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1999U -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01999U CN213601999U CN202023184641.7U CN202023184641U CN213601999U CN 213601999 U CN213601999 U CN 213601999U CN 202023184641 U CN202023184641 U CN 202023184641U CN 213601999 U CN213601999 U CN 2136019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joint
- liquid inlet
- valve block
- metal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属于液冷相控阵天线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冷系统难以快速连通,且连接密封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出液接头;进出液接头接入液冷系统中,液冷系统用于对相控阵天线进行冷却;进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金属基体、进液阀块、第一弹性件和圆推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进液阀块和进液接头金属基体之间;出液接头包括:出液接头金属基体、出液阀块、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出液阀块与出液接头金属基体之间。进液接头、出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插接的过程中,圆推台推动出液阀块打开,进液接头推动进液阀块打开,使进出液接头连通,实现了液冷系统的快速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相控阵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
背景技术
相控阵天线在军事和民用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个天线阵面上分布着成百上千个T/R组件。飞行器环境下,它们排列紧凑,散热空间小,系统集成耦合度高,这使得天线阵面的热流密度很大,若这些热量不能及时从天线阵面带走,会导致天线阵面温度升高,引起T/R组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从而影响天线电性能,导致雷达性能恶化。因而有源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直接关系到天线的电性能指标,并最终影响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跟踪等性能。
液冷板技术即利用液冷装置腔体内的液体与腔体间进行强制对流换热,用持续不断的供液耗散热源的发热,从而对发热器件进行散热。液体冷却工质的传热系数是空气传热系数的20倍以上,因此强迫液冷通常用于大热流密度的情况下。强迫液冷的优点是散热性能较为均匀,散热效率高。
飞行器雷达空间异形且狭小、相控阵天线阵元间距必须符合半波长设计等约束,而共口径双频双极化天线在空间体积严重受限的情况下要求收发通道数翻2~4倍,引起空间排布设计、高集成度密集连接、大功率热耗问题等难度急剧上升。需要在直径230mm的天线内排布近千个射频连接器,且相控阵天线总发热功率可以达到3000W以上,相控阵天线的结构设计需同时满足结构强度、刚度、散热、连接可靠度、维修性等要求。
相控阵天线含有大量的半导体器件与PCB板件,一旦接触可导电液体就会造成雷达短路,大大威胁到飞行器正常工作。保证可靠的水密性与便捷的可操作性对相控阵天线液冷接头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以解决难以实现液冷系统的快速连通,且不能接头的密封性差,容易造成雷达短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出液接头;进出液接头接入液冷系统中,液冷系统用于对相控阵天线进行冷却;
进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金属基体、进液阀块、第一弹性件和圆推台;进液阀块设置在进液接头金属基体和圆推台之间,用于密封进液接头金属基体的进液通道;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进液阀块和进液接头金属基体之间;
出液接头包括:出液接头金属基体、出液阀块、第二弹性件;出液阀块用于密封出液接头金属基体的出液通道;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出液阀块与出液接头金属基体之间。
进一步地,进液阀块、第一弹性件和圆推台均设置在进液接头金属基体的内腔中;圆推台为柱状,且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同轴;且圆推台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进液阀块为圆环形;进液阀块的内圈表面与圆推台外表面配合;进液阀块的外圈表面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内腔壁面配合。
进一步地,进液阀块和第一弹性件均套设在圆推台上。
进一步地,进液通道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止推台,第一止推台用于阻挡进液阀块。
进一步地,出液通道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止推台,第二止推台用于阻挡出液阀块。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结构。
进一步地,进出液接头还包括:活动套筒;活动套筒转动安装在出液接头金属基体上;进液接头金属基体上设有助推销;活动套筒上设有导向槽,助推销能够与导向槽卡合。
进一步地,导向槽包括:弧形槽口和直线槽口。
进一步地,直线槽口与弧形槽口连通,且直线槽口具有第一限位点和第二限位点。
进一步地,直线槽口沿活动套筒的轴线方向延伸;弧形槽口一端与直线槽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活动套筒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由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组成的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整体结构紧凑,与液冷系统间连接可靠性高,水密性好,操作简单省力。同时,进出液接头与液冷循环系统连接可靠,能够适用于振动、冲击等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进出液接头结构主体采用轻质铝合金为支撑,采用活动套筒进行安装后限位,结构强度高,对振动、冲击等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3.本实用新型的液冷装置的进出液接头拔插安装操作简单,在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的插接、接通和拔出过程中,进液阀块与出液通道贴合,出液阀块与圆推台贴合,且出液接头金属基的外表面始终与弹性外阻挡圈挤压接触。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液接头,不会发生漏液,能够保证冷却液只会在金属基体的出液通道和进液通道之间流过,而不会从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渗出。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相控阵天线分解图;
图2为相控阵天线的液冷系统;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相控阵天线俯视图;
图4为TR组件和支撑结构;
图5为转接头;
图6为进出液接头的进液接头结构图;
图7为进出液接头的出液接头结构图;
图8为活动套筒立体图;
图9为活动套筒主视图;
图10为进出液接头使用状态图;
图11为相控阵天线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液冷板;2-天线盘;3-TR组件;4-射频同轴连接器;5-密封圈;6-转接头;7-支撑结构;8-进出液接头;9-第一液冷管;10-第二液冷管;
801-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2-进液通道;803-进液阀块;804-第一弹性件;805-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6-弹性外阻挡圈;807-助推销;808-圆推台;809-固定端盖;810-第一推止台;811-活动套筒;812-出液阀块;813-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4-出液通道;815-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6-第二弹性件;817-锥螺纹段;818-弧形槽口;819-直线槽口;820-第一限位点;821-第二限位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11所示,公开了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沿轴线对接,使二者内部实现连通,用于流通冷却液;本实用新型通过进出液接头能够将相控阵天线的液冷板1接入相控阵天线液冷循环系统中。
其中:进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进液阀块803、第一弹性件804和圆推台808,第一弹性件804、圆推台808和进液阀块803均设置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腔中;圆推台808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固定连接;进液阀块803套设在圆推台808上,用于密封进液通道802;进液阀块803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804。
出液接头包括: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出液阀块812和第二弹性件816;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内部空腔中设置出液阀块812和第二弹性件816;出液阀块812用于密封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出液通道,且出液阀块812与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816。
如图10所示,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对接后,能够实现进出液接头的连通。
连通时,出液接头能够插入进液接头的内腔中,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部分重叠,此时,圆推台808推动出液阀块812向内(远离出液通道方向)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816;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推动进液阀块803向内(远离进液通道方向)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804,冷却液从出液通道流出,出液接头与进液接头连通。
如图7所示,进液接头的具体结构为:
进一步地,圆推台808为柱状,且圆推台808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同轴;并且,圆推台808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圆推台808的端面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端面齐平。
进一步地,进液阀块803为圆环形结构,其内径与圆推台808的外表面间隙配合,与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表面间隙配合。
具体地,环形的进液阀块803套设在圆推台808的外侧,且进液阀块803能够密封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进液通道802;即进液阀块803的内侧与圆推台808的外表面配合,进液阀块803的外侧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壁面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804和进液阀块803并列套设在圆推台808的外侧,且第一弹性件804与进液阀块803沿圆推台808的轴线并列设置;第一弹性件804设置在进液阀块803与进液接头金属基座801的内腔端面之间,即第一弹性件804设置在进液阀块803的侧面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腔端面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进液阀块803对进液通道802的密封效果,设置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和弹性外阻挡圈806对进液通道802进行密封;具体地,进液阀块803与圆推台808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用于密封进液阀块803与圆推台808之间的间隙;进液阀块803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壁面之间设有弹性外阻挡圈806,弹性外阻挡圈806用于密封进液阀块803与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和弹性外阻挡圈806分别固定安装在圆推台808和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上。
具体地,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圆推台808的圆柱侧面上,弹性外阻挡圈806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壁面上。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凸出圆推台808的外表面,弹性外阻挡圈806凸出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壁面,进液阀块803与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弹性外阻挡圈806间过盈配合,维持进液通道的密闭性。
进一步地,进液接头的外侧面上设置助推销807,助推销用于与活动套筒811进行配合;进液接头的一端设置进液通道802,另一端设置固定端盖809,固定端盖809用于与转接头6连接。
如图6所示,出液接头的具体结构为:
出液接头包括: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出液阀块812和第二弹性件816;出液阀块812用于密封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出液通道814,出液阀块812和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左侧端面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816,按压出液阀块812使其向左侧滑移,能够开启出液接头,使出液接头内部的冷却液从出液通道814流出。
进一步地,出液阀块812和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内壁面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
具体地,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通过粘接或卡合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出液阀块812上,能够跟随出液阀块812移动。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凸出于出液阀块812的表面,出液阀块812在第二弹性件816的推力作用下堵住出液通道814,并通过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进行密封,如图6所示。
进一步地,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一端设有出液通道814,另一端设有锥螺纹段817,通过锥螺纹段817与第一冷却管9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外侧套设活动套筒811。并且活动套筒811卡套在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上,活动套筒811和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能够相对旋转但不能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具体地,活动套筒811上开设导向槽,导向槽包括:弧形槽口818和直线槽口819;直线槽口819沿所述活动套筒811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弧形槽口818一端与所述直线槽口819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动套筒811的开口处。进一步地,直线槽口819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限位点820和第二限位点821。
当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进行对接时,通过活动套筒811进行对接时,进液接头的助推销807能够沿弧形槽口818滑移,助推销807移动至第一限位点820后,松开施加外力,第一弹性件804和第二弹性件816推动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相互远离,助推销807从第一限位点820移动至第二限位点821,完成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的对接,如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804和第二弹性件816均为金属弹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液接头的进液通道802处设有第一推止台810。第一推止台810凸出于进液通道802的内壁,用于阻挡进液阀块803;出液接头的出液通道814内壁上设置凸出的第二推止台,第二推止台用于阻挡出液阀块812。
如图6所示,出液接头的出液通道814处通过出液阀块812和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配合封堵漏液,出液阀块812在左侧第二弹性件816的推动下抵在出液通道814的第二推止台处,出液阀块受右侧推止台限位在金属基体内固定位置。出液阀块812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径与金属基体内径间隙配合。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凸出出液阀块812外表面,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与金属基体间过盈配合,维持出液通道814的密闭性。
如图7所示,进液接头的进液通道802处有进液阀块803和圆推台808配合封堵漏液,进液阀块803在右侧第一弹性件804的推动下抵在进液通道802的第一推止台810处,进液阀块803受左侧推止台限位在金属基体内固定位置。
进一步地,进液阀块803、圆推台808与进液通道802(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端面)之间有一定距离,即进液阀块803和圆推台808凹入进液通道802内,方便出液通道813沿着进液通道802的内壁面对接。
实施时:
如图10所示,当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插接时,即出液通道814插入进液通道802时,出液通道814与进液阀块803接触挤压,第一弹性件804被压缩,进液阀块803往右移动,进液阀块803与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弹性外阻挡圈806分离,进液通道802贯通(打开)。同时圆推台808的左端与出液阀块812接触挤压,第二弹性件816被压缩,出液阀块812往左移动,出液阀块812与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和出液通道814分离,出液通道814贯通(打开),此时流体通过出液通道814流入进液通道802中,从而实现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的连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液冷相控阵天线的液冷系统采用实施例1的进出液接头实现冷却液的输送。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液冷相控阵天线包括:液冷板1、天线盘2、TR组件3、射频同轴连接器4、转接头6、进出液接头8、第一液冷管9和第二液冷管10;其中,天线盘2上阵列设置多个天线辐射单元;TR组件3的一端接天线,另一端接中频处理单元,从而构成一个无线收发系统。天线盘2和TR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液冷板1的上下两侧,并通过射频同轴连接器4进行信号连接。液冷板1两端安装转接头6,转接头6通过进出液接头8与液冷管连接,将液冷板1接入液冷系统,使液冷板1内部流通冷却液,对相控阵天线进行冷却。
如图1-5所示,相控阵天线的液冷板1是主要的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板1的两侧的进水口、出水口处均安装有转接头6,转接头6与液冷板1连通。转接头6通过法兰与液冷板1在径向固定,且两侧的转接头6通过进出液接头8分别与第一液冷管9和第二液冷管10连接,将液冷板1接入液冷系统内。
具体地,射频同轴连接器4穿过液冷板1,且射频同轴连接器4的两端分别与天线盘2上的天线辐射单元和TR组件3的射频通道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液冷板1上安装多组TR组件3,多组TR组件3的外部套设支撑结构7,支撑结构7与TR组件通过螺钉连接,并且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上,用于支撑TR组件3。
进一步地,液冷板1的两端均连接转接头6,转接头6与液冷板1的内腔连通,且转接头6与液冷板1之间设置密封圈5。
进一步地,转接头6通过进出液接头8连接液冷管,液冷板1通过转接头6和进出液接头8接入液冷系统。具体地,进出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使用时,进液接头与转接头6固定连接,出液接头与液冷管固定连接,通过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的插接固定,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内部连通,实现转接头6与液冷管的连通,进而实现将液冷板1接入液冷系统。
进一步地,转接头6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进出液接头8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进出液接头和第二进出液接头;液冷管包括:第一液冷管9和第二液冷管10。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分别连接在液冷板的两端,第一转接头通过第一进出液接头与第一液冷管9连通,第二转接头通过第二进出液接头与第二液冷管10连通。
进一步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通过法兰与转接头6固定,实现进出液接头8与液冷板的对接。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右侧有一凹陷环面,凹陷环面中安装密封圈(未标出),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与转接头6固定连接后,其内部连通能够流通冷却液,且通过密封圈密封。
进液接头通过转接头6与液冷板1连接,出液接头与第一液冷管9或第二液冷管10连接,将液冷板1接入冷却系统。
出液接头与第一液冷管9连接时:出液接头一端与进液接头对接,另一端的金属基体上设有外锥面螺纹即锥螺纹段817,出液接头通过锥螺纹段817与第一液冷管9对接固定,实现进出液接头8与第一液冷管9的对接,第一液冷管9中的冷却液能够流入出液接头并通过出液阀块812密封。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1接入液冷系统后,通过智能微控制器控制液冷系统是否启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和流动速度;液冷源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路流入液冷板1对相控阵天线阵列进行液冷散热,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路流回液冷源。
冷却液从第一液冷管9流入进出液接头8,并通过转接头6流入液冷板1,冷却液流经液冷板6时,经进水口流入,对液冷板上安装的相控阵天线进行冷却,冷却换热后的冷却液从出水口流出,从液冷板1流出的冷却液依次流经转接头6和进出液接头8进入第二液冷管1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的连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进液接头的助推销807对准活动套筒811上的弧形槽口818;
步骤S2:施加外力使出液接头的出液通道814插入进液接头的进液通道802中,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连通;同时,进液接头助推销807沿弧形槽口818滑移至第一限位点820;
步骤S3:去掉外力,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在第一弹性件804和第二弹性件816的弹力作用下相互远离;助推销807沿直线槽口819滑移,从第一限位点820滑移至第二限位点821;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插接完成;
步骤S4:需要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分离时,施加外力使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相向移动,助推销807从第二限位点821滑移至第一限位点820;旋转活动套筒811,使助推销807能够沿弧形槽口818滑移,松开外力,出液接头在第一弹性件804和第二弹性件816的弹性推力下从进液接头的进液通道802中拔出;出液接头与进液接头分离。
所述步骤S1中,将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轴线对齐,旋转活动套筒811使助推销807与弧形槽口818的端部对齐。
所述步骤S2中,在外力作用下,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相向移动时,即出液接头的出液通道814插入进液通道802的过程中:
出液接头与进液阀块803接触挤压,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推动进液阀块803向右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804;进液阀块803与第一弹性内阻挡圈805、弹性外阻挡圈806分离,进液通道802打开;
同时,进液接头的圆推台808的左端与出液阀块812接触挤压,圆推台808推动出液阀块812向左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816;出液阀块812与第二弹性内阻挡圈813和出液通道814分离,出液通道814打开;
冷却液能够通过出液通道814流入进液通道802中,从而实现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的连通。
所述步骤S3中,助推销807位于第二限位点821时,进液接头与出液接头仍然处于连通状态,即第一弹性件804和第二弹性件816处于压缩状态,进液通道802和出液通道814均处于打开状态。
所述步骤S4中,当出液接头拔出进液接头时,即是进液通道802与出液通道814分离时,首先进液阀块803在第一弹性件80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对进液通道802实现再次封堵,出液阀块812在第二弹性件81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对出液通道814实现再次封堵。
在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的插接、接通和拔出过程中,一方面,在第一弹性件804和第二弹性件816的作用下,进液阀块803保持与出液通道814贴合,出液阀块812保持与圆推台808贴合。另一方面,出液接头金属基815的外表面始终与弹性外阻挡圈806挤压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出液接头,能够保证冷却液只会在金属基体的出液通道814和进液通道802之间流过,而不会从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渗出。
本实用新型的由出液接头和进液接头组成的相控阵天线液冷板接头,整体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水密性好,操作简单省力。同时对振动、冲击等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接头、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能够接入液冷系统中,所述液冷系统用于对相控阵天线进行冷却;
所述进液接头包括: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进液阀块(803)、第一弹性件(804)和圆推台(808);所述进液阀块(803)设置在所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和圆推台(808)之间,用于密封所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的进液通道(802);所述第一弹性件(804)设置在所述进液阀块(803)和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之间;
所述出液接头包括: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出液阀块(812)、第二弹性件(816);所述出液阀块(812)用于密封所述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的出液通道(814);所述第二弹性件(816)设置在所述出液阀块(812)与所述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阀块(803)、第一弹性件(804)和圆推台(808)均设置在所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的内腔中;所述圆推台(808)为柱状,且与所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同轴;且所述圆推台(808)与所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阀块(803)为圆环形;所述进液阀块(803)的内圈表面与所述圆推台(808)外表面配合;所述进液阀块(803)的外圈表面与所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内腔壁面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阀块(803)和第一弹性件(804)均套设在所述圆推台(80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802)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止推台(810),所述第一止推台(810)用于阻挡所述进液阀块(8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814)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止推台,所述第二止推台用于阻挡所述出液阀块(8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804)和第二弹性件(816)均为弹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接头还包括:活动套筒(811);所述活动套筒(811)转动安装在所述出液接头金属基体(815)上;所述进液接头金属基体(801)上设有助推销(807);所述活动套筒(811)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助推销(807)能够与所述导向槽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包括:弧形槽口(818)和直线槽口(8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口(819)与所述弧形槽口(818)连通,且所述直线槽口(819)具有第一限位点(820)和第二限位点(8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84641.7U CN213601999U (zh) | 2020-12-25 | 2020-12-25 |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84641.7U CN213601999U (zh) | 2020-12-25 | 2020-12-25 |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01999U true CN213601999U (zh) | 2021-07-02 |
Family
ID=76598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84641.7U Active CN213601999U (zh) | 2020-12-25 | 2020-12-25 |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01999U (zh) |
-
2020
- 2020-12-25 CN CN202023184641.7U patent/CN2136019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35953B (zh) |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液冷方法 | |
US10897835B2 (en) | Coupling assemblies for connecting fluid-carrying components | |
US8937810B2 (en) | Electronic assembly with detachable coolant manifold and coolant-cooled electronic module | |
JP7515558B2 (ja) | 多目的クーラント・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 |
EP2855994A1 (en) | Fluid connector for a cooling system | |
CN106793669A (zh) | 一种散热组件及通信设备 | |
CN109687089B (zh) | 一种高效复合热控装置 | |
CN101365328B (zh) | 热沉和具有热沉的半导体器件 | |
CN109917879B (zh) | 丛集式散热装置及机箱 | |
CN114340298B (zh) |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3601999U (zh) |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进出液接头 | |
CN112728258B (zh) | 一种进出液接头及其连通方法 | |
CN213601998U (zh) |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液冷装置 | |
CN213601997U (zh) | 一种循环液冷相控阵天线 | |
CN112615128B (zh) | 一种用于天线冷却的液冷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 |
CN112670696B (zh) |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的液冷板及其冷却方法 | |
CN112635952B (zh) | 一种液冷相控阵天线及其冷却方法 | |
CN114599210A (zh) | 一种双面液冷散热的多通道综合组件 | |
US11417451B2 (en) | Magnetic blocks for thermally coupling cooling component and heat spreader | |
CN214153153U (zh) |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液冷系统 | |
EP2023416A2 (en) | Heatsink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heatsink | |
CN214176224U (zh) | 一种用于对相控阵天线进行冷却的液冷板 | |
CN219437446U (zh) | 电路板组件 | |
CN215301293U (zh) | 散热系统及显示屏组件 | |
CN218388388U (zh) | 一种ptfe高频多层电路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