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52989U -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52989U
CN213552989U CN202022495014.9U CN202022495014U CN213552989U CN 213552989 U CN213552989 U CN 213552989U CN 202022495014 U CN202022495014 U CN 202022495014U CN 213552989 U CN213552989 U CN 213552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ase
screw rod
transfer device
be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50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运盛
孙小玲
张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4950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52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52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52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涉及妇产科医疗转运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支撑柱、床体、支撑板、电机架、丝杆、电动机、移动组件、蓄电池、控制箱、上升控制按钮和下降控制按钮;底座上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呈矩形分布;支撑柱设置在底座上;床体设置在支撑柱上;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电机架设置在支撑板上,电机架位于床体下方;丝杆转动设置在电机架与底座之间;电动机设置在电机架上,电动机与丝杆驱动连接;移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支撑板上,移动组件与丝杆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能够方便新生儿转运,稳定性高,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新生儿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受到伤害,使用时灵活性高。

Description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妇产科医疗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和青少年体质,提高儿童青少年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新生婴儿出生后如出现病情危重的情况,需要进行转病房,或者从基层医院转至上层医院,在转运时,需要利用新生儿特用的转运装置进行转运,可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保护。
现有技术中的转运装置底部都设置有万向轮,便于转移,但是不便于固定,稳定性不高新生儿躺在转运装置上并通过救护车对其进行转院时,很容易因为救护车变速或者急刹车等原因使得转运装置产生较大的移动,不利于新生儿的转运,甚至还会给新生儿带来危险。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电机架、丝杆、电动机、移动组件和蓄电池,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运装置使用时不利于新生儿的转运,甚至还会给新生儿带来危险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床体、支撑板、电机架、丝杆、电动机、移动组件、蓄电池、控制箱、上升控制按钮和下降控制按钮;
底座上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呈矩形分布;支撑柱设置在底座上;床体设置在支撑柱上;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电机架设置在支撑板上,电机架位于床体下方;丝杆转动设置在电机架与底座之间;电动机设置在电机架上,电动机与丝杆驱动连接;
移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支撑板上,移动组件与丝杆螺纹连接,移动组件包括安装板、支撑腿和万向轮,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和开口,安装板滑动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位于开口内,安装板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位于螺纹孔内,支撑腿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腿呈矩形分布设置在安装板底部,四个支撑腿分布位于对应的四个通孔上方,万向轮设置在支撑腿底部;
蓄电池设置在床体底部,蓄电池与电动机电性连接;控制箱设置在床体横向一端上部;上升控制按钮和下降控制按钮均设置在控制箱上,上升控制按钮和下降控制按钮均与电动机控制连接。
优选的,支撑腿为方形柱状结构或圆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通孔为方形孔状结构或圆柱孔结构或六边形孔状结构,支撑腿与通孔相适配。
优选的,支撑柱为方形柱状结构或圆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
优选的,支撑板为方形板状结构,开口为方形口结构,支撑板与开口相适配。
优选的,还包括栏杆,栏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栏杆分别设置在床体纵向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把手,把手设置在床体横向另一端上部,把手为方形环状结构或圆形环状结构。
优选的,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防滑套上阵列设置有多条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箱、栏杆和把手能够将床体上表面围住,防止新生儿掉下摔伤,能够对新生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将新生儿从医院移动至救护车上或者从救护车上移动至医院的过程中,万向轮与地面接触,能够很方便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省时省力,同时为新生儿争取到宝贵的救助时间。
3、在将本实用新型放到救护车上的时候,按下上升控制按钮,启动电动机,电动机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安装板上升,安装板带动支撑腿上升,支撑腿带动万向轮上升,当万向轮上升至底座上方时,此时底座与地面接触,能够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在救护车内的稳定性,对新生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救护车到达指定医院后再按下下降控制按钮即可将万向轮放下,使用时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01、通孔;2、支撑柱;3、床体;4、支撑板;5、电机架;6、丝杆;7、电动机;8、安装板;801、螺纹孔;802、开口;9、支撑腿;10、万向轮;11、蓄电池;12、控制箱;13、上升控制按钮;14、下降控制按钮;15、栏杆;1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床体3、支撑板4、电机架5、丝杆6、电动机7、移动组件、蓄电池11、控制箱12、上升控制按钮13和下降控制按钮14;
底座1上设置有四个通孔101,四个通孔101呈矩形分布;支撑柱2设置在底座1上;床体3设置在支撑柱2上;支撑板4设置在底座1上;电机架5设置在支撑板4上,电机架5位于床体3下方;丝杆6转动设置在电机架5与底座1之间;电动机7设置在电机架5上,电动机7与丝杆6驱动连接;
移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支撑板4上,移动组件与丝杆6螺纹连接,移动组件包括安装板8、支撑腿9和万向轮10,安装板8上设置有螺纹孔801和开口802,安装板8滑动设置在支撑板4上,支撑板4位于开口802内,安装板8与丝杆6螺纹连接,丝杆6位于螺纹孔801内,支撑腿9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腿9呈矩形分布设置在安装板8底部,四个支撑腿9分布位于对应的四个通孔101上方,万向轮10设置在支撑腿9底部;
蓄电池11设置在床体3底部,蓄电池11与电动机7电性连接;控制箱12设置在床体3横向一端上部;上升控制按钮13和下降控制按钮14均设置在控制箱12上,上升控制按钮13和下降控制按钮14均与电动机7控制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腿9为方形柱状结构或圆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通孔101为方形孔状结构或圆柱孔结构或六边形孔状结构,支撑腿9与通孔101相适配,能够保证支撑腿9在通孔101内稳定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柱2为方形柱状结构或圆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板4为方形板状结构,开口802为方形口结构,支撑板4与开口802相适配,能够保证安装板8在支撑板4上稳定滑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栏杆15,栏杆15设置有两个,两个栏杆15分别设置在床体3纵向两侧,设置栏杆15能够对新生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16,把手16设置在床体3横向另一端上部,把手16为方形环状结构或圆形环状结构,设置把手16能够很方便的移动本实用新型,同时能够对新生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把手16上设置有防滑套,防滑套上阵列设置有多条防滑纹,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箱12、栏杆15和把手16能够将床体3上表面围住,防止新生儿掉下摔伤,能够对新生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用时,在将新生儿从医院移动至救护车上或者从救护车上移动至医院的过程中,万向轮10与地面接触,能够很方便的移动本实用新型,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省时省力,同时为新生儿争取到宝贵的救助时间;在将本实用新型放到救护车上的时候,按下上升控制按钮13,启动电动机7,电动机7转动带动丝杆6转动,丝杆6带动安装板8上升,安装板8带动支撑腿9上升,支撑腿9带动万向轮10上升,当万向轮10上升至底座1上方时,此时底座1与地面接触,能够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在救护车内的稳定性,对新生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救护车到达指定医院后再按下下降控制按钮14即可将万向轮10放下,使用时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7)

1.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柱(2)、床体(3)、支撑板(4)、电机架(5)、丝杆(6)、电动机(7)、移动组件、蓄电池(11)、控制箱(12)、上升控制按钮(13)和下降控制按钮(14);
底座(1)上设置有四个通孔(101),四个通孔(101)呈矩形分布;支撑柱(2)设置在底座(1)上;床体(3)设置在支撑柱(2)上;支撑板(4)设置在底座(1)上;电机架(5)设置在支撑板(4)上,电机架(5)位于床体(3)下方;丝杆(6)转动设置在电机架(5)与底座(1)之间;电动机(7)设置在电机架(5)上,电动机(7)与丝杆(6)驱动连接;
移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支撑板(4)上,移动组件与丝杆(6)螺纹连接,移动组件包括安装板(8)、支撑腿(9)和万向轮(10),安装板(8)上设置有螺纹孔(801)和开口(802),安装板(8)滑动设置在支撑板(4)上,支撑板(4)位于开口(802)内,安装板(8)与丝杆(6)螺纹连接,丝杆(6)位于螺纹孔(801)内,支撑腿(9)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腿(9)呈矩形分布设置在安装板(8)底部,四个支撑腿(9)分布位于对应的四个通孔(101)上方,万向轮(10)设置在支撑腿(9)底部;
蓄电池(11)设置在床体(3)底部,蓄电池(11)与电动机(7)电性连接;控制箱(12)设置在床体(3)横向一端上部;上升控制按钮(13)和下降控制按钮(14)均设置在控制箱(12)上,上升控制按钮(13)和下降控制按钮(14)均与电动机(7)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腿(9)为方形柱状结构或圆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通孔(101)为方形孔状结构或圆柱孔结构或六边形孔状结构,支撑腿(9)与通孔(101)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2)为方形柱状结构或圆柱结构或六棱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4)为方形板状结构,开口(802)为方形口结构,支撑板(4)与开口(802)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栏杆(15),栏杆(15)设置有两个,两个栏杆(15)分别设置在床体(3)纵向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16),把手(16)设置在床体(3)横向另一端上部,把手(16)为方形环状结构或圆形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手(16)上设置有防滑套,防滑套上阵列设置有多条防滑纹。
CN202022495014.9U 2020-11-02 2020-11-02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Active CN213552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5014.9U CN213552989U (zh) 2020-11-02 2020-11-02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5014.9U CN213552989U (zh) 2020-11-02 2020-11-02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52989U true CN21355298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5014.9U Active CN213552989U (zh) 2020-11-02 2020-11-02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52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4840U (zh) 一种妇产科专用病床
CN202386897U (zh) 手臂式护理移位机
CN211934605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医疗床
CN213552989U (zh) 新生儿科临床用转运装置
CN211356309U (zh)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转运装置
CN201337593Y (zh) 120救护车急诊担架床
CN212090164U (zh) 一种康复科用辅助行走装置
CN210433649U (zh) 一种妇产科用担架组装病床
CN203736425U (zh) 一种床板卡扣式的多功能急救病床
CN201098295Y (zh) 多功能婴儿抢救推车
CN214435185U (zh) 一种重症临床用急救辅助装置
CN107443394A (zh) 一种用于医疗陪护的机器人
CN210228497U (zh) 一种新型急诊科救助担架
CN215740106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多功能病人过床架
CN212997163U (zh) 一种用于外科护理的病床踏板
CN215081583U (zh) 一种用于妇产科检查的辅助支撑装置
CN213250682U (zh) 一种护理用推车
CN213664396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用多功能处置车
CN214434904U (zh) 一种重症科用便于移动的护理床
CN214679213U (zh) 一种医院总务科用护理病床
CN210408925U (zh) 一种医用神经内科检查用托举装置
CN210330948U (zh) 一种产科母婴护理装置
CN211686834U (zh) 一种瓶装氧气筒转运架
CN216603323U (zh) 一种具有警报功能的神经内科护理用病床
CN213987993U (zh) 一种护理教学用注射模拟教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