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90905U -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90905U CN213490905U CN202020822322.5U CN202020822322U CN213490905U CN 213490905 U CN213490905 U CN 213490905U CN 202020822322 U CN202020822322 U CN 202020822322U CN 213490905 U CN213490905 U CN 2134909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air inlet
- cylinder
- decompression device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底座和减压装置主体,底座包括底板、伸缩杆和安装板,减压装置主体安装在安装板上;减压装置主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柔性柱状体,螺旋弹簧设置在柔性柱状体内部;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通气孔,导管的顶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限位装置套设在导管的中部,限位装置的内壁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内壁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一套管的另一端外部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管,压缩弹簧套接在第一套管外部,且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管上。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能够定位导管位置,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对胃肠梗阻病人可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可防止胃肠内容物经破口继续漏入腹腔,并有利于胃肠吻合术后吻合的愈合。但是目前的肠胃减压装置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在通用的方法是:将引流管从患者口腔或鼻腔中插入到胃部或肠道内,然后将引流管的外端与负压引流器连接,在负压引流器的吸力作用下,将胃内或肠道内的容物吸出。存在的缺点是,无法计量或控制的胃肠减压方式,无法精确判断病人所处的情况;不能手动调节压力,引流速度慢,吸力小,不方便用于临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底座和减压装置主体,底座包括底板、伸缩杆和安装板,伸缩杆位于底板和安装板之间,伸缩杆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滑动套设在内管上,且外管和内管同轴设置,内管一端固定在安装板上,外管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减压装置主体安装在安装板上;减压装置主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柔性柱状体,下表面连接在安装板上,螺旋弹簧设置在柔性柱状体内部,且一端连接上表面,另一端连接下表面;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通气孔,分别是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上连接导管,导管的顶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限位装置套设在导管的中部,限位装置的内壁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固定块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与导管的表面滑动连接,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内壁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一套管的另一端外部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管,压缩弹簧套接在第一套管外部,且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管上;第二通气孔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具有外壳和调节弹簧,调节弹簧设置在外壳内,外壳还具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外壳内部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上还固定有导向杆,调节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密封板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外壳包括第一圆柱筒、第二圆柱筒、第三圆柱筒以及螺帽,第三圆柱筒与第二通气孔过盈配合;第一进气孔位于第一圆柱筒,第一圆柱筒内形成第一进气腔,第二圆柱筒内形成连通腔,第三圆柱筒内形成第二进气腔,连通腔连通第一进气腔和第二进气腔,且连通腔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气腔的直径,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呈台阶状连接,第一进气腔与外界相通,密封板和调节弹簧设置在连通腔中,调节弹簧位于螺帽与密封板之间,一端连接密封板,另一端连接螺帽,螺帽经螺纹可移动地设置于上第二圆柱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螺帽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与内筒同轴设置,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容纳第二圆柱筒的内腔,第二圆柱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外筒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限位装置还包括套环和压杆,套环固定在第二套管的底部侧面套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压杆贯穿在第一套管的中部,与第一套管滑动连接,压杆的一端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一套管外表面,且端部为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套管的内壁还开设有凹槽,密封板设置在凹槽中,与压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底板下方还设有制动器和万向轮,万向轮设有四个且沿底板下部等距离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安装板的侧面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扶手,扶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能够定位导管位置,方便使,能够调节压力,方便用于临床。
附图说明
图1为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中减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底座和减压装置主体20,底座包括底板11、伸缩杆12和安装板13,伸缩杆12位于底板11和安装板13之间,伸缩杆12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滑动套设在内管上,且外管和内管同轴设置,内管一端固定在安装板13上,外管一端固定在底板11上。
减压装置主体20安装在安装板上;减压装置主体20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柔性柱状体,下表面连接在安装板13上,螺旋弹簧设置在柔性柱状体内部,且一端连接上表面,另一端连接下表面;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通气孔,分别是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上连接导管32,导管32的顶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1,限位装置30套设在导管32的中部,限位装置30的内壁与导管32的表面活动连接,限位装置30包括固定块301、第一套管302和第二套管303,固定块301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与导管32的表面滑动连接,固定块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302,第一套管302的内壁与导管32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一套管302的另一端外部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管303,压缩弹簧304套接在第一套管302外部,且一端固定在固定块30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管303上。
第二通气孔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器40,压力调节器40具有外壳和调节弹簧408,调节弹簧408设置在外壳内,外壳还具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外壳内部设置有密封板410,密封板410上还固定有导向杆409,调节弹簧408套设在导向杆409上,密封板401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第一圆柱筒401、第二圆柱筒402、第三圆柱筒403以及螺帽404,第三圆柱筒403与第二通气孔过盈配合;第一进气孔405位于第一圆柱筒401,第一圆柱筒401内形成第一进气腔405,第二圆柱筒402内形成连通腔406,第三圆柱筒内形成第二进气腔407,连通腔406连通第一进气腔405和第二进气腔407,且连通腔406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气腔405的直径,第一圆柱筒401和第二圆柱筒402呈台阶状连接,第一进气腔405与外界相通,密封板410和调节弹簧408设置在连通腔406中,调节弹簧408位于螺帽404与密封板410之间,一端连接密封板410,另一端连接螺帽404,螺帽404经螺纹可移动地设置于上第二圆柱筒402上。
进一步地,螺帽404包括内筒422和外筒411,外筒411与内筒422同轴设置,外筒411与内筒422之间形成容纳第二圆柱筒402的内腔423,第二圆柱筒40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外筒42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限位装置30还包括套环306和压杆305,套环306固定在第二套管303的底部侧面,套环30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304;压杆305贯穿在第一套管302的中部,与第一套管302滑动连接,压杆304的一端与导管32的表面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一套管302外表面,且端部为斜面。第一套管302的内壁还开设有凹槽307,密封垫308设置在凹槽307中,与压杆30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底板11下方还设有制动器15和万向轮14,万向轮14设有四个且沿底板11下部等距离分布。安装板13的侧面设有固定架16,固定架16上设有扶手,扶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减压装置主体为柔性体,内部设有弹簧,能根据压力收缩,同时,在通气孔处也设置有压力调节器,通过调节弹簧和螺帽的配合作用,调节气体通道的大小。此外,在导管上还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通过两个套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导管上移动位置,方便定位,同时利用导管顶端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导管的深入位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底座和减压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底板、伸缩杆和安装板,所述伸缩杆位于底板和安装板之间,所述伸缩杆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滑动套设在内管上,且外管和内管同轴设置,内管一端固定在安装板上,外管一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减压装置主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减压装置主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设置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柔性柱状体,下表面连接在安装板上,螺旋弹簧设置在柔性柱状体内部,且一端连接上表面,另一端连接下表面;上表面上设有两个通气孔,分别是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上连接导管,导管的顶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限位装置套设在导管的中部,限位装置的内壁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固定块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与导管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内壁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第一套管的另一端外部可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管,压缩弹簧套接在第一套管外部,且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管上;第二通气孔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具有外壳和调节弹簧,调节弹簧设置在外壳内,外壳还具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外壳内部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上还固定有导向杆,调节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密封板封堵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圆柱筒、第二圆柱筒、第三圆柱筒以及螺帽,第三圆柱筒与第二通气孔过盈配合;第一进气孔位于第一圆柱筒,第一圆柱筒内形成第一进气腔,第二圆柱筒内形成连通腔,第三圆柱筒内形成第二进气腔,连通腔连通第一进气腔和第二进气腔,且连通腔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气腔的直径,第一圆柱筒和第二圆柱筒呈台阶状连接,第一进气腔与外界相通,密封板和调节弹簧设置在连通腔中,调节弹簧位于螺帽与密封板之间,一端连接密封板,另一端连接螺帽,螺帽经螺纹可移动地设置于上第二圆柱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与内筒同轴设置,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容纳第二圆柱筒的内腔,第二圆柱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外筒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套环和压杆,套环固定在第二套管的底部侧面,所述套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压杆贯穿在第一套管的中部,与第一套管滑动连接,所述压杆的一端与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第一套管外表面,且端部为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还开设有凹槽,密封垫设置在凹槽中,与压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还设有制动器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有四个且沿底板下部等距离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扶手,所述扶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22322.5U CN213490905U (zh) | 2020-05-18 | 2020-05-18 |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22322.5U CN213490905U (zh) | 2020-05-18 | 2020-05-18 |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90905U true CN213490905U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637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82232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490905U (zh) | 2020-05-18 | 2020-05-18 |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90905U (zh) |
-
2020
- 2020-05-18 CN CN202020822322.5U patent/CN2134909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490905U (zh) |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胃肠减压装置 | |
CN209286430U (zh) | 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套管 | |
CN209847939U (zh) | 一种吸痰器气路系统 | |
CN212214341U (zh) | 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气管插管 | |
CN208770622U (zh) | 一种防脱出加强型气管导管 | |
CN111643045A (zh) | 一种肠胃外科扩肛仪 | |
CN219230907U (zh) | 一种肛肠排气用负压吸引装置 | |
CN221535091U (zh) | 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器 | |
CN218652607U (zh) | 一种新生儿肠胃引流减压装置 | |
CN219681177U (zh) | 一种具有胃减压装置的空肠营养导管 | |
CN213312207U (zh) | 一种胃肠减压引流瓶 | |
CN216169266U (zh) | 带涂层的喉罩 | |
CN118662101B (zh) | 对pH、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共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 | |
CN214074585U (zh) | 一种带吸引可测压可视喉罩 | |
CN208678141U (zh) | 鼻胆引流导管 | |
CN220676464U (zh) | 一种icu重症临床用引流装置 | |
CN216091779U (zh) | 一种具有磁导航的多功能快速简易气管插管保护操作装置 | |
CN208911186U (zh) | 一种简易吸氧三通接头 | |
CN220443003U (zh) | 一种医用防护套管 | |
CN216877503U (zh) | 一种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 |
CN219217217U (zh) | 一种玻璃幕墙吊运装置 | |
CN219167230U (zh) |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肠胃减压装置 | |
CN217525459U (zh) | 一种口腔科用防喷溅的吸唾管 | |
CN219462227U (zh) | 一种气管插管 | |
CN221692187U (zh) | 一种新型胃肠减压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