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1914U -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 Google Patents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1914U
CN213641914U CN202021517714.7U CN202021517714U CN213641914U CN 213641914 U CN213641914 U CN 213641914U CN 202021517714 U CN202021517714 U CN 202021517714U CN 213641914 U CN213641914 U CN 213641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belt
base
adjusting
gea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77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润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d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d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d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77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1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1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1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包括有调节带和用于控制调节带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该调节带上间隔式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卡持部,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基座以及位于基座上并与第一卡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持部,该调节带可抽拉式穿过基座,该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可分离式配合。因此,通过采用调节带和调节机构配合,使颈椎牵引装置之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距离可以灵活调节,方便用户将距离调整为最佳,以使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处于最佳的贴合状态,进一步提高颈椎牵引装置的治疗效果。该调节带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广大颈椎治疗患者提供了便利。

Description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先表现为颈椎的生理性前屈消失、变直,甚至颈椎出现反屈,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扭曲狭窄而致病。
牵引是防治颈椎病的最基本的疗法,牵引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卧式牵引,需要特定的牵引床,患者躺在床上进行牵引治疗,牵引床体积较大,通常需要在医院治疗。另一种是坐式牵引,通过枕颌带连接牵引绳等装置对颈部进行悬吊牵引。而现有的颈椎牵引装置在使用时,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的距离调节不便,导致颈椎牵引装置使用效果不佳,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应对现有的颈后支撑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通过采用调节带和调节机构配合,使颈椎牵引装置之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距离可以灵活调节,方便用户将距离调整为最佳,以使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处于最佳的贴合状态,进一步提高颈椎牵引装置的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包括有调节带和用于控制调节带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该调节带上间隔式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卡持部,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基座以及位于基座上并与第一卡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持部,该调节带可抽拉式穿过基座,该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可分离式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按钮和弹簧,上述基座内部中空,于基座侧部贯穿式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抽拉孔,于基座中部凹设有供按钮嵌入的凹槽,于该凹槽底部设置有与基座内部连通的开口;该按钮底部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框体,上述第二卡持部为卡扣,其设置于框体内侧壁上,上述第一卡持部为卡齿;该弹簧抵接于框体下端外侧壁和基座内壁之间,按钮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其上卡扣弹性卡持于调节带之卡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之开口内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减少调节带滑动时与基座内壁之间摩擦力的助滑垫,调节带上表面与助滑垫滑动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有彼此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于下壳体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嵌置上述弹簧的嵌置槽,上述弹簧下端嵌置于该嵌置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口下方设置有供上述框体上下移动的导向槽,框体可上下滑动式位于该导向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持部为凸柱,该凸柱一体设置于上述基座上;并于基座上设置有一供调节带通过的让位空间;所述第一卡持部为设置于调节带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凸柱可拆卸式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旋钮和齿轮,该齿轮可转动式安装于基座上,该旋钮安装于齿轮端部,上述第二卡持部为齿轮上的齿牙;该调节带包括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于该上调节带下表面和下调节带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卡齿,该卡齿为上述第一卡持部;该齿轮啮合于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之间,随着旋钮的转动,齿轮带动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彼此相向而行缩短调节带整体长度或背向而行扩大调节带整体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对齿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有弹簧、限位臂和设置于基座后侧壁上的复数个限位槽,该弹簧抵接于齿轮后端与基座前侧壁之间;该限位臂连接于齿轮轴端,并可随齿轮前后伸缩式位于基座后侧,限位臂在弹簧驱动下弹性卡持于限位槽中;向前按压齿轮,限位臂将脱离限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完全脱离齿轮的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数个限位槽呈放射状环绕设置于限位臂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采用调节带和调节机构配合,使颈椎牵引装置之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距离可以灵活调节,方便用户将距离调整为最佳,以使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处于最佳的贴合状态,进一步提高颈椎牵引装置的治疗效果。该调节带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广大颈椎治疗患者提供了便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调节机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调节机构另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调节机构之按钮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调节机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调节机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调节机构与调节带组合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调节带 11、第一卡持部
12、上调节带 13、下调节带
14、挡块 20、调节机构
21、基座 211、抽拉孔
212、凹槽 213、开口
214、助滑垫 215、上壳体
216、下壳体 2161、嵌置槽
217、导向槽 218、让位空间
22、第二卡持部 23、按钮
231、框体 24、弹簧
25、旋钮 26、齿轮
261、齿轮轴 27、限位组件
271、弹簧 272、限位臂
27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包括有调节带10和用于控制调节带10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20,其中:
该调节带10上间隔式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卡持部11,该调节机构20包括有基座21以及位于基座21上并与第一卡持部11相对应的第二卡持部22,该调节带10可抽拉式穿过基座21,该第二卡持部22与第一卡持部11可分离式配合。
该调节机构20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但不仅限于该三种形式:
第一种调节机构20,除了有上述基座21,还包括有按钮23和弹簧24,上述基座21内部中空,于基座21侧部贯穿式设置有供调节带10穿过的抽拉孔211,于基座21中部凹设有供按钮23嵌入的凹槽212,于该凹槽212底部设置有与基座21内部连通的开口213;该按钮23底部设置有供调节带10穿过的框体231,上述第二卡持部22为卡扣,其设置于框体231内侧壁上,上述第一卡持部11为卡齿;该弹簧24抵接于框体231下端外侧壁和基座21内壁之间,按钮23在弹簧24弹力作用下,其上卡扣弹性卡持于调节带10之卡齿上。于基座21之开口213内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减少调节带10滑动时与基座21内壁之间摩擦力的助滑垫214,调节带10上表面与助滑垫214滑动接触。并且该基座21包括有彼此扣合的上壳体215和下壳体216,于下壳体216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嵌置上述弹簧24的嵌置槽2161,上述弹簧24下端嵌置于该嵌置槽2161中。并于开口213下方设置有供上述框体231上下移动的导向槽217,框体231可上下滑动式位于该导向槽217中。调节时,向下按压按钮23,按钮23克服弹簧24弹力向下移动,其上第二卡持部22脱离调节带10上的第一卡持部11,此时调节带10被解锁,可以通过抽拉的方式调整调节带10的伸长距离。调整完毕后,松开按钮23,弹簧24促使按钮23向上弹起,按钮23上的第二卡持部22再次与调节带10上的第一卡持部11卡持配合,将调节带10锁固。
第二种调节机构20,包括上述基座21,于该基座21上设置有一供调节带10通过的让位空间218;上述第二卡持部22为凸柱(两个凸柱),该凸柱一体设置于基座21上,并朝向于让位空间218;上述第一卡持部11为设置于调节带10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凸柱可拆卸式配合;调节时,通过更换不同的定位孔与凸柱配合实现调节带10的伸长或缩短。
第三种调节机构20包括上述基座21,还包括有旋钮25和齿轮26,该齿轮26可转动式安装于基座21上,该旋钮25安装于齿轮26端部,上述第二卡持部22为齿轮26上的齿牙;该调节带10包括上调节带12和下调节带13,于该上调节带12下表面和下调节带13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卡齿,该卡齿为上述第一卡持部11;该齿轮26啮合于上调节带12和下调节带13之间,随着旋钮25的转动,齿轮26带动上调节带12和下调节带13彼此相向而行缩短调节带10整体长度或背向而行扩大调节带10整体长度。另外,该调节机构20还包括有用于对齿轮26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27,该限位组件27包括有弹簧271、限位臂272和设置于基座21后侧壁上的复数个限位槽273(复数个限位槽273呈放射状环绕设置于限位臂272外侧),该弹簧271抵接于齿轮26后端与基座21前侧壁之间;该限位臂272连接于齿轮轴261端部,并可随齿轮26前后伸缩式穿过基座21,且位于基座21后侧;限位臂272在弹簧271驱动下弹性卡持于限位槽273中;向下按压旋钮25,限位臂272将向后移动脱离限位槽273。此外,于上调节带12和下调节带13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上调节带12和下调节带13完全脱离齿轮26的挡块14。调节时,将旋钮25向下按压,齿轮26克服弹簧271弹力向后移动,限位臂272脱离限位槽273;此时转动旋钮25带动齿轮26转动,其中,顺时针转动时,上调节带12和下调节带13随着齿轮26的转动相向而行,调节带10整体长度缩短;逆时针转动时,上调节带12和下调节带13随着齿轮26的转动背向而行,调节带10整体长度扩大。调整完毕后,松开旋钮25,弹簧271驱动齿轮26向前移动,限位臂272再次嵌入于限位槽273中,齿轮26被锁固,调节带10伸长距离被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采用调节带和调节机构配合,使颈椎牵引装置之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之间距离可以灵活调节,方便用户将距离调整为最佳,以使颈后支撑部和下颚承托部处于最佳的贴合状态,进一步提高颈椎牵引装置的治疗效果。该调节带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广大颈椎治疗患者提供了便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调节带和用于控制调节带伸长距离的调节机构,该调节带上间隔式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卡持部,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基座以及位于基座上并与第一卡持部相对应的第二卡持部,该调节带可抽拉式穿过基座,该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可分离式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按钮和弹簧,上述基座内部中空,于基座侧部贯穿式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抽拉孔,于基座中部凹设有供按钮嵌入的凹槽,于该凹槽底部设置有与基座内部连通的开口;该按钮底部设置有供调节带穿过的框体,上述第二卡持部为卡扣,其设置于框体内侧壁上,上述第一卡持部为卡齿;该弹簧抵接于框体下端外侧壁和基座内壁之间,按钮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其上卡扣弹性卡持于调节带之卡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之开口内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减少调节带滑动时与基座内壁之间摩擦力的助滑垫,调节带上表面与助滑垫滑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有彼此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于下壳体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嵌置上述弹簧的嵌置槽,上述弹簧下端嵌置于该嵌置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下方设置有供上述框体上下移动的导向槽,框体可上下滑动式位于该导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为凸柱,该凸柱一体设置于上述基座上;并于基座上设置有一供调节带通过的让位空间;所述第一卡持部为设置于调节带上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凸柱可拆卸式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旋钮和齿轮,该齿轮可转动式安装于基座上,该旋钮安装于齿轮端部,上述第二卡持部为齿轮上的齿牙;该调节带包括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于该上调节带下表面和下调节带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卡齿,该卡齿为上述第一卡持部;该齿轮啮合于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之间,随着旋钮的转动,齿轮带动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彼此相向而行缩短调节带整体长度或背向而行扩大调节带整体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对齿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有弹簧、限位臂和设置于基座后侧壁上的复数个限位槽,该弹簧抵接于齿轮后端与基座前侧壁之间;该限位臂连接于齿轮轴端,并可随齿轮前后伸缩式位于基座后侧,限位臂在弹簧驱动下弹性卡持于限位槽中;向前按压齿轮,限位臂将脱离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上调节带和下调节带完全脱离齿轮的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限位槽呈放射状环绕设置于限位臂外侧。
CN202021517714.7U 2020-07-28 2020-07-28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Active CN213641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7714.7U CN213641914U (zh) 2020-07-28 2020-07-28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7714.7U CN213641914U (zh) 2020-07-28 2020-07-28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1914U true CN213641914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7714.7U Active CN213641914U (zh) 2020-07-28 2020-07-28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1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532799A (ja) 頸椎カラーの高さ、奥行き及び外周調整機構
CN213641914U (zh) 颈椎牵引装置之调节带机构
CN109938958B (zh) 一种dsa术肢体穿刺固定装置
CN210170255U (zh) 颈椎牵引装置
CN209847508U (zh) 辅助支撑装置
CN111773032A (zh) 颈椎牵引装置
CN214049611U (zh) 两侧绕轴驱动式颈椎牵引装置
CN214414892U (zh) 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CN114795723A (zh) 一种头部固定用护理床
CN212730358U (zh) 颈椎牵引装置
CN214049610U (zh) 两侧推拉驱动式颈椎牵引装置
CN213525758U (zh) 一种骨科用膝关节支架
CN216222258U (zh) 一种可调节的颈椎牵引器
CN213641449U (zh) 中间驱动式颈椎牵引装置
CN219480755U (zh) 一种扶手可调式采血椅
CN214157728U (zh) 一种骨科临床护理用颈椎牵引椅结构
CN212699258U (zh) 一种颈椎牵引器
CN211022837U (zh) 一种带有辅助安装机构的单柄双头拉钩
CN213641450U (zh) 分段式颈后支撑装置
CN218305487U (zh) 一种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患者护理按摩舒缓装置
CN215535404U (zh) 一种卧位颈椎牵引装置
CN213244912U (zh) 一种医疗型颈托
CN217219415U (zh) 一种可调节的脊柱外科护理用体位架
CN217219224U (zh) 一种稳定麻醉患者肢体姿态的限位装置
CN213489359U (zh) 一种小儿眼部手术头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East, 4th floor, building 24, Ma'anshan second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East, 4th floor, building 24, Ma'anshan second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uda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north of 4th floor and 3rd floor, No. 2, jiayiyuan Digital Science Park,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East, 4th floor, building 24, Ma'anshan second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u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