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26690U - 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26690U
CN213526690U CN202022054073.2U CN202022054073U CN213526690U CN 213526690 U CN213526690 U CN 213526690U CN 202022054073 U CN202022054073 U CN 202022054073U CN 213526690 U CN213526690 U CN 213526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ube
piston
ro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40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0540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26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26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26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引流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进行引流操作和冲洗操作时,需要反复分离患处创口,更换引流装置和冲洗装置,导致患者体验较差的问题而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装置,包括:外套管、冲洗管、引流管以及引流容器;冲洗管和引流管均穿设于外套管,冲洗管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引流管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外套管具有用于与待引流的患处接触的引流端,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均能够通过引流端与患处的引流腔连通,第一进口由外套管引出并能够与外部冲洗源连通,第二出口由外套管引出并与引流容器连通。

Description

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引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的,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负压引流是引流操作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减轻水肿、增加创面血流,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充盈、增加生长因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在引流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对患处的引流腔进行创面治疗冲洗,而现有技术中存在进行引流操作和冲洗操作时,需要反复分离患处创口,更换引流装置和冲洗装置,导致患者体验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进行引流操作和冲洗操作时,需要反复分离患处创口,更换引流装置和冲洗装置,导致患者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装置,包括:外套管、冲洗管、引流管以及引流容器。
所述冲洗管和所述引流管均穿设于所述外套管,所述冲洗管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引流管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外套管具有用于与待引流的患处接触的引流端,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均能够通过所述引流端与患处的引流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由所述外套管引出并能够与外部冲洗源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由所述外套管引出并与所述引流容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端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辅助引流口,所述引流管的与所述第一辅助引流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辅助引流口。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容器包括管体、活塞以及拉杆;
所述管体具有依次连通的连接口、储液腔以及活塞口,所述活塞可沿所述管体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储液腔,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活塞口并连接于所述活塞。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腔为圆柱状腔体,所述储液腔内置有第一挡片;
所述拉杆上设置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限位槽;驱动所述拉杆和所述活塞转动能够将所述第一挡片嵌设入所述限位槽,以锁止所述活塞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共线设置;
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具有推拉部,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用于与所述卡抓结构配合卡接的卡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口开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出口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外螺纹结构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外表面沿所述管体轴向标记有刻度;
所述管体的具有所述连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挂绳。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为塑胶软管,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管夹,所述管夹能够夹紧或松开所述引流管。以便于临床工作人员更换引流容器。
本实用新型引流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装置,包括:外套管、冲洗管、引流管以及引流容器;冲洗管和引流管均穿设于外套管,冲洗管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引流管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外套管具有用于与待引流的患处接触的引流端,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均能够通过引流端与患处的引流腔连通,第一进口由外套管引出并能够与外部冲洗源连通,第二出口由外套管引出并与引流容器连通。
利用上述结构,冲洗管和引流管均穿设于外套管,在进行引流操作时,将外套管的引流端靠近患处,并将引流端固定于患处,使得冲洗管的第一出口与患处的引流腔连通,同时使得引流管的第二进口与患处的引流腔连通。在操作过程中,患处的引流腔内积液等液体通过第二进口进入引流管,经过引流管的输送,通过第二出口流入引流容器;当需要冲洗操作时,开启外部冲洗源,冲洗液通过第一进口进入到冲洗管,并由第一出口流出至患处,对患处进行冲洗操作,冲洗完成后的冲洗液能够通过引流管排出到引流容器。
上述结构中,引流容器与引流管的的第二出口连通,引流容器用于盛装由患处的引流腔导出的积液、冲洗液等液体,避免积液、冲洗液等液体由引流管流出后污染外部环境。外套管用于套设并集成冲洗管和引流管,使得冲洗管和引流管集成为一根管路结构,便于该管路引入患处,并固定于患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体验。引流管和冲洗管的集成结构,将承载有冲洗管和引流管外管套直接设置于患处,使得患者在进行引流操作的同时,无需更换冲洗装置,直接利用冲洗管就能够进行冲洗操作,一方面消除了繁复的更换装置的步骤,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患者无需反复的进行装置更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体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进行引流操作和冲洗操作时,需要反复切开患处创口,更换引流装置和冲洗装置,导致患者体验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引流管、冲洗管以及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引流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拉杆的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装置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外套管;110-引流端;111-第一辅助引流口;200-冲洗管;210-第一进口;220-第一出口;230-单向阀;300-引流管;310-第二进口;320-第二出口;330-第二辅助引流口;400-引流容器;410-管体;411-连接口;412-储液腔;413-第一挡片;420-拉杆;421-第一杆体;4211-第一连接部;422-第二杆体;4221-第二连接部;423-推拉部;424-第二挡片;430-活塞;500-管夹;600-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和“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6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流装置,包括:外套管100、冲洗管200、引流管300以及引流容器400;冲洗管200和引流管300均穿设于外套管100,冲洗管200具有第一进口210和第一出口220,引流管300具有第二进口310和第二出口320;外套管100具有用于与待引流的患处接触的引流端110,第一出口220和第二进口310均能够通过引流端110与患处的引流腔连通,第一进口210由外套管100引出并能够与外部冲洗源连通,第二出口320由外套管100引出并与引流容器400连通。
利用上述结构,冲洗管200和引流管300均穿设于外套管100,在进行引流操作时,将外套管100的引流端110靠近患处,并将引流端110固定于患处,使得冲洗管200的第一出口220与患处连通,同时使得引流管300的第二进口310与患处连通。在操作过程中,患处的积液等液体通过第二进口310进入引流管300,经过引流管300的输送,通过第二出口320流入引流容器400;当需要冲洗操作时,开启外部冲洗源,冲洗液通过第一进口210进入到冲洗管200,并由第一出口220流出至患处,对患处进行冲洗操作,冲洗完成后的冲洗液能够通过引流管300排出到引流容器400。
上述结构中,引流容器400与引流管300的的第二出口320连通,引流容器400用于盛装由患处导出的积液、冲洗液等液体,避免积液、冲洗液等液体由引流管300流出后污染外部环境。外套管100用于套设并集成冲洗管200和引流管300,使得冲洗管200和引流管300集成为一根管路结构,便于该管路引入患处,并固定于患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体验。引流管300和冲洗管200的集成结构,将承载有冲洗管200和引流管300外管套直接设置于患处,使得患者在进行引流操作的同时,无需更换冲洗装置,直接利用冲洗管200就能够进行冲洗操作,一方面消除了繁复的更换装置的步骤,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患者无需反复的进行装置更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体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进行引流操作和冲洗操作时,需要反复切开患处创口,更换引流装置和冲洗装置,导致患者体验较差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引流端110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引流管300的与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辅助引流口330。
优选地,当外套管100设置于患处后,外套管100的引流端110位于患处的腔体内,冲洗管200的第一出口220和引流管300的第二进口310均与腔体连通,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和第二辅助引流口330也均与腔体连通。在引流过程中,腔体内的积液等液体部分从第二进口310流入引流管300,并通过第二出口320排出到引流容器400中,腔体内的另外部分液体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和第二辅助引流口330进入引流管300内,并通过第二出口320排出到引流容器400中。
该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和第二辅助引流口330的设置避免了患处的腔体内存在积液死角,能够辅助第二进口310将腔体内的积液等液体排出干净,避免腔体内残留液体引起患者感染。
另外,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和第二辅助引流口330还能够扩大引流管300的引流流量,能够加快引流速度,提高引流效率。
优选地,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和第二辅助引流口330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和第二辅助引流口330均为多个,该结构能够更加快速和完全地排净患处腔体内的积液等液体。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引流装置还包括单向阀230,单向阀230设置于第一进口210。
第一进口210与外部冲洗源连通,第一进口210处设置有单向阀230,保证外部冲洗源内的冲洗液能够通过冲洗管200单向流向患处,同时避免患处腔体内的积液等液体通过冲洗管200回流至外部冲洗源,造成冲洗源污染。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引流容器400包括管体410、活塞430以及拉杆420。
管体410具有依次连通的连接口411、储液腔412以及活塞430口,活塞430可沿管体410移动地设置于储液腔412,拉杆420穿设于活塞430口并连接于活塞430。
管体410内的储液腔412用于储存引流管300内排出的积液等液体,引流管300内的积液等液体通过第二出口320流至连接口411,并通过连接口411流至储液腔412。活塞430在拉杆420的带动下能够沿储液腔412的轴向往复运动。当需要引流操作时,驱动拉杆420将活塞430由活塞430口推入,并将活塞430推至连接口411端,将连接口411与引流管300的第二出口320连接,使得连接口411与第二出口320连通,将外套管100的引流端110设置于患处的腔体内,使得第二进口310与腔体连通,此时,完成引流装置的安装,随后开始引流操作,缓缓拉动拉杆420,使得拉杆420带动活塞430动作,缓缓向背离连接口411活塞430口方向运动,使得储液腔412内产生负压,此时,与储液腔412连通的引流管300内也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患处腔体内的积液等液体被吸入引流管300,并通过引流管300流至储液腔412内,完成负压引流过程。当引流容器400内的积液等液体满载后,将连接口411与第二出口320断开,推动拉杆420,使得拉杆420带动活塞430向靠近连接口411方向运动,将储液腔412内的积液等液体排出,随后重新将连接口411连接回第二出口320。
上述结构中,利用活塞430和储液腔412创造负压环境,进一步加速对患处腔体内的积液等液体的吸引,同时,负压吸引使得患处腔体内的积液等液体排出得更加彻底。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储液腔412为圆柱状腔体,储液腔412内置有第一挡片413。
拉杆420上设置有第二挡片424,第二挡片424与活塞430之间形成限位槽;驱动拉杆420和活塞430转动能够将第一挡片413嵌设入限位槽,以锁止活塞430移动。
优选地,管体410为圆柱状管体410,储液腔412为圆柱状腔体,第一挡片413为半圆结构,并固定于管体410的活塞430口;第二挡片424为半圆结构,在拉动拉杆420使得活塞430在拉杆的驱动下向活塞430口运动过程中,拉杆420上的第二挡片424和活塞430之间形成的限位槽移动至第一挡片413位置时,转动拉杆420,使得限位槽随着拉杆420和活塞430共同转动,同时使得第一挡片413逐渐嵌入限位槽,此时储液腔412内为负压状态,第一挡片413嵌入限位槽,并被限位槽限制制动,从而锁止拉杆420和活塞430,保证储液腔412内负压环境的稳定。当连接口411与引流管300的第二出口320断开并需要排出储液腔412内的积液等液体时,转动拉杆420,使得拉杆420带动活塞430和第二挡片424转动,使得限位槽转动,并使得第一挡片413脱出限位槽,随后推动拉杆420使得活塞430朝向连接口411运动,并使得储液腔412内的积液等液体排出储液腔412。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拉杆420包括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共线设置。
第一杆体421的一端与活塞430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4211,第二杆体422的一端具有推拉部423,另一端具有与第一连接部4211可拆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4221。
优选地,拉杆420为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可分离的分体结构,当需要推拉拉杆420控制活塞430运动时,将第二杆体422与第一杆体421连接,操作人员操作第二杆体422的推拉部423,对拉杆420进行推拉操作。当进入到引流操作时,第一挡片413嵌入到限位槽后,将第二杆体422拆卸,使得第二杆体422与第一杆体421分离,从而减少引流容器400的长度,减少其占用空间,便于患者携带。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4211为卡抓结构,第二连接部4221为用于与卡抓结构配合卡接的卡槽结构。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4211的卡爪结构包括沿第一杆体421周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杆体421端部的多个卡爪,第二连接部4221的卡槽结构包括沿第二杆体422周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二杆体422端部的卡槽。上述多个卡爪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设置,并能够卡接连接。
另外,第一杆体421还可以与第二杆体422进行螺纹连接,具体地,第一杆体421的第一连接部4211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第二杆体422的第二连接部4221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外螺纹结构能够与内螺纹结构螺纹连接。
另外,第一杆体421还可以与第二杆体422销接,具体地,第一杆体421的第一连接部4211设置有第一销孔,第二杆体422的第二连接部4221开设有第二销孔,将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对齐,销接依次穿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使得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完成销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连接口411开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出口320开设有用于与外螺纹结构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结构。
优选地,管体410的连接口411与第二出口320通过螺纹结构螺纹连接,便于连接口411与第二出口320之间进行拆装。
另外,连接口411和第二出口320还可以通过过盈配合连接,连接口411的管径略大于第二出口320的管径,将连接口411通过过盈配合插入第二出口320,完成连接口411和第二出口320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管体410外表面沿管体410轴向标记有刻度。
管体410的具有连接口411的一端设置有挂绳600。
管体410外表面的刻度便于操作人员直接读取储液腔412内积液等液体的体积,以备操作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无需将储液腔412内积液等液体排出后再重新进行测量。优选地,由活塞口端到连接口端411的方向,管体410外表面的刻度数值由小变大设置,管体410竖直设置,活塞口位于连接口411的下方,积液等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下向上累计,操作人员能够直接通过由下向上逐渐变大的刻度值读取积液等液体的体积。
优选地,管体410的连接口411的端部设置有挂绳600,挂绳600能够挂设于外部支架或者挂设于患者身体上,便于患者携带,提高了引流装置的便携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引流管300为塑胶软管,引流装置还包括管夹500,管夹500能够夹紧或松开引流管300。以便于临床工作人员更换引流容器400。
具体地,管夹具有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卡接臂,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卡接臂依次连接,并形成三角形结构,卡接臂上排布有卡接槽,第一夹臂的自由端能够与卡接槽卡接配合。第一夹臂朝向第二夹臂的一侧具有第一装夹部,第二夹臂朝向第一夹臂的一侧具有第二装夹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穿管孔,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二穿管孔,引流管300由第一穿管孔穿入并经过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并从第二穿管孔穿出。操作人员驱动第一夹臂靠近第二夹臂,并使得第一夹臂的自由端与卡接槽卡接,该过程中,第一装夹部与第二装夹部逐渐靠近并夹紧引流管300,卡接臂上间隔排布有多个卡接槽,第一夹臂的自由端与不同卡接槽卡接能够使得第一装夹部与第二装夹部之间的距离不同,即,使得引流管300被夹紧程度不同。因此通过第一夹臂的自由端与不同卡接槽卡接能够调节引流管300的流量,直至引流管300被完全卡紧,使得引流管300闭合,不再导通。
另外,管夹500还可以选用仅具有两个夹臂的结构,两个夹臂成角度设置,且两个夹臂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敞开为开口,引流管300由开口进入两个夹臂之间,随着引流管300逐渐靠近两个夹臂的连接端,引流管300被两个夹臂逐渐夹紧,直至引流管300被完全夹紧封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00)、冲洗管(200)、引流管(300)以及引流容器(400);
所述冲洗管(200)和所述引流管(300)均穿设于所述外套管(100),所述冲洗管(200)具有第一进口(210)和第一出口(220),所述引流管(300)具有第二进口(310)和第二出口(320);
所述外套管(100)具有用于与待引流的患处接触的引流端(110),所述第一出口(220)和所述第二进口(310)均能够通过所述引流端(110)与患处的引流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210)由所述外套管(100)引出并能够与外部冲洗源连通,所述第二出口(320)由所述外套管(100)引出并与所述引流容器(40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端(110)还开设有多个第一辅助引流口(111),所述引流管(300)的与所述第一辅助引流口(11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辅助引流口(3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单向阀(230),所述单向阀(23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容器(400)包括管体(410)、活塞(430)以及拉杆(420);
所述管体(410)具有依次连通的连接口(411)、储液腔(412)以及活塞(430)口,所述活塞(430)可沿所述管体(410)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储液腔(412),所述拉杆(420)穿设于所述活塞(430)口并连接于所述活塞(4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412)为圆柱状腔体,所述储液腔(412)内置有第一挡片(413);
所述拉杆(420)上设置有第二挡片(424),所述第二挡片(424)与所述活塞(430)之间形成限位槽;驱动所述拉杆(420)和所述活塞(430)转动能够将所述第一挡片(413)嵌设入所述限位槽,以锁止所述活塞(430)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20)包括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所述第一杆体(421)和所述第二杆体(422)共线设置;
所述第一杆体(421)的一端与所述活塞(430)固定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4211),所述第二杆体(422)的一端具有推拉部(423),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211)可拆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42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211)为卡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4221)为用于与所述卡抓结构配合卡接的卡槽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411)开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出口(320)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外螺纹结构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410)外表面沿所述管体(410)轴向标记有刻度;
所述管体(410)的具有所述连接口(411)的一端设置有挂绳(60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300)为塑胶软管,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管夹(500),所述管夹(500)能够夹紧或松开所述引流管(300)。
CN202022054073.2U 2020-09-18 2020-09-18 引流装置 Active CN213526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4073.2U CN213526690U (zh) 2020-09-18 2020-09-18 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4073.2U CN213526690U (zh) 2020-09-18 2020-09-18 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26690U true CN213526690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2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4073.2U Active CN213526690U (zh) 2020-09-18 2020-09-18 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26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6592B2 (en) System for aspirating fluids from a body using negative pressure
CN209734643U (zh) 一种泌尿外科冲洗装置
CN201001859Y (zh) 体腔积液抽液引流装置
CN213526690U (zh) 引流装置
CN214859820U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便于抽吸的膀胱冲洗器
CN211245079U (zh) 泌尿外科感染用导尿装置
CN210750544U (zh) 一种小儿外科手术创口清洗引流装置
CN103203069A (zh) 一种手术用冲洗吸引器
CN208927176U (zh) 引流袋及引流装置
CN219071538U (zh) 一种膀胱冲洗装置
CN112169031A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便携式导流管
CN213129977U (zh) 一种自适应性加压灌注装置
CN205866875U (zh) 一种口腔清洁器
CN209173192U (zh) 一种肝胆外科自动吸引器
CN211485931U (zh) 一种持续膀胱冲洗输液系统
CN216676533U (zh) 腹腔负压引流组件
CN211584478U (zh) 一种负压引流循环收集装置
CN210078384U (zh) 一种新型高效医疗引流装置
CN219332910U (zh) 引流导管
CN212914035U (zh) 胸腔或腹腔引流装置及引流包
CN215938480U (zh) 一种改良型引流装置
CN216366103U (zh) 一种引流液絮状物滤过及冲洗装置
CN214181280U (zh) 肝胆科专用引流装置
CN214678960U (zh) 一种腹腔镜胃癌手术吸引止血装置
CN214485205U (zh) 一种普外科清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