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4241U -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4241U
CN213484241U CN202022511179.0U CN202022511179U CN213484241U CN 213484241 U CN213484241 U CN 213484241U CN 202022511179 U CN202022511179 U CN 202022511179U CN 213484241 U CN213484241 U CN 213484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groove
fixed
moisture
power bal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11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火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h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11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4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4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4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涉及电力平衡控制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电力平衡控制设备由于需要对柜体内部进行散热,因此柜体的内部会与外界互通,使得外界空气中的粉尘和潮气会进入到柜体内部,从而粉尘和潮气会损坏柜体内部的元器件,并且由于柜体内部线缆数量过多,不易整理,容易互相缠绕,从而造成互相干扰引起短路的事故的问题。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设备本体的上方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内部开设有导线槽,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罩。

Description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平衡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力平衡是指电力系统中电源与负荷的平衡,根据预测的电力系统负荷来确定电力系统的发电容量,通过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对电力系统平衡进行控制,而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在运行时,需要对柜体内部进行散热,因此柜体的内部会与外界互通。
现有电力平衡控制设备由于需要对柜体内部进行散热,因此柜体的内部会与外界互通,使得外界空气中的粉尘和潮气会进入到柜体内部,从而粉尘和潮气会损坏柜体内部的元器件,并且由于柜体内部线缆数量过多,不易整理,容易互相缠绕,从而造成互相干扰引起短路的事故;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电力平衡控制设备由于需要对柜体内部进行散热,因此柜体的内部会与外界互通,使得外界空气中的粉尘和潮气会进入到柜体内部,从而粉尘和潮气会损坏柜体内部的元器件,并且由于柜体内部线缆数量过多,不易整理,容易互相缠绕,从而造成互相干扰引起短路的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设备本体的上方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内部开设有导线槽,所述第一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罩,所述第二通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罩,且第一固定罩与第二固定罩均与设备本体的外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罩一侧外壁的内部开设有进风槽,所述进风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防尘布,所述进风槽的一侧设置有防潮机构,所述第二固定罩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
优选的,所述防潮机构由固定座、移动框、通风槽和防水透气膜组成,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罩一侧外壁的上方与下方,所述移动框位于固定座之间,所述移动框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固定座相向一侧的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通风槽开设在移动框的一侧外壁,所述防水透气膜固定连接在通风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移动框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块,所述固定座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燕尾槽,所述插接块插接在燕尾槽的内部,所述插接块的外壁与燕尾槽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框一侧端面的外壁与第一固定罩的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移动框的后端面与固定座后端的限位板的前端面贴合,所述移动框的长度与宽度均大于进风槽的长度与宽度,所述移动框一侧外壁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由安装板、微型电机、转动轴和吸尘扇组成,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罩的一侧端面,所述微型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上方,所述转动轴设置在第二固定罩的一侧外壁,且转动轴与第二固定罩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固定罩的内部与外部,所述吸尘扇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位于第二固定罩内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罩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出风孔,且出风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设备本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通槽、第二通槽、第一固定罩、第二固定罩、进风槽、防尘布、出风孔、和控制机构,从而使得在进行散热时,微型电机启动,微型电机带动吸尘扇转动,从而产生吸力,吸力将设备本体的柜体内部的热气通过出风孔向外部排出,并且吸力也会使得外界常温的空气通过进风槽和第一通槽进入到设备本体的柜体内部,同时外界常温的空气在进入到设备本体的柜体内部时,会通过进风槽内部的防尘布进行过滤,使得空气中的粉尘可以被过滤在外部,从而避免粉尘进入到设备本体的柜体内部,避免粉尘损坏设备本体内部的元器件,并且设备本体内部的热气会不断的被吸尘扇通过出风孔排出,而外界常温的空气会被不断的吸入至设备本体的内部,从而到达对设备本体内部散热的同时也可以避免粉尘进入到设备本体的内部,通过设置通孔、橡胶柱和导线槽,从而使得在将外界线缆与设备本体内部的元器件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导线槽对外界线缆进行分隔和排线,避免外界线缆互相缠绕在一起,从而避免线缆互相缠绕而容易互相干扰引起短路的事故,并且通过设置橡胶柱,从而使得线缆在通过导线槽插入至设备本体的柜体内部时,通过橡胶柱的可塑性,使得导线槽的内壁可以与线缆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外界的粉尘和潮气通过导线槽处进入到设备本体的内部。
2、通过设置防潮机构,从而使得在外界空气中的潮气过高时,可以通过将移动框进行移动,使得移动框的前端面可以与固定座前端面的限位板贴合,之后移动框会将进风槽进行覆盖,由于移动框一侧端面的外壁与第一固定罩的一侧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并且移动框的长度与宽度均大于进风槽的长度与宽度,因此移动框将进风槽覆盖时,移动框会将进风槽进行封闭,之后外界空气会通过通风槽进入到进风槽的内部,从而外界空气会通过防水透气膜的过滤进入到进风槽的内部,通过防水透气膜的特质,空气中的水分和潮气会进行过滤,而空气会进入到进风槽处,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潮气被进行过滤,避免大量潮气进入到设备本体的内部,而损坏设备本体,并且通过将移动框可以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在外界空气潮气含量低的时候,可以将移动框移动,使得移动框不能将进风槽封闭,从而加大设备本体内部的进气量,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框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本体;2、第一通槽;3、第二通槽;4、通孔;5、橡胶柱;6、导线槽;7、第一固定罩;8、第二固定罩;9、进风槽;10、防尘布;11、防潮机构;12、控制机构;13、插接块;14、燕尾槽;15、限位板;16、出风孔;17、底座;18、把手;111、固定座;112、移动框;113、通风槽;114、防水透气膜;121、安装板;122、微型电机;123、转动轴;124、吸尘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槽2,设备本体1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通槽3,设备本体1的上方外壁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设置有若干个,通孔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橡胶柱5,通过设置橡胶柱5,从而使得线缆在通过导线槽6插入至设备本体1的柜体内部时,通过橡胶柱5的可塑性,使得导线槽6的内壁可以与线缆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外界的粉尘和潮气通过导线槽6处进入到设备本体1的内部,橡胶柱5的内部开设有导线槽6,第一通槽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罩7,第二通槽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罩8,且第一固定罩7与第二固定罩8均与设备本体1的外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罩7一侧外壁的内部开设有进风槽9,进风槽9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防尘布10,进风槽9的一侧设置有防潮机构11,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12。
进一步,防潮机构11由固定座111、移动框112、通风槽113和防水透气膜114组成,固定座11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座11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罩7一侧外壁的上方与下方,移动框112位于固定座111之间,移动框112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固定座111相向一侧的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通风槽113开设在移动框112的一侧外壁,防水透气膜114固定连接在通风槽113的内部,通过设置防水透气膜114,从而通过防水透气膜114的特质,将空气中的水分和潮气进行过滤,而空气会进入到进风槽9处,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潮气被进行过滤,避免大量潮气进入到设备本体1的内部,而损坏设备本体1。
进一步,移动框11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块13,固定座111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燕尾槽14,插接块13插接在燕尾槽14的内部,插接块13的外壁与燕尾槽14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移动框112一侧端面的外壁与第一固定罩7的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插接块13和燕尾槽14,从而使得移动框112可以在第一固定罩7的一侧进行移动,使得在外界空气中潮气含量低的时候,可以将移动框112进行移动,使得移动框112不能将进风槽9封闭,从而加大设备本体1内部的进气量,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固定座111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5,移动框112的后端面与固定座111后端的限位板15的前端面贴合,移动框112的长度与宽度均大于进风槽9的长度与宽度,移动框112一侧外壁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把手18,通过设置把手18,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移动框112进行移动。
进一步,控制机构12由安装板121、微型电机122、转动轴123和吸尘扇124组成,安装板121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端面,微型电机12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21的上方,微型电机122的型号为JGA25-370,转动轴123设置在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外壁,且转动轴123与第二固定罩8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动轴12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固定罩8的内部与外部,吸尘扇124固定设置在转动轴123位于第二固定罩8内部的一端。
进一步,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出风孔16,且出风孔16设置有若干个,通过出风孔16可以将设备本体1内部的热气排出,设备本体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座17。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得在进行散热时,微型电机122启动,微型电机122带动吸尘扇124转动,从而产生吸力,吸力将设备本体1的柜体内部的热气通过出风孔16向外部排出,并且吸力也会使得外界常温的空气通过进风槽9和第一通槽2进入到设备本体1的柜体内部,同时外界常温的空气在进入到设备本体1的柜体内部时,会通过进风槽9内部的防尘布10进行过滤,使得空气中的粉尘可以被过滤在外部,从而避免粉尘进入到设备本体1的柜体内部,避免粉尘损坏设备本体1内部的元器件,并且设备本体1内部的热气会不断的被吸尘扇124通过出风孔16排出,而外界常温的空气会被不断的吸入至设备本体1的内部,从而到达对设备本体1内部散热的效果,通过设置通孔4、橡胶柱5和导线槽6,从而使得在将外界线缆与设备本体1内部的元器件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导线槽6对外界线缆进行分隔和排线,避免外界线缆互相缠绕在一起,从而避免线缆互相缠绕而容易互相干扰引起短路的事故,并且通过设置橡胶柱5,从而使得线缆在通过导线槽6插入至设备本体1的柜体内部时,通过橡胶柱5的可塑性,使得导线槽6的内壁可以与线缆的外壁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外界的粉尘和潮气通过导线槽6处进入到设备本体1的内部,在外界空气中的潮气过高时,可以通过将移动框112进行移动,使得移动框112的前端面可以与固定座111前端面的限位板15贴合,之后移动框112会将进风槽9进行覆盖,由于移动框112一侧端面的外壁与第一固定罩7的一侧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并且移动框112的长度与宽度均大于进风槽9的长度与宽度,因此移动框112将进风槽9覆盖时,移动框112会将进风槽9进行封闭,之后外界空气会通过通风槽113进入到进风槽9的内部,从而外界空气会通过防水透气膜114的过滤进入到进风槽9的内部,通过防水透气膜114的特质,空气中的水分和潮气会进行过滤,而空气会进入到进风槽9处,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潮气被进行过滤,避免大量潮气进入到设备本体1的内部,而损坏设备本体1,并且通过将移动框112可以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在外界空气潮气含量低的时候,可以将移动框112移动,使得移动框112不能将进风槽9封闭,从而加大设备本体1内部的进气量,使得散热效果更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槽(2),所述设备本体(1)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通槽(3),所述设备本体(1)的上方外壁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通孔(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橡胶柱(5),所述橡胶柱(5)的内部开设有导线槽(6),所述第一通槽(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罩(7),所述第二通槽(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罩(8),且第一固定罩(7)与第二固定罩(8)均与设备本体(1)的外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罩(7)一侧外壁的内部开设有进风槽(9),所述进风槽(9)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防尘布(10),所述进风槽(9)的一侧设置有防潮机构(11),所述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机构(11)由固定座(111)、移动框(112)、通风槽(113)和防水透气膜(114)组成,所述固定座(11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11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罩(7)一侧外壁的上方与下方,所述移动框(112)位于固定座(111)之间,所述移动框(112)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固定座(111)相向一侧的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通风槽(113)开设在移动框(112)的一侧外壁,所述防水透气膜(114)固定连接在通风槽(11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11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固定设置有插接块(13),所述固定座(111)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燕尾槽(14),所述插接块(13)插接在燕尾槽(14)的内部,所述插接块(13)的外壁与燕尾槽(14)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框(112)一侧端面的外壁与第一固定罩(7)的外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1)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均固定设置有限位板(15),所述移动框(112)的后端面与固定座(111)后端的限位板(15)的前端面贴合,所述移动框(112)的长度与宽度均大于进风槽(9)的长度与宽度,所述移动框(112)一侧外壁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把手(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12)由安装板(121)、微型电机(122)、转动轴(123)和吸尘扇(124)组成,所述安装板(121)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端面,所述微型电机(12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21)的上方,所述转动轴(123)设置在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外壁,且转动轴(123)与第二固定罩(8)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12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固定罩(8)的内部与外部,所述吸尘扇(124)固定设置在转动轴(123)位于第二固定罩(8)内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罩(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出风孔(16),且出风孔(16)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设备本体(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座(17)。
CN202022511179.0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Active CN213484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1179.0U CN213484241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1179.0U CN213484241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4241U true CN213484241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1179.0U Active CN213484241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42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26972A (zh) 一种散热机柜及通信设备
CN215419096U (zh) 一种具有通风防潮功能的高压柜
CN213484241U (zh) 一种防潮防尘防干扰的电力平衡控制设备
CN212809634U (zh) 一种超长寿命led显示屏
CN218005644U (zh) 一种具有防尘防潮功能的馈线柜
CN218277658U (zh) 一种智能型温度调节风机控制箱
CN216529940U (zh) 一种防尘控制柜
CN216023761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化工设备防尘装置
CN215345641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控制柜
CN214505178U (zh) 一种防潮防尘效果好的电力设备
CN213638575U (zh) 一种散热除尘型自动化电气控制柜
CN210007525U (zh) 一种通风良好的防爆电机
CN214757591U (zh) 用于通信设备机柜的除尘散热装置
CN219612267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的控制柜
CN21526731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配电房
CN215979900U (zh) 一种防尘无油螺杆真空泵
CN110966699A (zh) 一种可利用自然资源对通信基站设备进行降温的机房
CN218351983U (zh)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散热装置
CN214800290U (zh) 一种计算机服务器用具有防尘防潮功能的服务柜
CN218103965U (zh) 一种防尘散热的电源壳体
CN213816767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可控硅投切开关
CN218336737U (zh) 一种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测试电源
CN217159427U (zh) 一种能够降噪散热的闭环步进电机
CN21608644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开关电源适配器
CN204961348U (zh) 一种防尘除静电机箱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