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9385U -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9385U
CN213579385U CN202023293196.8U CN202023293196U CN213579385U CN 213579385 U CN213579385 U CN 213579385U CN 202023293196 U CN202023293196 U CN 202023293196U CN 213579385 U CN213579385 U CN 213579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bim
columns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931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卫军
贾子译
孙佩豪
王志成
李丽婷
阿迪来·玉素甫
张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232931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9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9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93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定位机构和折叠机构,所述移动定位机构包括防护壳一,所述防护壳一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防护壳二,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沿长度方向两个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和GIS导航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防护壳中,且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折叠机构,能轻松的收纳进入防护壳中,而GIS导航装置的底部连接有气缸,从而也能自动收纳进防护壳中,并且两个防护壳能够进行转动贴合,从而可以简便的对这种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进行收纳,其整个装置所占据的空间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Autodesk公司在2002年率先提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它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现有的室内导航装置中难以进行自动定位导航移动,并且现有的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中没有图像采集设备,从而不能进行可视化模型处理,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模型建立,现有的装置过于庞大,难以进行收纳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通过将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和GIS导航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防护壳中,且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折叠机构,能轻松的收纳进入防护壳中,而GIS导航装置的底部连接有气缸,从而也能自动收纳进防护壳中,并且两个防护壳能够进行转动贴合,从而可以简便的对这种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进行收纳,其整个装置所占据的空间较小;通过于防护壳一中设置有图形处理器,并且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上也设置有显示屏,从而能将输入的图像进行处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模型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定位机构和折叠机构,所述移动定位机构包括防护壳一,所述防护壳一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防护壳二,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沿长度方向两个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底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所述防护壳一沿宽度方向的一内侧壁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图形处理器,所述防护壳一顶部沿宽度方向一端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孔,且两个所述方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中均滑动嵌入连接有滑动柱,两个所述滑动柱的一侧壁上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照明灯,两个所述滑动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取环,所述防护壳二的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气缸的一端,所述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GIS导航装置,所述防护壳二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防护壳一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一,两个所述固定板一之间旋合连接有旋合柱,且旋合柱与固定块旋合连接,所述防护壳一中设置有折叠机构;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轴一,且两个所述转动轴一与侧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一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臂的一端,两个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二,所述转动轴二的外壁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板的一端,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三,所述转动臂和转动板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缺口,所述转动轴三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所述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二,利用折叠机构能将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进行抬升和收纳,从而能减小设备的占据空间。
进一步在于,所述防护壳一和防护壳二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相对应的两个限位柱之间旋合连接有锁紧柱,通过将限位柱与锁紧柱进行旋合连接,从而能将两个防护壳进行固定。
进一步在于,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有显示屏一,且显示屏一与方槽滑动相嵌,通过于方槽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显示屏一,从而可以利用显示屏一对GIS导航装置传输的内容进行显示,便于记录其定位信息。
进一步在于,所述防护壳一的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合柱,且两个卡合柱均与缺口相卡接,利用卡合柱和缺口相卡接,从而能对将转动臂和转动板进行支撑,并限制其位置。
进一步在于,两个所述转动臂之间的距离与转动板的宽度相等,这样能使转动板卡合于两个转动臂之间,并且使几个板处于同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在于,所述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且摄像头的一侧设置有光机辅助装置,且光机辅助装置与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固定连接,通过于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从而能对场地进行可视化传输,然后利用图形处理器对模型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和GIS导航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防护壳中,且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折叠机构,能轻松的收纳进入防护壳中,而GIS导航装置的底部连接有气缸,从而也能自动收纳进防护壳中,并且两个防护壳能够进行转动贴合,从而可以简便的对这种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进行收纳,其整个装置所占据的空间较小;
2、通过于防护壳一中设置有图形处理器,并且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上也设置有显示屏,从而能将输入的图像进行处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模型的构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处于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移动定位机构;101、防护壳一;102、侧板;103、防护壳二;104、限位柱;105、锁紧柱;106、滚轮;107、卡合柱;108、连接柱;109、图形处理器;110、气缸;111、升降板;112、方槽;113、显示屏一;114、GIS导航装置;115、固定块;116、固定板一;117、旋合柱;118、方孔;119、滑动柱;120、照明灯;121、拉取环;200、折叠机构;201、转动轴一;202、转动臂;203、缺口;204、转动轴二;205、转动板;206、转动轴三;207、旋转柱;208、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9、显示屏二;210、摄像头;211、光机辅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包括移动定位机构100和折叠机构200,移动定位机构100包括防护壳一101,防护壳一101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防护壳二103,防护壳一101和防护壳二103沿长度方向两个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2,防护壳一101和防护壳二103底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06,防护壳一101沿宽度方向的一内侧壁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108,两个连接柱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图形处理器109,防护壳一101顶部沿宽度方向一端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孔118,且两个方孔11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两个固定柱中均滑动嵌入连接有滑动柱119,两个滑动柱119的一侧壁上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照明灯120,两个滑动柱11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取环121,防护壳二103的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气缸110的一端,气缸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11,升降板111的顶部设置有GIS导航装置114,防护壳二103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5,防护壳一10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一116,两个固定板一116之间旋合连接有旋合柱117,且旋合柱117与固定块115旋合连接,防护壳一101中设置有折叠机构200;
折叠机构200包括两个转动轴一201,且两个转动轴一201与侧板102转动连接,两个转动轴一2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臂202的一端,两个转动臂2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二204,转动轴二204的外壁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板205的一端,转动板20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三206,转动臂202和转动板205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缺口203,转动轴三20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柱207,旋转柱20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二209,利用折叠机构200能将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进行抬升和收纳,从而能减小设备的占据空间。
防护壳一101和防护壳二10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4,相对应的两个限位柱104之间旋合连接有锁紧柱105,通过将限位柱104与锁紧柱105进行旋合连接,从而能将两个防护壳进行固定;升降板111的顶部开设有方槽112,方槽112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有显示屏一113,且显示屏一113与方槽112滑动相嵌,通过于方槽1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显示屏一113,从而可以利用显示屏一113对GIS导航装置114传输的内容进行显示,便于记录其定位信息。
防护壳一101的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合柱107,且两个卡合柱107均与缺口203相卡接,利用卡合柱107和缺口203相卡接,从而能对将转动臂202和转动板205进行支撑,并限制其位置;两个转动臂202之间的距离与转动板205的宽度相等,这样能使转动板205卡合于两个转动臂202之间,并且使几个板处于同于同一平面。
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210,且摄像头210的一侧设置有光机辅助装置211,且光机辅助装置211与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固定连接,通过于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210,从而能对场地进行可视化传输,然后利用图形处理器109对模型进行处理。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防护壳一101和防护壳二103进行展开,然后利用锁紧柱105将两个限位柱104进行锁紧,从而固定住两个防护壳,然后能够拉动拉取环121,将两个滑动柱119升起,利用照明灯120对设备提供照明,之后转动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并将整个折叠机构200进行抬升,使得转动臂202和转动板205进行转动合适的角度,从而来抬高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并且可以利用旋转柱207对摄像头210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模型进行图形传输,同时需要打开气缸110,将GIS导航装置114进行抬高,利用导航装置能更好的驱动设备进行定位等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定位机构(100)和折叠机构(200),所述移动定位机构(100)包括防护壳一(101),所述防护壳一(101)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防护壳二(103),所述防护壳一(101)和防护壳二(103)沿长度方向两个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侧板(102),所述防护壳一(101)和防护壳二(103)底部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06),所述防护壳一(101)沿宽度方向的一内侧壁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108),两个所述连接柱(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图形处理器(109),所述防护壳一(101)顶部沿宽度方向一端关于其竖直中心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孔(118),且两个所述方孔(11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中均滑动嵌入连接有滑动柱(119),两个所述滑动柱(119)的一侧壁上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个照明灯(120),两个所述滑动柱(11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取环(121),所述防护壳二(103)的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气缸(110)的一端,所述气缸(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11),所述升降板(111)的顶部设置有GIS导航装置(114),所述防护壳二(103)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5),所述防护壳一(10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一(116),两个所述固定板一(116)之间旋合连接有旋合柱(117),且旋合柱(117)与固定块(115)旋合连接,所述防护壳一(101)中设置有折叠机构(200);
所述折叠机构(200)包括两个转动轴一(201),且两个所述转动轴一(201)与侧板(10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轴一(2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臂(202)的一端,两个所述转动臂(2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二(204),所述转动轴二(204)的外壁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板(205)的一端,所述转动板(20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三(206),所述转动臂(202)和转动板(205)的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缺口(203),所述转动轴三(206)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柱(207),所述旋转柱(20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所述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二(2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一(101)和防护壳二(10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04),相对应的两个限位柱(104)之间旋合连接有锁紧柱(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11)的顶部开设有方槽(112),所述方槽(112)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有显示屏一(113),且显示屏一(113)与方槽(112)滑动相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一(101)的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合柱(107),且两个卡合柱(107)均与缺口(203)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臂(202)之间的距离与转动板(205)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的顶部设置有摄像头(210),且摄像头(210)的一侧设置有光机辅助装置(211),且光机辅助装置(211)与BIM三维模型传输装置(208)固定连接。
CN202023293196.8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579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3196.8U CN21357938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3196.8U CN21357938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9385U true CN213579385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9319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57938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9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3186U (zh) 可变形式看板
CN109686139A (zh) 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装置
CN213579385U (zh) 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室内三维导航定位装置
CN216383461U (zh) 一种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用测绘制图装置
CN216520729U (zh) 一种空间规划设计用测绘制图设备
CN213515649U (zh) 一种工程测绘用测绘仪定位装置
CN210324896U (zh) 一种新型导游全景图标识牌
CN113674615A (zh) 一种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大数据立体展示装置
CN207379499U (zh) 基于gis的地理信息采集系统
CN210266564U (zh) 一种基于瓦片地图的地理信息收集装置
CN213688423U (zh) 一种工程测绘用现场测绘系统
CN21398281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地理信息登记装置
CN211783471U (zh) 建筑客体范围测绘辅助装置
CN216753893U (zh) 一种新型城乡航测管理信息装置
CN212080616U (zh)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装置
Enqing et al.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mart campus basic platform based on 3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N214747975U (zh) 一种土地测量用全站仪
CN221039893U (zh) 一种便携式交互设备
CN212763487U (zh) 一种快递物流用智能导航机器人
CN217273173U (zh) 一种用于地理测绘的户外测绘仪
CN218484207U (zh) 一种bim模型的展示台
CN215494813U (zh) 一种便携式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管理装置
CN214467475U (zh)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装置
CN214839349U (zh) 一种工程造价用测绘仪
CN108937229A (zh) 一种园林用多用途旋转式货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