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7005U -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7005U
CN213487005U CN202022373988.XU CN202022373988U CN213487005U CN 213487005 U CN213487005 U CN 213487005U CN 202022373988 U CN202022373988 U CN 202022373988U CN 213487005 U CN213487005 U CN 213487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communicating pipe
wearing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39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3739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7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7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7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涉及降温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降温背包降温效果较差,影响舒适度的技术问题,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和穿戴主体,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穿戴主体相连;所述穿戴主体能穿戴在人体上;所述穿戴主体内部设置有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空气流道设置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在降温的过程中,通过过滤装置能够有效过滤外界空气,过滤效果显著,通过穿戴主体能够将吹出的风直接作用至穿戴的位置,能够模拟风扇,配合冷却体能够模拟空调,不但降温效果显著,而且使用过程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对于高温的环境,一种能够直接对使用者起到良好降温效果的降温装置备受欢迎,现有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具有降温效果的背包,其通过内设的微型鼓风机,带动外界空气,并通过背包软胶支架孔作用于人体,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通过吹风降温的背包,不但使用时软胶支架孔的孔位直接贴附于人体背部,影响出风效果,而且无法直接作用于人体局部,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降温效果,使用较为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降温背包降温效果较差,影响舒适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穿戴主体包括帽体,帽体设置有空气流道,帽体内壁设置有出风口,穿戴主体能够直接穿戴在人体头部,对头部进行降温;穿戴主体包括服体,服体包括夹腔,服体内壁与夹腔连通设置有出风口,夹腔形成空气流道,服体能够直接穿戴在人体上,对人体进行降温;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框架、过滤层和抽气装置,过滤框架用于抽气装置的安装,配合过滤层用于对外界空气的过滤;抽气装置包括风机,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滤层过滤后,进入风机并有风机出气口进入至连通管,风机为空气流动提供动力,抽气装置包括电源,电源为装置提供电能;支撑框架内设置有冷却体,冷却体设置在风机进气口、风机出气口或者连通管上,在空气进入穿戴主体前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效果显著;过滤装置设置在外包内,外包设置有通风口,用于保护和容纳过滤装置,外包上设置有背带,能够形成背包式移动降温装置,能够随时随需移动,使用更加方便;支撑装置安装设置有遮阳装置,遮阳装置包括遮阳伞和支撑杆,遮阳伞通过支撑杆安装在支撑框架上,遮阳伞用于遮阳;遮阳伞通过万向连接器设置在支撑杆顶部,通过万向连接器能够调节遮阳伞的角度,遮阳效果显著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和穿戴主体,其中: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穿戴主体相连;所述穿戴主体能穿戴在人体上;所述穿戴主体内部设置有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空气流道设置有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穿戴主体包括帽体,其中:所述帽体设置有所述空气流道;所述帽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空气流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穿戴主体包括服体,其中:所述服体设置有夹腔,所述夹腔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服体内壁与所述夹腔连通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夹腔形成所述空气流道。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过滤层和抽气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层套设在所述支撑框架外侧;所述抽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连通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抽气装置相连,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穿戴主体相连。
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包括风机和电源,其中:所述风机和所述电源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所述风机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连通管相连;外界空气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经所述过滤层过滤后,由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进入,并从所述风机的出气口排出至所述连通管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内设置有冷却体;所述冷却体设置在所述风机的进气口、所述风机的出气口或者所述连通管上,用于过滤后空气的冷却。
优选地,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还包括外包,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包内,所述外包上设置有通风口。
优选地,所述外包上设置有背带。
优选地,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包括遮阳装置,所述遮阳装置包括遮阳伞和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安装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遮阳伞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万向连接器,所述遮阳伞通过所述万向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包括过滤装置和穿戴主体,所述过滤装置通过连通管与穿戴主体相连,过滤装置用于空气的过滤,连通管用于过滤后空气的导流;所述穿戴主体能穿戴在人体上,所述穿戴主体内部设置有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空气流道设置有出风口,在使用的过程中,经过滤装置过滤后的空气,经过连通管进入至穿戴主体内,并由空气流道分流至不同位置的出风口,从而作用于人体,能够模拟风扇和空调,降温效果显著,使用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和帽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帽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和服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和过滤层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内部抽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遮阳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过滤装置;11、支撑框架;111、安装部;12、过滤层;13、外包;131、背带;14、抽气装置;141、风机;142、电源;15、密封圈;2、穿戴主体;21、帽体;22、服体;3、连通管;4、空气流道;5、出风口;6、冷却体;7、遮阳装置;71、支撑杆;72、遮阳伞;73、万向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包括过滤装置1和穿戴主体2,其中:过滤装置1通过连通管3与穿戴主体2相连;穿戴主体2能穿戴在人体上;穿戴主体2内部设置有空气流道4,空气流道4与连通管3相连通,空气流道4设置有若干出风口5。
使用时,穿戴主体2穿戴在人体上,过滤装置1过滤外界空气,并将其输送至连通管3,过滤后的空气经连通管3进入至空气流道4,并从出风口5排出,吹至人体;本实用新型在降温的过程中,通过过滤装置1能够过滤外界空气,过滤效果显著,通过穿戴主体2能够将吹出的风直接作用至穿戴的位置,能够模拟风扇,不但降温效果显著,而且使用过程舒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穿戴主体2包括帽体21,其中:帽体21设置有空气流道4;帽体21的内壁上均布有若干出风口5,出风口5与空气流道4相连通。
可选地,空气流道4设置为多支路流道,每个所述支路流道上均设置有若干出风口5。
另一可选地,如图3所示,帽体21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与连通管3相连通,帽体21的内壁对应人体头顶以及额头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5,帽体21前侧帽檐的位置设置出风口5,位于前侧帽檐位置的出风口5其出风方向朝向人体面部,出风口5与所述夹层相连通,所述夹层形成空气流道4;进一步地,所述夹层设置在帽体21的内壁上,与帽体壁本身形成多层结构,能够提高牢固性,增强安全系数。
帽体21可以设置为安全帽、头盔、遮阳帽等。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穿戴主体2包括服体22,其中:服体22设置有夹腔,所述夹腔与连通管3相连通,服体22内壁与所述夹腔连通设置有出风口5,所述夹腔形成空气流道4;服体22设置为双层面料,内层面料与外层面料之间形成夹腔,外层面料设置为不透气的面料。
服体22可以设置为上衣、裤子等。
类似地,穿戴主体2还可以设置为颈圈、披肩、套袖等,可穿戴在人体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过滤装置1包括支撑框架11、过滤层12和抽气装置14,其中:过滤层12套设在支撑框架11外侧;抽气装置14设置在支撑框架11内;连通管3的一端穿过支撑框架11与抽气装置14相连,连通管3的另一端与穿戴主体2相连。
支撑框架11包括一端设置有开口的筒体框架和盖合设置在筒体框架上的端盖,筒体框架外壁包括周向均匀设置有齿状肋条,其上密布有若干通气孔,过滤层12设置为呈一侧开口的袋状结构,其形状与桶体框架相适配,齿形褶皱状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增大空气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支撑框架11和所述端盖相连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15,过滤层12由其袋口一侧套装在支撑框架11上,过滤层12包覆支撑框架11和所述端盖相连的位置,密封圈15套设在过滤层12外侧,一方面能够用于过滤层12的安装,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因为过滤层12为消耗件,采用该结构方式,便于过滤层12的更换。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抽气装置14包括风机141和电源142。
电源142设置在支撑框架11内,电源142设置为可移动充电电源,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充电口,电源142通过线缆与所述充电口相连,充电时,将充电线连接在充电口上。
风机141设置在支撑框架11内,并与电源142电连接,风机141的进风口位于支撑框架11内,风机141的出气口与连通管3相连。
外界空气在风机141的作用下,经过滤层12过滤后,由风机141的进气口进入,并从风机141的出气口排出至连通管3内。
可选地,抽气装置14还包括控制器,风机141和电源142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风机141控制风量大小,进而调整降温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支撑框架11内设置有冷却体6;冷却体6设置在风机141的进气口、风机141的出气口或者连通管3上,用于过滤后空气的冷却,配合出风口5能够模拟空调,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可选地,冷却体6包括环形的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内盛放有冰,冷却体6套设在风机141的进气口、风机141的出气口或者连通管3上,当所述环形空腔内的冰彻底融化后,可以整体更换,也可以单独更换冰,亦或者直接对冷却体6冷却,使其内部的水形成冰。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还包括外包13,所过滤装置1设置在外包13内,外包13上设置有通风口。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包13上设置有背带131,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形成背包式可移动降温装置,便于携带和使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图5和图7所示,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包括遮阳装置7,遮阳装置7包括遮阳伞72和支撑杆71,其中:支撑框架11上设置有安装部111,支撑杆71的底部可拆卸安装设置在安装部111上;遮阳伞72设置在支撑杆71的顶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支撑杆71的顶部设置有万向连接器73,遮阳伞72通过万向连接器73设置在支撑杆71的顶部。
可选地,万向连接器73可以设置为万向球头连接器。
另一可选地,如图7所示,万向连接器73设置为万向弹簧接头,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直接弯折所述万向弹簧接头,便可实现遮阳角度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装置(1)和穿戴主体(2),其中:
所述过滤装置(1)通过连通管(3)与所述穿戴主体(2)相连;
所述穿戴主体(2)能穿戴在人体上;
所述穿戴主体(2)内部设置有空气流道(4),所述空气流道(4)与所述连通管(3)相连通,所述空气流道(4)设置有出风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2)包括帽体(21),其中:
所述帽体(21)设置有所述空气流道(4);
所述帽体(21)的内壁上设置有出风口(5),所述出风口(5)与所述空气流道(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2)包括服体(22),其中:
所述服体(22)设置有夹腔,所述夹腔与所述连通管(3)相连通,所述服体(22)内壁与所述夹腔连通设置有出风口(5),所述夹腔形成所述空气流道(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包括支撑框架(11)、过滤层(12)和抽气装置(14),其中:
所述过滤层(12)套设在所述支撑框架(11)外侧;
所述抽气装置(14)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1)内;
所述连通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框架(11)与所述抽气装置(14)相连,所述连通管(3)的另一端与所述穿戴主体(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14)包括风机(141)和电源(142),其中:
所述风机(141)和所述电源(142)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1)内;
所述风机(141)与所述电源(142)电连接;
所述风机(141)的出气口与所述连通管(3)相连;
外界空气在所述风机(141)的作用下,经所述过滤层(12)过滤后,由所述风机(141)的进气口进入,并从所述风机(141)的出气口排出至所述连通管(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1)内设置有冷却体(6);
所述冷却体(6)设置在所述风机(141)的进气口、所述风机(141)的出气口或者所述连通管(3)上,用于过滤后空气的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还包括外包(13),所述过滤装置(1)设置在所述外包(13)内,所述外包(13)上设置有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13)上设置有背带(13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包括遮阳装置(7),所述遮阳装置(7)包括遮阳伞(72)和支撑杆(71),其中:
所述支撑框架(11)上设置有安装部(111),所述支撑杆(71)的底部安装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11)上;
所述遮阳伞(7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71)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1)的顶部设置有万向连接器(73),所述遮阳伞(72)通过所述万向连接器(73)设置在所述支撑杆(71)的顶部。
CN202022373988.XU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Active CN213487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3988.XU CN213487005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3988.XU CN213487005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7005U true CN213487005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01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3988.XU Active CN213487005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7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6962A (zh) 一种具有通风过滤功能的一体式防护服
CN105041695A (zh) 穿戴式送风装置
CN210445821U (zh) 风淋眼口鼻防护帽
CN108391864A (zh) 透气功能的运动衣
CN111789338A (zh) 一种可替代口罩的防护头具及工作方法
CN213487005U (zh) 一种穿戴式小环境降温装置
CN204942025U (zh) 穿戴式送风装置
KR102379445B1 (ko) 기능성을 향상시킨 모자
CN207342044U (zh) 风道设有加筋位的电动装置及具有该电动装置的面罩
CN108936939A (zh) 一种防尘对讲型智能安全帽
CN215837302U (zh) 一种充气帽及充气雨具
CN110170118A (zh) 头戴式面罩空气净化器
CN211910666U (zh) 一种隔离防护服
CN111803815B (zh) 一种抗病毒智能调节防护头套
CN208211502U (zh) 透气功能的运动衣
CN207707372U (zh) 自动温控抽风降温安全帽
CN209628720U (zh) 一种头盔的通风结构
CN210407400U (zh) 一种不挡视线遮阳伞
CN220512303U (zh) 一种医护人员除雾降温头盔
CN205682545U (zh) 一种安全帽
CN220654811U (zh) 一种骑行用风扇防晒服
CN206150469U (zh) 透气防晒衬衫
CN216821878U (zh) 一种防蜂服
CN220694439U (zh) 一种衣帽连体的空调降温服
CN212037917U (zh) 一种便携式降温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