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5601U -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5601U
CN213485601U CN202020995339.0U CN202020995339U CN213485601U CN 213485601 U CN213485601 U CN 213485601U CN 202020995339 U CN202020995339 U CN 202020995339U CN 213485601 U CN213485601 U CN 213485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bamboo
street
trees
tree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53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标
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School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School
Priority to CN2020209953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5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5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5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竹编萝筐下部与挖掘凿岩机凿开旧砼块地面相连。竹编萝筐的高度为0.5m‑0.7m。竹编萝筐周围回填若干砂石拌水泥层,分层压实,底层为粘实土层,顶层为土壤层。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的人行道路上树穴有圆形、方形;行道树间距4‑5m,距离路缘石外侧取0.7m。人行道椭圆形,长轴a=1.5m,短轴b=1.0m;人行道长方形的长边a=1.5m,短边b=1.0m,长边与道路纵方向同向。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人行道上引入客土植树,为植树绿化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达到改造城市小气候,建造人类美好生活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大力推动宜人家居环境,城市绿化也得到重视。城市绿化是以道路绿化为线,街道小区级绿化化为点,和风景区、公园、河海滨岸、湖泊湿地的面串连起来。城市绿化的作用是绿化美化、除灰尘、遮阴纳凉、防燥音。
现有某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中人行道是回填的,普遍填高0.6-1.5m。人行道的使用功能有三项:一是人行和兼顾停放汽车的功能,二是市政布设管线(一般予埋管沟)和路灯照明,三是种树绿化。改造工程的人行道施工,人行道回填砂石并压实,满足人行和兼顾停放汽车的功能,但建筑渣料用来植树,显然建筑渣料有别于土壤,更不可能是高质肥沃土壤。
在道路改造工程的人行道施工,人行道回填砂石并压实,满足人行和兼顾停放汽车的功能,但建筑渣料用来植树,是非常不当的。作为绿化工程,经树苗购买、树木出圃、搬运吊装种植、树木养护大量工作,很有可能因为种植土壤不当而造成成活率低下,从而达不能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道路人行道的使用功能不同,所需物料也不同:人行道因人行和兼顾停放汽车的功能需砂石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作为垫层,种树绿化需要优质土壤,这是树木生态环境下成长的重要条件。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特性分析如下:
(1)最小养分律,木桶效应:产量限制因子——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是平均的,不是含量最高的养分影响产量,而是含量相对最小的养分制约着作物的产量。
(2)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增加,单位劳动和资本所获取的报酬却在减少。肥料不是施越多越好,肥料施多了不仅成本高,还可能产生肥害,影响产量或绝收。
(3)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连续不断地拿走,这就必然会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即使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
(4)同等重要律: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即使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各种养分对作物都是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稀有元素和大量元素是同等重要的。
(5)不可替代律:作物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如缺磷不能用氮代替,缺钾不能用氮、磷配合代替。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进行补充。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从土壤的固相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二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土壤的固相组成
土壤是指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之所以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土壤具有肥力,指土壤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土壤的组成物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固体部分包括矿质土粒、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一般占土壤总体积的50%。土壤固相是土壤的主体,它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它的组成、性质、颗粒大小和配合比率也是土壤性质的产生和变化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高低。
土壤:土壤是疏松多孔、含有各种化学元素、通气透水的物质。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
固相:矿物质(骨架),有机物,微生物,其中矿物质是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
(1)土壤质地
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不同粒级的土粒,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土壤中各粒级的百分含量,称作土壤的机械组成。根据土壤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对土壤进行类别划分,称作土壤质地。因此质地是一类土壤的名称,其名称来源依据于机械组成.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2)质地与土壤肥力
砂土类土壤(热性土):含砂量≥50%,营养缺乏,能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易升温,易出苗,易脱肥。
粘土类土壤(冷性土):粘粒含量≥30%,养分充足,能透性差,保水保肥力强,难升温,难出苗,有后劲。
壤土类土壤(二合土):砂粘适中,养分充足,土壤孔隙适当,保水保肥力强,土温暖,耕性好,有后劲
(3)土壤质地层次性
性质:土壤分层(地表1.5~2.0m)
原因:母质沉积、物质运动、生产活动
种类:砂盖粘型、粘盖砂型
(4)土壤质地的改良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翻砂压淤;施有机肥,改良土性;引洪漫淤,引洪漫砂;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料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形态有机成分,主要有新鲜的有机质、半分解有机残余物和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改良土壤、供给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是土壤肥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成分:不同种类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同
碳水化合物(糖酸醛醇酮);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氮磷化合物;树脂、油脂、单宁;灰分元素(Ca Mg K Na Si P Fe Al Mn)。
2.土壤腐殖质
不溶解的腐殖质----→胡敏素
溶解的暗褐色溶液
沉淀物质→胡敏酸(褐腐酸)
黄色溶液→富里酸(黄腐酸)
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轻土壤的污染程度,刺激植物生长发育
4.土壤微生物
细菌:70%~90%。好气菌,厌气菌,兼性厌气菌;固氮菌,根瘤菌;放线菌:5%~20%,碱性土壤。真菌:土壤表层。原生动物:鞭毛虫类,根足虫类,纤毛虫类。藻类:蓝绿藻,硅藻,绿藻。
(三)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中大小不同的矿物质及有机物质颗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般通过多种途径相互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团聚体。土壤颗粒之间不同的结合方式,决定了土壤孔隙的大小、数量及相互间的比例,决定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的比例。不仅影响到土壤中许多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对土壤的水、肥、气、热各种肥力因素影响很大,而且直接决定土壤的耕作性能。此外,粘粒和腐殖质及其二者的结合物都是土壤胶体,这些胶体的带电性和具有的表面能,具有很强的吸附物质能力,从而影响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及其它许多性质。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否适宜,不仅决定于土壤的基本组成,与土壤的基本性质更密切相关
(1)土壤孔性
土壤中土粒或土团间的空隙称土壤孔隙,土壤孔隙的大小、比例和总孔隙体积所反映的土壤性质称土壤孔隙性。
土壤孔隙的比例
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土粒(不含粒间空隙)的质量。一般2.60~2.75 (2.65)。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质量。一般1.00~1.70,土壤表层容重1.20~1.30。
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体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一般采用百分数的形式)。
土壤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土壤孔隙的类型
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孔隙直径<0.02mm,孔隙中水分被土粒吸附,植物不能利用。
毛管孔隙:孔隙直径0.02~0.2mm,水分借毛管力保持并移动,是植物生长有效水。
通气孔隙(空气孔隙):孔隙
直径>0.2mm,空气占据,决定
土壤透气和渗水能力。
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
土壤质地:土细孔多,孔隙度大,容重小。土粗孔少,孔隙度小,容重大。粘土45%~60%,砂土33%~45%,壤土45%~52%。
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多,总孔隙度高(非毛管孔隙)。疏松多孔,蓄水得墒,通气透水。
土壤结构:团聚体多,总孔隙度高。孔隙大小协调,通气透水,保温保水 (团粒结构)
土壤孔隙状况与植物生长
理想土壤孔隙状况:30cm耕层,“上松下紧”。上部土壤(0~15cm)-- 总孔隙度50%~60%,通气孔隙度15%~20%。通气、透水、发芽、出土。下部土壤(15~30cm)--总孔隙度为50%,通气孔隙度10%。保水、扎根、排水。
(2)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体:土壤颗粒相互粘接而成的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土壤结构性是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品质及排列情况的合称。
土壤结构的类型
块状结构:“坷垃”。长、宽、高三轴相似,径5~10cm或更大。粘重缺乏有机质的表土层。过湿过干。特点:水分丢失,影响出苗。“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核状结构:“蒜瓣土”。长、宽、高三轴相似,径1~2cm或稍大。粘重缺乏有机质的底土层。石灰、铁质胶结。特点:水稳性。
柱状结构:也称“立土”。圆柱或棱柱状,外被铁铝氧化物胶膜。粘重的底土层,碱土的碱化层。特点:大裂缝,漏水漏肥。
片状结构:也称“卧土”。薄片或鳞片状,厚1~5cm。土表,犁底层。特点:影响水气热交换,影响扎根,撕裂根系。
团粒结构:也称“土珠子,蚂蚁蛋,米糁子”。圆球状,直径0.25~10mm,微团粒<0.25mm耕层。特点:良好孔隙性(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水、肥、气、热调节器。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有道路改造成工程中,人行道上植树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基本上没有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土壤;人行道上无土之树,将成为无土之木,成活都成问题,更不可能成长为根深叶茂。
(2)现有道路改造成工程中,人行道上植树直接栽植在建筑料迹,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肥力。如前所述缺乏植物生长土壤肥力,植物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成长。
(3)现有道路改造成工程中,人行道上植树直接栽植在建筑料迹,场地土质呈强碱性,也不利于杆物的生长。
(4)作为市政园林的绿化工程,需经过合格的树苗购买或多年栽培、树木出圃、搬运吊装种植、树木养护大量工作,因为种植土壤不当而造成成活率低下,树木成长不良。市政工程多为公共财政支付,很可能导致花费广大纳税人的钱财,达不能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是:道路绿化是城镇道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对于城市的公共卫生、交通安全、文化生活、治安防火以及市容面貌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1)城市的公共卫生方面,能改善道,路的卫生条件,调节道路的温度与湿度,减少道路路上的灰尘、烟雾以及喧闹对居民的影响,减缓交通公害。
(2)交通安全,利用绿带分隔来划分道路的组成部分,进行交通组织,控制不同性质的车量和行人交通;保护路面(防暴晒),延长使用寿命,为城镇道路的照明和管线设施提供敷设场地;绿地也可作为道路路远期拓宽的备用地带。
(3)文化生活,道路绿化为居民和行人提供散步休憩的场所,对街道两侧有衬其美、藏其拙的作用,从而增添城市景色,尽量做到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布置道路街景。
(4)治安防火,城市绿地绿带还能防止火灾蔓延,有抵御风力、风沙的作用。
(5)市容面貌,一定程度上美化街景和展示城市风貌,提高道路使用以及休息设施等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设置有竹编萝筐,竹编萝筐下部与挖掘凿岩机凿开旧砼块地面相连。
进一步,所述竹编萝筐的高度为0.5m-0.7m。
进一步,所述竹编萝筐周围回填若干砂石拌水泥层,分层压实,底层为粘实土层,顶层为土壤层。
进一步,所述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的人行道路上树穴有圆形、方形;行道树间距4-5m,距离路缘石外侧取0.7m。
进一步,所述圆形直径1.2m;方形边长1.2m。
进一步,人行道椭圆形,长轴a=1.5m,短轴b=1.0m;人行道长方形的长边a=1.5m,短边b=1.0m,长边与道路纵方向同向。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第一,在人行道树穴植入客土,而不是在建筑料迹上种树;引种直根系中高乔木,效果显现
第二,首次提出人行道上引入客土植树,为植树绿化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达到改造城市小气候,建造人类美好生活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结构;
图中:1、竹编萝筐;2、旧砼块地面;3、人行道路;4、树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包括:竹编萝筐1、旧砼块地面2。
竹编萝筐1下部与挖掘凿岩机凿开旧砼块地面2相连。
竹编萝筐1的高度为0.5m-0.7m。
竹编萝筐1周围回填若干砂石拌水泥层,分层压实,底层为粘实土层,顶层为土壤层。
人行道路3上树穴4有圆形、方形(圆形直径1.2m、或方形边长1.2m),当人行道较窄时可做成椭圆形(长轴a=1.5m,短轴b=1.0m)或长方形(长边a=1.5 m,短边b=1.0m),长边与道路纵方向同向。行道树间距一般4-5m,距离路缘石外侧取0.7m,一般距离房屋不小于5m。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1)增施有机肥料,加速土壤熟化;增施有机肥料,既能营养植物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这种土壤肥力对植物影响期长,实践证明是经济有效的办法。
(2)合理施肥和耕作;在增加肥料投入的基础上,深耕与灌溉相结合,降低土壤容易重,促进土肥水融合,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从而改善植物的环境条件。
(3)合理使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物理性质差,粘重板结僵硬地地块,使用改良剂能加速改良土壤性状。土壤改良剂与无机或有机肥也可配合施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4)结合水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有些地方的生态本身就较为脆弱,风化土层较薄,若不做保护,极易水土流失。因此平时就需要有水土保护意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本实用新型的高质肥沃土壤的特征
(1)良好的土体构造成和物理性质,一般应具有上虚下实的土体裁构造,浅层30cm较疏松;心土层紧实质地重,既有利于保水和保肥,又利于透气透水增温促进养分分解,创造植物水肥气热等良好条件。
(2)良好的供肥保肥性能。土壤的保肥性与土壤的矿物结构有机无机复合体存在状态和土壤的pH值有关;土壤的供肥性主在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土壤通气性、土壤温度等因素影响。高质肥沃土壤具有良好的养分供应能力和较高的养分供应强度。
(3)酸碱度适宜,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高质肥沃土壤的酸碱度范围为微酸性至微碱性。当土壤处于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加速土壤的有机质妥解转化,转变成为杆物容易易吸收的无机态。
本实用新型的先对人行道树穴定位,然后用挖掘凿岩机凿开旧砼块并挖开,然后在树穴位置放置无底竹编萝筐,为了防止移位也可插入小竹杆定位。
无底竹编萝筐下部与挖掘凿岩机凿开旧砼块地面相连,溢显连接地气;竹编萝筐(h=0.6m)具一定的抗剪能力,装入高中质的肥沃壤土并稍做夯实。
土壤多样性,种植淮山的土为粉沙土,高中质的肥沃壤土。
人行道的竹编萝筐装土,人行道其它地方包括竹编萝筐周围按原方案回填砂石拌水泥,分层压实。若回填写高度较大,可在回填好第一层高度后,用同样方法加层夯实压实人行道。若多层萝筐回填写装土,底层宜用粘实土,顶层土壤宜松散。这样,就在人行道树穴植入客土,而不是在建筑料迹上种树。
在植入客土的人行道树穴植树,引种直根系中高乔木,方案是可行的,效果是显现的。人行道上种树,一般要求净高2.5m、树径12-15cm树木出圃,选择直杆型生长慢(耐长)、少花粉(照顾过敏人群)、耐干旱、易除虫的中型号乔木。
人行道路上树穴有圆形、方形(圆形直径1.2m、或方形边长1.2m),当人行道较窄时可做成椭圆形(长轴a=1.5m,短轴b=1.0m)或长方形(长边a=1.5m,短边b=1.0m),长边与道路纵方向同向。行道树间距一般4-5m,距离路缘石外侧取0.7m,一般距离房屋不小于5m。
行道树的树种,行道树的生长环境较差,表现为地下根系生长空间小,地上部分环境条件差,而树种又反映城市街道路绿化面貌。行道树的树种一般应选择:能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易成活;要求管理粗放,对肥水要求不高且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树种;树干挺拔树型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大树叶莽;深根性,无刺无毒无臭味,无飞毛的树种;树龄长材质良的树种。
行道树的定干,苗木出圃时一般胸径范围12~15cm,树干分枝角大时定干高不少于3.5m,树干分枝角小时定干高不少于2.5m,
引种直根系中高乔木,效果是显现的。人行道上种树,一般要求净高2.5m、树径12-15cm树木出圃,选择直杆型生长慢(耐长)、少花粉(照顾过敏人群)、耐干旱、易除虫的中型号乔木。行人道的植树绿化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达到改造城市小气候,建造人类美好生活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设置有竹编萝筐,竹编萝筐下部与挖掘凿岩机凿开旧砼块地面相连;
所述竹编萝筐周围回填有若干砂石拌水泥层,底层为粘实土层,顶层为土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编萝筐的高度为0.5m-0.7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的人行道路上树穴有圆形、方形;行道树间距4-5m,距离路缘石外侧取0.7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直径1.2m;方形边长1.2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人行道椭圆形,长轴a=1.5m,短轴b=1.0m;人行道长方形的长边a=1.5m,短边b=1.0m,长边与道路纵方向同向。
CN202020995339.0U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Active CN213485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5339.0U CN213485601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5339.0U CN213485601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5601U true CN213485601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7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5339.0U Active CN213485601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5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merville et al. Biochar and compost equally improve urban soi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ree growth, with no added benefit in combination
CN104472052B (zh) 一种用工程-化学-生物-淡化节水-信息技术改良盐碱地方法
CN103262689B (zh)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CN103931371B (zh) 一种石质边坡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2204434B (zh) 一种利用生物结皮防治水蚀荒漠化的方法
CN107466512B (zh) 采用固废物综合治理盐碱地的结构及方法
Biswas et al.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in rehabilitating salt affected soils: a review on Indian perspective
CN105519274A (zh) 一种大规模沿海新围垦滩涂农地生态化开发的集成方法
CN102296567B (zh)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CN102598911A (zh) 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矿区土壤的方法
CN101796913A (zh) 用于黄土边坡植物护坡的客土
CN107439320A (zh) 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
CN105649175A (zh) 一种城市绿地蓄存促渗滞纳雨水的方法
CN110140602A (zh) 干旱区煤矿区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11771670B (zh) 一种将河道底泥改良为绿化种植土的方法
CN102612887A (zh) 一种围海吹填区植被快速构建方法
CN108651179B (zh) 一种利用藤本植物修复重度石漠化方法
CN104148377A (zh) 一种用淤泥生产绿化结构土的方法
CN104358229B (zh) 填海造陆沙泥基质上土壤改良的绿色生态通道网络系统
CN203233657U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的局部造型
CN109618874B (zh) 一种磷石膏植被及其制备方法
CN1387750A (zh) 裸露岩体栽植复绿种植基及复绿方法
CN213485601U (zh) 一种基于生态环境下的行道树种植装置
CN105830738A (zh) 适用于地下车库顶板绿化种植的种植土层和地基
CN103843488B (zh) 以重金属污染底泥于石漠化地表构建耕作层土壤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