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54229U -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54229U
CN213554229U CN202021964097.5U CN202021964097U CN213554229U CN 213554229 U CN213554229 U CN 213554229U CN 202021964097 U CN202021964097 U CN 202021964097U CN 213554229 U CN213554229 U CN 213554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lamping
clamping arm
hold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640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ianfu Nanger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uba Vill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uba Vill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uba Vill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640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54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54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54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血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该针头夹持结构包括安装于一壳体上的抱紧夹持件;抱紧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夹持腔,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互配合,用以对内置有针头的保护帽的相对两端进行抱紧夹持。该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对留样针进行稳固夹持,从而能够避免留样管进入保护帽并与针头进行对准穿刺时留样针由于受力导致位置发生偏移。总体上,该针头夹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夹持操作方便、夹持稳固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血站在采血完成后需要留样检验。采血护士需要对每个献血员留存2~4支标准真空采血管(以下称“留样管”)的血样。但每套献血耗材一般只有一个留样针用于与多个留样管插接以进行留样,因此多个留样管需要依次进入留样针的针头保护帽并进行对准穿刺,留样针在留样管插拔时容易发生位置偏移,现有技术中留样针一般通过留样针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然而,现有的留样针固定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固定性较差,留样管进入针头保护帽并进行对准穿刺时容易导致留样针受力发生位置偏移;2.通用性较差,无法匹配不同尺寸的留样针;3.留样针固定方式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留样针固定装置的固定性较差、通用性较差、留样针固定方式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采血仪的针头夹持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针头夹持结构包括:安装于一壳体上的抱紧夹持件;
所述抱紧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夹持腔,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相互配合,用以对内置有针头的保护帽的相对两端进行抱紧夹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固定连接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或者,
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一端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夹持腔;
其中,所述壳体为外部机壳、或者用于固定安装留样袋的壳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均为弹性夹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夹持件的横截面呈具有一开口的环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头夹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抱紧夹持件的底部;
所述限位件对应于所述夹持腔的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针头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保护帽的最大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紧夹持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存在垂直间隙,所述垂直间隙用于适配保护帽外周壁上设置的凸缘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与所述保护帽接触的侧壁同时向所述夹持腔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头夹持结构还包括具有主壳体的固定支撑组件,所述抱紧夹持件和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安装于壳体上;
所述主壳体的正面上开设有竖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导槽、第一容纳槽、第二导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一导槽连通于所述主壳体外,并通过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置留样袋;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抱紧夹持件均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于远离所述第二导槽的一端,所述限位件设置于第二容纳槽的槽壁处,所述通孔与所述主壳体外连通;所述抱紧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壳体与所述抱紧夹持件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头夹持结构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主壳体上,并与所述主壳体共同形成有密闭的保护腔,所述第一导槽、第一容纳槽、第二导槽和第二容纳槽均位于所述保护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罩包括罩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罩体相对两端的开合端和连接端;
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开合端与所述主壳体的另一端通过磁性件的磁吸作用实现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罩为透明保护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支撑座和转接件;
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所述支撑座安装于壳体上,所述主壳体通过所述转接件悬挂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超声流量计,所述超声流量计设置在采血软管上靠近留样袋的位置附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采血仪,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采血仪包括外壳以及上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外壳为所述壳体,所述针头夹持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针头夹持结构通过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夹持腔,该夹持腔的开口便于插于内置有针头(如留样针的针头)的保护帽,保护帽插入夹持腔后由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互配合,以从保护帽的相对两端抱紧夹持保护帽,从而确保内置于保护帽内的针头如留样针的针头实现稳固夹持,进而避免留样管进入保护帽并与针头进行对准穿刺时留样针由于受力而发生位置偏移。总体上,该针头夹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夹持操作方便、夹持稳固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针头夹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针头夹持结构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针头夹持结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针头夹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采血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0、智能采血仪;
100、针头夹持结构;200、壳体/外壳;300、留样管;
1、抱紧夹持件;11、第一夹臂;12、第二夹臂;13、夹持腔;2、限位件;21、通孔;3、固定支撑组件;31、主壳体;311、第一导槽;312、第一容纳槽;313、第二导槽;314、第二容纳槽;32、称重传感器;33、支撑座;34、转接件;4、保护罩;41、罩体;42、开合端;43、连接端;5、留样针;51、保护帽;6、留样袋;7、采血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该针头夹持结构100一般用于夹持针头,可以应用于智能采血仪1000中,当然,还可用在其它合适的产品中。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针头为留样针5的针头,其中,留样针5包括针本体(图未示)和套设在针本体的针头上的保护帽51,该针头夹持结构100安装于一壳体200上,主要用于夹持竖向设置的留样针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采血仪1000的针头夹持结构100,如图1和图3所示,该针头夹持结构100包括安装于一壳体200上的抱紧夹持件1。
如图1所示,该抱紧夹持件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图未示)的夹持腔13,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相互配合,用以对内置有针头的保护帽51的相对两端(如左右两端)进行抱紧夹持。
可以理解地,如图2所示,该针头夹持结构100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该针头夹持结构100通过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夹持腔13,该夹持腔13的开口便于插于内置有针头如留样针5的针头的保护帽51,保护帽51通过开口插入夹持腔13后,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相互配合从留样针5的保护帽51的相对两端(如左右两端)对保护帽51进行抱紧夹持,从而确保留样针5中内置于保护帽51内的针本体的针头能够稳固夹持于针头夹持结构100上。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针头夹持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针头夹持结构100可以对内置于保护帽51内的针头如留样针5的针头实现稳固夹持,进而避免留样管300进入保护帽51并与针头进行对准穿刺时留样针5由于受力而发生位置偏移。总体上,该针头夹持结构100具有结构简单、夹持操作方便、夹持稳固的特点。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为一体成型,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的固定连接处设置在壳体200上。可以理解地,该抱紧夹持件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及连接方便的特点;具体地,该抱紧夹持件1可以由具有一个开口的环状结构组成,该环状结构的开口端朝向用户,以此便于用户(如医生或护士等)插入留样针5的保护帽51,与开口端相对的固定连接端固定于壳体200上。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为分体式结构,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的一端相对设置在壳体200上的同一水平位置,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的另一端共同围合形成上述的夹持腔13。可以理解地,该抱紧夹持件1包括分体式的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能够灵活固定于壳体200上以适应壳体200的形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具体地,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均为半圆弧形结构,半圆弧形的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的一端共同固定于壳体200上的同一水平位置,各自的另一端共同形成夹持腔13。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壳体200为外部机壳、或者用于固定安装留样袋6的壳体200。还需说明的是,为确保抱紧夹持件1具有稳定均衡的夹持力,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并相对于抱紧夹持件1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另外,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大夹持力及夹持稳定性,保护帽51由抱紧夹持件1夹持时,保护帽51的中心线与抱紧夹持件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均为弹性夹臂。可以理解地,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均具有弹性,因此可以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留样针5,通用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抱紧夹持件1的横截面呈具有一开口的环状,用以适配于保护帽51的形状,以便从保护帽51的相对两端抱紧夹持保护帽51,且开口处便于插于保护帽51,保护帽51从开口处插入夹持腔13中即可对留样针5进行稳固夹持,夹持操作简单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针头夹持结构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00上的限位件2;限位件2位于抱紧夹持件1的底部;限位件2对应于夹持腔13的位置开设有可供针头穿过的通孔21,通孔21的直径小于保护帽51的最大直径。
上述,可以理解地,在进行采血样时,留样管300从底部穿过限位件2的通孔21后进入留样针5的保护帽51内,并与内置于保护帽51中的针头进行对准穿刺以使血样通过留样针5流入留样管300,采血完成后将留样管300拔出。因此,通过在抱紧夹持件1的底部设置限位件2,限位件2能够对留样针5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留样管300在插拔过程中导致留样针5在插拔方向上发生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抱紧夹持件1与限位件2之间存在垂直间隙,该垂直间隙用于适配留样针5的保护帽51外周壁上设置的凸缘的厚度,或者垂直间隙略大于凸缘的厚度。可以理解地,常规的留样针5的保护帽51在靠近端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状的凸缘,如图2所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抱紧夹持件1与限位件2之间的垂直间隙适配于保护帽51外周壁上的凸缘或者该垂直间隙略大于凸缘的厚度,以使凸缘夹设于抱紧夹持件1与限位件2之间,抱紧夹持件1与限位件2配合共同对留样针5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留样管300在插拔过程中导致留样针5在插拔方向上发生位移,提高留样针5的夹持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水平设置,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分别与保护帽51接触的侧壁同时向夹持腔13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可以理解地,由于常规的留样针5保护帽51近似呈锥形结构,因此,第一夹臂11与第二夹臂12分别与保护帽51接触的侧壁同时向夹持腔13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用以适配锥形结构的保护帽51,从而方便用户安装到位,且能够使第一夹臂11、第二夹臂12分别与保护帽51紧密贴合以提高夹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针头夹持结构100还包括具有主壳体31的固定支撑组件3,抱紧夹持件1和限位件2通过该固定支撑组件3安装于壳体200上。
主壳体31的正面上开设有竖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导槽311、第一容纳槽312、第二导槽313和第二容纳槽314;第一容纳槽312通过第一导槽311连通于主壳体31外,并通过第二导槽313与第二容纳槽314连通,第一容纳槽312用于容置留样袋6。需要说明的是,标准结构的血袋上,留样袋6通过采血软管7连接留样针5,从人体中采到的血样流入留样袋6后通过采血软管7流入留样针5最后进入留样管30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槽311用于容纳连接采血针和留样袋6的采血软管7,采血针采到的血样通过该采血软管7进入留样袋6;第一容纳槽312用于容纳留样袋6,第二容纳槽314用于容纳留样针5,第二导槽313用于容纳连接留样袋6和留样针5的采血软管7。
限位件2与抱紧夹持件1均容置于第二容纳槽314中,以对容纳于第二容纳槽314的留样针5的保护帽51进行夹持固定;于远离第二导槽313的一端,限位件2设置于第二容纳槽314的槽壁处,通孔21与主壳体31外连通;抱紧夹持件1位于第二导槽313与限位件2之间。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主壳体31用于容置血袋,其中留样袋6位于第一容纳槽312中,留样针5位于第二容纳槽314中并通过限位件2与抱紧夹持件1夹持固定,第一容纳槽312和第二容纳槽314在主壳体31中竖向排列,以便血样能够顺畅从留样袋6中进入留样管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壳体31与抱紧夹持件1为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主壳体31与抱紧夹持件1为可拆卸连接,便于组装与更换,当需要夹持不同尺寸的留样针5时,可通过更换抱紧夹持件1的尺寸以适应留样针5的规格,进一步提高针头夹持结构100的通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针头夹持结构100还包括保护罩4,保护罩4可开合地盖设于主壳体31上,并与主壳体31共同形成有密闭的保护腔,第一导槽311、第一容纳槽312、第二导槽313和第二容纳槽314均位于保护腔内。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保护罩4盖合于主壳体31的正面,以避免留样耗材存在质量问题时发生血液的飞溅,造成污染事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罩4包括罩体41以及设置于罩体41相对两端的开合端42和连接端43;连接端43与主壳体3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开合端42与主壳体31的另一端通过磁性件的磁吸作用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保护罩4的开合端42与主壳体31通过磁性件的磁吸作用连接,能够达到良好的连接效果,且便于拆卸,方便用户在更换留样耗材等时能够快速打开保护罩4进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罩4为透明保护罩。可以理解地,设置透明保护罩能够方便用户透过保护罩4对留样袋6内的血液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以便用户可以做出实时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固定支撑组件3还包括称重传感器32、支撑座33和转接件34;称重传感器32通过支撑座33安装于壳体200上,主壳体31通过转接件34悬挂于称重传感器32上。可以理解地,通过将主壳体31悬挂于称重传感器32上,以便通过称重传感器32实时称量主壳体31的重量,留样袋6固定于主壳体31上,因此通过称重传感器32称量主壳体31的重量能够精确并实时地得到留样袋6的重量,由于留样袋6中的血样通过留样针5分装于留样管300中,因此通过称量留样袋6在血样流入留样管300前后的重量即可得到每个留样管300中的实际血液量。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从人体中采到的血样流入留样袋6后,关闭留样袋6的阻流阀,使用称重传感器32对留样袋6进行称重得到重量A;随后进行留样管300穿刺,血样流入留样管300,留样完成后,使用称重传感器32对留样袋6进行称重得到重量B。重量A减去重量B的值C即为当前留样管300中实际血液的重量。从而能够对留样管300的血样重量进行精确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撑组件3上设置有超声流量计(图未示),超声流量计设置在采血软管7上靠近留样袋6的位置附近,该超声流量计用以测量流入留样袋6的血样流量。
基于上述的针头夹持结构10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采血仪1000,其中,该智能采血仪1000包括外壳200以及如上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100;其中,该外壳200为上述的壳体200,该针头夹持结构100安装于外壳200上。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智能采血仪10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智能采血仪1000通过采用上述的针头夹持结构100,通过第一夹臂11和第二夹臂12配合可以对内置于保护帽51内的针头如留样针5的针头实现稳固夹持,进而能够避免留样管300进入保护帽51并与针头进行对准穿刺时留样针5由于受力导致发生位置偏移。因此,该智能采血仪1000能够对留样针5进行稳固夹持,且夹持操作简单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智能采血仪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夹持结构包括安装于一壳体上的抱紧夹持件;
所述抱紧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共同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夹持腔,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相互配合,用以对内置有针头的保护帽的相对两端进行抱紧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固定连接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或者,
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一端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夹持腔;
其中,所述壳体为外部机壳、或者用于固定安装留样袋的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均为弹性夹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夹持件的横截面呈具有一开口的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夹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抱紧夹持件的底部;
所述限位件对应于所述夹持腔的位置开设有可供所述针头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保护帽的最大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夹持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存在垂直间隙,所述垂直间隙用于适配保护帽外周壁上设置的凸缘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分别与所述保护帽接触的侧壁同时向所述夹持腔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夹持结构还包括具有主壳体的固定支撑组件,所述抱紧夹持件和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安装于壳体上;
所述主壳体的正面上开设有竖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导槽、第一容纳槽、第二导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一导槽连通于所述主壳体外,并通过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置留样袋;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抱紧夹持件均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于远离所述第二导槽的一端,所述限位件设置于第二容纳槽的槽壁处,所述通孔与所述主壳体外连通;所述抱紧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二导槽与所述限位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与所述抱紧夹持件为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夹持结构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主壳体上,并与所述主壳体共同形成有密闭的保护腔,所述第一导槽、第一容纳槽、第二导槽和第二容纳槽均位于所述保护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包括罩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罩体相对两端的开合端和连接端;
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开合端与所述主壳体的另一端通过磁性件的磁吸作用实现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为透明保护罩。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支撑座和转接件;
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所述支撑座安装于壳体上,所述主壳体通过所述转接件悬挂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超声流量计,所述超声流量计设置在采血软管上靠近留样袋的位置附近。
15.一种智能采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针头夹持结构,所述外壳为所述壳体,所述针头夹持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壳上。
CN202021964097.5U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Active CN213554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4097.5U CN213554229U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4097.5U CN213554229U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54229U true CN21355422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70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64097.5U Active CN213554229U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542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6911A (zh) * 2021-08-13 2021-10-01 武汉伯美帝科生物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采血设备用血袋称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6911A (zh) * 2021-08-13 2021-10-01 武汉伯美帝科生物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采血设备用血袋称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54229U (zh)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针头夹持结构
CA2372433A1 (en) Blood processing set including an integrated blood sampling system
FR2387042A1 (fr) Dispositif de prise de sang
CN211487744U (zh) 一种医用血液检验试管
CN213551811U (zh) 一种智能采血仪及其称重结构
CN214457881U (zh) 一种细胞补液及取液支架
CN213254564U (zh) 一种宫颈癌检查用试管架
CN210741914U (zh) 一种便携式液态食品取样器
CN220194930U (zh) 试管适配器和样本分析仪
CN209043444U (zh) 一种便携式新生儿科用称重仪
CN208140433U (zh) 一种自封式小便采集器
CN215078922U (zh) 一种中段尿取样器
CN213181550U (zh) 一种便携式土壤酸碱度检测仪
CN217611042U (zh) 一种辅助血压传感器固定的装置
CN210690520U (zh) 经轴酸控探头结构
CN215960007U (zh) 一种肾内科尿检取样器
CN215349090U (zh) 一种防洒漏的尿检瓶
CN218917505U (zh) 一种具备高稳定性的数字电阻测试仪
CN219022355U (zh) 一种肠内营养滴注瓶
CN215180143U (zh) 一种水质监测仪用可拆卸式反应器
CN211784585U (zh) 一种肾内科尿检取样器
CN218486030U (zh) 一种便携抽血试管架
CN107159335A (zh) 便捷式取样试管
CN220691074U (zh) 一种蓄电池内阻监测装置
CN212758688U (zh) 一种化验用样品收集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1

Address after: 610000 Tianfu 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city, Chengdu, Sichuan (No. 618, Fenghuang Road, Shuangli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ichuan Tianfu nanger bio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605-1606, 16 / F, unit 2, building 1, No. 401, Sheng'an street, Chengdu hi tech Zone, China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jiuba Vill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