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0927U -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0927U
CN213630927U CN202022497619.1U CN202022497619U CN213630927U CN 213630927 U CN213630927 U CN 213630927U CN 202022497619 U CN202022497619 U CN 202022497619U CN 213630927 U CN213630927 U CN 213630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catalytic
combustion
catalytic combu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76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茂照
黄官贤
梁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76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0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0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0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其中燃烧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催化燃烧器和预热燃烧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的内部形成有换热通道,催化燃烧器竖直设于换热通道内,预热燃烧器设于换热通道内,且用于预热催化燃烧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直安装于换热通道内的催化燃烧器,使得催化燃烧器的基体材料沿竖直方向上相互支撑,从而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基体材料在断裂后发生坍塌的情况,延长了催化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预热燃烧器用于对催化燃烧器进行预热,从而提高催化燃烧器的燃烧反应效率。

Description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催化燃烧因其具有氧化充分,燃烧反应彻底,燃烧尾气中的CO、NOx含量低等优势,已开始在燃气热水器领域中应用。其中所用到的催化燃烧器通常为涂覆有催化剂的多孔泡沫陶瓷,多孔泡沫陶瓷一般以氧化铝、碳化硅、氧化锆等为基体材料。上述基体材料在多次的燃烧启动和停止过程中,热膨胀引起的热应力容易使其抗热震性降低,基体出现断裂,严重者会造成基体碎裂掉落坍塌的情况发生,导致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寿命变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换热组件,能够有效解决催化燃烧器基体碎裂掉落问题,提高燃烧换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燃烧换热组件的燃气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部形成有换热通道;催化燃烧器,竖直设于所述换热通道内;预热燃烧器,设于所述换热通道内,且用于预热所述催化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形成的换热通道,以及竖直安装于换热通道内的催化燃烧器,使得催化燃烧器的基体材料沿竖直方向上相互支撑,从而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基体材料在断裂后发生坍塌的情况,延长了催化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燃烧换热组件的耐用性;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也能够对催化燃烧器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催化燃烧器的结构稳定性;预热燃烧器用于对催化燃烧器进行预热,从而提高催化燃烧器的燃烧反应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沿所述换热通道的气流方向的前后两端,以支撑所述催化燃烧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催化燃烧器包括前端壁、左端壁和右端壁,所述第一换热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分别支撑所述前端壁、所述左端壁和所述右端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的端部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沿远离所述催化燃烧器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翅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翅片相互平行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催化燃烧器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热燃烧器与所述催化燃烧器为平行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换热组件还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收集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壁,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壁自所述催化燃烧器至所述收集装置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收集装置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形成有水封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燃烧换热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形成的换热通道,以及竖直安装于换热通道内的催化燃烧器,使得催化燃烧器的基体材料沿竖直方向上相互支撑,从而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基体材料在断裂后发生坍塌的情况,延长了催化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燃烧换热组件的耐用性;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也能够对催化燃烧器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催化燃烧器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燃气热水器的耐用性;预热燃烧器用于对催化燃烧器进行预热,从而提高催化燃烧器的燃烧反应效率,进而提升燃气热水器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风机部装和预混腔,所述预混腔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风机部装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风机部装用于驱动所述换热通道的气流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部装设于所述换热通道的下方;或所述风机部装与所述换热通道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收集所述换热通道内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截面A-A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燃烧换热组件100;
第一换热器110;第一翻边111;第一换热管112;第一壳体113;支撑板114;
第二换热器120;第二翻边121;换热翅片122;第二壳体123;第二换热管124;
换热通道130;
催化燃烧器140;左端壁141;前端壁142;后端壁143;右端壁144;
预热燃烧器150;
收集装置160;排水管161;水封结构162;
风机部装200;
预混腔300;
集烟罩400;烟管410;
外壳500;
燃气热水器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0,应用于燃气热水器1000。燃气热水器1000是以燃气作为燃料,例如液化石油气或者天然气,通过燃烧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目的的一种燃气用具。其中,本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0包括由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组成的热交换器,第二换热器120与第一换热器1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一般采用紧固件进行连接,例如采用螺钉、螺栓等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稳定的结构,且便于燃烧换热器的装配。具体的,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的连接处分别形成有第一翻边111和第二翻边121,第一翻边111和第二翻边12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的装配,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结构强度,且密封效果好。
第二换热器120与第一换热器110的内部形成有换热通道130。参照图1所示,换热通道130的密封性好,换热通道130的气流方向为沿水平方向从左向右设置。燃烧换热组件100还包括催化燃烧器140和预热燃烧器150,催化燃烧器140和预热燃烧器150均安装于换热通道130内,且沿换热通道130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催化燃烧器140和预热燃烧器150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换热通道130内与热交换器进行换热,从而将冷水加热为热水,最后排出以供用户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催化燃烧器140竖直设于换热通道130内,并且催化燃烧器140与换热通道130的气流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是,竖直设置可以理解为按图1中的上下方向设置,使得催化燃烧器140的基体材料(图中未示出)沿竖直方向相互支撑,从而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基体材料在断裂后发生坍塌的情况,延长了催化燃烧器140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燃烧换热组件100的耐用性。另外,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的其中之一,又或者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结合能够对催化燃烧器140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催化燃烧器14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燃烧换热组件100的稳定性。
催化燃烧器140采用陶瓷筋条堆叠而成,且具有三维连通网络结构的多孔陶瓷方块结构。具体的,催化燃烧器140可以采用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等泡沫陶瓷作为基体材料,并在基体材料上涂覆催化剂。催化剂一般为改性氧化铝,活性组分为铂和钯等贵金属,助剂为氧化铝和氧化铁,并通过与粘接剂制成浆液后涂覆在基体材料上,实现稳定的连接,提高了基体材料的抗热震性。在催化剂作用下,催化燃烧器140可降低起燃温度,有效降低了催化燃烧器140的火口温度,以实现催化燃烧,抑制氮氧化物(NOx)的产生,常见的氮氧化物(NOx)包括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同时催化剂可使CO氧化成CO2,以此达到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
预热燃烧器150可以设于催化燃烧器140的进气端(即图1中的左端),预热燃烧器150用于对催化燃烧器140进行预热,从而提高催化燃烧器140的燃烧反应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预热燃烧器150为蜂窝形的多孔方块结构,具体的,预热燃烧器150可以采用陶瓷材料,即为多孔的蜂窝陶瓷燃烧器,也可以是其它耐高温的材料,例如堇青石、莫来石、钛酸铝、活性炭、碳化硅、活性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及堇青石—莫来石、堇青石—钛酸铝等复合基质,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板式换热器,或翅片换热器等,具体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铜材质制成,其换热效果好,而且耐腐蚀性强。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110位于催化燃烧器140沿换热通道130的气流方向的前端,第二换热器120位于催化燃烧器140沿换热通道130的气流方向的后端,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能够对催化燃烧器140进行支撑,提高催化换热器的基体材料的抗热震性,减少基体材料引起断裂的因素,从而减少基体材料发生断裂的几率,进而提高催化燃烧器140的稳定性。同时,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与催化燃烧器140更为靠近,能够提高催化燃烧器140燃烧产生的热量向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传导的效率,从而提高燃烧换热组件100的热效率。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110包括第一换热管112,第一换热管112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换热管112与催化燃烧器140相抵接,第一换热管112沿上下方向支撑催化燃烧器140,提高了催化燃烧器140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当催化燃烧器140燃烧时,产生的火焰能够直接对第一换热管112进行加热,从而对第一换热管112内的水流进行加热,提高了第一换热器110的换热效率。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催化燃烧器140可以被构造为方形体结构,催化燃烧器140包括左端壁141、前端壁142、后端壁143,以及右端壁144。第一换热管112设有多个,多个第一换热管112之间通过并联方式连接,或者通过串联方式连接,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换热管112的其中四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或并排设置,用于支撑左端壁141,另外两个第一换热管112分别支撑前端壁142和后端壁143,从而对催化燃烧器140实现稳定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器110还包括第一壳体113和支撑板114,支撑板11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体113的内壁,支撑板114的另一端用于支撑部分第一换热管112,从而提升了第一换热管112的安装稳定性,避免了基体材料在断裂后发生坍塌的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进一步保证了催化燃烧器140燃烧的稳定性,延长了催化燃烧器140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燃气热水器1000的耐用性。
参照图2所示,第一换热管112采用横截面为椭圆的扁状管结构,在相同的横截面面积下,采用扁状管结构的设计可以增大第一换热管11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换热管112对催化燃烧器140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换热的面积,进而提高对第一换热管112内的水流的换热效率。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器120为翅片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20包括换热翅片122,换热翅片122的端部与催化燃烧器140的出气端连接,具体为对右端壁144进行支撑,换热翅片122对基体材料具有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基体材料在断裂后发生坍塌的情况,减少了安全隐患,从而保证了催化燃烧器140燃烧的稳定性,延长了催化燃烧器140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燃烧换热组件100的耐用性。换热翅片122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或其他耐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是,当催化燃烧器140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沿换热通道130的气流方向流动,当高温烟气与换热翅片122接触进行换热时,容易生成冷凝水,催化燃烧器140采用竖直安装的设计可以避免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至催化燃烧器140上,而且换热翅片122沿远离催化燃烧器140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即朝向图1中的右下方倾斜设置),从而将燃烧过程中换热翅片122产生的冷凝水向下导流,并远离催化燃烧器140,防止冷凝水随处滴落,缩小冷凝水的影响范围,避免冷凝水滴落至催化燃烧器140上,减少基体材料温度的急剧变化,保证了基体材料温度的稳定性,提高基体材料的抗热震性,减少基体材料引起断裂的因素,从而减少基体材料发生断裂的几率。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换热翅片122设有多个,多个换热翅片122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催化燃烧器140向水流中换热的效率。多个换热翅片122相互平行且沿竖直方向(即图1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换热翅片122之间形成有供气流通过的空间,有利于对催化燃烧器140燃烧后产生的燃烧尾气进行导流,从而提升燃烧尾气的排出效率,提高气流的流动速度,进而提升催化燃烧器140的燃烧效果。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换热翅片122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45度,即换热翅片122的倾斜角度可以为9度、30度、45度等等。换热翅片122满足上述倾斜角度范围内,可以保证冷凝水能够沿换热翅片122的表面顺畅地向下导流,避免冷凝水滴落至催化燃烧器140上,对基体材料的温度造成急剧变化,导致基体材料发生断裂,造成催化燃烧器140损坏。同时,换热翅片122满足上述倾斜角度范围内还可以增大多个换热翅片122布置的密度,即催化燃烧器140在相同的竖直方向尺寸上能够布置更多的换热翅片122,而且不会发生干涉,从而提高换热翅片122对催化燃烧器140燃烧释放的热量进行收集。
参照图2所示,第二换热器120还包括第二壳体123和第二换热管124,第二壳体123用于对换热翅片122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换热翅片122的安装稳定性。第二换热管124沿上下方向穿设于换热翅片122中,第一换热管112的一端连通冷水进水管(图中未示出),另一端连通第一换热管112,第一换热管112的出口连接热水出水管(图中未示出)。催化燃烧器140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沿换热通道130辐射至第二换热管124表面,与第二换热管124内的水流进行热量交换;换热翅片122位于催化燃烧器140的出气端(图1中的右端),换热翅片122能够将催化燃烧器140燃烧释放的热量最大化地吸收,并将吸收的热量与第二换热管124内的水流进行热量交换;上述两种换热方式同时作用于第二换热管124的水流中,将水流加热为热水。第二换热管124经过加热后的水流再进入第一换热管112,通入第一换热管112的水流在催化燃烧器140的加热下进行二次换热,再与热水出水管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换热组件100的热效率。
另外,第二换热管124采用横截面为椭圆的扁状管结构,在相同的横截面面积下,采用扁状管结构的设计可以增大第二换热管12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二换热管124对催化燃烧器140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的面积,进而提高对第二换热管124内的水流的换热效率。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催化燃烧器140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与换热通道130的气流方向垂直,从而能够与空气燃气混合气充分接触,使催化燃烧器140的燃烧更加充分。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预热燃烧器150与催化燃烧器140为平行布置,即预热燃烧器150也竖直安装于换热通道130内,需要说明的是,竖直安装可以理解为按图1中的上下方向安装,竖直安装的预热燃烧器150使得预热燃烧器150的火口端(即图1中的右端)正对催化燃烧器140设置,预热燃烧器150的火口端被点燃燃烧并释放的热量可以直接对催化燃烧器140进行预热,从而提高加热的效率。当燃烧换热组件100工作时,预热燃烧器150燃烧产生的热量沿换热通道130的气流到达催化燃烧器140,对催化燃烧器140进行加热,以使催化燃烧器140的温度上升至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内,在此工作温度区间内,催化燃烧器140可发挥最好效果的催化燃烧作用,空气燃气混合气在催化燃烧器140内燃烧时,燃烧充分,大大降低了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NOx等有害气体量。而且催化燃烧器140涂覆有催化剂,催化剂能够降低燃料的起燃温度、加深其氧化程度、使有机物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发生无焰催化燃烧。因此,当催化燃烧器140温度达到起燃温度后,燃料在催化燃烧器140燃烧反应,并释放热量对热交换器的水流进行加热,实现燃气热水器1000的换热过程。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燃烧换热组件100还包括收集装置160,收集装置160对第二换热器120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主要用于对换热翅片122上冷凝水进行收集,收集装置160包括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可以通过压型或折板形成,具体的可以采用冲压成型或数控钣金加工等工艺进行制造,在此不再具体限定。收集装置160也可以直接采用水泵对冷凝水进行抽排,具体的可以采用软管分别连接水泵和第二换热器120的底壁,从而将冷凝水排出燃烧换热组件100之外。收集装置160可以避免冷凝水回流至催化燃烧器140,对基体材料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收集装置160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后,可以采用外排的方式对冷凝水进行处理,例如通过排水管道的重力自排方式或水泵抽排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受热蒸发的方式使冷凝水蒸发为水蒸气后与气流一同排出,例如增加蒸发冷凝水的加热装置或利用催化燃烧器140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余热对冷凝水进行加热等等,具体的方式在此并不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收集装置160位于换热翅片122的下方,收集装置160位于换热翅片122远离催化燃烧器140的一端端部,以便于对换热翅片122导流的冷凝水进行收集,提升收集的效率。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收集装置160设于第二换热器120的底壁,并且位于底壁的最低处,有利于冷凝水流入收集装置160,提升对冷凝水的收集效率,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导流至收集装置160,避免了冷凝水回流至催化燃烧器140的风险。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换热器120的底壁自催化燃烧器140至收集装置160倾斜设置,使得掉落至底壁上的冷凝水和第二壳体123上产生的冷凝水均能导流至收集装置160内,避免了底壁上残留冷凝水的风险,而且进一步避免了冷凝水回流的风险。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收集装置160设有排水管161,排水管161与收集装置160的底部连通,用于将冷凝水向外排出。排水管161向下延伸设置,使得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向下排出,排水管161采用重力自排的方式,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排水管161内形成有水封结构162,能够防止烟气从排水管161泄漏,降低了燃烧换热组件100的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水封结构162采用存水弯结构,例如S型存水弯,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理解的是,排水管161也可以采用其他密封结构进行密封,例如单向阀,在此不再具体限定,从而防止烟气从排水管161泄漏,提高了燃烧换热组件100的热效率。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1000,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0。本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1000采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换热组件100,燃烧换热组件100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内形成的换热通道130,以及竖直安装于换热通道130内的催化燃烧器140,使得催化燃烧器140的基体材料沿竖直方向上相互支撑,从而提高了基体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基体材料在断裂后发生坍塌的情况,延长了催化燃烧器140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了燃烧换热组件100的耐用性;第一换热器110和/或第二换热器120也能够对催化燃烧器140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催化燃烧器14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燃气热水器1000的耐用性;预热燃烧器150用于对催化燃烧器140进行预热,从而提高催化燃烧器140的燃烧反应效率,进而提升燃气热水器1000的工作效率。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燃气热水器1000还包括风机部装200,风机部装200是为气流提供动力的装置,用于将空气和燃气吸进并搅拌混合后送入换热通道130内。风机部装200与热交换器的进口密封连接,即与第一换热器110远离第二换热器120的一端连接,风机部装200用于驱动换热通道130内的气流流动。需要说明的是,燃气热水器1000工作时,空气和燃气在风机部装200的内部被搅拌混合,风机部装200将空气和燃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送进换热通道130,通过预热燃烧器150和催化燃烧器140燃烧后,最后将燃烧后的燃烧尾气排出室外;而且风机部装200还控制预热燃烧器150的出风端和催化燃烧器140的出风端向水平方向喷出火焰,保证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二换热器120的换热效果,提高第一换热管112和第二换热管124的热交换效率。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燃气热水器1000还包括预混腔300,预混腔300的两端分别连接风机部装200与第一换热器110。预混腔300可以安装于第一换热器110的进气端外部,或者预混腔300也可以设于第一换热器110的内部。预混腔300用于混合空气和燃气,实现空气和燃气的预混合。而且,预热燃烧器150设置在预混腔300的出气端,从而使得从预混腔300的出气端排出的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在预热燃烧器150处燃烧。预混腔300可以提高空气和燃气混合的均匀度,进而提升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的可燃烧性能,使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在燃烧阶段能够充分燃烧。
风机部装200将空气和燃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送入预混腔300后,混合气体进一步混合后再进入预热燃烧器150。需要说明的是,预混腔300内设有布风板结构(图中未示出),布风板结构用于使进入到预混腔300内的混合气体均匀扩散,使得进入到预热燃烧器150的混合气体更加均匀,从而使预热燃烧器150和催化燃烧器140的燃烧更加均匀。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燃气热水器1000还包括集烟罩400,集烟罩400与热交换器的出口密封连接,即与第二换热器120远离第一换热器110的一端连接,集烟罩400用于收集换热通道130内的气流,即催化燃烧器140和预热燃烧器150燃烧后所产生的燃烧尾气,燃烧尾气通过集烟罩400排出室外,避免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需要说明的是,集烟罩400连接设有烟管410,烟管410的下端与集烟罩400连通,烟管410的上端与室外连通,从而将燃烧尾气引导至室外环境中。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风机部装200设于换热通道130的下方,风机部装200和第一换热器110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风机部装200通过预混腔300将混合气体导流至换热通道130内,供预热燃烧器150和催化燃烧器140使用,可以节省燃气热水器1000的空间,使燃气热水器1000的结构更加紧凑,外形更加轻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风机部装200与换热通道130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燃气热水器1000呈扁长状结构,即风机部装200、预混腔300、燃烧换热组件100和集烟罩400沿图3中的左右方向依次连接,能够提升换热通道130的气流通过的顺畅性,加快燃烧尾气的排出,提升预热燃烧器150和催化燃烧器140的燃烧效率。
参照图3所示,燃气热水器1000还包括外壳500,第一换热器110、第二换热器120、预热燃烧器150、催化燃烧器140、收集装置160、风机部装200、预混腔300和集烟罩400等结构均位于外壳500内。排水管161的末端伸出于外壳500之外,从而将冷凝水排出至室外,或通过其他管道进行收集处理。烟管410伸出于外壳500之外,从而将燃烧尾气排出室外环境,可以理解的是,烟管410上可安装过滤器(图中未示出),从而对燃烧尾气进行过滤,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1000,相比于常见的倒置冷凝式结构,本实施例采用横向结构设计,缩短了气流排出燃气热水器1000的路程,即减小气流往外排放的流道阻力,一方面能够减少流道阻力引起整机震动,提高燃气热水器1000的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横向结构将燃烧尾气排走所需的风机转速也比倒置结构的转速低,使得燃气热水器1000的整机运行噪音更小,而且耗电量更低。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6)

1.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
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部形成有换热通道;
催化燃烧器,竖直设于所述换热通道内;
预热燃烧器,设于所述换热通道内,且用于预热所述催化燃烧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沿所述换热通道的气流方向的前后两端,以支撑所述催化燃烧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器包括前端壁、左端壁和右端壁,所述第一换热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分别支撑所述前端壁、所述左端壁和所述右端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的端部与所述催化燃烧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沿远离所述催化燃烧器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翅片相互平行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器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燃烧器与所述催化燃烧器为平行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换热组件还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壁,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底壁自所述催化燃烧器至所述收集装置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形成有水封结构。
13.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风机部装和预混腔,所述预混腔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风机部装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风机部装用于驱动所述换热通道的气流流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部装设于所述换热通道的下方;或所述风机部装与所述换热通道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器还包括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收集所述换热通道内的气流。
CN202022497619.1U 2020-10-30 2020-10-30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213630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7619.1U CN213630927U (zh) 2020-10-30 2020-10-30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7619.1U CN213630927U (zh) 2020-10-30 2020-10-30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0927U true CN213630927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7619.1U Active CN213630927U (zh) 2020-10-30 2020-10-30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09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9142A (zh) * 2020-10-30 2022-05-1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9142A (zh) * 2020-10-30 2022-05-10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39400B2 (en) Low emission combustion system
CN103090541B (zh) 倒置式全预混冷凝燃气热水器
CN106287708B (zh) 催化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3983681A (zh) 燃气热水器
CN213630927U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05535807U (zh) 燃气型换热设备
CN110260317B (zh) 燃烧器、燃气热水器以及加热水的方法
CN106766141A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WO2017193479A1 (zh) 燃气热水器
CN201028768Y (zh) 一种全预混微焰式燃气热水锅炉
CN114459142A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06514512U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10425513U (zh) 燃烧换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和壁挂炉
CN109323443B (zh) 燃气热水器
CN201196480Y (zh) 全预混微焰式燃气热水锅炉
CN112944674A (zh) 一种高效气体加热锅炉
CN202303897U (zh) 倒置式全预混冷凝燃气热水器
CN218565739U (zh) 新型燃气热水器
CN216667983U (zh) 一种高效加热锅炉
CN205535808U (zh) 燃气型换热设备
CN212409051U (zh) 一种壁挂炉专用低氮排放燃烧排烟结构
CN216667977U (zh) 一种高效气体加热锅炉
CN200949921Y (zh) 全预混催化侧烧冷凝式燃气热水器
CN220321295U (zh) 一种多孔介质燃烧器的防回火结构
CN216080391U (zh) 一种全预混冷凝壁挂炉燃烧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