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2740U -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2740U
CN213642740U CN202022422040.9U CN202022422040U CN213642740U CN 213642740 U CN213642740 U CN 213642740U CN 202022422040 U CN202022422040 U CN 202022422040U CN 213642740 U CN213642740 U CN 213642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tube
drainage
port
draina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20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丽菲
马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filed Critical Fourth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Priority to CN2020224220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2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2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2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腹水导出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包括收容袋、引流管,引流管一端与收容袋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增设:套管、喇叭管,套管套设在引流管外侧,套管与引流管之间形成空腔,套管与收容袋连通,喇叭管与套管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妇产女性腹水排水切口处渗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腹水导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背景技术
腹水是一种病理引起的腹腔积液病症,引起的原因多见于心脏、肝肾功能存在一定病变的情况,腹水会引起液体丢失及电解质紊乱、肠管功能减弱、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往往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在妇产领域中,试管婴儿需要对女性卵巢进行药物刺激,从而多排优质卵子,但是会引起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加之卵巢刺激之下,会导致腹水激增的情况,现有技术中,为了应对女性这种情况下的腹水情况,采取导管伸入女性卵巢排腹水的方式,而且每次排腹水都需要重复操作,对女性身体伤害依然很大,而且排水效果也一般,影响试管婴儿的着床成功率,基于以上问题,亟需一种能够便于排腹水并且安全可靠的腹水导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妇产女性腹水排水切口处渗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包括:
收容袋;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收容袋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增设:
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引流管外侧,所述套管与所述引流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套管与所述收容袋连通;
喇叭管,所述喇叭管与所述套管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喇叭管包括:
喇叭嘴,所述喇叭嘴为锥型筒,所述喇叭嘴与所述套管连通;
压合边,所述压合边设置在所述喇叭嘴四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引流三通件,所述引流三通件与所述引流管连通;
套管三通件,所述套管三通件与所述引流三通件连通,所述套管三通件与所述套管连通;
所述引流三通件包括:
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引流管连通;
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套管三通件连通;
第三通口;
所述套管三通件包括:
第四通口,所述第四通口与所述第二通口连通;
第五通口,所述第五通口与所述引流管连通;
第六通口,所述第六通口与所述套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为橡胶管,所述引流管穿过所述套管侧壁,所述套管的出液端与所述第六通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固定气囊,为设置在所述引流管端部的一组;
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与所述固定气囊连通,所述通气管道埋设在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止流夹,所述止流夹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
喷液孔,若干个所述喷液孔位于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收容袋上设置有:
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收容袋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引流管一端是伸入到人体腹腔内,另一端是与收容袋连通,腹水通过引流管流入到收容袋中,在引流管的外侧套设着一套管,套管与引流管之间形成空腔,在套管靠近人体的一端连接有喇叭管,喇叭管的直径大于引流管直径,喇叭管扣设在人体腹部的切口处,切口与引流管之间的间隙在喇叭管内侧边缘内部,套管的另一端与收容袋连通,当女性因取卵刺激产生较大量的腹水时,引流管流出一部分腹水,切口处也会存在渗水情况,现有技术中,对于切口处渗水的情况,大部分采用药布包扎的方式,需要医生定期更换药布,而且药布渗水变湿,对于患者的皮肤及切口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患者身体感受也比较差,采取喇叭口套管的双层排水管道,引流管可以排出一定量腹水,同时,腹水量大时,切口处的渗水也可以由套管排出,一方面提升了排水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妇产女性腹水排水切口处渗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收容袋,11-排液口,2-引流管,21-喷液孔,3-套管,4-喇叭管,41-喇叭嘴,42- 压合边,5-引流三通件,51-第一通口,52-第二通口,53-第三通口,6-套管三通件,61-第四通口,62-第五通口,63-第六通口,7-固定气囊,8-通气管道,9-止流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包括:
收容袋;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收容袋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增设:
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引流管外侧,所述套管与所述引流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套管与所述收容袋连通;
喇叭管,所述喇叭管与所述套管连接。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引流管一端是伸入到人体腹腔内,另一端是与收容袋连通,腹水通过引流管流入到收容袋中,在引流管的外侧套设着一套管,套管与引流管之间形成空腔,在套管靠近人体的一端连接有喇叭管,喇叭管的直径大于引流管直径,喇叭管扣设在人体腹部的切口处,切口与引流管之间的间隙在喇叭管内侧边缘内部,套管的另一端与收容袋连通,当女性因取卵刺激产生较大量的腹水时,引流管流出一部分腹水,切口处也会存在渗水情况,现有技术中,对于切口处渗水的情况,大部分采用药布包扎的方式,需要医生定期更换药布,而且药布渗水变湿,对于患者的皮肤及切口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患者身体感受也比较差,采取喇叭口套管的双层排水管道,引流管可以排出一定量腹水,同时,腹水量大时,切口处的渗水也可以由套管排出,一方面提升了排水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妇产女性腹水排水切口处渗水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喇叭管包括:
喇叭嘴,所述喇叭嘴为锥型筒,所述喇叭嘴与所述套管连通;
压合边,所述压合边设置在所述喇叭嘴四周。
本实施例中,喇叭管由喇叭嘴和压合边组成,喇叭嘴呈圆锥管型,能够保证完全覆盖住患者腹部引流管切口的面积,另外在喇叭管的边缘设计有圆周的压合边,压合边能够和人体皮肤紧密接触,采用医用胶布将压合边固定在人体皮肤表面,切口出现渗水时,水由喇叭嘴及套管流出人体,从而避免了人体切口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减少了医生换药的频率,提升了排水的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引流三通件,所述引流三通件与所述引流管连通;
套管三通件,所述套管三通件与所述引流三通件连通,所述套管三通件与所述套管连通;
所述引流三通件包括:
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引流管连通;
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套管三通件连通;
第三通口;
所述套管三通件包括:
第四通口,所述第四通口与所述第二通口连通;
第五通口,所述第五通口与所述引流管连通;
第六通口,所述第六通口与所述套管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中间安装有两个三通件,引流三通件和套管三通件连通,引流三通件上的第一通口和引流管连通,第二通口和套管三通件上的第四通口连通,引流三通件上的第三通口作为清洗入口,可以与注射器连接,向人体内部注入清洗剂或者药剂,套管三通件上的第五通口与引流管连通,腹水从第一通口流经第二通口、第四通口、第五通口及引流管排出体外,第六通口与套管连通,套管内的腹水通过套管三通件进入引流管,最终流入收容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管为橡胶管,所述引流管穿过所述套管侧壁,所述套管的出液端与所述第六通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套管为橡胶管,具有一定弹性与延展性,引流管穿过套管的侧壁,套管的出液端与套管三通件的第六通口连通,引流管穿过套管侧壁,由于套管本身为橡胶管的性质,套管与引流管之间的密封性能够得到保障,橡胶管性质柔软,适应患者的行动,为患者的行动带来便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固定气囊,为设置在所述引流管端部的一组;
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与所述固定气囊连通,所述通气管道埋设在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伸入人体的一端,还设计有一组固定气囊,与固定气囊连通的有通气管道,通气管道埋设在引流管的侧壁上,延伸到人体外,固定气囊在进入人体之前未充气,当引流管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通气管道对固定气囊进行充气,固定气囊膨胀与人体内气管卡位固定,从而避免了引流管对内脏刺激,产生炎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止流夹,所述止流夹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上。
本实施例中,在引流管上还安装有止流夹,止流夹可以卡住引流管,当体内腹水较少时,避免腹水排出过多,降低内脏之间的润滑效果,由于妇产患者的腹水具有反复性,所以周期内需要临时关闭止流夹,保存一定的腹水量,提升内脏润滑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
喷液孔,若干个所述喷液孔位于所述引流管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引流管位于人体腹腔内部的部分,在管体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喷液孔,当需要对人体内脏进行冲洗或者给药时,清洗剂或者药剂可以从引流管上喷液孔排出,增大了清洗或者给药的覆盖面积,增强了清洗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收容袋上设置有:
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收容袋底部。
本实施例中,在收容袋的底部还开设有一排液口,收容袋收集一定量的腹水后,由排液口将收集的腹水排出,不必更换新的收容袋了,操作简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包括:
收容袋(1);
引流管(2),所述引流管(2)一端与所述收容袋(1)连通;
其特征在于,增设:
套管(3),所述套管(3)套设在所述引流管(2)外侧,所述套管(3)与所述引流管(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套管(3)与所述收容袋(1)连通;
喇叭管(4),所述喇叭管(4)与所述套管(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管(4)包括:
喇叭嘴(41),所述喇叭嘴(41)为锥型筒,所述喇叭嘴(41)与所述套管(3)连通;
压合边(42),所述压合边(42)设置在所述喇叭嘴(41)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流三通件(5),所述引流三通件(5)与所述引流管(2)连通;
套管三通件(6),所述套管三通件(6)与所述引流三通件(5)连通,所述套管三通件(6)与所述套管(3)连通;
所述引流三通件(5)包括:
第一通口(51),所述第一通口(51)与所述引流管(2)连通;
第二通口(52),所述第二通口(52)与所述套管三通件(6)连通;
第三通口(53);
所述套管三通件(6)包括:
第四通口(61),所述第四通口(61)与所述第二通口(52)连通;
第五通口(62),所述第五通口(62)与所述引流管(2)连通;
第六通口(63),所述第六通口(63)与所述套管(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为橡胶管,所述引流管(2)穿过所述套管(3)侧壁,所述套管(3)的出液端与所述第六通口(6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气囊(7),为设置在所述引流管(2)端部的一组;
通气管道(8),所述通气管道(8)与所述固定气囊(7)连通,所述通气管道(8)埋设在所述引流管(2)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流夹(9),所述止流夹(9)设置在所述引流管(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上设置有:
喷液孔(21),若干个所述喷液孔(21)位于所述引流管(2)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袋(1)上设置有:
排液口(11),所述排液口(11)位于所述收容袋(1)底部。
CN202022422040.9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Active CN213642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2040.9U CN21364274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2040.9U CN21364274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2740U true CN213642740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703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2040.9U Active CN21364274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2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0990B1 (en) Medical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device
JPH0119961Y2 (zh)
CN213642740U (zh) 一种妇产腹水导流管
CN203483700U (zh) 一种负压引流设备
CN109303941B (zh) 一种一次性灌肠器
CN210277852U (zh) 一种直肠排泄物助排装置
CN209827713U (zh) 一种可冲洗及持续负压吸引的四腔引流管装置
CN208864918U (zh) 一种灌肠及大便清理一体引流装置
CN215194996U (zh) 一种便于清理血块的三腔导尿管
CN217548625U (zh) 用于腹、胸腔内的负压冲洗的内套管
CN210873258U (zh) 一种造口袋式引流冲洗装置
CN210750833U (zh) 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CN209984775U (zh) 一种引流装置
CN215134559U (zh) 一种骨科用冲洗引流给药装置
CN215690917U (zh) 导尿管
CN217310729U (zh) 腹膜透析病人的洗澡保护装置
CN216777716U (zh) 一种泌尿外科手术导尿管
CN211723620U (zh) 一种人工肛袋
CN216536363U (zh) 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
CN215995017U (zh) 一种改进的肛瘘术后引流冲洗装置
CN214970052U (zh) 一种腹腔引流冲洗管
CN219940965U (zh) 一种一次性造口袋
CN213432090U (zh) 一种肝胆外科用引流装置
CN211096538U (zh) 一种一次性灌肠用输液器
CN213251861U (zh) 一种用于灌肠的肛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