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7420U -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7420U
CN213537420U CN202022490166.XU CN202022490166U CN213537420U CN 213537420 U CN213537420 U CN 213537420U CN 202022490166 U CN202022490166 U CN 202022490166U CN 213537420 U CN213537420 U CN 213537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microorganism
layer
plant
odorou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01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婷婷
刘玉莎
汤桂腾
林达
汪滨
贾雪婷
黄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01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7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7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7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采光组件,采光组件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照明组件,箱体靠近上方的表面等距设置有换气孔,换气孔的下方箱体表面等距设置有孔槽,箱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载体填料层,载体填料层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植物层,箱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悬浮组件,箱体的底部等距安装有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组件,能够利用白天太阳能板发电,将电收集在蓄电池中,等到了夜晚,利用外界光感传感器控制灯具的启停,蓄电池为灯具提供电能,让植物层在夜晚继续生长,并促进部分微生物生长,所采用的能源供给为太阳能供电,无需后期运行管理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水体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而在净化过程中,现有的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或缺陷:
传统的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受到光照的影响,夜晚植物的长生速度降低,部分微生物的生长也收到限制,同时植物吸收能力尤其是在一定深度的水体中吸收净化能力不佳、溶解氧降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采光组件,所述采光组件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照明组件,所述箱体靠近上方的表面等距设置有换气孔,所述换气孔的下方箱体表面等距设置有孔槽,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载体填料层,所述载体填料层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植物层,所述箱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悬浮组件,所述箱体的底部等距安装有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照明组件包括蓄电池,蓄电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蓄电池底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灯具。
优选的,所述载体填料层包括兼氧微生物层,兼氧微生物层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好氧微生物层,兼氧微生物层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厌氧微生物层。
优选的,所述采光组件包括分隔板,分隔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玻璃。
优选的,所述悬浮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悬浮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凹槽,凹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铁索,铁索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固定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组件,能够利用白天太阳能板发电,将电收集在蓄电池中,等到了夜晚,利用外界光感传感器控制灯具的启停,蓄电池为灯具提供电能,让植物层在夜晚也能继续生长,并促进部分微生物的生长,此外所采用的能源供给为太阳能供电,无需后期运行管理费用。
2.通过在箱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载体填料层,能够利用依次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微环境,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提高其净化能力,达到消除水域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水体中重金属、控制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作用,同时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
3.通过在箱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悬浮组件,悬浮板通过连接杆与箱体连接,悬浮板进一步提供浮力,防止净化装置整体因风浪等外界因素倾翻,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净化装置整体在水面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照明组件;101、太阳能板;102、蓄电池;103、灯具;2、箱体;3、悬浮组件;301、悬浮板;302、连接杆;4、孔槽;5、植物层;6、载体填料层;601、厌氧微生物层;602、兼氧微生物层;603、好氧微生物层;7、固定组件;701、凹槽;702、铁索;703、固定锚;8、换气孔;9、采光组件;901、分隔板;902、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包括箱体2,箱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采光组件9,采光组件9包括分隔板901,分隔板9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玻璃902,采光组件9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照明组件1,照明组件1包括蓄电池102,蓄电池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101,蓄电池102底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灯具103,箱体2靠近上方的表面等距设置有换气孔8,换气孔8设置在箱体上方,与黑臭水体有一段距离,换气孔8的下方箱体2表面等距设置有孔槽4,通过在箱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组件1,能够利用白天太阳能板101发电,将电收集在蓄电池102中,等到了夜晚,利用外界光感传感器控制灯具103的启停,蓄电池102为灯具103提供电能,让植物层5在夜晚也能继续生长,并促进部分微生物的生长,此外所采用的能源供给为太阳能供电,无需后期运行管理费用,采光组件9由分隔板901和玻璃902组成,能够为植物层5的光合作用提供条件,同时也为植物层5的安全提供庇护,保证了净化装置的稳定行,在箱体2的下方设置有孔槽4,方便黑臭水体进入箱体2,同时植物层5的根须穿过孔槽4,孔槽4是指侧壁开设有多个供植物根须穿过的孔,其材质是不锈钢材质,且孔槽4的孔径为5mm-8mm,对黑臭水体的深处充分的净化,照明组件1包括蓄电池102,蓄电池102通过外接光伏控制器与太阳能板101进行电性连接,该蓄电池102的型号可为6-GMF-40蓄电池,蓄电池102是指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箱体2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载体填料层6,载体填料层6包括兼氧微生物层602,兼氧微生物层60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好氧微生物层603,兼氧微生物层60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厌氧微生物层601,载体填料层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植物层5,通过在箱体2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载体填料层6,能够利用依次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微环境,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提高其净化能力,达到消除水域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水体中重金属、控制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作用,同时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水体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植物层5由丛枝菌根真菌与水生植物共生的共生体组成,丛枝菌根真菌(AMF真菌)与水生植物共同培养3-6个月,使丛枝菌根真菌(AMF真菌)与水生植物的根系形成良好的互利共生关系,箱体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悬浮组件3,悬浮组件3包括连接杆302,连接杆3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悬浮板301,箱体2底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凹槽701,凹槽7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铁索702,铁索702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固定锚703,通过在箱体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悬浮组件3,悬浮板301通过连接杆302与箱体2连接,悬浮板301进一步提供浮力,防止净化装置整体因风浪等外界因素倾翻,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净化装置整体在水面上的稳定性,在箱体2底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7,凹槽701与铁索702连接,其中铁索702为可以自动伸缩的铁索702,铁索702底部有固定锚703,用与固定箱体2,防止被水浪冲走,影响净化效果,固定组件7在箱体2的底部至少设置有3个。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在箱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组件1,能够利用白天太阳能板101发电,将电收集在蓄电池102中,等到了夜晚,利用外界光感传感器控制灯具103的启停,蓄电池102为灯具103提供电能,这样植物层5在夜晚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净化的速度,其次,通过在箱体2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载体填料层6,能够利用依次形成好氧-兼氧-厌氧微环境,为各种微生物的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提高其净化能力,同时也能为植物层5的生长提高必要的养料,提高植物层5的生长速度,提高净化的效果,最后,通过在箱体2底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7,铁索702的底部固定安装固定锚703,固定锚703抛入河底,能够紧紧抓到河床,同时能通过铁索702的长度,间接改变净化的位置,使净化装置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包括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采光组件(9),所述采光组件(9)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照明组件(1),所述箱体(2)靠近上方的表面等距设置有换气孔(8),所述换气孔(8)的下方箱体(2)表面等距设置有孔槽(4),所述箱体(2)内部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载体填料层(6),所述载体填料层(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植物层(5),所述箱体(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悬浮组件(3),所述箱体(2)的底部等距安装有固定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1)包括蓄电池(102),蓄电池(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101),蓄电池(102)底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灯具(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填料层(6)包括兼氧微生物层(602),兼氧微生物层(60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好氧微生物层(603),兼氧微生物层(60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厌氧微生物层(6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组件(9)包括分隔板(901),分隔板(9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玻璃(9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组件(3)包括连接杆(302),连接杆(3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悬浮板(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凹槽(701),凹槽(7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铁索(702),铁索(702)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固定锚(703)。
CN202022490166.XU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Active CN213537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0166.XU CN213537420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0166.XU CN213537420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7420U true CN213537420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8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0166.XU Active CN213537420U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7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3011B (zh) 一种生态浮岛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耦合装置
CN106745766A (zh) 一种依靠太阳能曝气增氧的水生植物浮床系统
CN105024089A (zh) 一种处理污水并用于湿地供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装置
CN205368020U (zh) 一种基于风光互补的微动力分散性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6949146U (zh) 一种具有补光、增氧功能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CN204039208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9024976A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外墙系统控制方法
CN210620511U (zh)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雨淋补氧装置
CN208545192U (zh) 一种生态浮岛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耦合装置
CN110902841A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型生态浮岛
CN214088163U (zh) 一种水质净化用生态修复机构
CN213537420U (zh) 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净化装置
CN109113208A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墙体系统
CN210001722U (zh) 一种有利于生态环保的生态浮岛
CN214829806U (zh) 一种河道水环境治理用组合式复合生态修复装置
CN215208723U (zh) 一种多孔曝气太阳能生态浮床
CN206069497U (zh) 一种太阳能和雨能耦合生态浮床系统
CN204981320U (zh) 一种太阳能氧化塘净水器
CN207645910U (zh)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与生态浮床结合的一体化水体修复装置
CN2515198Y (zh) 带照明的浮床式污水净化装置
CN207581469U (zh) 一种水体污染用的生态浮床
CN205892891U (zh) 一种曝气装置及黑臭水体净化处理系统
CN109518834A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墙体施工方法
CN215517080U (zh) 一种自行式水环境净化装置
CN204237623U (zh) 一种综合利用的生态基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