件分别连接有一组光学组件。
所述第一调距组件包括第一齿轮600和第一移动条602,所述第一齿轮600 与所述第一移动条602啮合,所述第二调距组件包括第二齿轮601和第二移动条,所述第二齿轮601与所述第二移动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600和第二齿轮601 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移动条602连接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二移动条连接第二组光学组件。
所述第一移动条602和第二移动条分别包括一个滑轨604和一个连接板 606,所述滑轨604的上端设置有齿条605,所述滑轨604的下端设置有所述连接板606,所述连接板606上设置光学基板201。
所述滑轨604中设置有限位件608,所述限位件608将滑轨604限位在安装板7上,既可以在安装板7上滑动,又使得滑轨604不会从安装板7上掉落。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不同人的双眼瞳孔间距不同,要想使得光束4照射到整个眼球,需要调整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600和第二齿轮601,当拨动齿轮时,会带动第一移动条602和第二移动条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在移动条上的光学组件运动,当两个齿轮的上端相向转动时,两个移动条距离增大,从而带动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增大,当两个齿轮的上端相背离转动时,两个移动条距离减小,从而带动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
所述第一齿轮600上同轴设置有第一副齿轮607,所述第一副齿轮607与齿条605啮合,所述第一齿轮600和第一副齿轮607固定连接,即二者同轴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齿轮601上同轴设置有第二副齿轮,所述第二副齿轮与齿条605 啮合,所述第二齿轮601和第二副齿轮固定连接,即二者同轴同步转动。
所述调距装置6安装在安装板7上,安装板7与壳体5连接。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为第一摆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距组件为第二摆动组件,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悬臂60和第一轴61,在第一悬臂60上设置有一组光学组件,第一悬臂60的一端利用第一轴61与所述壳体5连接,第一悬臂60的另一端伸出壳体5外;所述第二摆动组件包括有第二悬臂63和第二轴64,在第二悬臂63上设置有另一组光学组件,第二悬臂63的一端利用第二轴64与所述壳体5连接,第二悬臂63的另一端伸出壳体5外。
当拨动第一悬臂60或第二悬臂63伸出壳体5的一端时,可调整两组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6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摆动组件包含有第三齿轮609,在所述第三齿轮609侧面设置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二摆动组件包含有第四齿轮610,在所述第四齿轮610的侧面设置另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三齿轮609和第四齿610轮通过轴与壳体5连接,所述第三齿轮609和第四齿轮 610之间设置两个副齿轮,并且第三齿轮609、第四齿轮610与两个副齿相互啮合,实现第三齿轮609与第四齿轮610的联动。
当旋转所述第三转轮609或第四转轮610时,两组光学组件随齿轮摆动可调整两光学组件的距离。
实施例7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该治疗仪为坐式结构,即所述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8。
实施例8
如图2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所述第一固定带11 与所述壳体5两侧的头戴位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 11连接,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顶部的头戴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坐式结构,使用起来很不方面,因此,改进成了头戴式结构,具体是通过环形固定在头部的第一固定带11和竖向二次固定的第二固定带12,由于护理装置有一定的体型,第二固定带12连接在壳体5的顶部和第一固定带11连接。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眼部治疗仪的重量和体积,为了使得光学组件发出的光束 4能准确到达人眼3,必须要保持仪器的平衡,否者会影响到光束4射入人眼3,造成偏斜,影响护理治疗效果,因此,固定带的来保持仪器的平衡尤为重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种固定带,其中第一固定带11对称连接壳体5的两侧壁,而第二固定带12,连接第一固定带11和壳体5的顶部,这样第一固定带11能卡接在耳朵上,而第二固定带12能固定在头顶,实现三位固定,固定的稳定性更强,平衡性更好。
实施例9
如图3、图4、图6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所述壳体5包括上盖500和下盖501,所述上盖500和下盖501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 5的两侧壁内部对称设置有销柱结构,所述壳体5表面设置有通槽14,所述通槽 14对称设置在壳体5的两侧壁上,所述固定带通过挂接件穿过通槽14与销柱结构连接,所述挂接件为挂环16。
所述销柱结构包括柱孔15和销钉13,所述柱孔15对称设置在壳体5结构的上盖500和下盖501中,所述销钉13嵌入到所述柱孔15中,所述销钉13上设置有挂环16,所述固定带绕接在所述挂环16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500和下盖501结合之后,销钉13被限位在两个柱孔15 中,挂环16的一端连接在销钉13上,另一端延伸出通槽14外,固定带连接在挂环16上。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眼部治疗仪中会设置基板、光学组件等多个零部件,因此,存在一定的厚度,且有相当的重量,要穿戴在头上,需要保证固定带与壳体5 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否者可能导致断裂,或者引起偏斜导致护理治疗效果不好,因此,将销柱结构设置在壳体5的内部,挂接件穿过通槽14一端连接在销柱结构上,另一端连接固定带,这样连接更为稳固。
所述销钉的长度大于所述通槽的长度,且所述销钉的材质为金属,这样,即使在内部柱孔拉断的情况下,销钉13也不断且不会从通槽中拉出,保证了固定带始终与壳体是连接的,治疗仪主体不会掉落。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所述调距装置和PCB板设置在安装板7 的一面,所述安装板7的另一面设置有触控基板8,所述触控基板8上设置有触控开关,所述PCB板上还设置有外接充电口。
所述远光端的前方设置有视窗部,所述视窗部设置有透光板10,所述透光板10固定在软胶件505上,所述软胶件505通过软胶支架504连接在壳体5上。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所述上盖500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齿轮600和第二齿轮601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可实现从上盖500调节光学组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触控基板8的外侧设置有端盖板503,所述端盖板503上设置有触摸键,所述触摸键可控制触控基板8上的触控开关,实现光照的开关控制等。
所述触控开关包括激光头触控开关、LED辅灯主控开关和总电源开关,对应地在前端盖上有激光头模式触控键、LED辅灯模式触控键和总电源触控键。
所述下盖501上设置有螺丝孔,螺丝通过螺丝孔连接上盖500和下盖501,所述螺丝孔上设置有螺丝盖条507,所述螺丝盖条507一方面可以对螺丝进行遮挡,另一方面,螺丝盖条507是软胶条且延伸出下盖501,既可以防滑又可以耐摩擦,防止下盖501被磨损。
实施例12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述PCB上设置有外接充电口和单片机,所述控制电路和单片机与开关机检测、人体检测单元、光学组件的控制单元以及电量或充电状态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物联网模块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与小程序客户端通信连接。
所述外接充电口作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的接口。本实用新型内置可充电的电池供电。
所述开关机检测包括开关检测与控制电路,其作用是开关机检测,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开关机状态信号进而控制光源的开关机,
所述人体检测单元包括人体探测器,所述人体探测器设置在壳体5内,所述人体探测器为人体红外传感器或者电容传感器或其它探测人体信号的传感器,其作用是检测人体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监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所述光学组件的控制单元包括激光和LED辅灯的照明状态和时长控制电路,其作用是通过单片机控制激光或LED辅灯工作以及工作时长,并且将工作状态信号传输给单片机。
所述电量或充电状态检测单元包括电量检测电路和充电状态检测电路,其作用是通过单片机检测电量多少以及充电的状态。
所述单片机接收的信号通过物联网模块上传至服务器,而小程序客户端可调取服务器的信息,实现对患者佩戴情况和治疗过程的远程监控以及对本实用新型的定位。
当患者佩戴上该治疗装置时,手动摁下前端盖上的总电源触控键,从而打开总电源,装置进入电源接通状态,当需要进行近视治疗时,手动摁下前端盖上的激光模式触控键,人体探测器检测人体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开关检测与控制单元检测并控制激光打开,此时激光工作,激光照明时长控制电路控制激光光照3-10分钟,关闭,从而实现近视治疗;当需要进行弱视治疗时,手动触控前端盖上的LED辅灯模式触控键,开关检测与控制单元检测并控制LED辅灯打开,此时,LED辅灯工作,LED辅灯照明时长控制电路控制LED辅灯光照3-10 分钟,关闭。同时,监控佩戴者的使用过程。对于电源的检测和控制,电量检测电路会向单片机发送电量信号,充电状态检测电路会向单片机发送电量是否充好的信号,如果未充饱,继续充电,如果充电完成,则提醒充电完成,由于单片机与人体探测器、开关检测与控制电路、激光和LED辅灯照明时长控制电路、电量检测电路和充电状态检测电路连接,并通过物联网模块上传至服务器,而小程序客户端可调取服务器的信息,那么用户可通过终端APP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远程监控患者的治疗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下”、“前”和“后”均以附图所示方位为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头(200),所述激光头(200)发出的激光束到达眼睛,所述激光束到达眼睛处的光束截面最短的过心线的长度为4-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头(200)设置在光学基板(201)上,所述光学基板(201)上还设置有LED辅灯(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头为630-660nm的红光激光头。
4.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和两组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位于所述壳体(5)中,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固定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连接有调距装置(6),所述调距装置(6)包括第一调距组件和第二调距组件,所述第一调距组件和第二调距组件分别连接有一组光学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包括第一齿轮(600)和第一移动条(602),所述第一齿轮(600)与所述第一移动条(602)啮合,所述第二调距组件包括第二齿轮(601)和第二移动条,所述第二齿轮(601)与所述第二移动条啮合,所述第一移动条(602)连接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二移动条连接第二组光学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距组件为第一摆动件,所述第二调距组件为第二摆动件,所述第一摆动件上连接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二摆动件连接另一组光学组件,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通过轴与壳体(5)连接,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5)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包括若干第一固定带(11)和若干第二固定带(12),所述第一固定带(11)与所述壳体(5)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带(11)连接,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销柱结构,所述壳体(5)表面设置有通槽(14),所述固定带穿过通槽(14)与所述销柱结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关,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调距装置和PCB板,所述PCB上设置有外接充电口和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开关机检测、人体检测单元、光学组件的控制单元以及电量或充电状态检测单元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物联网模块与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与小程序客户端通信连接。
CN202022533301.4U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Active CN213666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3301.4U CN213666116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3301.4U CN213666116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6116U true CN213666116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9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33301.4U Active CN213666116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6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4740B (zh) 互动式婴儿奶瓶
CA2125151C (en) Low-frequency therapeutic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adhesive sheet electrode
CN212650977U (zh) 可穿戴式侧卧闭口止鼾助眠装置
TWM602879U (zh) 微型穿戴生理裝置
CN213666116U (zh) 一种近视和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治疗仪
CN106454577A (zh) 睡眠耳机
CN213634781U (zh) 一种医用报警装置
CN213697468U (zh) 用于防控近视和近视性弱视治疗的光学组件及其装置
CN211658137U (zh) 头戴式生理参数监测装置
CN208511718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止吐手环
CN213346299U (zh) 一种红光刺激脉络膜控制眼轴的仪器
WO2020228724A1 (zh) 微型穿戴生理装置
CN209821522U (zh) 一种智能眼镜的镜架
CN113101493A (zh) 一种可调频阿尔兹海默症改善眼罩
CN209437887U (zh) 一种多功能高频电疗仪
CN208926982U (zh) 一种眼球运动引导仪
CN112386259A (zh) 检测脑电波的可穿戴设备
CN110893097A (zh) 一种儿童睡眠管理设备
CN219982900U (zh) 一种生物反馈训练仪
CN113350017A (zh) 可穿戴式侧卧闭口止鼾助眠装置
CN220477950U (zh) 一种轻质可穿戴式电刺激治疗仪
CN109240072A (zh) 一种中医脉诊智能健康管理手表
CN219207679U (zh) 一种助眠设备及应用有该助眠设备的眼罩
CN215841087U (zh) 一种头戴式助眠器
CN210408436U (zh) 一种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