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54602U -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54602U
CN213654602U CN202021810371.3U CN202021810371U CN213654602U CN 213654602 U CN213654602 U CN 213654602U CN 202021810371 U CN202021810371 U CN 202021810371U CN 213654602 U CN213654602 U CN 213654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door
door
seal
sealing
do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03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engshe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ngshe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ngshe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ngshen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03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54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54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54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门组件和第二移门组件;该叠套门采用双导轨,每条导轨上安装一扇移门,可以实现门扇顺滑地在双导轨上滑行。此门安装距离只需要原来空间2/3的安装空间即能实现移门的安装。且叠层门采用嵌入式设计方式,充分保证门的气密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门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背景技术
现有单开医用气密外挂式移门,如图1所示,按规范要求净通过尺寸为1400mm,即门板为1500mm宽,完全开启后长度方向总长度约为3200mm,占用空间较大。同时由于外挂式结构,门体与门框之间无法做到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门扇叠套气密式移门,在保证前提下保证气密性的前提下减少空间的占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门组件和第二移门组件;
其中,上述第一移门组件,包括第一移门本体、第一移门轨道和第一机组;
上述第一移门轨道,包括对向设置的一对第一移门上轨道和第一移门下轨道;
上述第二移门组件,包括第二移门本体、第二移门轨道和第二机组;
上述第二移门轨道,包括对向设置的一对第二移门上轨道和第二移门下轨道;
上述第一移门本体,其上端面与第一机组可挂接;
上述第一机组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移门上轨道中;
上述第一移门本体,其下端面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移门下轨道中;
上述第二移门本体,其上端面与第二机组挂接;
上述第二机组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移门上轨道中;
上述第二移门本体,其下端面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移下门轨道中;
上述第二移门轨道的总长度不小于第一移门轨道长度的2/3;
还包括密封组件;
上述密封组件,包括门间密封件、第一顶部密封件、第二顶部密封件和第二移门端密封件;
上述门间密封件,安装于第一移门本体和/或第二移门本体的边缘,抵接第二移门本体和/或第一移门本体,当移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门间密封件正好位于第一门本体和第二移门本体的交接位置;
上述第一顶部密封件,对应安装于第一移门本体与第二移门本体的间隙位置,使其密封;
上述第二移门端密封件,位于第二移门上轨道的外端面,限制完全打开状态的第二移门的位移;
上述第二顶部密封件,对应安装于第二移门本体与墙体的间隙位置,使其密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与上述第一移门本体对向的墙体,具有密封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密封槽内具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门间密封件,包括第一移门门间密封结构和第二移门门间密封结构;
上述第一移门门间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移门本体边缘位置的第一门间密封件;
上述第二移门门间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移门本体边缘位置的第二门间密封件;
上述第一门间密封件与第二门间密封件对向设置,当移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第一门间密封件与第二门间密封件正好相互抵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一移门门间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层;
上述第二移门门间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垫层;
上述第一密封垫层,设置于第一门间密封件的内表面;
上述第二密封垫层,设置于第二门间密封件的内表面;
上述第一密封垫层与第二密封垫层对向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二顶部密封件的一端部,抵接第二移门端密封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当移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上述第一门间密封件与第二门间密封件还可以为相互咬合的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为饰面板遮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饰面板为可开合的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一移门下轨道和第一移门本体的接触位置具有第一止摆机构;
和/或
上述第一移门本体和第二移门本体之间具有门间止摆机构;
和/或
上述第二移门下轨道和第二移门本体的接触位置具有第二止摆机构。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移门上导轨采用双导轨,每条导轨上安装一扇移门,可以实现门扇顺滑地在双导轨上滑行。此门安装距离只需要原来空间2/3的安装空间即能实现移门的安装。且叠层门采用嵌入式设计方式,充分保证门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移门的安装示意;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套门的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套门的开启状态下,移门俯视结构示意;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套门的开启状态下,第一移门侧部状态示意;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套门的A-A向结构示意;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叠套门的止摆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由第一移门组件、第二移门组件和密封组件组成;
其中,该第一移门组件(如图5所示),由第一移门本体1、第一移门轨道和第一机组3-1组成;
该第一移门轨道,包括分别位于第一移门本体1上方的第一移门上轨道1-0和位于第一移门本体1下方第一移门下轨道(未示出,该轨道与传统移门的作用和结构一致,目的在于能够使移门在其上进行平移);
该第二移门组件,由第二移门本体2、第二移门轨道和第二机组3-2组成;
该第二移门轨道,包括分别位于第二移门本体2上方的第二移门上轨道2-0和位于第二移门本体2下方第二移门下轨道(未示出,该轨道与传统移门的作用和结构一致,目的在于能够使移门在其上进行平移);
改第一移门本体1,其上端面与第一机组3-1挂接;
该第一机组3-1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移门上轨道1-0中;
该第一移门本体,其下端面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移门下轨道中;
该第一移门本体的端侧部10(如图4所示),安装完成后,可实现嵌入式的安装于墙体或隔断内的效果,从而实现关闭后,侧边部的气密性;
该第二移门本体2,其上端面与第二机组3-2挂接;
该第二机组3-1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移门上轨道2-0中;
该第二移门本体,其下端面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移下门轨道中;
该密封组件,包括门间密封件、第一顶部密封件8、第二顶部密封件9和第二移门端密封件7;
该门间密封件(如图3所示),为分别安装于第一移门本体的凸起结构1-1和安装于第二移门本体边缘的凸起结构2-1,该凸起结构1-1抵接第二移门本体,该凸起结构1-2抵接第一移门本体,当移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门间密封件1-1和1-2正好位于第一门本体和第二移门本体的交接位置,通过相互抵接对门的方式来实现该部位的密封效果;
考虑到气密性,该凸起的结构可以选用弹性材料或在凸起结构上安装有垫片结构。
该第一顶部密封件8,对应安装于第一移门本体与第二移门本体的间隙位置,实现第一移门本体与第二移门本体顶面缝隙的密封;
所述第二移门端密封件7(如图5所示)为L型结构,位于第二移门上轨道的外端面,一方面能够限制完全打开状态的第二移门的进一步位移,另一方面能够在顶面起到机组位置的密封效果;
该第二顶部密封件9,对应安装于第二移门本体与墙体的间隙位置,实现第二移门本体与墙体顶部位置的密封。
如图6所示,该第二移门下轨道和第二移门本体的接触位置安装有第二止摆件5,能够实现减小第二移门移动过程中的摆幅;
第一移门本体和第二移门本体之间具有门间止摆件4,能够实现减小第一移门相对第二移门移动过程中的摆幅。
上述止摆件均为凸起结构,可以选用常规移门结构中的止摆器等装置。
另外,该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为饰面板遮挡30(如图5所示),考虑到检修和清洁过程的便捷,该饰面板为可开合的结构。
另外,上述移门的移动过程除了人工外力作用下的移动外,还可采用电控方式进行,当采用电控方式时,驱动机组可安装于饰面板内表面的空间位置中。

Claims (10)

1.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门组件和第二移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移门组件,包括第一移门本体、第一移门轨道和第一机组;
所述第一移门轨道,包括对向设置的一对第一移门上轨道和第一移门下轨道;
所述第二移门组件,包括第二移门本体、第二移门轨道和第二机组;
所述第二移门轨道,包括对向设置的一对第二移门上轨道和第二移门下轨道;
所述第一移门本体,其上端面与第一机组挂接;
所述第一机组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移门上轨道中;
所述第一移门本体,其下端面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移门下轨道中;
所述第二移门本体,其上端面与第二机组挂接;
所述第二机组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移门上轨道中;
所述第二移门本体,其下端面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移下门轨道中;
所述第二移门轨道的总长度不小于第一移门轨道长度的2/3;
还包括密封组件;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门间密封件、第一顶部密封件、第二顶部密封件和第二移门端密封件;
所述门间密封件,安装于第一移门本体和/或第二移门本体的边缘,抵接第二移门本体和/或第一移门本体,当移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门间密封件正好位于第一门本体和第二移门本体的交接位置;
所述第一顶部密封件,对应安装于第一移门本体与第二移门本体的间隙位置,使其密封;
所述第二移门端密封件,位于第二移门上轨道的外端面,限制完全打开状态的第二移门的位移;
所述第二顶部密封件,对应安装于第二移门本体与墙体的间隙位置,使其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移门本体对向的墙体,具有密封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槽内具有密封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间密封件,包括第一移门门间密封结构和第二移门门间密封结构;
所述第一移门门间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移门本体边缘位置的第一门间密封件;
所述第二移门门间密封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移门本体边缘位置的第二门间密封件;
所述第一门间密封件与第二门间密封件对向设置,当移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第一门间密封件与第二门间密封件正好相互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门门间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层;
所述第二移门门间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垫层;
所述第一密封垫层,设置于第一门间密封件的内表面;
所述第二密封垫层,设置于第二门间密封件的内表面;
所述第一密封垫层与第二密封垫层对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顶部密封件的一端部,抵接第二移门端密封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当移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门间密封件与第二门间密封件还可以为相互咬合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为饰面板遮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饰面板为可开合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门下轨道和第一移门本体的接触位置具有第一止摆机构;
和/或
所述第一移门本体和第二移门本体之间具有门间止摆机构;
和/或
所述第二移门下轨道和第二移门本体的接触位置具有第二止摆机构。
CN202021810371.3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Active CN213654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0371.3U CN213654602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0371.3U CN213654602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54602U true CN213654602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3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0371.3U Active CN213654602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54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178574B1 (en) Sliding door or window assembly with a low bottom sill height
KR20100015657A (ko) 슬라이딩 창호의 밀폐 및 방음 밀봉용 구조 및 윤곽 시스템
CN213654602U (zh) 一种双扇气密叠套移门/自动移门
CN101302916B (zh) 一种高密封性推拉窗
CN208564352U (zh) 一种人防密闭门
CN109763748A (zh) 高密闭性推拉门
CN113775284B (zh) 一种自动降噪的门窗装置
WO2018177234A1 (zh) 一种地弹门
CN102149623B (zh)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210598663U (zh) 密封效果好的洁净棚
CN100567690C (zh) 站台屏蔽门密封结构
CN208053349U (zh) 可维护回风门
CN210343095U (zh) 高密闭性推拉门
CN110359824A (zh) 一种具有双重密封效果的密封条
CN212743764U (zh) 高密封性能推拉门窗
CN203783371U (zh) 内外扇可偏移的推拉窗
CN220059310U (zh) 一种气密性移门窗
JP2602601Y2 (ja) パネルシャッターの密封装置
CN218759616U (zh) 一种可活动式的应急门密封装置
CN2888042Y (zh) 高密封性能推拉窗
CN219344539U (zh) 一种上下密封的门装置
CN210598566U (zh) 平开密封窗用铰链
CN216950054U (zh) 一种内靠式密封的推拉门窗
CN215859744U (zh) 一种单轨推拉窗
CN217681305U (zh) 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效果的提升窗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