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7734U -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7734U
CN213587734U CN202022050771.5U CN202022050771U CN213587734U CN 213587734 U CN213587734 U CN 213587734U CN 202022050771 U CN202022050771 U CN 202022050771U CN 213587734 U CN213587734 U CN 213587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heating
spring type
layer
pressur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07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nhao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Xinhao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Xinhao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Xinhao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507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7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7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7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包括桌支架和设置在桌支架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所述发热体台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瓷质砖,所述接电槽内安装有接线装置,通过将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经高温固化结合后再与瓷质砖粘结复合成一体,因基体、电极层和石墨烯发热层经高温固化无隙紧密的结合成一体,使得发热效率更高,发热更均匀、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表面观感不足,发热效率不理想,耐高温性差,制作工艺复杂等缺点,发热体台面板底板采用瓷质砖作为支撑层承重力更强,结构更美观,还具有储热和加强绝缘效果的作用,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防裂、保温、智能调节温度、环保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背景技术
餐桌是人们每天必须接触的物品,利用餐桌人们可以团圆和进餐以及聊天等等。餐桌可以用在家里,也可以用在餐厅。目前的餐桌的结构设计都比较简单,其功能也仅限于进餐,当进餐时间长或者就餐空间的温度低时,桌上的饭菜容易变凉,影响口感,降低用餐人员的食欲,甚至导致无法进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已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包括桌支架和设置在桌支架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所述发热体台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瓷质砖,所述电极层包括呈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正电极接电端和负电极接电端,所述第一正电极接电端与负电极接电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正电极接电端,且第二正电极接电端的两端朝向第一正电极接电端延伸有正电极引出端,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包括低温区和设置在低温区内侧的高温区,所述低温区由若干第一发热膜组成,所述第一发热膜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正电极接电端与负电极接电端上,所述高温区由若干第二发热膜组成,所述第二发热膜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与负电极接电端上,所述绝缘层以及瓷质砖上均对应第二正电极接电端开设有接电槽,所述接电槽内安装有接线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装置上开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压簧式正电极、第二压簧式正电极和压簧式负电极,所述第一压簧式正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正电极接电端,所述第二压簧式正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正电极接电端,所述压簧式负电极连接所述负电极接电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安装在所述桌支架上,所述第一压簧式正电极、第二压簧式正电极和压簧式负电极均连接有引出导线,该引出导线延伸至容置槽外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
进一步地,所述桌支架由支撑架以及固定在支撑架四周的支脚组成,该支撑架上开设有通槽,且支撑架的四角均设有固定销,所述瓷质砖上对应所述固定销开设有固定槽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采用基体作为台面板、电极层与石墨烯发热层作为发热源,将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经高温固化结合后再与瓷质砖粘结复合成一体,基体可采用石材、玻璃、微晶板等绝缘导热材料的板材,因基体、电极层和石墨烯发热层经高温固化无隙紧密的结合成一体,使得发热效率更高,发热更均匀、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表面观感不足,发热效率不理想,耐高温性差,制作工艺复杂等缺点,发热体台面板底板采用瓷质砖作为支撑层承重力更强,结构更美观,还具有储热和加强绝缘效果的作用,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防裂、保温、智能调节温度、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极层与石墨烯发热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极层与接线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桌支架1、支撑架11、通槽110、支脚12、固定销13、发热体台面板2、基体21、电极层22、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负电极接电端222、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正电极引出端224、石墨烯发热层23、第一发热膜231、第二发热膜232、绝缘层24、瓷质砖25、接电槽26、接线装置3、容置槽30、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和压簧式负电极33、引出导线34、温控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包括桌支架1和设置在桌支架1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2,发热体台面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21、电极层22、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瓷质砖25,其中基体21的厚度为3-30mm,电极层22的厚度为0.1-0.3mm,石墨烯发热层23的厚度为0.1-0.3mm、绝缘层 24的厚度为0.1-0.3mm、瓷质砖25的厚度为3-12mm,电极层22包括呈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和负电极接电端222,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与负电极接电端222之间设置有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且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的两端朝向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延伸有正电极引出端224,石墨烯发热层23包括低温区和设置在低温区内侧的高温区,低温区由若干第一发热膜231组成,第一发热膜23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与负电极接电端222 上,高温区由若干第二发热膜232组成,第二发热膜232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224与负电极接电端222上,绝缘层24以及瓷质砖25上均对应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开设有接电槽26,接电槽26内安装有接线装置3。
本实施例中,接线装置3上开设有容置槽30,该容置槽30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和压簧式负电极33,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连接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连接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压簧式负电极33连接负电极接电端222,通过该种结构设计,采用两个压簧式正电极分别连接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与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将发热区域分开成两个可以独立控制的供电回路,各发热区域可以通过温控器自由设定和控制各区域所需的温度控制值,实现高、低温区;在安装过程中,接线装置3用接线装置3内自带的双面胶或粘结剂固定粘结在接电槽26内,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连接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连接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压簧式负电极33连接负电极接电端222,为避免安装出错,接线装置3和接电槽26均有相对应的标识区分,同时方便日后的维护和更换等维修工作。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温控器4,温控器4安装在桌支架1上,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和压簧式负电极33均连接有引出导线34,该引出导线34延伸至容置槽30外电性连接温控器4,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方便调节温度,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桌支架1由支撑架11以及固定在支撑架11四周的支脚12组成,且支撑架11上开设有通槽110,支撑架11上端面的四角位置设置有与瓷质砖25上的安装固定孔250相对应的4个安装固定销13,该种结构设计,在产品安装过程中,先在瓷质砖25上四角先加工好安装固定孔,再与基体粘结复合,不需要后期再次加工,而且结构十分稳定;而支撑架11上的通槽110方便接线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原理:通过采用基体21作为台面板、电极层22与石墨烯发热层23作为发热源,将基体21、电极层22、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 经高温固化结合后再与瓷质砖25粘结复合成一体,基体21可采用石材、玻璃、微晶板等绝缘导热材料的板材,因基体21、电极层22和石墨烯发热层23经高温固化无隙紧密的结合成一体,使得发热效率更高,发热更均匀、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表面观感不足,发热效率不理想,耐高温性差,制作工艺复杂等缺点,发热体台面板底板采用瓷质砖25作为支撑层承重力更强,结构更美观,还具有储热和加强绝缘效果的作用,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防裂、保温、智能调节温度、环保节能。
其中,通过低温区中的第一发热膜231分别连接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与负电极接电端222,高温区中的第二发热膜232分别连接正电极引出端224与负电极接电端222,通过两发热区域的独立控制回路灵活调节控制各区域所需的温度效果,桌台桌面外围四周是桌台使用人员容易触碰到的位置,设置温度通常控制在25°~30°之间比较舒适,桌台桌面内部区域需要起到加热和保温的效果,故发热温度需要设置较高才能实现,分区独立温度控制的设计实现了分区控温目的。
除此之外,本发明具有较多有益的功能,包括:
保健功能:让坐在桌台周围的人员能感觉到如沐浴在温暖的阳光底下的舒适体验。由于发热体不发可见光,不发红、不消耗空气、无风、无噪音,通电3 秒钟后即可速热,5分钟内即可达到设定温度,不破坏空气中的有益成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取暖装置使人感觉口干舌噪上火的弊端。
节能功能:使用一体化结合石墨烯发热技术,比普通的取暖装置效率较高,利于节能。
环保功能:恒温干燥、防潮抑菌。
本实用新型还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保温、取暖、智能调节温度、环保节能、保健等功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桌支架(1)和设置在桌支架(1)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2),所述发热体台面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21)、电极层(22)、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瓷质砖(25),所述电极层(22)包括呈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和负电极接电端(222),所述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与负电极接电端(222)之间设置有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且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的两端朝向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延伸有正电极引出端(224),所述石墨烯发热层(23)包括低温区和设置在低温区内侧的高温区,所述低温区由若干第一发热膜(231)组成,所述第一发热膜(23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与负电极接电端(222)上,所述高温区由若干第二发热膜(232)组成,所述第二发热膜(232)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224)与负电极接电端(222)上,所述绝缘层(24)以及瓷质砖(25)上均对应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开设有接电槽(26),所述接电槽(26)内安装有接线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3)上开设有容置槽(30),该容置槽(30)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和压簧式负电极(33),所述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连接所述第一正电极接电端(221),所述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连接所述第二正电极接电端(223),所述压簧式负电极(33)连接所述负电极接电端(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温控器(4),所述温控器(4)安装在所述桌支架(1)上,所述第一压簧式正电极(31)、第二压簧式正电极(32)和压簧式负电极(33)均连接有引出导线(34),该引出导线(34)延伸至容置槽(30)外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支架(1)由支撑架(11)以及固定在支撑架(11)四周的支脚(12)组成,所述支撑架(11)上开设有通槽(110),且支撑架(11)的四角均设有固定销(13),所述瓷质砖(25)上对应所述固定销(13)开设有固定槽孔(250)。
CN202022050771.5U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Active CN213587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0771.5U CN213587734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0771.5U CN213587734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7734U true CN213587734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0771.5U Active CN213587734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7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4236U (zh) 电热地板
CN103423802A (zh) 电发热竹地板
CN213587734U (zh)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桌台
CN202734030U (zh) 一种电发热竹地板
CN206380103U (zh) 一种分体式电加热保温器
CN201530252U (zh) 远红外线电热画
CN213587735U (zh) 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
CN207568123U (zh) 一种高效速热型纳米地热地板
CN210579293U (zh)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地暖系统
CN213126509U (zh)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茶吧台
CN206559662U (zh) 折叠式低辐射铁铬铝电热膜
CN203106222U (zh) 使用方便的保温餐桌
CN213849278U (zh) 一种带红外发热和保健功能的办公台
CN202382303U (zh) 线性ptc自动恒温节能多用取暖器
CN212431017U (zh) 石墨烯淋浴房
CN207050058U (zh) 板状蓄能电暖器
CN211531357U (zh) 一种桌面保温彩晶玻璃
CN213746975U (zh) 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地板
CN201396845Y (zh) 玻璃取暖器
CN213097138U (zh) 一种带红外发热功能的保健床
CN211976992U (zh) 石墨烯暖脚桌
CN213754998U (zh) 一种发热组件
CN216744551U (zh) 一种装饰取暖装置
CN204648418U (zh) 一种变频发热瓷砖
CN215112861U (zh) 一种塔式智能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