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2790U -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 Google Patents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02790U
CN213602790U CN202022130192.1U CN202022130192U CN213602790U CN 213602790 U CN213602790 U CN 213602790U CN 202022130192 U CN202022130192 U CN 202022130192U CN 213602790 U CN213602790 U CN 213602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over body
mounting groove
cov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01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301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02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02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02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该收纳装置包括基座,其一侧固接于移动终端,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盖体,可拆安装于安装槽内,且盖体开设有两个用于收纳耳机的收纳槽,收纳槽的第一部分从盖体显露于外界,第二部分被盖体罩盖于基座;盖体呈安装于安装槽内的收纳状态时,耳机的部分本体从第一部分显露于外界,用于供用户握持拆卸,另一部分本体位于第二部分,以被盖体压持固定于基座;盖体呈支撑状态时,盖体一端容置于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的侧壁抵接,另一端从安装槽伸出与外界的承载面接触,以将移动终端支撑于承载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便于用户携带耳机,同时搭载有支架功能。

Description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机为便于使用通常采用蓝牙等无线连接方式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然而无线缆的形式携带时容易丢失,而采用收纳盒进行收纳的方式,占用空间大,且容易遗忘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旨在便于用户携带耳机,同时搭载有支架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包括:基座,其一侧固接于移动终端,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盖体,可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盖体开设有两个用于收纳耳机的收纳槽,收纳槽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盖体显露于外界,第二部分被所述盖体罩盖于所述基座;所述盖体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收纳状态时,耳机的部分本体从所述第一部分显露于外界,用于供用户握持拆卸,另一部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以被所述盖体压持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盖体呈支撑状态时,盖体一端容置于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抵接,另一端从所述安装槽伸出与外界的承载面接触,以将所述移动终端支撑于所述承载面。
可选地,基座为中空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固接于移动终端,其中空位置形成所述安装槽;
所述框体的四周朝向所述安装槽内均延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均安装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盖体对应每一第一磁性件均设有一第二磁性件;
所述盖体呈展开状态时,位于安装槽内的两第二磁性件与对应的两第一磁性件至少部分错位或间隔设置,且两第一磁性件和两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性力;
所述盖体与承载面脱离时,位于安装槽内的两第二磁性件与对应的两第一磁性件磁吸固定,以带动盖体收纳于所述安装槽内,形成收纳状态;
所述盖体呈收纳状态时,四所述第二磁性件与四所述第一磁性件磁吸固定。
可选地,盖体呈收纳状态时,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安装槽正对联通。
可选地,盖体收纳于基座时,部分从所述安装槽凸设出,且所述盖体的至少一侧壁开设有扣手槽;
且/或,所述框体四周的内壁朝向所述安装槽还凸设有支撑骨位,且所述支撑骨位还设有定位槽或定位筋,所述盖体对应设有定位筋或定位槽,所述盖体收纳于所述基座时,所述定位筋适配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可选地,安装槽呈长方形,所述盖体的外周对应呈长方形;
所述盖体呈展开状态时,盖体长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长边侧壁抵接,或盖体短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短边侧壁抵接。
可选地,盖体的长边为弧形的过渡面。
可选地,盖体内置有电池及与电池电性连接的两个导电接触,两个所述导电接触分别伸入两个收纳槽内,用以为两个耳机充电。
可选地,导电接触凸伸于所述收纳槽的部分为弹性端子;
所述收纳槽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的弹性端子分别凸伸于所述收纳槽的第一部分;
所述耳机安装于所述收纳槽内时,弹性端子将所述耳机弹性挤压至与第二部分的槽壁抵接限位,且盖体位于第二部分的本体将所述耳机压盖于收纳槽内。
可选地,两个所述收纳槽间隔设于所述盖体,且沿所述盖体的长边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收纳槽之间的部分盖体内容置有所述电池。
可选地,两个所述收纳槽之间的部分盖体内设有显示屏,且所述盖体对应所显示屏位置设有供所述显示屏画面显示的透光区。
可选地,盖体还设有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插接口,所述盖体收纳于安装槽内时,充电插接口被所述框体的侧壁遮盖。
可选地,充电插接口与所述扣手槽相对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套件,包括耳机和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所述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包括:基座,其一侧固接于移动终端,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盖体,可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盖体开设有两个用于收纳耳机的收纳槽,收纳槽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盖体显露于外界,第二部分被所述盖体罩盖于所述基座;所述盖体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收纳状态时,耳机的部分本体从所述第一部分显露于外界,用于供用户握持拆卸,另一部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以被所述盖体压持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盖体呈支撑状态时,盖体一端容置于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抵接,另一端从所述安装槽伸出与外界的承载面接触,以将所述移动终端支撑于所述承载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由基座和盖体构建而成,基座的一侧可通过胶粘或卡臂卡接等方式固定在移动终端显示屏的背面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盖体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内,同时盖体开设有两个用于收纳耳机的收纳槽,收纳槽的第一部分显露于外界,第二部分被盖体罩盖于基座,因此当耳机收纳于收纳槽内时,一部分从第一部分显露于外界供用户取放;另一部分被盖体限位于收纳槽,有效防止耳机脱出,从而便于将耳机收纳于移动终端。同时用户观影时,可以将盖体部分从安装槽内拆卸出与外界桌面等承载面抵接,容置于安装槽内的部分盖体与安装槽的侧壁抵接,形成支撑状态从而使所述移动终端支撑于桌面,产生类似耳机收纳装置的的作用,无需额外设置耳机收纳装置的,实现功能多元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收纳于耳机收纳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中,盖体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中,盖体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中,盖体从另一视角看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中,基座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以短边支撑移动终端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以长边支撑移动终端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位于佩戴状态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位于收纳状态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位于收纳状态从另一视角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位于佩戴状态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位于佩戴状态从另一视角看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中A处的连接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中导音管与所述防护套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700025550000041
Figure BDA000270002555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200,包括:基座210,其一侧固接于移动终端300,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102;所述移动终端300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基座210的一侧通过粘胶或者卡臂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手机背离显示屏2302的表面或卡持于手机两端。可以理解的是,为避免对用户手机造成损伤,以及减少体积,优先采用胶粘的方式,同时,为避免直接胶粘于手机,可建议用户先将手机套设有保护套后,胶粘于手机保护套表面。避免拆卸时对手机造成损伤。
盖体220,可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102内,且所述盖体220开设有两个用于收纳耳机100的收纳槽2201,收纳槽2201的第一部分22011从所述盖体220显露于外界,第二部分22012被所述盖体220罩盖于所述基座210;所述盖体220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102内的收纳状态时,耳机100的部分本体从所述第一部分22011显露于外界,用于供用户握持拆卸,另一部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部分22012,以被所述盖体220压持固定于所述基座210;所述盖体220呈支撑状态时,盖体220一端容置于安装槽2102内并与所述安装槽2102的侧壁抵接,另一端从所述安装槽2102伸出与外界的承载面接触,以将所述移动终端300支撑于所述承载面。
上述实施例中,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200由基座210和盖体220构建而成,基座210的一侧固定在移动终端300显示屏2302的背面。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102,盖体220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2102内,同时盖体220开设有两个用于收纳耳机100的收纳槽2201,收纳槽2201的第一部分22011显露于外界,第二部分22012被盖体220罩盖于基座210,因此当耳机100收纳于收纳槽2201内时,一部分从第一部分22011显露于外界供用户取放;另一部分被盖体220限位于收纳槽2201,有效防止耳机100脱出,从而便于将耳机100收纳于移动终端300。同时用户观影时,可以将盖体220部分从安装槽2102内拆卸出与外界桌面等承载面抵接,容置于安装槽2102内的部分盖体220与安装槽2102的侧壁抵接,形成支撑状态从而使所述移动终端300支撑于桌面,产生类似耳机100收纳装置的的作用,无需额外设置耳机100收纳装置的,实现功能多元化。
具体地,为缩小收纳装置整体厚度,减少用户握持时的厚重感,如图3、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210为中空的框体2101,所述框体2101的一侧采用上述方式固接于手机,其中空位置形成所述安装槽2102;同时盖体220的收纳槽2201为贯通槽,并与框体2101的中空位置对应,当耳机100安装于收纳槽2201时,直接与手机表面接触,从而降低整体厚度,提升握持手感。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框体2101的四周朝向所述安装槽2102内均延伸设有连接部2103,所述连接部2103均安装有第一磁性件2104,所述盖体220对应每一第一磁性件2104均设有一第二磁性件2202;所述第一磁性件2104和所述第二磁性件2202可其一选用磁铁,其另一选用可被磁铁吸附的材质制备,当然也可以均为磁铁,其形状可为圆形、长条形等均可,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6、或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盖体220呈展开状态时,位于安装槽2102内的两第二磁性件2202与对应的两第一磁性件2104至少部分错位或间隔设置,且两第一磁性件2104和两第二磁性件2202之间具有磁性力,因此盖体220在第一磁性件2104和第二磁性件2202的磁力作用下具有朝向安装槽2102内移动的趋势;当盖体220支撑在承载面时,与承载面之间的作用力克服所述磁力,因此保持支撑状态。然而当所述盖体220与承载面脱离时,与承载面之间的作用力消失,因此位于安装槽2102内的两第二磁性件2202与对应的两第一磁性件2104磁吸固定,以带动盖体220收纳于所述安装槽2102内,形成收纳状态,实现自动收纳,无需用户手动收纳,便于用户操作;同时所述盖体220呈收纳状态时,四所述第二磁性件2202与四所述第一磁性件2104磁吸固定,磁吸力较大,防止盖体220从框体2101脱离的现象产生,且磁吸力使盖体220将耳机100压持于手机表面,防止耳机100晃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220收纳于基座210时,部分从所述安装槽2102凸设出,且所述盖体220的至少一侧壁开设有扣手槽2203;用以供用户手指部分插入,便于施加作用力将盖体220从所述框体2101拆卸出。防止磁吸力较大直接推动盖体220不便于拆卸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4、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框体2101四周的内壁朝向所述安装槽2102还凸设有支撑骨位2105,且所述支撑骨位2105还设有定位槽2106或定位筋2204,所述盖体220对应设有定位筋2204或定位槽2106,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支撑骨位2105设有安装槽2102,盖体220设有定位筋2204的方式。所述盖体220收纳于所述基座210时,所述定位筋2204适配插入所述定位槽2106内,进而有效防盖体220和框体2101直接发生晃动的情况产生。
具体地,如图4、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槽2102呈长方形,所述盖体220的外周对应呈长方形;所述盖体220呈展开状态时,盖体220长边2206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2102的长边2206侧壁抵接,或盖体220短边2207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2102的短边2207侧壁抵接。当手机竖向放置时,采用将盖体220以短边2207与框体2101的短边2207抵接支撑,当手机横向放置时,盖体220的长边2206于框体2101的长边2206抵接支撑,从而将手机支撑不同的高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因为用户通常竖向握持手机,因此,将盖体220的长边2206设计为弧形的过渡面2205。防止垂直过渡的高度差产生刮手感。同理,所述框体2101的长边2206也设计为弧形的过度面以实现上述效果,弧形过渡面2205的具体曲率根据产品体积合理选用,在次不过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增强耳机100的续航能力,提升耳机100收纳装置的功能多元化,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20内置有电池240和电路板230,用于为耳机100充电;具体地,将盖体220一个短边2207的宽度尺寸设计较大,其内部安装有电路板230,防止框体2101长边2206设计较宽不便于握持的现象产生。同时,长边2206的尺寸较长,因此内部容积较大,两个收纳槽2201沿长边2206方向延伸,两个收纳槽2201之间的部分盖体220内容置有可循环充电的电池240,此时电池240的布置空间较大,因而可以安装较大容量的电池240。所述电池240与电路板230电性连接;电路板230还电连接有两个导电接触2301,两个导电接触2301可采用导电弹针或者充电插头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耳机100安装充电,优选采用导电弹针,两个导电接触2301对应的四个导电弹针的弹性端分别渗入两个收纳槽2201内,由于电路板230位于盖体220的短边2207内部,因此从短边2207对应的收纳槽2201伸出;当耳机100收纳于收纳槽2201内时,耳机100的充电触点与对应的导电弹针弹性抵接,用以为两个耳机100充电。同时,导电弹针的弹性端与耳机100弹性抵接,对耳机100具有弹性挤压力,以将耳机100背向导电弹针的一侧压紧于收纳槽2201的内壁。进一步防止耳机100晃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2201的第一部分22011和所述第二部分22012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电接触2301的弹性端子分别凸伸于所述收纳槽2201的第一部分22011;所述耳机100安装于所述收纳槽2201内时,弹性端子将所述耳机100弹性挤压至与第二部分22012的槽壁抵接限位,且盖体220位于第二部分22012的本体将所述耳机100压盖于收纳槽2201内,进而对耳机100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均进行限位,有效防止耳机100脱离的现象产生。
进一步地,为便于观测耳机100以及充电盒电池240余量,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两个收纳槽2201之间的部分盖体220还设有显示屏2302,优选采用将显示屏2302设置在电路板230和电池240的交汇处,并通过电路板230对显示屏2302予以支撑,显示屏2302可以选用液晶显示屏2302,也可以采用多个灯珠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液晶显示屏2302,壳体对应显示屏2302画面显示区域开设有透光区,以便于用户观测电量余量。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220还设有用于为所述电池240充电的充电插接口2303,如USB插接口,TYPE-C插接口等,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盖体220收纳于安装槽2102内时,充电插接口2303被所述框体2101的侧壁遮盖,在本实施例中,框体2101凸设有遮盖板2108,当盖体220收纳于框体2101时,遮盖板2108将充电插接口2303遮盖,防止灰尘进入。具体地,充电插接口2303与所述扣手槽2203相对设置。通过将扣手槽2203设置于未设置电路板230的一短边2207,有效便于电路板230布置,防止内部骨位干涉。充电时,通过扣手槽2203将盖体220取出后进行充电,同时,扣手槽2203设置在未设置电路板230的另一短边2207,使充电时需要将盖体220完全拆卸出才可充电,否则充电插接口2303被遮盖板2108遮光。避免设计在其他方向用户将盖体220翘起后直接充电,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耳机套件1000,包括耳机100和耳机100收纳装置的,所述耳机100收纳装置的,所述耳机100收纳装置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耳机套件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考图8至图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100包括导音管30及长方体状的耳机本体10,所述耳机本体10包括佩戴时与人体接触的第一表面13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14,所述第一表面13和所述第二表面14之间形成供电子元器件安装的布线空间。而长方体的耳机本体10内具有较大的排布空间用以安装电路板及音源11。所述音源11可采用扬声器喇叭、发声器等可产生声音的元器件。其与电路板可通孔焊线连接、导电端子插接以及贴片式连接等方式建立电性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同时,为便于导音管30将音源11发出的声音传导至外界,将所述音源11靠近所述耳机本体10端部设置。所述导音管30可采用金属或塑胶等硬质材质制备,并呈中空的管体状,其中空处形成声音通道31。所述导音管30的一端插入所述耳机本体10内并可于插接位置自由转动。当所述导音管30安装于所述耳机本体10时,一端临近所述音源11发音的区域设置,以便于声音通过所述声音通道31进行导入,另一端与外界导通,以便于声音传递至外界供用户获听。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所述导音管30转动至佩戴状态时,与所述第一表面13之间具有夹角。如图2或图3所示,所述导音管30转动至收纳状态时,所述导音管30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3所在平面和第二表面14所在平面之间,以避免所述导音管30凸出于所述耳机本体10,导致收纳时所需空间较大的现象产生。同时,将所述音源11安装于所述耳机本体10,相对传统转动式听筒,本技术方案通过将音源11安装于耳机本体10,当转动导音管30时,不会碰撞耳机本体10内部线路,导致线路损坏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音管30包括听筒段33和部分容置于所述耳机本体10的导音段32,所述导音段32呈圆柱形设置,以便于用户进行转动,同时,所述听筒段33与所述导音段32之间呈夹角过渡设置,当用户将导音管30转动至佩戴状态时,弯折过渡设置的听筒段33与第一表面13之间形成夹角以便于用户将听筒段33佩戴于人体耳部。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耳机100还包括阻尼件70,所述导音段32安装于所述耳机本体10内时,所述阻尼件70容置于所述耳机本体10内,且所述阻尼件70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导音段32弹性抵接限位,以防止所述导音管30出现晃动或在外力作用下随意偏转导致不便于使用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阻尼件70呈中空的管状或环状并采用柔性材质制备,如弹性硅胶、弹性塑胶、弹性橡胶等,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根据尺寸选取两个或多个。安装时将所述阻尼件70弹性套接于所述导音段32内,再将其插入至所述耳机本体10内以与耳机本体10的内壁结构弹性抵接,安装方便,且阻尼件70的外表面均与耳机本体10的内表面接触,受力较为均衡,防止导音段32局部受力导致转动时受力不均容易出现偏位,或阻尼件70接触面较小容易磨损的失效的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阻尼件70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管状或环状的方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70也可采用呈柱状,通过在耳机本体10内设有容置孔(未图示),所述阻尼件70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置孔内,另一端伸出于所述容置孔外,以与所述导音段32的外周表面弹性抵接的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同理,所述阻尼件70不仅限于整体都为柔性材质制备,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70可采用由接触头(未图示)和弹性件(未图示)组合形成,所述弹性件可采用弹簧、弹性塑胶、弹性硅胶等,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耳机本体10内,另一端与所述接触头连接,所述接触头背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导音段32的外周表面弹性抵接,其接触头可设计成与导音段32外周适配的弧形也可为球形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头采用球面形状,所述导音管30的外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当用户转动所述导音管30时,所述接触头沿各定位孔滑入滑出,当接触头在弹性件推动作用下滑入所述定位孔内时,定位孔的内表面对所述接触头具有一定限位作用力,以实现转动定位。同时发出清脆声响提醒用户。当接触头从定位孔滑出时,与光滑的导音段32外表面点接触,因此仅需要较小的作用力即可转动。当通过合理间距设置,可实现定位锁紧,有效便于用户操作。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本体10设有供所述导音段32穿过的避让孔12,所述导音段32的端部还设有限位缘34,所述导音段32安装于所述耳机本体10内时,所述限位缘34与所述避让孔12内侧的孔缘抵接。此处,通过在导音管30的端部侧向凸伸有限位缘34,当导音段32受外力向耳机本体10外具有移动趋势时,所述限位缘34与所述耳机本体10设有避让孔12内侧的孔缘抵接。从而有效防止导音段32从所述耳机本体10脱离的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耳机本体10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限位缘34以防止所述导音管30脱离的方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在所述导音段32的端部侧向凸设若干限位块,或设有卡槽再通过C形卡环等方式以与所述避让孔12内侧的孔缘抵接限位的措施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当导音段32的端部设有限位缘34时,所述导音段32无法从所述避让孔12直接插入所述耳机本体10内,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可将所述耳机本体10的外壳拆分成两个零部件,通过扣合的方式将所述导音段32的限位缘34限位于耳机本体10内,同时还可在耳机本体10内设有限位肋板以与所述限位缘34朝向耳机本体10内侧的表面抵接支撑,从而防止导音管30在外界作用下挤压耳机本体10内部元器件,导致耳机100损坏的现象产生。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合理预留供导音段32滑动的滑动空间,以实现调节导音段32插入所述耳机本体10内部的深度,以调整导音管30距离声源的距离以及用户佩戴时第一表面13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产生的作用力,从而优化佩戴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耳机100还包括柔性耳塞50,所述柔性耳塞50可采用硅胶或其他软胶或柔性棉材制备。所述柔性耳塞50套接于所述听筒段33远离所述导音段32一端的端部。当用户将听筒段33佩戴于耳内时,所述柔性耳塞50与人体接触,有效避免硬质材质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造成不适感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如图12至图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耳塞50包括连接座51和至少一防护罩52,所述连接座51套接于所述导音段32的端部,所述至少一防护罩52的一端与所述导音段32的外周表面一体成型,另一端回转延伸呈伞冠状设置,且延伸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座51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形变空间53,当将所述耳机100收纳于所述收纳装置时,所述防护罩52在盖体的挤压作用力下,可朝向所述连接座51发生形变,且所述防护罩52在外力作用下压紧于所述连接座51表面时,所述防护罩52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3齐平设置,从而有效便于用户收纳,同时,基座210的框体2101对应所述防护罩52还开设有避让缺口2107,供防护罩形变。从而实现无需在盖体开设有较大厚度尺寸的腔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其一侧固接于移动终端,另一侧开设有安装槽;
盖体,可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盖体开设有两个用于收纳耳机的收纳槽,收纳槽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盖体显露于外界,第二部分被所述盖体罩盖于所述基座;
所述盖体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收纳状态时,耳机的部分本体从所述第一部分显露于外界,用于供用户握持拆卸,另一部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以被所述盖体压持固定于所述基座;
所述盖体呈支撑状态时,盖体一端容置于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抵接,另一端从所述安装槽伸出与外界的承载面接触,以将所述移动终端支撑于所述承载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中空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一侧固接于移动终端,其中空位置形成所述安装槽;
所述框体的四周朝向所述安装槽内均延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均安装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盖体对应每一第一磁性件均设有一第二磁性件;
所述盖体呈展开状态时,位于安装槽内的两第二磁性件与对应的两第一磁性件至少部分错位或间隔设置,且两第一磁性件和两第二磁性件之间具有磁性力;
所述盖体与承载面脱离时,位于安装槽内的两第二磁性件与对应的两第一磁性件磁吸固定,以带动盖体收纳于所述安装槽内,形成收纳状态;
所述盖体呈收纳状态时,四所述第二磁性件与四所述第一磁性件磁吸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呈收纳状态时,所述收纳槽与所述安装槽正对联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收纳于基座时,部分从所述安装槽凸设出,且所述盖体的至少一侧壁开设有扣手槽;
且/或,所述框体四周的内壁朝向所述安装槽还凸设有支撑骨位,且所述支撑骨位还设有定位槽或定位筋,所述盖体对应设有定位筋或定位槽,所述盖体收纳于所述基座时,所述定位筋适配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呈长方形,所述盖体的外周对应呈长方形;
所述盖体呈展开状态时,盖体长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长边侧壁抵接,或盖体短边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短边侧壁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长边为弧形的过渡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置有电池及与电池电性连接的两个导电接触,两个所述导电接触分别伸入两个收纳槽内,用以为两个耳机充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凸伸于所述收纳槽的部分为弹性端子;
所述收纳槽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导电接触的弹性端子分别凸伸于所述收纳槽的第一部分;
所述耳机安装于所述收纳槽内时,弹性端子将所述耳机弹性挤压至与第二部分的槽壁抵接限位,且盖体位于第二部分的本体将所述耳机压盖于收纳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收纳槽间隔设于所述盖体,且沿所述盖体的长边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收纳槽之间的部分盖体内容置有所述电池。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收纳槽之间的部分盖体内设有显示屏,且所述盖体对应所显示屏位置设有供所述显示屏画面显示的透光区。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有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插接口,所述盖体收纳于安装槽内时,充电插接口被所述框体的侧壁遮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接口与所述扣手槽相对设置。
13.一种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
CN202022130192.1U 2020-09-24 2020-09-24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Active CN213602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0192.1U CN213602790U (zh) 2020-09-24 2020-09-24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0192.1U CN213602790U (zh) 2020-09-24 2020-09-24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02790U true CN213602790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0192.1U Active CN213602790U (zh) 2020-09-24 2020-09-24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02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62807A1 (en) Headphone charging apparatus
WO2008052429A1 (fr) Ensemble support pour téléphone et oreillette sans fil
EP3262850A1 (en) Audio devices
US20220286544A1 (en) Attachment module for coupling at least one wireless earphone with a mobile device
EP4092872A1 (en) Charging base
CN213602790U (zh)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CN112040364A (zh) 贴附式耳机收纳装置及耳机套件
CN218734394U (zh) 一种手机支架及手机支架组件
TW202415090A (zh) 開放式耳機
CN210518456U (zh) 手机支架及耳机套件
CN113891204A (zh) 一种防刮伤无线耳机的充电盒
CN212163401U (zh) 能给手机无线充电的触摸反馈双数据传输手机声卡
CN219394886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8570423U (zh) 无线耳机及耳机组件
CN212970009U (zh) 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蓝牙音箱
CN215072890U (zh) 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211209733U (zh) 一种卡扣及电子设备
CN221748572U (zh) 一种耳机充电仓和开放式耳机
CN220692850U (zh) 充电盒和助听器
CN115133204B (zh) 电池组件、盒体、耳机充电盒和耳机组件
CN218897112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19247099U (zh) 一种带录音功能的数据线
CN221429082U (zh) 一种具有蓝牙适配器收纳功能的头戴式耳机
CN216720467U (zh) 多合一接头及手机连接线
CN216162857U (zh) 一种无盖无线耳机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