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5180U -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5180U
CN213485180U CN202121092408.8U CN202121092408U CN213485180U CN 213485180 U CN213485180 U CN 213485180U CN 202121092408 U CN202121092408 U CN 202121092408U CN 213485180 U CN213485180 U CN 213485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ar infrared
semiconductor
infrared radia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24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entrop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entrop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entrop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entrop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24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5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5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5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该结构包括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用于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包括第一基材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第一基材的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无机材料半导体层,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的两侧形成欧姆接触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本申请提供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温度偏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长达50年的使用寿命内的衰减程度小于5%。内部叠加了远红外辐射加强层,提升了远红外的辐射量,提高了人体温度的舒适度和增强了身体的功能。加强了上下保护层,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和安全性。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热暖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背景技术
电制热暖垫可以铺设在地面、沙发等之上,可以不断加热,且具备抗磨、阻燃、无异味的基本特性,是一款质量相当理想的取暖设备。由于有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双重作用,造成了真正符合人体散热要求的热状态,因此,具有最佳的舒适感。
现有技术中的电制热暖垫采用的发热材料一般有碳纤维加热材料、石墨烯等含碳发热膜、金属发热丝等,这些发热材料和其他材料构成发热地垫或者发热地毯。现有技术中的发热地垫的结构如图4所示。
图4中41是面层,一般为PVC地板革,42是发热膜,一般是含碳的发热膜,如石墨烯电热膜,43是保温隔热层,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电热膜发出的热量反射到上部的室内空间,避免热量下传,44是底部的防滑装饰层,起到保护电热膜和保温层,同时和地面接触的面有一定的纹理,起到防滑的作用。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发热垫均采用碳纤维或石墨烯发热膜或金属发热丝等产品作为发热元件,存在发热不稳定和发热不均匀的现象,部分采用碳基的发热膜,比如石墨烯发热膜,由于采用的是有机材料,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衰减,甚至不发热。
另外,众所周知太阳光线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多种颜色的光谱,在光谱中红光外面的一种短光线叫红外线。红外线有远近之分,通常把波长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统称为远红外线。其中6-15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被科学家称之为生命之光。现有技术中的电热垫,部分采用石墨烯的发热膜,虽然也能产生一定9.2um波长左右的远红外波长,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健康十分有益。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发热垫所用的材料,通电加热所发出的远红外辐射量有限,减弱了人体温度体感,减弱对人体健康促进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包括:
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用于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包括第一基材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第一基材的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无机材料半导体层,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的两侧形成欧姆接触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
远红外辐射加强层,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为以氧化铟锡或氧化锡锑靶材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材的至少一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电极,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各自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各自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材的外部,以用于实现与外部温控器的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各自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之间均形成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包括包裹于其外部的封装层。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包括二元金属氧化物层,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包括氧化锰层、氧化镍层、氧化铬层、二氧化钛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形成的复合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形成的复合层。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还包括第二基材,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基材的另一侧表面采用自粘性铝箔或者黑色电工胶带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粘结相连。
优选地: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远离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保护层以及装饰面层;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远离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的一侧表面依次形成有保温隔热反射层、第二保护层以及防滑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质包括阻燃布料,所述装饰面层的材质包括PVC、PET、PU地板革、面料、皮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保温隔热反射层的材质包括热辐射反射膜和聚氨酯发泡材料一体发泡成型材料、无纺布铝箔与XPE泡棉的复合结构材料、发泡PVC、发泡PU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包括布料、点塑无纺布、点塑纺织布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防滑层的材料包括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PU革、防滑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还包括包边结构,所述包边结构包括尼龙防火阻燃封边,所述尼龙防火阻燃封边采用丝线缝合且采用激光高温冲压熔接工艺连接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结构可以包括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用于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包括第一基材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第一基材的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无机材料半导体层,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的两侧形成欧姆接触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远红外辐射加强层,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本申请提供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温度偏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长达50年的使用寿命内的衰减程度小于5%。内部叠加了远红外辐射加强层,提升了远红外的辐射量,提高了人体温度的舒适度和增强了身体的功能。加强了上下保护层,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和安全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剖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地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制热暖垫结构1、半导体材料制热层11、第一基材111、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第一电极113、第二电极114、绝缘层115、封装层116、远红外辐射加强层12、第一保护层13、装饰面层14、保温隔热反射层15、第二保护层16、防滑层17、面层41、发热膜42、保温隔热层43、防滑装饰层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1,如图1、图2、图3所示,该结构可以包括:
半导体材料制热层11,用于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11包括第一基材111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第一基材111的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的两侧形成欧姆接触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113;
远红外辐射加强层12,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12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11的一侧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提供的半导体材料制热层采用无机材料形成半导体层用于实现通电后的发热,制作过程不仅环保无污染,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发热稳定、均匀,温度偏差在±1℃以内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长达50年的使用寿命内的衰减程度小于5%。通过添加一层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可以增加6-15um波长的远红外辐射量,增强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增强人体的温度体感。
在实际应用中,该无机材料半导体层可以采用多种无机材料制作,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为以氧化铟锡或氧化锡锑靶材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材111的至少一侧表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材料制热层通电后发热层面状发热,热交换面积大,电热转换效率高点,因此同等功率下温升更快,耗能更少,从而比传统电热元件更加节能省电。另外半导体材料制热层还可以通过辐射远红外波,从而广泛应用于保健领域,该远红外波可直接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作用于血管、神经末梢及淋巴管,引起分子共振,产生温热效应,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电极114,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14各自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电极113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极114各自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材111的外部,以用于实现与外部温控器的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各自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之间均形成有绝缘层115。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包括包裹于其外部的封装层11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可以用于加强远红外线的辐射量,该远红外辐射加强层的材料可以选择任一种可以发出远红外辐射的材料,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下,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12包括二元金属氧化物层,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包括氧化锰层、氧化镍层、氧化铬层、二氧化钛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形成的复合层。该远红外辐射加强层的制作方式可以是任意一种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薄膜复合的方式,例如,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12还包括第二基材,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基材的另一侧表面采用自粘性铝箔或者黑色电工胶带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粘结相连。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还可以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提供的结构的性能,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12远离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11的一侧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保护层13以及装饰面层14;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11远离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12的一侧表面依次形成有保温隔热反射层15、第二保护层15以及防滑层17。所述第一保护层13的材质包括阻燃布料,所述装饰面层14的材质包括PVC、PET、PU地板革、面料、皮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保温隔热反射层15的材质包括热辐射反射膜和聚氨酯发泡材料一体发泡成型材料、无纺布铝箔与XPE泡棉的复合结构材料、发泡PVC、发泡PU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保护层16的材料包括布料、点塑无纺布、点塑纺织布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防滑层17的材料包括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PU革、防滑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还包括包边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包边结构包括尼龙防火阻燃封边,所述尼龙防火阻燃封边采用丝线缝合且采用激光高温冲压熔接工艺连接接头。
本申请提供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从上到下可以包括装饰面层,第一保护层,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半导体材料制热层,保温隔热反射层,第二保护层,防滑层,其他还包括温度控制盒以及连接的插头等。
所述装饰面层:装饰面层在最上面,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装饰面层的材料为PVC/PET/PU地板革的一种,也可以是面料、皮革等传统服装面层。PVC地板革为常用材料,地板革分为0.8mm、1.5mm等多种类型。其他装饰面层材料为可选用材料。
所述第一保护层,为阻燃布,或者其他的、复合材料,起到阻燃,缓冲、防水、绝缘耐冲击的作用,不仅起到保护下面的发热层,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为氧化锰,氧化镍,二氧化硅的一种或者混合物,通过一定的工艺把这些材料制备在基材上,以加强远红外的辐射量,这个远红外辐射加强材料还可以直接制备在加热膜上面,起到同样的作用。
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是用一种无机材料制备,通过溅射或者其他工艺制备在PET、PI等基材上,然后裁成一定尺寸后,在其两侧制备电极,然后用绝缘材料封装后即成为半导体材料的加热膜。该层的尺寸比电热垫(面层)尺寸小5-10mm,采用自粘性铝箔或者黑色电工胶带粘接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和保温反射隔热层上。
所述保温隔热反射层,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能把加热膜的热辐射反射到上部,从而增强热量的利用率,该层的材料可以为铝箔复合XPE泡棉的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热辐射反射膜和聚氨酯发泡材料一体发泡成型的形态,也可以为无纺布铝箔加XPE泡棉的复合结构,要求泡棉厚度4-8mm,发泡率70-80%。此外,也可以选用发泡PVC、发泡PU材料。
所述第二保护层,置于电热垫的下部,从底部起到保护电热垫的作用,具有阻燃、缓冲、绝缘、防水的功能。材料选用铺贴布料、点塑无纺布、点塑纺织布。普通布料、点塑无纺布、点塑纺织布可做阻燃防水处理。
所述防滑层,位于电热垫的最下部,材料为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PU革、防滑复合材料等。其中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PU革的防水性能较好,使用与易于发生水泄漏的地方。防滑层和地面接触的一面制备成微凹凸点状,与地面形成多点接触,从而增强防滑的效果。
装饰面层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装饰面层的材料为PVC/PET/PU地板革的一种,也可以是面料、皮革等传统服装面层。本申请实施例采用耐热无醛PVC地板革。第一保护层起到阻燃,缓冲、防水、绝缘耐冲击的作用,不仅起到保护下面的发热层,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阻燃布料。远红外辐射加强层的材料为氧化锰,氧化镍,二氧化硅的一种或者混合物,通过一定的工艺把这些材料制备在基材上,以加强远红外的辐射量,这个远红外辐射加强材料还可以直接制备在加热膜上面,起到同样的作用。
半导体材料制热层采用一种无机材料制备,通过溅射或者其他工艺制备在PET、PI等基材上,然后裁成一定尺寸后,在其两侧制备电极,然后用绝缘材料封装后即成为半导体材料制热层。该层的尺寸比电热垫(面层)尺寸小5-10mm,采用自粘性铝箔或者黑色电工胶带粘接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和保温隔热反射层上。该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封装后如图2所示,116为封装层,封装层116大于内部的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113为位于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两侧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113直接制备在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的表面,和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第二电极114是从两侧的第一电极113引出,和第一电极113垂直;第二电极114的下面有一层绝缘层115,即第二电极114和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是绝缘的,第二电极114从两侧延长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112的中间,再向外引出,以便和外部温控器连接。
保温隔热反射层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能把加热膜的热辐射反射到上部,从而增强热量的利用率,该层的材料可以为铝箔复合XPE泡棉的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热辐射反射膜和聚氨酯发泡材料一体发泡成型的形态,也可以为无纺布铝箔加XPE泡棉的复合结构,要求泡棉厚度4-8mm,发泡率70-80%。此外,也可以选用发泡PVC、发泡PU材料。
第二保护层,置于电热垫的下部,从底部起到保护电热垫的作用,具有阻燃、缓冲、绝缘、防水的功能。材料选用铺贴布料、点塑无纺布、点塑纺织布。普通布料、点塑无纺布、点塑纺织布可做阻燃防水处理。
防滑层位于电热垫的最下部,材料为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PU革、防滑复合材料等。其中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PU革的防水性能较好,使用与易于发生水泄漏的地方。防滑层和地面接触的一面制备成微凹凸点状,与地面形成多点接触,从而增强防滑的效果。
该结构按照上述的各层顺序铺设粘接在一起后进行包边,采用尼龙防火阻燃封边,使用高强度丝线将包边缝合,采用激光高温冲压熔接工艺连接接头,防止开线与封边脱线。电热垫包边也可以采用丙纶、涤纶、锦纶、棉等材料,推荐使用尼龙包边。
对于电热膜电极,用电线和第二电极焊接,再进行绝缘处理后,接到外部的温控器,也可以通过接线卡子将电线连接到电热膜上,然后使用绝缘胶泥做好绝缘,在胶泥上贴上黑色电工胶布。电热膜连接电线使用1平方毫米铜线(功率小于200W)或者2.5平方毫米铜线(功率200-2000W),铜线绝缘材料为高温PVC或者聚四氟乙烯。
电热垫的温控器采用简易开关、无极调温温控器、数显式可定温定时调节器、遥控式定温定时调节器、无线app控制。其中简易开关不利于温度调节不常用;无极调温温控器通常适用于小型电热垫。
无极温控器通常与60℃过热保护器配合使用,过热保护器采用常闭型,在局部温度超过60℃时自动断开电热膜局部电流。对于小型电热垫可以不采用过热保护器与温度探头。过热保护器要求其允许工作电流和电热膜相匹配。使用黑色电工胶布将其粘贴到电热膜上。过热保护器通常要求其距端头距离为30-40cm,在电热膜中间的相互距离为70-80cm。
数显式可定温定时温控器以及遥控式定温定时温控器需要安装温控器探头,将温控器探头固定在电热膜下面,温控器的电线连接到温控器结构的连接端子上。
温控器与电热垫的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可拆卸式简易连接以及插拔式电缆连接头。电线直接连接适用于小型电热垫,将电线与温控器连接,然后穿过安装有塑料绝缘扣环的地毯穿孔;也可以将封边布加长,将温控器电线从封边条边角处穿过并将加长的封标条将电线固定缝合。可拆卸式简易连接以及插拔式电缆连接头使用于所有电热垫,其中可拆卸式简易连接成本相对中等,大型电热垫推荐使用插拔式电缆连接头。
可拆卸式简易连接安装时,在电热垫连线与温控器接线的端头分别安装防水简易接头,在电热垫面层上打孔后将半导体电热膜接头穿出,将电热膜与温控器连接好后,使用自攻螺丝将塑料绝缘外壳固定在电热垫上。
插拔式电缆连接头分为2芯、4芯、6芯等多种类型,其中4芯插头可以连接电热垫温控器探头,6芯插头适用于大功率电热垫。将电热膜连接线穿过打孔的面层,连接到插拔式电缆连接头并固定在电热垫上,温控器可以通过连接头的可插拔移动端进行连接。
电热垫通常使用防漏电插头或者安装到防漏电插座上,要求防漏电插头或插座的最大工作电流、功率与电热垫相匹配。
对于用作床垫的大型电热垫可以安装双温控器,分别对两个分区进行温度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热垫面层防水性能较好,其中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特别适用于发生水泄漏的厨房地垫,其他底层的电热垫适用于小型脚垫、小型坐垫、小型桌垫、长形沙发脚垫、长形沙发坐垫、温控床垫、客厅电热地毯、桌下电热垫等。
此外,PVC与PET电热垫的面层防水性能较好,可以用于烘干浅湿的衣服、袜子等,将衣物铺在电热垫的面层上直接烘干即可。
本申请提供的制热暖垫结构上面可以铺在地毯作为装饰品,例如可以铺装雪尼尔地毯、拉舍尔地毯、PP地毯等。
装饰面层的材料也可以是雪尼尔绒毛布、拉舍尔绒毛布、PP地毯布、雪尼尔纱线绒簇布、纯羊毛地毯布料、仿羊毛地毯布料、土耳其地毯布、亚麻地毯布、涤纶绒布中的一种。使用的面层材料不防水,如果有水滴到面层上,需要等装饰面层干燥后才可以使用。
该结构还可以是套体式结构,其外套由面层与底层通过缝合而成,外套的开口处采用拉锁或者魔术贴封口。套体使用阻燃布料、阻燃无纺布、防水帆布等布料缝合,套体中装有远红外电热膜、反射隔热层。阻燃布料要求阻燃系数高,不释放有害物质,无异味。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温度偏差可以控制在±1℃以内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会发生衰减,使用寿命很长。内部叠加了远红外辐射加强层,提升了远红外的辐射量,提高了人体温度的舒适度和增强了身体的功能。加强了上下保护层,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和安全性。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用于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包括第一基材以及电极组件,所述第一基材的至少一侧表面形成有无机材料半导体层,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的两侧形成欧姆接触的至少两个第一电极;
远红外辐射加强层,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为以氧化铟锡或氧化锡锑靶材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材的至少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电极,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各自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各自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基材的外部,以用于实现与外部温控器的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各自与所述无机材料半导体层之间均形成有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包括包裹于其外部的封装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包括二元金属氧化物层,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包括氧化锰层、氧化镍层、氧化铬层、二氧化钛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形成的复合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还包括第二基材,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基材的另一侧表面采用自粘性铝箔或者黑色电工胶带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粘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金属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远离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的一侧表面依次形成有第一保护层以及装饰面层;所述半导体材料制热层远离所述远红外辐射加强层的一侧表面依次形成有保温隔热反射层、第二保护层以及防滑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质包括阻燃布料,所述装饰面层的材质包括PVC、PET、PU地板革、面料、皮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保温隔热反射层的材质包括热辐射反射膜和聚氨酯发泡材料一体发泡成型材料、无纺布铝箔与XPE泡棉的复合结构材料、发泡PVC、发泡PU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包括布料、点塑无纺布、点塑纺织布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防滑层的材料包括PVC防滑皮革、TPR防滑底层、PU革、防滑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边结构,所述包边结构包括尼龙防火阻燃封边,所述尼龙防火阻燃封边采用丝线缝合且采用激光高温冲压熔接工艺连接接头。
CN202121092408.8U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Active CN213485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2408.8U CN213485180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2408.8U CN213485180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5180U true CN213485180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7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2408.8U Active CN213485180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5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71498U (zh) 一种碳纤维电热垫
CN213485180U (zh) 一种增强型远红外辐射半导体制热暖垫结构
CN201139397Y (zh) 一种远红外电热地毯
CN202858757U (zh) 智能发热地毯
CN111713950A (zh) 一种热能传导快,温度均匀,安全可靠的石墨烯远红外电热地毯
CN210518866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组件、发热用品、暖床宝
CN1775150A (zh) 用低温辐射电热膜制热的地毯
CN209252360U (zh) 一种智能远红外发热地毯
CN110430630A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石墨烯电加热地毯
CN209269126U (zh) 一种碳纤维电热保健床垫
CN201743356U (zh) 一种多功能安全电热褥
CN205513957U (zh) 一种智能供热地毯
KR200231389Y1 (ko) 건강 매트
CN206342013U (zh) 一种具有石墨烯电发热织物的帽子
CN206341986U (zh) 一种具有石墨烯电发热织物的马甲
CN213097159U (zh) 一种导热均匀的石墨烯床垫
CN211702418U (zh) 一种用于家纺的石墨烯发热装置
CN203219520U (zh) 电热布及基于电热布的取暖装置
KR200339129Y1 (ko) 면상발열체를 사용한 차량 및 거실 쇼파용 온열시트
CN202211471U (zh) 新型碳纤维远红外电热毯
CN203167310U (zh) 无辐射碳纤维加热片
CN208317031U (zh) 一种电加热垫
CN201709930U (zh) 碳纤维托玛琳电褥子
CN209751350U (zh) 石墨烯电热理疗毯
CN215502388U (zh) 一种电热防滑的纤维地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