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5825U -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5825U
CN213625825U CN202022051709.8U CN202022051709U CN213625825U CN 213625825 U CN213625825 U CN 213625825U CN 202022051709 U CN202022051709 U CN 202022051709U CN 213625825 U CN213625825 U CN 213625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rainwater
clean water
sedimentation tank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17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先英
陈桂河
黄德良
陈贤宜
陈贤烔
陈贤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angwa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angwa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angwa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angwa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517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5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5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5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市政道路、排水沟以及雨水回收处理结构,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包括沿雨水流动方向依次埋设于地面下的沉淀池、静置池以及清水池,沉淀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分隔板分隔形成集水腔以及沉淀腔,分隔板底部设有开口,集水腔顶部通过预设的第一管道与排水沟相连通,并且第一管道在靠近排水沟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静置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二管道与集水腔顶部相连通,集水腔在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有漂浮物拦截板,清水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三管道与静置池的内腔相连通。本申请能够对市政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长期稳定地对市政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在我国越来越匮乏,合理利用水资源显得日益重要,雨水的收集是利用好水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许多的温室大棚上都安装有雨水回收装置。
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2529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温室大棚雨水回收系统,相邻两个温室大棚的屋顶之间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导流支管,多根导流支管连接引水总管,引水总管一端设置集水池,集水池内设置有变频水泵,变频水泵的出口连接供水总管,供水总管连接多个供水支管,每一个供水支管末端设置喷头,供水支管、喷头位于温室大棚内部。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屋顶的面积全部利用,雨水收集量大,有效利用了雨水资源,同时减少了雨水冲洗苗圃垄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回收系统应用于市政雨水中时,由于市政雨水中往往混杂有落叶、沙子等杂质,导致回收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杂质会堵塞导流支管、供水支管、喷头等,导致回收系统的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长期稳定地对市政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市政道路、设置于市政道路一侧的排水沟以及设置于排水沟远离市政道路一侧的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其中,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包括沿雨水流动方向依次埋设于地面下的沉淀池、静置池以及清水池,其中,所述沉淀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分隔板分隔形成集水腔以及位于集水腔下方的沉淀腔,并且所述分隔板底部设有连通集水腔与沉淀腔的开口,所述集水腔顶部通过预设的第一管道与排水沟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管道在靠近排水沟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静置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二管道与集水腔顶部相连通,所述集水腔在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设有漂浮物拦截板,所述清水池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三管道与静置池的内腔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能够对雨水中较大体积的杂质进行拦截,使得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后方可进入沉淀池的集水腔中,集水腔内的雨水中的沙子等杂质能够沉淀至沉淀腔内,使得雨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方可进入静置池中,同时,漂浮物拦截板能够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以去除雨水中的漂浮物,雨水在静置池内能够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净化雨水中的杂质,最后流入至清水池内存储备用,以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净化以及存储。
可选的,还包括设有一清淤装置,所述清淤装置包括设置于沉淀池一侧的清淤管道、可转动地设置于清淤管道内的螺旋杆以及驱动电机,其中,所述清淤管道底端通过预设的第四管道与沉淀腔底部相连通,所述清淤管道顶端延伸外露于地面,并且所述清淤管道顶端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清淤管道顶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杆相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期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螺旋杆转动,螺旋杆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沙子等杂质带出,从而便实现了沙子等杂质的定期自动清理。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设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顶面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挡雨板底面设有充放电控制器以及蓄电池,并且所述太阳能板与充放电控制器之间、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之间以及充放电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之间均通过预设的导线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雨板能够使得驱动电机能够在雨天时正常工作而不会被淋湿,太阳能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后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能够为驱动电机提供电源,使得清淤装置能够在未设置电源的市政道路路段上进行使用。
可选的,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以及沉淀池盖板,所述沉淀池盖板盖设于沉淀池本体顶部;所述静置池包括静置池本体以及静置池盖板,所述静置池盖板盖设于静置池本体顶部;所述清水池包括清水池本体以及清水池盖板,所述清水池盖板盖设于清水池本体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池、静置池以及清水池均由其本体以及盖板组成,从而便于打开其盖板以对其内腔进行维护清理。
可选的,所述沉淀池盖板、静置池盖板以及清水池盖板上均开设有一压力平衡口,每个所述压力平衡口均连通有一压力平衡管,并且每个所述压力平衡管远离压力平衡口的一端均延伸外露于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平衡管使得沉淀池的内腔、静置池的内腔以及清水池的内腔跟外界的气压相同,使得雨水能够在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高效顺畅地运行。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道在靠近集水腔的一端设有第二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的水流较快导致集水腔内的水波较大,从而导致漂浮物拦截板未能有效地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时,第二过滤网能够有效地对漂浮物进行拦截。
可选的,所述沉淀腔底部的四周往中心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沉淀腔的底部形成漏斗状结构,便于沙子等杂质汇聚,以便于清淤装置对沙子等杂质进行清理。
可选的,所述清水池内腔的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灌溉管道,所述灌溉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清水池盖板并延伸外露于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水泵即可对清水池内存储的水进行使用,操作简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过滤网能够对雨水中较大体积的杂质进行拦截,使得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后方可进入沉淀池的集水腔中,集水腔内的雨水中的沙子等杂质能够沉淀至沉淀腔内,使得雨水经过沉淀处理后方可进入静置池中,同时,漂浮物拦截板能够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以去除雨水中的漂浮物,雨水在静置池内能够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净化雨水中的杂质,最后流入至清水池内存储备用,以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净化以及存储;
2、压力平衡管使得沉淀池的内腔、静置池的内腔以及清水池的内腔跟外界的气压相同,使得雨水能够在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高效顺畅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市政道路;2、排水沟;21、排水口;31、沉淀池;311、淀池本体;312、沉淀池盖板;313、分隔板;314、开口;315、集水腔;316、沉淀腔;317、漂浮物拦截板;32、静置池;321、静置池本体;322、静置池盖板;33、清水池;331、清水池本体;332、清水池盖板;41、第一管道;411、第一过滤网;42、第二管道;421、第二过滤网;43、第三管道;44、第四管道;5、清淤装置;51、清淤管道;52、螺旋杆;53、驱动电机;54、出料口;6、挡雨板;61、立柱;62、太阳能板;63、充放电控制器;64、蓄电池;7、压力平衡口;71、压力平衡管;8、水泵;81、灌溉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参照图1,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市政道路1、排水沟2以及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其中,排水沟2设置于市政道路1的一侧,排水沟2能够供路面上的雨水流入并将雨水排走以防止路面积水,雨水回收处理结构设置于排水沟2远离市政道路1一侧的地面下,雨水回收处理结构能够对排水沟2内的部分雨水进行回收处理以及存储备用。
具体地,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包括沉淀池31、静置池32以及清水池33,其中,沉淀池31包括沉淀池本体311以及沉淀池盖板312,沉淀池盖板312盖设于沉淀池本体311的顶部以形成一沉淀池31;静置池32包括静置池本体321以及静置池盖板322,静置池盖板322盖设于静置池本体321的顶部以形成一静置池32;清水池33包括清水池本体331以及清水池盖板332,清水池盖板332盖设于清水池本体331的顶部以形成一清水池33。
沉淀池31、静置池32以及清水池33均埋设于排水沟2远离市政道路1一侧的地面下,并且沉淀池31、静置池32以及清水池33沿雨水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沉淀池31内腔的中部位置处设有一分隔板313,分隔板313呈倾斜布置,分隔板313在沿倾斜方向的两侧以及相对高度较高的一侧均焊接固定在沉淀池31的内侧壁上,以将沉淀池31的内腔分隔形成集水腔315以及位于集水腔315下方的沉淀腔316,此时,分隔板313相对高度较低的一侧与沉淀池31的内侧壁之间共同形成一开口314,使得集水腔315与沉淀腔316之间通过该开口314相连通。
集水腔315的顶部连通有第一管道41,第一管道41远离集水腔315的一端与排水沟2侧壁预设的排水口21相连通,使得排水沟2内的部分雨水能够通过第一管道41流入沉淀池31内。静置池32内腔的顶部连通有第二管道42,第二管道42远离静置池32的一端与集水腔315的顶部相连通,使得沉淀池31内的雨水能够通过第二管道42流入静置池32内。清水池33内腔的顶部连通有第三管道43,第三管道43远离清水池33的一端与静置池32内腔的顶部相连通,使得静置池32内的雨水能够通过第三管道43流入清水池33内。
集水腔315内设有一漂浮物拦截板317,漂浮物拦截板31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沉淀池31相对设置的两内侧壁上,并且漂浮物拦截板317位于第一管道41与第二管道42之间,漂浮物拦截板317的顶部与沉淀池盖板312相抵接,以对沉淀池盖板312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漂浮物拦截板317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管道41以及第二管道42。
第一管道41在靠近排水沟2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411,第一过滤网411固定封盖于排水口21处。
雨天时,排水沟2内的部分雨水通过第一管道41流入沉淀池31内,沉淀池31内的雨水通过第二管道42流入静置池32内,静置池32内的雨水通过第三管道43流入清水池33。
在此过程中,位于第一管道41一端的第一过滤网411能够对雨水中较大体积的杂质(例如树叶)进行拦截,使得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后方可进入沉淀池31的集水腔315中;集水腔315内的雨水中的沙子等杂质能够沉淀至分隔板313上并且滑落至分隔板313的底端,由开口314进入到沉淀腔316内,以实现对雨水的沉淀处理,同时,漂浮物拦截板317能够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以去除雨水中的漂浮物;经过上述处理后的雨水流入静置池32内,并在静置池32内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净化雨水中的杂质,最后流入至清水池33内存储备用。
在本实施例中,沉淀的一侧设有一清淤装置5,清淤装置5能够用于对沉淀腔316内的沙子等杂质进行自动清理。
具体地,清淤装置5包括清淤管道51、螺旋杆52以及驱动电机53,其中,清淤管道51呈竖向布置,清淤管道51设置于沉淀池31的一侧,沉淀腔316的底部连通有第四管道44,并且第四管道44远离沉淀腔316的一端与清淤管道51的底端相连通,清淤管道51的顶端向上延伸外露出地面,并且清淤管道51顶端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54。
螺旋杆52可转动地设置于清淤管道51内,驱动电机53固定设置于清淤管道51的顶端,并且驱动电机53的输出端与螺旋杆52的一端相连接;位于沉淀腔316内的沙子等杂质能够通过第四管道44进入清淤管道51的底端,通过定期开启驱动电机53,驱动电机53的输出端驱动螺旋杆52转动,螺旋杆52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沙子等杂质带出,从而便实现了沙子等杂质的定期自动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沉淀腔316底部的四周往中心向下倾斜设置,使得沉淀腔316的底部形成漏斗状结构,便于沙子等杂质汇聚,以便于清淤装置5对沙子等杂质进行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3的上方设有挡雨板6,具体地,清淤管道51的顶端设有四个立柱61,四个立柱61围在驱动电机53的四周,挡雨板6与四个立柱61的顶端相连接固定,使得驱动电机53能够在雨天时正常工作而不会被淋湿。
挡雨板6的顶面固定设置有太阳能板62,挡雨板6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充放电控制器63以及蓄电池64,太阳能板62与充放电控制器63之间、充放电控制器63与蓄电池64之间、充放电控制器63与驱动电机53之间均通过预设的导线电连接;太阳能板62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63后储存在蓄电池64中,蓄电池64能够为驱动电机53提供电源,使得清淤装置5能够在未设置电源的市政道路1路段上进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沉淀池盖板312、静置池盖板322以及清水池盖板332上均开设有一压力平衡口7,每个压力平衡口7的顶端均连通有一压力平衡管71,并且每个压力平衡管71远离压力平衡口7的一端均延伸外露于地面,压力平衡管71使得沉淀池31的内腔、静置池32的内腔以及清水池33的内腔跟外界的气压相同,使得雨水能够在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高效顺畅地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道42在靠近集水腔315的一端固定封盖有第二过滤网421,当雨水回收处理结构中的水流较快导致集水腔315内的水波较大,从而导致漂浮物拦截板317未能有效地对雨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时,第二过滤网421能够有效地对漂浮物进行拦截。
在本实施例中,清水池33内腔的底部设有水泵8,水泵8连接有灌溉管道81,并且灌溉管道81远离水泵8的一端贯穿清水池盖板332并延伸外露于地面,通过启动水泵8即可对清水池33内存储的水进行使用,操作简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市政道路(1)、设置于市政道路(1)一侧的排水沟(2)以及设置于排水沟(2)远离市政道路(1)一侧的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其中,所述雨水回收处理结构包括沿雨水流动方向依次埋设于地面下的沉淀池(31)、静置池(32)以及清水池(33),其中,所述沉淀池(31)的内腔通过预设的分隔板(313)分隔形成集水腔(315)以及位于集水腔(315)下方的沉淀腔(316),并且所述分隔板(313)底部设有连通集水腔(315)与沉淀腔(316)的开口(314),所述集水腔(315)顶部通过预设的第一管道(41)与排水沟(2)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管道(41)在靠近排水沟(2)的一端设有第一过滤网(411),所述静置池(32)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二管道(42)与集水腔(315)顶部相连通,所述集水腔(315)在位于第一管道(41)与第二管道(42)之间设有漂浮物拦截板(317),所述清水池(33)的内腔通过预设的第三管道(43)与静置池(32)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一清淤装置(5),所述清淤装置(5)包括设置于沉淀池(31)一侧的清淤管道(51)、可转动地设置于清淤管道(51)内的螺旋杆(52)以及驱动电机(53),其中,所述清淤管道(51)底端通过预设的第四管道(44)与沉淀腔(316)底部相连通,所述清淤管道(51)顶端延伸外露于地面,并且所述清淤管道(51)顶端的侧壁开设有出料口(54),所述驱动电机(53)固设于清淤管道(51)顶端,所述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与螺旋杆(52)相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3)的上方设有挡雨板(6),所述挡雨板(6)顶面设有太阳能板(62),所述挡雨板(6)底面设有充放电控制器(63)以及蓄电池(64),并且所述太阳能板(62)与充放电控制器(63)之间、充放电控制器(63)与蓄电池(64)之间以及充放电控制器(63)与驱动电机(53)之间均通过预设的导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1)包括沉淀池本体(311)以及沉淀池盖板(312),所述沉淀池盖板(312)盖设于沉淀池本体(311)顶部;所述静置池(32)包括静置池本体(321)以及静置池盖板(322),所述静置池盖板(322)盖设于静置池本体(321)顶部;所述清水池(33)包括清水池本体(331)以及清水池盖板(332),所述清水池盖板(332)盖设于清水池本体(331)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盖板(312)、静置池盖板(322)以及清水池盖板(332)上均开设有一压力平衡口(7),每个所述压力平衡口(7)均连通有一压力平衡管(71),并且每个所述压力平衡管(71)远离压力平衡口(7)的一端均延伸外露于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42)在靠近集水腔(315)的一端设有第二过滤网(4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316)底部的四周往中心向下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33)内腔的底部设有水泵(8),所述水泵(8)连接有灌溉管道(81),所述灌溉管道(81)远离水泵(8)的一端贯穿清水池盖板(332)并延伸外露于地面。
CN202022051709.8U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Active CN213625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1709.8U CN213625825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1709.8U CN213625825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5825U true CN21362582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1709.8U Active CN213625825U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58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278A (zh) * 2021-07-26 2021-10-01 广东世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7278A (zh) * 2021-07-26 2021-10-01 广东世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17109U (zh)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4960165U (zh) 分层过滤式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
CN212680339U (zh) 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CN111485684A (zh) 一种雨水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3625825U (zh) 一种用于市政雨水处理的回收利用系统
CN215683634U (zh) 一种市政道路绿植用水循环装置
CN112982557A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再利用设备
CN212174687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雨水收集净化再利用装置
CN215367537U (zh) 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7144054U (zh) 园林雨水回收系统
CN214116876U (zh) 一种绿色房屋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4628730U (zh) 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的小区绿化灌溉装置
CN211793166U (zh) 一种市政太阳能绿化架
CN212866270U (zh) 一种用于小区绿化灌溉用雨水蓄水池
CN211935706U (zh) 一种雨废水收集循环利用装置
CN210373225U (zh) 可收集雨水的太阳能发电路灯
CN209129060U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
CN210030255U (zh) 一种基于新型能源的雨水利用装置
CN209855071U (zh) 一种节能型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资源利用装置
CN107143097A (zh) 一种绿色屋顶系统
CN209011201U (zh) 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CN113940219A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雨水花园
CN113187078A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112392116A (zh) 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
CN207079665U (zh) 低碳木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