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5935U -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5935U
CN213625935U CN202021766717.4U CN202021766717U CN213625935U CN 213625935 U CN213625935 U CN 213625935U CN 202021766717 U CN202021766717 U CN 202021766717U CN 213625935 U CN213625935 U CN 213625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lifting
rain
pipe
intercep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667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洽群
徐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e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e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e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e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667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5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5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5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装置,至少包括截流井以及设置在截流井内的污水提升装置,截流井设置内部具有溢流堰,将截流井内部分为截流区和溢流区两部分,污水提升装置设置在溢流区,至少包括提升泵和提升管路,提升管路安装在提升泵上,提升管路上方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与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连通。本技术方案可简易装置安装在雨污混流的管道中,晴天时把污水打入污水管道,连通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下雨时可把雨水排入河道,减少河道的水污染;水位传感装置感应水位,控制提升泵与提升管路的开通数量,可有效适应雨污水量大小造成的排放压力;设备的结构简易,成本低,雨污分流工程量小,适合广泛的铺开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国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大力建设,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污染周边水环境的问题也已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因农村地区居民相对比较分散,且各地区的经济差异较大,很多城市老式小区及农村地区都无法把污水及雨水分流彻底,大多数雨水管中混有污水而直接入河道,严重影响到河道的水质,目前,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到,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所有地区污水未经处理不允许直排河道,当前很多河道治理后水质未能达标,主要原因是雨水管无法分流,很多污水混入雨水管,不停往河里流水;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模式是管网与处理设施同步建设,也有不少地方污水和雨水管未能分流,造成很多污水是通雨水管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体黑臭或者超Ⅴ类水体,针对无法分流的地区或者农村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可推行雨污分流装置,把污水分流出来抽至市政管网或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可减少河道的染污,雨污分流装置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好办法。
因此,发现或者发明一种雨污分流装置是解决短时间内无法排设管网的好方法,根据城市老式小区或者农村地区的条件及缺泛资金情况下,最好把雨污分流装置推广起来,早点应用在一些雨污无法分流地区,只有一根雨水管的小区,都可采用这种装置,能及时把污水抽至市政管网或者一体化设备,对减少环境是有积极意义。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雨污分流装置,是解决目前无法重排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地区现实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污分流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雨水管、污水管无法重排的问题,减少河道的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装置,至少包括截流井以及设置在截流井内的污水提升装置,所述截流井设置在雨水与污水合流管的管道中间,其内部具有溢流堰,将所述截流井内部分为截流区和溢流区两部分,其中,所述截流区与合流管的入水口处连通,所述溢流区与雨水的出水管处连通,流经所述截流井的雨污经过所述截流井将污水截流,雨水从雨水出水管流出,从而实现雨污分流;
所述污水提升装置设置在所述溢流区,至少包括提升泵和提升管路,所述提升管路安装在所述提升泵上,所述提升管路上方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与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连通;所述提升泵将污水抽取至所述提升管路上方的出水口处,经由该出水口流通至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从而将雨污河流水中的污水进行提升分流。
进一步的,所述截流井的截流区设置有悬浮物阻截部,阻截来自雨污合流管的悬浮物及漂浮物。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泵至少设置一个,并通过活络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截流区内,其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雨污水量进行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提升泵的数量相匹配,每一个所述提升管路上均设置有球阀,用于控制该所述提升管路内的污水流通;所述球阀上连接有污水水位传感装置,通过所述污水水位传感装置获取污水水位高度,从而启动所述球阀,控制所述提升管路的连通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水位传感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浮球等。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管路的上方设置出水口的部分高于雨水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管路上位于所述球阀的下方设置止回阀,控制污水的单向流通,放置污水回流。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管路采用PVC管或者HDPE热焊管制备。
通过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污分流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技术方案可简易装置安装在雨污混流的管道中,晴天时把污水打入污水管道,连通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下雨时可把雨水排入河道,减少河道的水污染;
(2)本技术方案设备的结构简易,成本低,雨污分流工程量小,适合广泛的铺开使用;
(3)本技术方案通过水位传感装置感应水位,控制提升泵与提升管路的开通数量,可有效适应雨污水量大小造成的排放压力。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雨污分流装置示意图;
图中:
1、合流管;2、雨水出水管;3、截流井;30、溢流堰;31、悬浮物阻截部;32、检查井口;33、井盖;34、防漏网;40、提升泵;41、提升管路;42、出水口;43、球阀;44、止回阀。
图示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采用如下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是一种雨污分流装置,至少包括截流井3以及设置在截流井3内的污水提升装置,截流井3设置在雨水与污水合流管1的管道中间,其内部具有溢流堰30,将截流井3内部分为截流区和溢流区两部分,其中,截流区与合流管1的入水口处连通,溢流区与雨水出水管2处连通,流经截流井3的雨污经过截流井3将污水截流,雨水从雨水出水管2流出,从而实现雨污分流;截流井3的截流区设置有悬浮物阻截部31,阻截来自雨污合流管1的悬浮物及漂浮物。实际使用中悬浮物阻截部可以为阻截网等结构。
截流井3一般采用钢筋混泥土或者玻璃钢制品的结构制备,上方覆盖井盖33,井盖33上具有两个检查井口32,井盖33一般高于地面或与地面平齐;检查井口32下安装防漏网34,防止杂物落入截流井3。
污水提升装置设置在溢流区,至少包括提升泵40和提升管路41,提升管路41安装在提升泵40上,提升管路41上方设置出水口42,该出水口42与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连通;提升泵40将污水抽取至提升管路41上方的出水口42处,经由该出水口42流通至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从而将雨污河流水中的污水进行提升分流。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提升泵40设置两个,两个提升泵40通过活络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截流区内,例如通过不锈钢铁链拉住,方便后期的维修养护;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标高比雨水出水管2超过1米的距离,提升泵40有足够的工作容积,当用水高峰来时,两套提升泵40同时工作,保证来得及把污水抽至市政管网或一体化设备处理,两台提升泵40的规格及型号是通过计算而得出,根据周边污水量来选择水泵大小;其实际使用中的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雨污水量进行确定。
提升管路41的数量与提升泵40的数量相匹配,如图所示提升泵40设置两台,提升管路41对应的设置两根;两根提升管路41在出水口42处回合,由出水口42统一连通至市政管网或一体化设备处理;每一个提升管路41上均设置有球阀43,用于控制该提升管路41内的污水流通;球阀43上连接有污水水位传感装置,通过污水水位传感装置获取污水水位高度,从而启动球阀43,控制提升管路的连通数量。本实施例中以浮球作为污水水位传感装置进行说明,浮球与球阀43连接,浮球置于污水水面上,设定每一个浮球的高度以控制与之相连接的球阀43的启闭,当污水水位较低时,位于较低位置的浮球在该水位上控制球阀43的开启,从而形成一条提升管路41的接通;当污水水位较高时,上浮的水位接触较高位置的浮球,由浮球控制球阀43的开启,从而形成两条提升管路42的接通;由此来适应不同水量下的排污压力。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由水位传感器等其他感应设备取代浮球控制球阀43的启闭,从而接通不同数量的污水通路。
在本技术当中,提升管路41的上方设置出水口42的部分高于雨水出水管2。
提升管路41上位于球阀43的下方设置止回阀44,控制污水的单向流通,防止污水回流。
提升管路41一般采用PVC管或者HDPE热焊管制备。
基于上述结构,在雨量较大时,雨水通过本装置流通,本雨污分流装置只负责抽取污水,当降雨初期可能会把一部分混流水抽至市政管网或者一体化处理设备进行处理,但雨水越下越大时,雨水就会直流入河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截流井以及设置在截流井内的污水提升装置,所述截流井设置在雨水与污水合流管的管道中间,其内部具有溢流堰,将所述截流井内部分为截流区和溢流区两部分,其中,所述截流区与合流管的入水口处连通,所述溢流区与雨水的出水管处连通;
所述污水提升装置设置在所述溢流区,至少包括提升泵和提升管路,所述提升管路安装在所述提升泵上,所述提升管路上方设置出水口,该出水口与市政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的截流区设置有悬浮物阻截部,阻截来自雨污合流管的悬浮物及漂浮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提升泵通过活络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截流区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提升泵的数量相匹配,每一个所述提升管路上均设置有球阀控制该所述提升管路内的污水流通;所述球阀上连接有污水水位传感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水位传感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浮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路的上方设置出水口的部分高于雨水出水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路上位于所述球阀的下方设置止回阀,控制污水的单向流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路采用PVC管或者HDPE热焊管制备。
CN202021766717.4U 2020-08-22 2020-08-22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Active CN213625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6717.4U CN213625935U (zh) 2020-08-22 2020-08-22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6717.4U CN213625935U (zh) 2020-08-22 2020-08-22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5935U true CN21362593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44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66717.4U Active CN213625935U (zh) 2020-08-22 2020-08-22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5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51934A (zh) 一种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CN105544697A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210767116U (zh) 一种一体化智慧截流井
CN114045915A (zh) 一种对管网中雨污水沉积物具有冲洗功能的截流系统
CN213625935U (zh) 一种雨污分流装置
CN205636892U (zh)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211172272U (zh) 一种用于冲洗分流制市政污水管的系统
CN205637027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213448816U (zh) 具有防淤积功能的一体化雨污分流泵站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113216357B (zh) 一种排水管道末端防倒灌联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69253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
CN208395971U (zh) 一种防溢流的跨区域污水泵站
CN218264206U (zh) 一体化玻璃钢雨污截流集成泵站
CN112081192A (zh) 一种立管用截流装置、截流系统及截流方法
CN207295964U (zh) 一种一体化卧式预制泵站
CN216586904U (zh) 一体化智能截流井
CN210216686U (zh) 一种具备直通管的截污井
CN220504117U (zh) 一种用于排水管道的一体化智慧截流井
CN220336089U (zh) 截流泵站
CN210263323U (zh) 一种具有避免雨水倒灌的机械式污水截流装置
CN205502190U (zh) 一体化自动调流截流井设备
CN220888900U (zh) 一种雨水排口截污及分流的智能排口装置
CN217000069U (zh) 一种堰式与提升式结合雨水管道截流井结构
CN218148754U (zh) 一种智能雨、污分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