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3435U - 明装筒灯 - Google Patents

明装筒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3435U
CN213513435U CN202022677517.8U CN202022677517U CN213513435U CN 213513435 U CN213513435 U CN 213513435U CN 202022677517 U CN202022677517 U CN 202022677517U CN 213513435 U CN213513435 U CN 213513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
cylinder
light source
diffus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75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倩
朱奕光
孙研
谭杰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aolaite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775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3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3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3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装筒灯,包括:筒体,筒体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筒体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分别设置于筒体的两端;第一扩散板,其盖设于第一端口上,第一扩散板与筒体连接;固定板,其连接于第一扩散板的顶部;第二扩散板,其盖设于第二端口上;安装板,其设置于筒体的内部;光源组件,其设置于筒体内,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板,其设置于安装板的顶面上;第二光源板,其设置于安装板的底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明装筒灯,明装筒灯通过固定板安装于天花板上,第一光源板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天花板上,光线在天花板发生漫反射,从而扩大明装筒灯的照射范围。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准备固定安装的的照明装置中。

Description

明装筒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准备固定安装的的照明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明装筒灯。
背景技术
明装筒灯是一种固定安装的照明灯具。然而,明装筒灯属于定向式照明灯具,光束角属于聚光,光线较集中,导致明装筒灯的光照范围较为狭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明装筒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明装筒灯,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筒体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两端,以所述第一端口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口的位置上方向;
第一扩散板,其盖设于所述第一端口上,所述第一扩散板与所述筒体连接;
固定板,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扩散板的顶部;
第二扩散板,其盖设于所述第二端口上;
安装板,其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第一扩散板之间;
光源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光源组件包括:
第一光源板,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上;
第二光源板,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明装筒灯通过固定板安装于天花板上,第一扩散板朝向上方,第二扩散板朝向下方,光源组件设置于筒体内,第一光源板透过第一扩散板向上照射,第二光源板透过第二扩散板向下照射,第一光源板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天花板上,光线在天花板发生漫反射,从而扩大明装筒灯的照射范围;或者,明装筒灯通过固定板安装于墙壁或地板上,第二光源板透过第二扩散板向墙壁或地板所对的位置发生光线,而第一光源板透过第一扩散板向墙壁或地板发射光线,光线在墙壁或地板发生漫反射,扩大明装筒灯的照射范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扩散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为底部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筒向下突出,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形与所述第一端口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筒与所述第一端口密封连接。
第一扩散板底部的第一连接筒与筒体的第一端口配合,第一连接筒与第一端口密封连接,第一扩散板封闭筒体的第一端口,从而避免灰尘从筒体的第一端口进入筒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口为圆孔,所述第一端口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形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筒与所述第一端口螺纹连接。
第一连接筒与第一端口螺纹连接,便于第一扩散板与筒体的安装与拆卸,且螺纹连接方式的密封性能较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扩散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为顶部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筒向上突出,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开口形状与所述固定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筒中,所述固定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内壁连接。
固定板与第一扩散板顶部的第二连接筒相配合,固定板与第二连接筒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筒向上突起,令固定板与第一扩散板之间隔开一段距离,而固定板与天花板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光源板发出的光线可透过第二连接筒向外照射,有助于扩大第一光源板的照射范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扩散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内部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线,所述第一光源板与所述第二光源板均与所述电连接线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线向上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过线孔后伸出到外部。
筒体内的光源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线,电连接线穿过第一扩散板上的通孔与固定板上的过线孔后伸出到外部,由于固定板与天花板连接在一起,电连接线穿过固定板与天花板上的外部电源线连接,从而避免在筒体上开孔,使得灰尘难以进入筒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筒为圆筒,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板的外形呈圆柱体,所述固定板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内壁螺纹连接。
固定板与第一扩散板顶部的第二连接筒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固定板与第二连接筒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固定板从第二连接筒中松脱造成明装筒灯脱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的外形与所述筒体的内孔形状相匹配,所述安装板的边缘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抵,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孔过盈配合。
安装板的边缘与筒体的内孔过盈配合,使得安装板可固定于筒体中,且安装板于筒体之间的连接较简单,使得安装板与筒体的装配更加简单快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的边缘向上和/或向下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贴合于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光源板贴合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光源板贴合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上。
第一光源板与第二光源板工作时发热,第一光源板贴合于安装板的顶面,第二光源板贴合于安装板的底面,使得第一光源板与第二光源板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安装板上,安装板边缘的折弯部贴合于筒体的内壁上,使得安装板上的热量传递到筒体上,从而有助于第一光源板的散热与第二光源板的散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扩散板伸出于所述第一端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扩散板的边缘向外延展形成侧面透光部,所述侧面透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的顶部边缘上。
第一扩散板上设有侧面透光部,侧面透光部设置于第一段口的顶部边缘上,使得第一光源板发出的管线可透过侧面透光部照射到筒体的侧面外,有助于扩大第一光源板的照射范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口的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端口的周向围绕一周,所述第二端口的口径从所述凹槽的底部向下逐渐变大,所述第二扩散板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口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扩散板的边缘卡接于所述凹槽中。
由于第二端口的口径从凹槽的底部向下逐渐变大,推动第二扩散板从第二端口的底部向上移动,随后第二扩散板卡入凹槽中,使得第二扩散板封盖于第二端口中,有助于阻隔灰尘进入筒体内,第二扩散板与第二端口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使得第二扩散板与第二端口之间的装配更加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其一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其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其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另一实施例的轴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另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其一实施例中筒体的轴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明装筒灯,其一实施例中筒体的剖视示意图。
100、筒体,110、第一端口,120、第二端口,121、凹槽,200、第一扩散板,201、侧面透光部,210、第一连接筒,220、第二连接筒,230、通孔,300、第二扩散板,400、固定板,410、过线孔,500、安装板,510、折弯部,600、光源组件,610、第一光源板,620、第二光源板,630、电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明装筒灯作出如下实施例:
明装筒灯包括筒体100、第一扩散板200、第二扩散板300、固定板400、安装板500、光源组件600。筒体100为两端贯通圆筒结构,筒体1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口110与第二端口120,第一端口110朝向上方,第二端口120朝向下方。第二扩散板300盖设于第二端口120上,优选地,第二端口120为圆孔,第二端口120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21,凹槽121沿第二端口120的周向围绕一周形成扣位,第二端口120的口径从凹槽121的底部向下逐渐扩大。第二扩散板300的外形呈圆盘状,当第二扩散板300与筒体100装配时,第二扩散板300从第二端口120的底部向上移动,随后第二扩散板300的边缘插入凹槽121中使得第二扩散板300卡接于凹槽121。
安装板500的形状与筒体100的内孔形状相配合,安装板500的外形呈圆盘状,安装板500设置于筒体100内部,安装板500的边缘与筒体100的内壁相抵。优选地,安装板500与筒体100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安装板500的边缘向上折弯形成折弯部510,折弯部510贴合于筒体100的内壁上。光源组件600设置于筒体100中,光源组件600包括第一光源板610、第二光源板620、电连接线630。第一光源板610设置于安装板500的顶面上,并与安装板500的顶面形状相匹配,优选地,第一光源板610的形状呈圆盘状,第一光源板610贴合于安装板500的顶面上。第一光源板610可通过穿设螺钉的方式连接于安装板500。第二光源板620的形状与安装板500的底面形状相匹配。优选地,第二光源板620的形状呈圆盘状,第二光源板620贴合于安装板500的底面上,第二光源板620可通过穿设螺钉的方式连接于安装板500。安装板500上开设有穿孔,电连接线630穿过安装板500上的穿孔向上延伸,第一光源板610与第二光源板620均与电连接线630电性连接。
第一扩散板200盖设于第一端口110上,第一扩散板200的底部设第一连接筒210。第一连接筒210的外形与第一端口110的形状相配合,优选地,第一端口110为圆孔。第一端口11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筒210为底部贯通的圆筒,第一连接筒21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筒210与第一端口110螺纹连接使得第一连接筒210密封盖设于第一端口110上。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筒220,第二连接筒220向上突起。第二连接筒220为顶部贯通的圆筒,第二连接筒220的内孔为圆孔。固定板400的外形呈圆柱体,固定板400插入第二连接筒220的内孔中,固定板40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筒22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固定板400与第二连接筒220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一扩散板200上设有通孔230,通孔230沿上下方向贯穿第一扩散板200,通孔230连通筒体100的内部与第二连接筒220的内部,固定板400上设有过线孔410,过线孔410的位置与通孔230的位置相对应,过线孔410沿上下方向贯穿固定板400,光源组件600的电连接线630向上延伸并依次穿过通孔230与过线孔410后伸出到外部。电连接线630的外径与通孔230的大小相匹配,使得电连接线630封堵于通孔230上,固定板400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穿设紧固件,使得固定板400可通过紧固件锁附到天花板、墙壁、地板等位置。
第一扩散板200向上延伸并伸出于第一端口110的上方,第一扩散板200的边缘向筒体100的外壁延展形成侧面透光部201,侧面透光部201沿第一端口110的顶部边缘环绕一周,使得侧面透光部201沿着筒体100的外壁向上延伸,侧面透光部201的外壁与筒体100的外壁相切,使得第一光源板610可透过侧面透光部201向筒体100的侧面外部发射光线,从而扩大第一光源板610的光照范围。
第一扩散板200、第一连接筒210、第二连接筒220均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双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等材料,此外,第二扩散板300也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第一扩散板200、第一连接筒210、第二连接筒220可由多种方式形成,例如,第一扩散板200、第一连接筒210、第二连接筒220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或者,第一扩散板200、第一连接筒210、第二连接筒220分别制造后再利用粘合剂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一扩散板200、第一连接筒210、第二连接筒220分别制造,第一连接筒210利用螺钉连接于第一扩散板200的底部,第二连接筒220利用螺钉连接于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部。
第一光源板610包括第一灯珠与第一驱动电路板,利用第一驱动电路板驱动第一灯珠发出光线,第一灯珠朝向上方,第一驱动电路板与安装板500的顶面连接,第二光源板620包括第二灯珠与第二驱动电路板,利用第二驱动电路板驱动第二灯珠发出光线,第二灯珠朝向下方,第二驱动电路板与安装板500的底面连接。优选地,第一灯珠与等二灯珠可采用LED灯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扩散板300与筒体100的第二端口12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二扩散板300盖设于第二端口120上,第二扩散板300的顶面与第二端口120的底面粘合在一起;或者,利用螺钉穿过第二扩散板300后锁附到第二端口120的边缘上;或者,第二端口120为圆孔,第二端口12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扩散板300为圆柱体,第二扩散板30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扩散板300与第二端口120通过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扩散板200与筒体100的第一端口11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扩散板200盖设于第一端口110上,第一扩散板200的底面与第一端口110的顶面粘合在一起;或者,利用螺钉穿过第一扩散板200后锁附到第一端口110的边缘上;或者,在第一端口110的外壁上设有扣位,第一扩散板200的底部设有凹腔,凹腔的形状与第一端口110的外形相匹配,第一扩散板200的凹腔套设于第一端口110上,凹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卡扣,卡扣与扣位配合使得第一扩散板200与第一端口110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扩散板200与固定板40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螺钉穿过固定板400后锁附到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部;或者,固定板400粘合到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部;或者,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面上设有扣位,固定板400的底部设有卡钩,固定板400贴合到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面上,卡钩插入扣位中使得固定板400与第一扩散板200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500与筒体100的内壁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安装板500的边缘与筒体100的内壁相抵,安装板500的边缘粘合到筒体100的内壁上;或者,螺钉从外部穿过筒体100的外壁后插入安装板500中,使得安装板500连接于筒体100上;或者,筒体100的内壁上设有卡槽,安装板500的边缘设有卡块,将安装板500插入筒体100的内孔中,安装板500的卡块插入卡槽中使得安装板500与筒体100的内壁卡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00),所述筒体(100)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筒体(100)具有第一端口(110)与第二端口(120),所述第一端口(110)与所述第二端口(120)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100)的两端,以所述第一端口(110)相对于所述第二端口(120)的位置上方向;
第一扩散板(200),其盖设于所述第一端口(110)上,所述第一扩散板(200)与所述筒体(100)连接;
固定板(400),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部;
第二扩散板(300),其盖设于所述第二端口(120)上;
安装板(500),其设置于所述筒体(100)的内部,所述安装板(500)设置于所述第二扩散板(300)与所述第一扩散板(200)之间;
光源组件(600),其设置于所述筒体(100)内,所述光源组件(600)包括:
第一光源板(610),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00)的顶面上;
第二光源板(620),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00)的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板(200)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筒(210),所述第一连接筒(210)为底部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筒(210)向下突出,所述第一连接筒(210)的外形与所述第一端口(110)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筒(210)与所述第一端口(110)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110)为圆孔,所述第一端口(11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筒(210)的外形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筒(21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筒(210)与所述第一端口(110)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板(200)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筒(220),所述第二连接筒(220)为顶部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筒(220)向上突出,所述第二连接筒(220)的开口形状与所述固定板(40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固定板(40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筒(220)中,所述固定板(400)的边缘与所述第二连接筒(220)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板(200)上设有通孔(230),所述通孔(230)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筒(220)的内部与所述筒体(100)的内部,所述固定板(400)上设有过线孔(410),所述过线孔(410)贯穿所述固定板(400),所述光源组件(600)还包括电连接线(630),所述第一光源板(610)与所述第二光源板(620)均与所述电连接线(630)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线(630)向上穿过所述通孔(230)与所述过线孔(410)后伸出到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筒(220)为圆筒,所述第二连接筒(220)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固定板(400)的外形呈圆柱体,所述固定板(40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板(400)与所述第二连接筒(220)的内壁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00)的外形与所述筒体(100)的内孔形状相匹配,所述安装板(500)的边缘与所述筒体(100)的内壁相抵,所述安装板(500)与所述筒体(100)的内孔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00)的边缘向上和/或向下折弯形成折弯部(510),所述折弯部(510)贴合于所述筒体(100)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光源板(610)贴合于所述安装板(500)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光源板(620)贴合于所述安装板(500)的底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板(200)伸出于所述第一端口(110)的上方,所述第一扩散板(200)的边缘向外延展形成侧面透光部(201),所述侧面透光部(20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110)的顶部边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120)的内壁上设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沿所述第二端口(120)的周向围绕一周,所述第二端口(120)的口径从所述凹槽(121)的底部向下逐渐变大,所述第二扩散板(300)形状与所述第二端口(12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扩散板(300)的边缘卡接于所述凹槽(121)中。
CN202022677517.8U 2020-11-18 2020-11-18 明装筒灯 Active CN213513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7517.8U CN213513435U (zh) 2020-11-18 2020-11-18 明装筒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7517.8U CN213513435U (zh) 2020-11-18 2020-11-18 明装筒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3435U true CN213513435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4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7517.8U Active CN213513435U (zh) 2020-11-18 2020-11-18 明装筒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3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9187B (zh) 車輛照明或信號裝置以及相應的組裝方法
US11002434B2 (en) Dual-modular downlight
CN212390185U (zh) 一种照明筒灯
CN213513435U (zh) 明装筒灯
KR200437241Y1 (ko) 조명등 구조
CN209762880U (zh) 一种路灯发光组件及路灯
CN211925554U (zh) 便装型吸顶灯
CN210580151U (zh) 一种能提高端盖防水性的植物灯
CN211600433U (zh) 灯具及其光源模组
JP7079072B2 (ja) 表示標識灯
CN210979473U (zh) 一种工矿灯
CN210219511U (zh) 一种筒灯
CN216790000U (zh) 壁灯及其外壳和盖体
CN219414560U (zh) 一种带有背光源的筒灯
CN212481036U (zh) 防水筒灯
CN205383462U (zh) 防水型灯座
CN219588779U (zh) 汽车尾灯结构及汽车
CN213810281U (zh) 一种嵌入式灯具
CN219493927U (zh) 一种阳光灯照明装置
CN211976604U (zh) 灯具结构
CN214064682U (zh) 一种可明暗两装的灯具
CN212252251U (zh) 一种壁灯
CN216010448U (zh) 超薄灯具
CN209782355U (zh) 一种一体化面板灯
CN217684639U (zh) 一种采用组装灯壳的无边框照明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0

Address after: 528000 workshop J3, No. 19, Hengchang Road, Fuwan Industrial Park, Hecheng street, Gaomi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haolaite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4 Fenjiang North Road,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000

Patentee before: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